江苏省金湖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二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共52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52
第1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考点清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特色: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工具的进步⎩⎪⎨⎪⎧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
铁犁牛耕⎩⎪⎨⎪⎧①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③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西汉 也建成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3特色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4.耕作方式的进步⎩⎪⎨⎪⎧大规模简单协作:商周时期,生产力落后,多采用此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个体农耕⎩⎪⎨⎪⎧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影响:调动了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生活比较稳定;分工 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把握古代中国农业易混易错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但是这里的“足”并不是“富足”的意思,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史论共识(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以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
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错误! 知识图解 三大土地制度变迁2.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错误!易混易错西周井田制下的“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