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图纸标准化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22.65 KB
- 文档页数:2
模具管理制度8篇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定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定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扬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信任许多伙伴都对拟定制度感到特别苦恼吧,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模具管理制度最新8篇,您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最大的激励。
模具管理制度篇一1.0 [目的]对模具的配置申请、发外加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保养,检修和报废等过程进行掌控,确保模具加工的产品能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全部模具。
3.0 [定义]无4.0 [职责]4.1 模具商:负责模具的设计、制图及制作。
4.2 采购部:负责组织进行供方的选择及模具的发外加工。
4.3 开发部:部门模具的验收。
4.4 使用单位:负责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及保养。
5.0 [运作方法]5.1 模具的配置申请、制图:5.1.1 新产品鉴定合格后,需开模具之物料,由采购部提出书面申请。
5.1.2 新产品负责开发部门,依据设计要求,绘制模具图纸,或供给样品给采购部。
5.1.3 采购部门依据相关技术要求,通过与同类模具供访的质量、价格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合格供应商。
并与合格供应商签定《模具合约书》,《模具合约书》必需经经理批准。
5.1.4 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模具供方后,依照签定的《模具合约书》的要求由采购部跟进进度。
5.2 模具的制作:5.2.1 供方依据我司供给的模具图柢、样品、模具实物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并按标准进行模具制作。
5.2.2 模具开好后,试啤样品。
5.3 模具的验收:5.3.1 模具制造厂提交模具和试啤样品的给采购部,由采购交负责开发部门确认。
5.3.2 负责开发部门相据图纸、样品和技术等对模具和试制样品进行验收。
5.3 模具的`管理:5.3.1 阅历收的模具由采购进行编号,并建立《模具管理卡》予以登记管理。
5.3.2 模具须发外的,由采购与供应商签定《发外模具合约书》,采购部将发外之登记于《模具去向登记表》进行管理。
模具管理制度模板1、模具的设计及制造1.1、技术部根据营销部或生产部的安排进行模具的设计。
所有需加工的模具,其图纸都必须在资料室存档。
1.2、生产部根据资料室下发的模具图纸及模具制造情况表安排模具的加工。
1.3、生产部可根据需要委托外协员外协加工模具。
外协员与供货方应在合同中写清模具加工内容及加工程度。
外协加工合同中如有未包含的.不能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加工内容(如抛光等)请书面通知生产部。
模具初检合格后由外协员填抛光内委单交生产部安排机械车间抛光。
1.4、外协加工的模具,公司不向供货方提供模具图纸电子文档。
重要模具的关键零部件不能外协加工。
2、模具的验收2.1.报检1.1.1、外协加工的模具回公司后,由物流部保管员打临时收料单(模具必须有名称.图号标识,无标识拒收工外协员填报检单交品质部。
品质部收到报检单后填写内委单通知车间配合检验(拆.装模具λ1.1.2、公司内部制造的模具由模具制造车间填报检单交品质部报检。
2.2、初检221、检查模具结构.外观。
222、检有模具各尺寸,重点为成形零部件尺寸,安装配合尺寸。
2.2.1、检查各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
224、检查模具各重点零部件的材质及热处理情况。
225、检窗莫具备件是否齐全。
226、模具检验后,质检员将模具验收单交外协员(外协模具)或模具制造车间。
对初检合格的模具,外协员(外协模具)或模具制造车间收到模具验收单后,填写试模内委单一并交技术部。
技术部将试模内委单及模具验收单交模具使用车间安排试模。
(试模以技术部为主导,生产部派人协助技术部试模)新模具试模列入生产计划。
2.2.7、对初检不合格的模具,由模具制造车间返修直至检验合格;外协模具由外协员通知供货方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2.3、试模.核样2.3.1、试模应由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或工艺技术人员承担。
2.3.2、试模前应仔细消化制品图纸和技术要求,了解所使用原材料.制品形状.大小和体积(重量)等。
企业管理-模具管理制度一、总则1. 目的为了加强对模具的管理,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和保养,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二、职责分工1. 模具设计部门负责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模具的设计,制定模具设计方案和图纸。
参与模具的验收工作,对模具的设计质量负责。
2. 模具制造部门根据模具设计图纸进行模具的制造,确保模具的制造质量和进度。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及时向设计部门反馈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负责模具的调试和试模工作,确保模具能够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3. 模具使用部门负责模具的领用、归还和日常使用管理,正确操作模具,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模具损坏。
对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模具维修部门,并协助维修部门进行模具的维修工作。
负责模具的日常保养工作,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洁、润滑、防锈等保养措施。
