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病虫害图谱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6
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2012-5-9 09:26玉米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玉米种病害症状及防治(附图片)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Bipolaris 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
病斑主要集中在叶片上,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病斑初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色泽较深。
病斑呈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10~15毫米·3~4毫米,有时病斑可见2~3个同心轮纹。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在翌年温度比较适宜的5、6月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春玉米收获后遗留田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可继续向夏玉米田传播,因此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夏玉米总是比春玉米发病重。
华北地区7~8月份气温达25℃以上最适于该病流行,这期间若降雨日多、雨量多、温度大,小斑病会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①推广种植中单2号、豫玉11号、豫玉34、丹玉13及掖单系统杂交种等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发生为害。
②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农抗120水剂100~120倍液喷雾。
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
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等温度较低地区以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
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浸染叶片为主,也浸染叶鞘和苞叶。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水浸状青色病斑,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大的可达15~20厘米·1~3厘米。
最全小麦虫害(附图)小麦上的害虫种类繁多,它们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1.蝼蛄蝼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害虫,对谷物、蔬菜和树苗造成危害。
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是常见的品种。
蝼蛄喜欢食用刚发芽的种子和植物的根部,危害幼苗。
它们不仅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
防治方法:①夏收后和秋收后进行翻地和大水灌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使它们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冰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
②拌种:使用50%辛硫磷乳油0.2~0.33kg拌种100kg,可有效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保苗效果可长达20天。
③诱杀:每亩用40%毒死蜱100到150毫升,拌炒熟的麦麸10到15公斤,堆放在幼苗根部诱杀防治。
④土壤处理:在蝼蛄为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均匀撒于地面,然后进行耙地,也可撒于播种沟内。
⑤生长期被害,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我国有1000多种蛴螬,其中,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黑绒金龟为优势虫种。
蛴螬的食性很杂,是多食性害虫,为害作物幼苗、种子及幼根、嫩茎。
蛴螬主要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切口整齐,造成幼苗枯死,或蛀食块根、块茎,造成孔洞,使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
同时,被蛴螬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诱发其他病害。
成虫金龟子主要取食植物地上部的叶片,有的还为害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①应抓好蛴螬的防治,如大面积秋、春耕,并随犁拾虫;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成虫产卵;合理灌溉,即在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合理控制灌溉,或及时灌溉,促使蛴螬向土层深处转移,避开幼苗最易受害时期。
②药剂土壤处理。
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 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
