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2
机械能及其转化能量(1)定义: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单位:焦耳(J)。
(3)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动能和势能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但是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2.重力势能(1)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
3.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1)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2)机械能转化: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也可以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
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装置: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的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常见考点:Q1: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A: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Q2:水平面绝对光滑能不能完成此实验?A:不能,水平面绝对光滑的话,木块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Q3:超速或超载问题应分别选择哪两个实验进行探究?(以本实验装置图序号为示例)A:超速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应选择A、B两次实验进行探究;超载时,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应选择A、C两次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装置:实验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所处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常见考点:Q1:根据哪两次实验,可以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XX的关系?或根据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以本实验的实验装置图序号为示例)A:根据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处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根据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Q2:物体向下运动直到静止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A: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最终转化为内能。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初中的物理力学部分知识可以说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最重要的基础了,因为这部分的知识不单贯穿初中学习,同样贯穿到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知识点】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
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势能是储存于一
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势能是状态量,又称作位能。
重力势能是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
物体在空间某点处的重力势能等于使物
体从该点运动到参考点(即一特定水平面)时重力所作的功。
重力势能的公式:Ep=mgh。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以及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多。
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弹性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弹
性势能”。
在工程中又称“弹性变形能”。
例如,被压缩的气体、拉弯了的弓、卷紧了的
发条、拉长或压缩了的弹簧都具有弹性势能。
弹性的本质是可逆性。
应用于弹性材料的力将能量转移到材料中,在将能量转移到其
周围环境之后,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
然而,所有材料对于它们可以承受的变形程度都有
限制,而不会破坏或不可逆地改变其内部结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0-2021学年新教材粤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第五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能够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
2。
[科学思维]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科学思维]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一、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机械能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2.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被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射箭时绷紧的弦把箭弹出去,这些过程都是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验证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而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1)E p1+E k1=E p2+E k2。
(2)mgh1+错误!mv错误!=mgh2+错误!mv错误!。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体自由下落时,重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
(×)(2)射箭时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非机械能. (×)(4)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A、B两位置,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多选)一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重力做了2 J的功,则()A.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2 JB.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2 JC.该物体动能减少2 JD.该物体动能增加2 JAD[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 J的功,重力势能减少2J。
通过重力做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则物体动能增加了2 J,故A、D正确,B、C错误.]3.(多选)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落地时的速度相同B.落地时的动能相同C.从抛出到落回地面,竖直上抛时重力做功最多D.落地时机械能相同BD[三种抛法,重力做功相同,故落地时动能相同,但速度方向不同,故速度不同;抛出时三个球机械能相等,故落地时机械能相等。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了解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
3.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难点:机械能守恒。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方法归纳:判断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标志是速度减小,所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标志是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标志是速度减小,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标志是动能增大,形变减小;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物体上,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
情景导入引思导学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图是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示意图,该图表明与站台前后连接的轨道都有一个小坡度。
请你说明这种设计可以节能的理由。
自主探究梳理新知机械能及其转化自主阅读教材P71~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__机械能__。
2.机械能的转化实例分析实例能量转化分析装置图滚摆上升:__动__能转化成__重力势__能;下降:__重力势__能转化为__动__能。
单摆左→中间:__重力势__能转化为__动__能;中间→右:__动__能转化为__重力势__能。
人造地球卫星近地点→远地点:__动__能转化为__重力势__能;远地点→近地点:__重力势__能转化为__动__能。
近地点时__动__能最大,远地点时__重力势__能最大。
技巧点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分析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的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
2.物体在初始状态所具有的动能、势能。
3.物体在最终状态所具有的动能、势能。
4.分析物体在运动中是否受到摩擦阻力,如果不考虑摩擦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1)定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3)大小∶机械能= 动能+ 势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注释】∶对机械能的理解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跳水过程中的运动员等;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只具有势能,如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能,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只具有重力势能。
∶机械能的决定因素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共同决定。