4. 模具维修部门负责模具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制定模具维修计划和保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建立模具维修档案,记录模具的维修情况和维修次数,分析模具损坏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模具存在的问题,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5.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模具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参与模具的验收工作,对模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提出验收意见。
6. 仓储部门负责模具的存储和保管工作,建立模具库存台账,定期对模具进行盘点,确保模具的数量和状态准确无误。
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模具的出入库手续,保证模具的安全、完整。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1.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生产批量等因素进行,确保模具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模具设计方案和图纸应经过评审,评审人员包括设计部门负责人、制造部门负责人、使用部门负责人、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模具制造。
模具设计管理制度范文模具设计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规范模具设计管理,提高模具设计质量和效率,增强公司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有关模具设计的工作。
二、模具设计管理流程1. 需求确认根据客户订单等相关文件,确认模具的设计需求,并将确认结果记录在模具设计需求确认单上。
确认需求包括模具规格、材料、加工要求等。
2. 设计策划根据模具设计需求,制定模具设计策划方案,包括设计任务分配、时间安排以及设计所需资源。
设计策划方案应根据模具的复杂程度和交付日期合理分配设计资源,确保设计按时完成。
3. 设计编制根据模具设计策划方案,设计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编制工作,并将设计稿提交给质量部进行审核。
4. 质量审核质量部对设计稿进行审核,包括模具结构合理性、可制造性等方面的评估。
审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不通过时需向设计人员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导进行修改。
5. 设计修改设计人员根据质量部审核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设计稿重新提交给质量部进行审核。
6. 设计评审质量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计评审,评审内容包括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可制造性、性能优化等方面。
评审通过后进行会签,并将评审结果记录下来。
7. 发图与转化设计评审通过后,质量部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工程图纸,并按公司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发图。
8. 反馈与改进根据使用情况及用户反馈,设计人员和质量部对模具设计进行反馈和改进,以提高模具设计质量和效率。
三、模具设计管理流程文件1. 模具设计需求确认单用于记录模具设计需求的确认结果,包括模具规格、材料、加工要求等。
2. 模具设计策划方案用于制定模具设计工作的策划方案,包括设计任务分配、时间安排以及设计所需资源等。
3. 模具设计稿用于记录模具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模具结构、尺寸、工艺等。
4. 模具设计审核意见用于记录质量部对模具设计稿的审核结果和修改意见。
5. 模具设计评审记录用于记录设计评审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评审人员、评审意见等。
模具管理标准 (2)模具管理实施细则 (2)3.管理机构的设置 (2)4.模具管理机构及各部门职责 (2)5.奖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流转管理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模具入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模具领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模具的调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具的报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具的封存 (3)7.检查与考核 (5)模具的装配、检验、维护保养规定 (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6)2.模具装配 (6)3.模型装配的质量检验 (6)4.模具维护保养 (7)5.检查与考核 (7)模具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 (8)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8)2.主管公司长的岗位职责 (8)3.模具管理负责人岗位职责 (8)4.模具管理人职责 (8)模具赔偿规定 (9)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9)2.赔偿的对象和要求 (9)3.检查与考核 (9)模具检测管理标准 (1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0)2.人员和模具检测设备的配备 (10)3.模具生产检测程序和实施要点 (10)4.模具外购、外协件 (10)5.不合格品的控制纠正措施 (11)关于钢模制作、验收的规定 (12)模具外协加工的规定 (14)1.主题内容及运用范围 (14)2.外协加工的条件及目的 (14)3.外协加工的流程 (14)4.模具外购及外协件的进公司检验 (14)模具管理标准模具管理实施细则1.本标准规定了模具管理任务,模具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