锈赤扁谷盗成虫特征体长约2毫米,比长角扁谷盗稍大些。
形态特征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有如下主要区别。
触角较短,雌、雄两性的触角均为念珠状;前胸背板呈倒梯形,后缘明显地比前缘为短。
形状和长角扁谷盗对比栖息场地和习性栖息场地和习性与长角扁角盗相似。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锈赤扁谷盗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5℃。
在温度32℃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5天。
卵—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幼虫—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腹部末端的臀叉的两臂向弯曲。
幼虫一般要脱皮四次才能老熟,幼虫化蛹前不结茧。
蛹—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成虫—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同属于扁甲科,扁谷盗属,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
谷蠹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略有光泽。
头生在前胸下面,从背面不能看到,也即头被前胸背板所掩盖。
前胸背板上方有许多小瘤突。
鞘翅长,上有很深的刻点行。
谷蠹成虫背面谷蠹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是发热的粮堆或仓库木板。
第二年4月,越冬的成虫开始活动,一般在7月产生第一代成虫,8、9月产生第二代。
此时谷蠹已大量繁殖,危害严重。
谷蠹是我国重要储粮害虫之一,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谷蠹所造成的储藏谷物的重量损失要比玉米象或谷象大得多。
谷蠹幼虫是蛀食性的,在粮粒部发育,被害的粮粒被蛀成空洞。
谷蠹还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喜欢在木板潜伏、化蛹,对仓库木质结构有严重的破坏。
身体长3.0到4.0毫米,圆筒形,赤褐色或黑色,无光泽。
翅上有4个颜色较浅的黄色斑点。
头部明显伸长成象鼻状。
成虫在谷粒外面生活,以粮粒为食。
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鼻”凿一小孔,然后在孔产一粒卵。
卵孵化为幼虫,即在粮粒蛀蚀并逐渐蛀入部。
其卵、幼虫、蛹均在一粒粮食中发育,直至变为成虫爬出粮粒。
成虫能飞,爬得很快,有假死性。
到冬天,成虫爬到粮仓外面,在向阳处的石块、垃圾、树皮等底下越冬。
来年春天,在仓外越冬的成虫爬回到仓库,继续危害储藏的粮食。
双斑长跗萤叶甲Double Spotted Leaf Beetle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4.8毫米,长卵形,棕褐色,具光泽.每个鞘翅基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幼虫体白色至黄白色,体长6—8毫米,11节,头和臀板褐色,前胸背板浅褐色.有3对胸足,体表有成对排列的不明显的毛瘤.2.为害状以成虫为害玉米,从下部叶片开始,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还可取食花丝、花粉,影响授粉;也为害幼嫩的籽粒,将其啃食成缺刻或孔洞状,同时破损的籽粒易被其他病原菌侵染,引起穗腐.3.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植物根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孵化,幼虫在玉米等作物或杂草根部取食为害.成虫有群集性、趋嫩性,高温活跃,早晚气温低时栖息在叶背面或植物根部,高温干旱利于虫害发生.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尤其是豆科、十字花科、菊科杂草,消灭寄主场所.②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5时后,重点为受害叶片背面和雌穗周围.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褐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fulvipes (Motschusky) 属鞘翅目叶甲科.1.形态特征成虫卵形或近方形,体长3—5.5毫米.体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6种色型:标准型、铜绿鞘型、蓝绿型、黑红胸型、红棕型和黑足型.前胸背板两侧在中间明显突出成尖角.2.为害状主要以成虫取食叶肉,被害部呈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为害心叶可使心叶卷缩在一起呈牛尾状,不易展开.3.发生规律报道较少,食性杂,可为害葎草、铁苋菜及禾本科的多种杂草和作物.年发生代数和越冬方式不详.幼虫白色,在植物根部取食,土壤中化蛹,羽化后为害植物地上部分.从玉米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为害,每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成虫为害玉米盛期,特别是玉米抽雄前.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清除田间地边的杂草.②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喷药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铁甲虫Dactylispasetifera铁甲虫(Dactylispasetifera(Chapuis)属鞘翅目龟叶甲总科铁甲科.