由于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因此机械能的决定因素有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程度等。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单摆实验:如图所示,将摆球从A 点静止释放,摆球从A 点摆向最低点B的过程中,位置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 B 点摆向C点的过程中,位置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慢直至为零,所以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除此之外,常见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还有滚摆、过山车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小球碰撞弹簧实验: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从接触弹簧到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图甲→乙),小球速度越来越小,弹簧的形变越来越大,即小球的动能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小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从最短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图乙→丙),弹簧的弹性形变越来越小,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另外,篮球落地反弹的过程、撑竿跳高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的理解】(1)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只要其中一种能量在减少,另一种能量就在增加;(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可以发生在同一物体之间,比如单摆实验中摆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比如小球碰撞弹簧实验中小球的动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总结及复习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二、功的公式:W =Fs用该公式计算时,先考虑该公式中的力F 和距离s 是否满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若有一个因素不满足,则表示该力不做功,或做的功为0。
当物体水平移动时,物体的重力不做功,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也不做功。
三、功的原理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不但不省功,而且还费功) ⑴对于斜面,题中说明该斜面是光滑的,这时认为使用斜面所出的动力做的功和不使用斜面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即:W 有=W 总。
⑵对于滑轮,题中说明不计滑轮重力,不计绳重,不计摩擦的,这时认为使用滑轮所出的动力做的功和不使用滑轮直接用手对物体做的功相等,即:W 有=W 总。
四、有用功W 有 —— 是人们需要的,必须做的功。
五、额外功W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如果不做额外功,就不存在有用功。
也就是说我们得不到需要的了。
所以额外功不能消除,只能减小。
六、总功W 总 —— W 总=W 有+W 额七、机械效率: (η<1,η是个百分数)八、机械效率的计算 (针对使用杠杆或滑轮或斜面等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 1、有用功W 有=不能用机械,只能用手直接对目的物体出的力做的功。
2、总功W 总=使用机械(如:滑轮组、杠杆和斜面等)所出的动力,对目的物体所做的功。
3、对竖直方向的滑轮组同时存在,缺一不可η=W 有W 总×100%①使用竖直滑轮:②不能使用滑轮,只能用手直接提起目的物体到高度为h 处。
【假设:①人只能站在地面,人有足够的力量,手能无限伸缩。
②人站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地方,且力大无穷】 要把目的物体提起,手出的力必须大于或等于目 的物体的重力。
在本册课本里所探究物体的运动都是 匀速直线运动,(后面的物体运动都看成是目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当手匀速提起目的物体时,手出的力=目的物体的重力,即:F 手=G 物。
专题23 机械能及其转化【核心考点精讲】1、机械能(1)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1)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相互转化一般发生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中,例如滚摆在下降过程中,越转越快,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滚摆在上升过程中,越转越慢,它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发生在同一物体上,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之间,例如,从高处落下的皮球与地面撞击的过程中,由于皮球发生弹性形变,皮球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皮球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它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的过程中,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射出去的箭具有动能,这是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3)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机械能和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1)条件: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如果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其它的力做功,机械能是守恒的。
【必刷题型精练】1.(2022•南通中考)下列四个情境中,属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A.拉弓放箭B.踩板下滑C.秋千上摆D.弹簧拉车2.(2022•无锡中考)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置于水平面上的木块,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小车撞击木块对木块做功,使木块获得动能C.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可反映小车动能大小D.本套器材只能探究小车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3.(2022•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时的情境。
什么是势能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势能知识点:势能及其不同类型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动能。
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位置以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势能的不同类型: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在重力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以及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物体从高处落下时。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其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它存储了能量,这种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弹簧枪发射弹丸时。
3.电势能:带电物体由于其位置在电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电荷、电场强度以及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
电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
4.磁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在磁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磁势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磁矩、磁场强度以及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磁位。
磁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磁铁在磁场中受到力时。
5.分子势能:物体内部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
分子势能的大小取决于分子的质量、分子间距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物体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剧。
以上是势能的一些基本类型,它们在不同领域和情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势能及其不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10m的地方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前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PE = 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h为物体的高度。
代入已知数值:g = 9.8m/s²PE = 2kg * 9.8m/s² * 10mPE = 196J答案:物体落地前的重力势能为196焦耳。
2.习题:一个弹簧被拉伸了0.1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求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详解在物理中有很多知识点是比较的中啊哟的,在答题中也是经常考的,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关于功和机械能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1功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
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 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4.功的单位:焦耳,1J=1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0.5J。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2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
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
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课题】【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势 能在物理系统里,假若一个粒子,从起始点移动到终结点,所受作用力所做的功,不因为路径的不同而改变。
则称此力为保守力。
势能(Potential Energy ):物体由于具有做功的形势而具有的能叫势能。
决定因素:由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由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所确定的能叫做“势能”。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电势能、引力势能等。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万有引力)(1)决定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
物体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做功本领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
(3)计算公式:p E m gh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为焦(J )。