模具制造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模具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模具制造过程,并贯穿于设计、加工、装配、试模等各个阶段。
第三条公司应当加强对模具制造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遵守本制度。
第四条公司应当根据制度执行情况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制度的顺利执行。
第五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公司将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设计阶段第六条在模具设计阶段,应根据产品图纸和客户要求,确定模具的结构、工艺、材料等要求,并编制完整的设计方案。
第七条设计部门应当对模具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做好设计文档的管理和归档。
第八条设计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相关经验,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设计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条设计方案确定后,应及时向生产部门下发设计图纸,并确保设计方案的及时更新和沟通。
第三章加工阶段第十一条在模具加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加工。
第十二条加工人员应当熟悉加工设备的操作规程,确保加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第十三条加工过程中应当做好尺寸的测量和检验,确保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第十四条加工人员应当做好加工记录和工艺卡的管理,确保加工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十五条加工完成后,应及时向装配部门下发零部件并做好零部件的标识和保护。
第四章装配阶段第十六条在模具装配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对零部件进行组装。
第十七条装配人员应当熟悉装配工艺和技术要求,做好零部件的清洁和保护。
第十八条装配过程中应当做好组装记录和试模记录,确保装配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十九条装配过程中应当做好模具的调试和检验,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第二十条模具装配完成后,应及时向生产部门下发模具并做好模具的标识和保护。
第五章试模阶段第二十一条在模具试模过程中,应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模具的调试和调整。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模具图及相关文件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
2、范围由本公司模具课所绘制塑模/冲模等设计图面规范。
3、定义无4、职责4.1文控:负责所有图面的管制及发行。
4.2模具课:4.2.1工程师:负责模具图面设计绘制及要求制定。
4.2.2部门主管:负责图面审核及存档资料稽核监督。
5、内容及要求5.1塑模AUTOCAD图档底色及图层设置如下:5.1.1图档底色设定为黑色。
5.1.2图档图层设置如表一所示:如有特殊情况,工程师可自行增加图层,但线型、颜色与宽度须与表一所定规格为一致。
5.1.3宽则由工程师视实际状况而定之。
5.1.4.1模胚图图号用001表示5.1.4.2组装图图号:母模组立图图号用ASM-F表示;公模组立图图号用ASM-M 表示;滑块组立图图号用ASM-S表示。
5.1.4.3母模模仁按F01.F02.F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4公模模仁按M01.M02.M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5滑块模仁按S01.S02.S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6资料夹:资料夹名称以模号与产品命名【如TMA001(SATA7P)】,内可分2D模具图档、3D模具图档、产品图档及其它相应资料(必要时再建子资料夹)。
5.2冲模AUTOCAD图档底色及图层设置如下:5.2.1图档底色设定为黑色。
5.2.2图档图层设置如表一所示:如有特殊情况,工程师可自行增加图层,但线型、颜色与宽度须与表一所定规格为一致。
5.2.4.1模号编写请参考《五金模具编号一览表》5.2.4.2模具图档需含以下文件:➢总图;➢模板图(需完整标数);➢零件图(除光学研磨、线割部分外需完整标数,光学研磨、线割部分需标注外形尺寸);➢备料图;➢标准件图;➢料带图;➢装配图;➢零件BOM表;5.2.4.3零件件号编写规则:如A-D09B➢其中A代表此零件为生产料号A的零件;(也就是说:用于生产料号A的零件则零件号以A;开头用于生产料号B的零件则零件号以B开头;用于生产料号C的零件则零件号以C开头;依此类推……);➢其中D代表此零件用于下模板;(注用于脱料板为S,用于公夹板为P);➢09代表此零件为第09工站的零件;➢B为此工站的零件序顺号。
模具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企业的模具使用、保管、维护和报废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模具的有效利用和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建立有效的模具管理考核机制。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全部职能部门和员工。
三、管理标准1. 模具登记管理1.1. 全部模具必需进行登记,并调配唯一的模具编号。
1.2. 模具登记表应包含模具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购置价格、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1.3. 模具登记表需要由责任人进行填写,并经所属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1.4. 模具责任人必需妥当保管模具登记表,适时更新、修改相关信息。
2. 模具使用管理2.1. 模具使用前,责任人必需认真检查模具的完整性和工作性能,并进行记录。
2.2.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注意模具的保养和维护。
2.3. 对于模具的紧要部位或易损件,责任人需定期进行检查、更换,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
