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9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一、明确目标:考点点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货币的本质1.商品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3.货币的含义□货币的基本职能4.价值尺度5.流通手段6.其他职能□纸币7.优点和含义8.纸币的发行规律9.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二、立足基础:知识梳理(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是用于的产品。
2.一般等价物含义: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的商品,其本质是_________。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 ________,它是货币 ____的表现。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五种职能。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和。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做,它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上的货币。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5.一般说来,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的货币。
支付手段是随着________的出现而产生的。
(三)纸币1.纸币是由(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
2.纸币(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成反比。
三、运筹帷幄:网络构建四、巩固提高: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一般等价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B 、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C 、在各地都是一样的D 、作为媒介与货币的职能有共同之处2.原始社会人们有时用2只羊换一把斧子,这种交换表示的是( )A 、偶然的物物交换B 、扩大的物物交换C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D 、两只羊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3.在商店中一台电脑标价为8000,这8000元 ( )①观念中的货币②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③是这台电脑的价值④是这台电脑的价格A 、①B 、①②C 、①④D 、②④4.国家之所以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前自学案】实施时间:2014.9.1一、【自学指南】1.围绕预习问题,阅读课本第一框找出问题答案,识记并结合前后文初步理解之。
2.在把握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限时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并能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二、【自学问题】限时:15分钟(一)货币的本质1、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些基本属性?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是什么?思考(1)货币和商品谁先产生的?(2)金银最适合充当货币的特点有哪些?(二)货币的基本职能3、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除了基本职能,还有哪些职能?应如何识别这些职能?(三)纸币4、纸币是如何产生的?纸币为什么成了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5、什么是纸币?纸币的发行限度?纸币发行超过这个限度有什么危害?6、货币有什么流通规律?三、【学习自测】限时:7分钟一、选择题1、2012年2月22日,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和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果洛灾区捐赠急需的棉被、棉衣、食品、冻伤和风湿药等物资。
材料中的物资()A.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C.是商品,因为有进行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2、2013年春节,高清晰LED平板电视机以其画面清晰、节能、低辐射的品质在市场热销价格降至5000元左右。
此类电视机在城市销量已占彩电销量的50%左右。
此类电视机热销是消费者看中了它()A.功能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B.技术比传统电视机先进C.价格低廉 D.市场销量大、市场前景好3、乔布斯说过,消费者不是爱买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欢占便宜。
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是()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C.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时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4、早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牲畜、布帛、贝壳、象牙等,但历史上后来选择由贵金属金银固定长期充当,这是因为()①商品交换的发展使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②金银的体积小,价值大③金银具有不易磨损、易分割、易保存和携带等特点④人们乐于接受金银,它是交换媒介A. ①②B. ②③C.①④ D. ③④5、历史上,货币出现以前,黄金与其他普通的商品没有区别;货币出现以后,人们把货币看得很神秘,把作为货币的黄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作者:未知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谈货币,离不开商品,这一课还点击了商品和商品的价格等名词。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现象、亲历现象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三、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四、教学重点:1、商品的含义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五、教学方法:实物、趣闻导入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一)、走进新课:(展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毛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二)、推进新课:1、货币的本质(1)商品想想议议: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1.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回归书本寻找答案,培养学生阅读书本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对话感悟经济道理,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通过巧举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货币》师:说起货币大家都很熟悉,经常会与之接触,请学生举例。
师:为什么我们口袋里的一张张花花的纸片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它到底从何而来,有哪些传奇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看一看货币的前世今生。
【讲授新课】(一)追根溯源探究货币本质展示幻灯片,一学生梦中穿越回到原始社会。
借助梦境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怎样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生:交换劳动)可以用哪些东西交换,并追问这些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教师提问并归纳:首先这些商品都是生产出来的,都是要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其次生产出来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为了卖出去,为了交换。
因此结合起来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不是为了交换,不是商品。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商品交换中出现的困难,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
处于原始社会的王某某同学开始能够顺利的用羊换得斧头。
但随着商品种类增多,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比如我牵着一只到市场上,想换回一些劳动工具,市场上有我想要的商品,可是别人不要我的羊;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双方恰好都需对方的商品,这就限制了交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