与功不同的是,功的正负号表示作用效果,比较大小时仅比较数值;而重力势能中正数一律大于负数。
2.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就是叫做弹性势能。
(弹力)(1)决定因素:同一弹性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反之,则越小。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弹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弹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3)计算公式:212p E kx =问题1:撑杆跳高中的能量转化。
撑竿跳技术大致分为持竿助跑、插竿与起跳、压竿与悬垂、引体、转体与过竿、着地动作等部分。
(1)持竿助跑:化学能转化为动能;(不是内能,注意化学能与内能的区别)(2)插竿: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3)起跳及压竿、悬垂:动能转化为为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4)撑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5)过竿落地: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的作用力,从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斥力和引力。
沪粤版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十三:机械能及其转化【考纲要求】1、知道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2、理解动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的决定因素;机械能守恒;3、掌握探究动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重力势能及大小的决定因素,弹性势能及有关决定的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动能、势能、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则它的动能越大。
要点诠释:(1)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2)动能是“由于运动”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动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则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要点诠释:(1)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有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是“被举高”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不但有重力势能而且还具有其它形式的能量。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要点诠释:(1)一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有弹性势能。
(2)弹性势能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这个原因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4.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考点二、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高清课堂《力学6:功和能》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将一块小石块,从低处抛向高处,再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先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后,后来又是重力势转化为动能。
2、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压跳板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跳板将运动员反弹起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初二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是有关力、运动和介质宏、细、微观力学性质的学科。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初二力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力学知识点总结篇11.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 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 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 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 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章末复习[知识点]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1.动能与重力势能间的转化只有重力做功时,若重力做正功,则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若重力做负功,则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被压缩的弹簧把物体弹出去,射箭时绷紧的弦把箭弹出去,这些过程都是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重力或弹力做功时,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守恒定律表达式(1)E k2-E k1=E p1-E p2,即ΔE k增=ΔE p减.(2)E k2+E p2=E k1+E p1.(3)E2=E1.四.守恒条件物体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只有系统内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之间(如内能)的转化.(2)从系统做功的角度看,只有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具体表现在:①只受重力作用,例如:所有做抛体运动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②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甲乙丙图甲中,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线的拉力不做功,如不计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图乙中,A、B间,B与地面间摩擦不计,A自B上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A、B间的弹力做功,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对B来说,A对B的弹力做功,这个力对B来说是外力,B的机械能不守恒.图丙中,不计空气阻力,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与球间的弹力做功,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对球来说,机械能不守恒.2.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1)做功分析法(常用于单个物体)分析物体受力⇒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有其他力做功,但W其他=0⇒机械能守恒(2)能量分析法(常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分析能量种类⇒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系统守恒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的比较两大规律比较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表达式E1=E2ΔE k=-ΔE pΔE A=-ΔE B W=ΔE k 应用范围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无条件限制物理意义其他力(重力、弹力以外)所做的功是机械能变化的量度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注角度 守恒的条件和始末状态机械能的形式及大小动能的变化及改变动能的方式(合外力做功情况)[考点题型]考点题型一: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1.(2021·湖南郴州·高一期末)用拉力将一个重为5N 的物体匀速提升4m ,在这个过程中,不计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做了20J 的功B .拉力对物体做了20J 的功C .物体动能减少了20JD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20J2.(2021·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一期末)一位同学在实验室的地面上用一个质量为1kg 的小车以一定的速度挤压弹簧,当小车的动能为20J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恰好是10J ,如果以距地面3m 高的天花板为零势面,则此时小车、弹簧和地球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是( )(g =10m/s 2)A .30JB .0JC .60JD .-30J 3.(2021·黑龙江·尚志市尚志中学高一期末)起重机以4g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 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阻力不计,则( )A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mghB .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功为34mghC .物体的动能减少了34mghD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34mgh考点题型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4.(2021·广东广州·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拉力F 将物体沿斜面向下拉,已知拉力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B.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C.物体的总机械能增加D.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5.(2020·辽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高一期末)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论述,正确的是()A.沿水平面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一定守恒6.(2021·湖南湘西·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中,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上升,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轻弹簧将地面上A、B两小车弹开,两小车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考点题型三:机械能与曲线运动7.(2021·陕西·宝鸡市陈仓区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斜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在比地面低h的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