2.4. 模具使用完毕后,责任人必需适时清洁,妥当保管,并适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3. 模具保养和维护管理3.1. 模具保养和维护工作由责任人负责,确保模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2.定期订立保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模具保养和维护工作。
3.3. 模具保养和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涂油、防锈、紧固、修复等。
3.4. 对于需要修复的模具,应适时上报至所属部门,按规定流程进行修复工作。
4. 模具报废管理4.1. 模具达到报废标按时,责任人应适时上报至上级部门,进行报废处理。
4.2. 报废模具必需进行标识,并填写模具报废申请表,按规定流程办理报废手续。
4.3. 报废模具应进行分类处理,例如进行报废出售、回收或废物处理等,确保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四、考核标准1. 模具登记管理考核标准1.1. 登记信息精准性和完整性,包括模具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购置价格、使用部门、责任人等。
1.2. 登记信息的适时更新和修改情况,确保模具信息的实时可查。
模具设计标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模具设计标准管理工作,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质量,制定本标准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模具设计的人员和部门。
三、管理要求1.制度执行所有涉及模具设计的人员和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不得私自修改设计标准和程序。
2.设计要求模具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采用先进、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确保模具的质量、安全和稳定性。
3.设计审批模具设计必须经过设计部门的审批,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进行审查评定,确保设计合理、可行。
4.设计文件模具设计必须制定完备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说明、设计计算书等,归档管理,确保设计可追溯。
5.设计变更模具设计有变更需求时,必须经过设计部门的审批,并做好相应的变更记录和文件。
6.技术交底设计完成后,必须对生产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出现设计理解错误。
7.技术支持设计部门必须及时响应生产部门对模具设计的技术支持需求,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8.故障分析设计部门必须对模具故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9.设计反馈设计部门必须定期收集生产部门对模具设计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设计和工艺。
四、管理流程1.设计需求确认生产部门提出模具设计需求,填写设计需求确认单,设计部门审核确认设计需求。
2.设计方案制定设计部门根据设计需求,制定模具设计方案和计划,经过审批后开始设计工作。
3.设计文件编制设计部门根据设计方案,编制相应的设计文件,包括图纸、说明、计算书等。
4.设计审批设计部门进行设计文件审批,确保设计合理、可行。
5.技术交底设计部门对生产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确保生产理解准确。
6.技术支持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设计部门提出技术支持需求,设计部门及时响应。
7.故障分析生产部门发现模具故障,向设计部门提出分析需求,设计部门进行故障分析。
8.设计反馈生产部门定期对模具设计提出反馈意见,设计部门整理汇总,进行设计改进。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模具生产、使用和维护的高效、安全、经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及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管理、规范操作、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模具设计第四条模具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模具设计应满足产品生产工艺、质量要求、生产效率及安全环保等要求;2. 模具设计应考虑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装配精度、维修方便等因素;3. 模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公司相关规定。
第五条模具设计文件应包括:1. 模具设计图;2. 模具零件图;3. 模具装配图;4. 模具设计计算书;5. 模具使用说明书。
第三章模具制造第六条模具制造应遵循以下要求:1. 模具制造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工艺规程进行;2. 模具制造过程中应确保加工精度,保证模具质量;3. 模具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加工设备、加工工艺等质量因素;4. 模具制造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确保操作人员人身安全。
第七条模具制造工艺流程:1. 模具设计审查;2. 模具材料选择;3. 模具加工;4. 模具组装;5. 模具试模;6. 模具验收。
第四章模具使用第八条模具使用应遵循以下要求:1. 模具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确保模具符合设计要求;2. 模具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规操作;3. 模具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模具正常运行;4. 模具使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模具使用时间、磨损情况、故障处理等。
第五章模具维护与保养第九条模具维护与保养应遵循以下要求:1. 模具维护与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模具清洁、润滑、紧固;2. 模具维护与保养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维护保养规程进行,防止损坏模具;3. 模具维护与保养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维护保养时间、内容、效果等。
第六章模具报废第十条模具报废应遵循以下要求:1. 模具报废前应进行评估,确认模具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高;2. 模具报废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办理手续;3. 模具报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回收可利用材料。
2023-10-29•工装模具管理总则•工装模具设计与开发•工装模具采购与验收目录•工装模具使用与维护•工装模具报废与处置•工装模具管理制度实施及监督01工装模具管理总则管理目的与原则确保工装模具的精度、质量和稳定性,满足生产需求。
优化工装模具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保证工装模具的安全性,预防潜在风险。
管理范围与对象工装模具的设计、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对工装模具的各类档案、台账、工具、配件等进行精细化管理。
管理职责与分工建立工装模具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分工。
设立专门的工装模具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工装模具管理制度。
对工装模具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对工装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02工装模具设计与开发遵循公司或行业标准,采用通用的材料、零部件和设计规范,以提高互换性和维护性。
标准化设计高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设计时应考虑工装模具的加工效率、生产效率和易维护性,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停机时间。
确保工装模具的可靠性,采用高精度的零部件和材料,并经过精确的力学计算和仿真分析。
03设计原则与标准0201开发流程与步骤批量生产经过试制评估和优化后,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样品试制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样品并进行试制,对试制结果进行评估和优化。
详细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细化,进行零部件的详细设计和材料选择,完成图纸和技术文件的编制。
需求分析根据产品要求和生产需求,分析工装模具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设计方案,包括整体结构、零部件选型、材料选择等。
设计与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设计不合理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如结构不稳定、加工困难等。
此时需要重新审视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
材料选择不当材料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工装模具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腐蚀性等因素。
模具管理制度规定一、总则为了规范模具管理工作,提高模具利用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子公司的所有模具管理工作。
三、模具管理责任1. 常设模具管理员公司设立常设模具管理员,负责公司内所有模具的管理工作,包括模具的购置、接收、保管、维护、维修等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模具的管理工作,包括使用、保管、维护等工作。
四、模具购置1. 模具购置需经公司管理层审批,并确定使用部门。
2. 确定模具用途及相关参数,并与模具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以确保购置的模具符合公司的需求。
3. 购置的模具应有明确的合同及购置发票,并由公司指定的人员进行验收。
五、模具保管1. 模具需要有专门的存放场所,并设有专人负责保管工作。
2. 模具需要进行编码标识,并建立模具档案,记录模具的购置、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3. 负责模具保管的人员需制定模具存放位置图,并按图纸进行摆放。
六、模具维护1. 模具负责人员需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
2. 对于长期不使用的模具,需要进行保养,并进行记录。
七、模具维修1. 如模具出现故障需要维修,需由模具管理员进行甄别,再进行维修对接工厂。
2. 维修的模具应由专业的模具维修厂进行操作,且需保留维修记录。
八、模具使用1. 模具的使用需经过批准,并由专人负责。
2. 模具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并进行记录。
九、模具调拨1. 模具调拨需经过模具管理员批准,有明确的调拨手续,并由领用部门进行记录。
2. 调拨的模具需进行交接验收,并进行记录。
十、模具的报废1. 对于无法维修的模具及长时间未使用的模具应报废处理。
2. 模具的报废需经过公司领导审批,并由模具管理员负责执行。
十一、模具的定期检测1. 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模具,需进行定期的检测,保证其使用质量。
2. 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模具,也应进行定期的检测,以确保其可用性。
引言:模具是在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规范模具管理工作,确保模具的有效使用和维护,制定一套完善的模具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模具管理的概述、模具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模具的管理、维护和备件储备、模具使用的控制和追踪、模具质量管理和改进等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模具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概述:模具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模具管理工作,确保模具的有效使用和维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
它涉及到模具的管理、维护、备件储备、使用控制和追踪等多个方面。
制定和实施一个完善的模具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
正文内容:一、模具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1.明确管理目标和原则a.明确模具管理的目标,如提高模具利用率、减少故障率等。
b.确定模具管理的原则,如科学、规范、全面、灵活等。
2.责任分工和权限制定a.明确模具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成立专职模具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
b.明确模具管理的责任分工,包括制定模具使用和维护的责任分工。
3.制定管理流程和制度文件a.确定模具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模具的申请、领用、归还、保养、维修等流程。
b.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文件,如模具申请单、模具借用条款、模具维护记录等。
4.培训和宣传a.培训模具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提高他们的模具管理和维护意识。
b.宣传模具管理制度,让全体员工都熟悉并遵守。
5.定期检查和评估a.定期检查模具的使用情况,确保模具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和维护。
b.定期评估模具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二、模具的管理、维护和备件储备1.模具管理a.建立模具档案,包括模具基本信息、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
b.制定模具的使用、保养和维修规范,确保模具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
2.模具维护a.制定模具的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
b.建立模具的保养记录,记录模具保养的时间、内容、人员等。
3.备件储备a.建立模具备件库存清单,包括备件的种类、数量、规格等信息。
模具管理规范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模具的管理,提高模具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制定本模具管理规范。
二、模具管理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1.1 提高模具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1.2 降低模具维修和更换成本;1.3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原则:2.1 统一管理,明确责任;2.2 预防为主,维修为辅;2.3 定期保养和维修;2.4 安全第一,保障员工身体健康;2.5 数据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模具管理流程1. 模具登记与归档:1.1 新购模具需进行登记,包括模具名称、型号、规格、创造商等信息;1.2 模具归档后,将建立模具档案,包括模具图纸、技术参数、维修记录等。
2. 模具使用与保养:2.1 模具使用前,操作人员需进行模具检查,确保模具完好无损;2.2 模具使用中,操作人员需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避免过度力量或者不当操作导致损坏;2.3 模具使用后,操作人员需进行模具保养,包括清洁、防锈、润滑等。
3. 模具维修与更换:3.1 定期检查模具磨损情况,制定维修计划;3.2 维修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3.3 当模具损坏无法修复时,需及时更换。
4. 模具存放与保管:4.1 模具存放时,需放置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中;4.2 模具需进行分类存放,避免相互挤压和碰撞;4.3 模具需定期清洁和防锈处理,保证模具表面光洁。
5. 模具使用记录与分析:5.1 记录模具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维修情况等;5.2 对模具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出改进措施;5.3 根据模具使用记录和分析结果,制定模具维护计划和更换计划。
四、模具管理的责任分工1. 领导责任:1.1 负责制定模具管理制度和规范;1.2 组织模具管理培训,提高员工模具管理意识;1.3 监督模具管理的执行情况。
2. 生产部门责任:2.1 负责模具的使用、保养和维修;2.2 做好模具使用记录和数据分析;2.3 提出模具维护和更换的建议。
模具管理制度模具管理制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模具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模具管理制度1职责描述:1、负责模具设计工作,熟练使用UG等三维设计软件;2、负责模具车间日常生产管理工作;3、负责模具的开发设计、使用、保养维修与管理;4、模具技术档案的'建立、完善、保管、使用规定的制定与执行;5、对模具(新开模、修改模)交期、质量负责,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控制并降低制造成本;6、做好车间团队建设工作,负责人才的选、用、育、留,不断提高员工的任职能力,确保车间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7、做好各类生产报表数据管理,推动车间目标管理、看板管理;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任职要求: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专业优先;2、年龄28—40岁,5年以上注塑模具生产管理经验;3、熟知注塑模具加工工艺、注塑成型工艺;4、掌握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方法,具备较强的质量管控能力;5、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执行能力、团队建设能力。
模具管理制度2(1)模框的下周边不平面度始终要保持不得超出2mm,过大的不平面度将造成漏浆。
(2)不论是浇注底板还是蒸养底板,堆放的时候一定要垫平,不可随意累放,按底板支承点的位置垫平,不平度要小于1mm。
(3)底板的清理和涂油,在与模框组成模具时,要求条件与模框的要求完全相同。
(4)浇注底板和蒸养底板的'不平度要小于1mm,并应经常检查不平度,发现超差要及时调整。
不合格的底板不得使用。
(4)蒸养底板上的支杆孔,保持清洁,出釜后要及时清理,保证支杆插到底,不歪斜。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厂工装模具的管理,提高工装模具的使用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部所有工装模具的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工装模具的管理应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建立工装模具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本制度。
第五条工装模具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工装模具管理制度;2. 审批工装模具的购置、报废、维修等事宜;3. 监督工装模具的日常管理工作;4. 定期对工装模具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第六条设立工装模具管理员,负责工装模具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工装模具管理员职责:1. 负责工装模具的领用、回收、报废手续;2. 负责工装模具的日常维护、保养;3. 负责工装模具的报废申请和报废手续;4. 负责工装模具的账目管理;5. 负责工装模具的资料整理和归档。
第三章工装模具的购置第八条工装模具的购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 需求导向: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购置工装模具;2. 经济合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的工装模具;3. 技术先进: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工装模具;4. 安全可靠:确保工装模具符合安全要求。
第九条工装模具购置程序:1. 需求部门提出购置申请;2. 工装模具管理领导小组审批;3. 采购部门进行采购;4. 工装模具验收。
第四章工装模具的使用第十条工装模具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使用:根据生产需求,合理使用工装模具;2. 安全使用:严格按照工装模具的操作规程使用;3. 保养使用:定期对工装模具进行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
第十一条工装模具使用程序:1. 使用部门向工装模具管理员申请领用;2. 工装模具管理员审核申请,确认无误后发放;3. 使用部门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工装模具;4. 使用完毕后,将工装模具交回工装模具管理员。
第五章工装模具的维护与保养第十二条工装模具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检查:定期对工装模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 定期保养:按照工装模具的保养规程,定期进行保养;3. 检修与更换:对损坏的工装模具进行检修或更换。
模具车间6s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提高车间生产效率,确保生产质量和员工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1. 通过6S管理,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2. 确保在车间工作的员工安全和健康;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6S管理内容1. Sort(整理)2. Set in order(整顿)3. Shine(清扫)4. Standardize(标准化)5. Sustain(维持)6. Safety(安全)四、管理责任1. 车间主任负责全面负责车间6S管理工作;2. 生产组长负责具体实施6S管理工作;3. 全体员工参与到6S管理中,共同营造整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五、具体措施1. Sort(整理)(1)定期清理车间各个角落,分类整理物品,清除废弃物;(2)清理生产设备周围的杂物,保持设备通畅;(3)分类存放工具和原料,减少混乱。
2. Set in order(整顿)(1)设定好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场所清晰明了;(2)按照设定好的位置摆放工具和设备,确保每样物品都有固定的存放位置;(3)设定好标识,方便员工辨识。
3. Shine(清扫)(1)制定每日、每周清洁计划,确保车间每天保持清洁;(2)清洁生产设备,保持设备运转良好;(3)清洁生产区域,避免污染。
4. Standardize(标准化)(1)制定相关的6S管理标准,并贴在显眼位置;(2)培训员工遵循6S管理标准,确保所有员工遵守规定;(3)建立定期检查机制,保障6S管理的执行。
5. Sustain(维持)(1)持续培训员工,加强6S管理意识;(2)定期组织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确保6S管理常态化;(3)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6. Safety(安全)(1)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六、处罚措施对违反6S管理制度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发奖金等。
模具图纸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图框
1、格式:必须调用最新版本的XX 工模标准图框.
2、比例:必须采用XX 工模准用标准比例,并检查视图实际比例是否与标示比例相符。
若比例非为1:1,则应在图框上方注明注意:此图比例为1: K (或K: 1),切勿直接量图取数”
3、签名栏:要求“设计”一栏既有设计师的机打名字,又有其手签名字,且必须是与铭牌相符的中文名字;“审图”项由设计组长签名, “审核”项由部门副主管签名, “批准”项由部门主管签名.
4、名称栏:必须以固定的格式表达清楚表格里的每一项.
5、产品所用胶料、缩水率,模号、版本及页码等都必须填写清楚,还应填上一般尺寸公差。
二、视图表达
1 、投影角度:必须采用第三角度投影(图纸由客户提供,非XX 工模设计, XX 工模只负责加工的模具除外)
2、视图比例:必须采用XX 工模准用标准比例,应尽量使用1:1 比例,若比例非为1:1, 则应另外注明。
3、常用视图:一般最少应有上模平面图、下模平面图)、SECTION C-C和SECTION D-D切图。
其中SECTION C-C 沿凳仔方方向切, SECTION D-D 垂直于凳仔方方向切,若此两个切图仍不能完全表达主要结构,应在次基础上依次增加SECTION E-E, SECTION F-F。
等切图。
4、视图设置:下模平面图用TOP视图,上模平面图则用TOP视图侧翻两次后之视图,上、下模平面图应采用虚线可见的模式, 表达模具里面的结构;切图原则上不显示虚线和剖面线, 剖孔不剖轴,未剖到的零件不表达,显示出来的多余的线应删除。
5、视图摆放:下模平面图在左上角,上模平面图在下模平面图右边,SECTION C-C 在右上角,SECTION D-D 在右下角再跟上次视图。
6、尺寸标注模板和模仁的长、宽、高尺寸;模具最大外形尺寸;模具中心线、唧咀中心线、产品中心线或产品基准位置尺寸;顶棍孔位置尺寸;码模孔或码模槽的相关位置;吊模螺丝孔尺寸。
7、标识(各种标识的示例见图三)
a标出边钉(G.. P)、边司(G. B)、水口边(S. P)、及其各自的偏移一角标出“OFFSET,
回针(R. P)、哥林柱(E. G. P)、撑头(S. P),顶棍孔(K. O);
b、模具中心线(MOLD C/L ),唧咀中心线(SPRUE C/L),产品中心线(PRODUCT C/L )或产品基准(PRODUCT DATUM ),模胚基准角,向天符号;
c、冷却水路编号及进、出(IN、OUT)标识,气道(AIR )和油路(OIL);
d、螺丝编号(除模胚本身带有之外,所以螺丝均应标上其编号);
e、零件序号气球。
8、运水示意图所以冷却运水路线都必须画出示意图。
一般分为上模运水示意图,下模运水示意图,行位运水示意图,斜顶运水示意图等。
三、切图上应表达内容
1 、尺寸标注各模胚组板的厚度,型腔深度,模具总高;法兰外径,法兰突出高度,唧咀球径,唧咀流道尺寸,唧咀凹球部距外板面深度;顶棍孔直径;码模孔或码模槽的相关尺寸;吊模螺丝孔螺牙型号。
2、标识
a、开模次序标记,并标出各自的开模行程或最小开模行程;
b、所有剖到的螺丝标上序号(模胚本身带有的螺丝除外)。
3、应剖到的结构及其相关标注
a各板一一标出各板高度;
b、行位(斜边)——标出斜边及铲基楔面角度,并备注行程;
c、斜顶一一标出斜顶倾斜角度,并备注行程;
d、回针弹弓一一以双点划线表示弹弓范围,并备注弹弓压缩比;
e、法兰、唧咀、分型面管位块、撑头、限位块、拉模扣、推方等
号;
f、边钉、水口边、哥林柱等。
各相关标注举例如下:
标出各自紧固螺丝的编
d 1 TY PLA頤V IM
上楼師囲A亠A
CQRE PLAN JHEW 下解百!3
B-B
T-PL 皿 *
COOL I MB DIAGRAM*丨TY SIDE 上腹运材
意厨
C(JOL!N& EHAGHAM’EKE 和旺
D/RJM
H
V.
W-
口
足
II
■Mf CA rttM FfJQL^t* 厂1
片保C/L
曲
■■Kt DMW
吗|占2
<i>h< ?,?
rsDL'jca u-in;j?: ir j.: WH站
您町3.*
MWALXT 屮山n 应IWL J
rrjguE >,;
心什:J 50
l£-2a
况WE
<cb t6ft)/l50i53K
ORiG】HAL LEMGFHil^O
PRELOAD-10
■M COMPRESS I DM Lttf&m: ?0
UM CGWPRES&IOH = l?0-frOr/J 50-531
(图一模具图中各种标识范例)
四、对模具结构方面的检查
1顶针、司筒针、回针、水口勾针、斜顶、直顶、推方杆等运动件在模板中配合面过长时有无避空;
2、零件中该剪去的部位有无剪去;
3、模肉及较大镶件底部有无倒角,或是否可采用斜面压配;
4、顶针、镶件、唧嘴等是否需要防转;
5、运水孔和防水胶圈位等有无被穿破;
6、分型顺序是否能实现;
7、顶出行程是否足够;
8、顶出方式需要先复位时有无先复位结构等。
9、行位,斜顶的行程是否足够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