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毫米,头胸部暗褐色,鞘翅蓝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上部均生有黄褐色或黑色长刺,作有序排列.幼虫体长约7.5毫米,扁平,乳白色,腹部末端有1对尾刺,腹部2—9节两侧各生一浅黄色瘤状突起,背部各节具一字型横纹.2.为害状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成虫咬食叶肉后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枯条斑,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留下表皮,一张叶片上可有虫数十头,全叶变白干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3.发生规律 1年1—2代,以成虫于寄主或杂草上越冬,气温达17—18℃时,开始活动为害.成虫有趋绿、趋密性和假死性,清晨行动迟钝.成虫有在嫩绿、长势旺的玉米上群集为害的习性.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①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20%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20%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于傍晚或清晨喷雾防治.②早期摘除有幼虫或卵的叶子.灯蛾Grain Moth灯蛾为鳞翅目灯蛾科的一类昆虫.常见的有红缘灯蛾(Amasactalactinea Cramer) 、红腹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和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等.1.形态特征大多体型为中小型,老熟幼虫体长21—60毫米,幼虫具有成簇的长刺毛,成虫身体和翅颜色鲜艳,并有醒目斑纹.2.为害状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者造成缺苗断垄或将玉米苗几乎全部吃光,叶片仅留叶脉.也取食花丝,甚至吃掉穗顶嫩粒.3.发生规律 1年1—3代,以蛹越冬,翌年5—6月开始羽化,卵成块产于叶背,幼虫三龄前群集为害.老熟后入浅土或于落叶等被覆物内结茧化蛹.4.防治方法及补救措施防治最佳时期在幼虫四龄前,以化学防治为主.①采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②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③清除田间杂草.。
吐血收集玉米病虫害图谱大全(茎叶篇)
窝牛
2015-06-04 10:05
病虫草图玉米病害很多,有发生在苗期,有发生在生长期,也有在果穗上泛滥。
现在恰是玉米种植期,小编吐血收集了大量玉米病虫害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期望能够帮助各位。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玉米白化苗和黄绿苗玉米粗缩病玉米疯
顶病玉米干腐病玉米格链孢叶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红叶病
玉米灰斑病玉米假黑粉病玉米煤污病玉米平脐蠕孢茎基腐
病玉米霜霉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细菌萎蔫病玉
米细菌性茎腐病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玉米锈病玉米叶鞘紫斑
病玉米圆斑病玉米雌雄花期不协调玉米空杆玉米条纹矮缩
病。
常见作物病害高清图谱、用药大全,拿走不谢!1、叶枯、叶斑病:草莓叶枯病辣椒叶枯病西瓜叶枯病黄瓜叶斑病茄子叶斑病玉米叶斑病防治药剂:代森锰锌、代森锌、嘧菌脂、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福美双、乙蒜素、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甲托、晴菌唑、中生菌素、吡唑醚菌酯。
2、病毒病:花生黄瓜马铃薯茄子防治药剂:宁南霉素、吗呱乙酸酮、二核苷三氮唑、盐酸吗啉胍·锌、十三烷胍、松脂酸铜、氨基寡糖素、三十烷醇、磷酸钠、土霉素、四环素。
3、纹枯病:水稻小麦玉米防治药剂:井冈霉素、己唑醇、氧化亚铜、百菌清、乙磷铝、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4、稻瘟病:防治药剂:三环唑、稻瘟灵、乙蒜素、福美双、乙磷铝、百菌清、多菌灵、甲托、咪鲜胺、春雷霉素。
5、黑穗病:高粱水稻玉米玉米防治药剂:戊唑醇、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
6、猝倒病:番茄黄瓜西瓜防治药剂:霜霉威、乙酸酮、恶霉灵、代森锰锌、多抗霉素、烯酰吗啉、甲霜灵、吡唑醚菌酯、代森联。
7、果实轮纹病:梨梨苹果防治药剂:代森锰锌、戊唑醇、甲托、多菌灵、中生菌素、代森联。
8、黑星病:黄瓜梨苹果甜瓜防治药剂:代森锰锌、戊唑醇、烯唑醇、腐霉利、晴菌唑、嘧菌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
9、软腐病:白菜葱玉米防治药剂:叶枯唑、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异菌脲。
10、细菌性角斑病:黄瓜黄瓜甜瓜防治药剂:氢氧化铜、松脂酸铜、乙蒜素、中生菌素、硫酸链霉素、三乙磷酸铝。
小编提示:作物病害不发愁,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下载神农识,拍一拍,病虫害问题立马解决。
快捷、精准、高效!。
玉米、小麦病虫害图谱小麦病虫害图谱谱
切换到普通模式
麦蛾麦秆蝇
瑞典麦秆蝇小麦吸浆虫
小麦叶蜂粘虫
麦蜘蛛小麦蚜虫
毒麦药害及空气污染毒害
小麦干热风小麦冻害小麦胞囊线虫病小麦粒线虫病小麦梭条花叶病小麦土传花叶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小麦霜霉病小麦秆黑粉病
大、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纹枯病麦类赤霉病麦类白粉病小麦秆锈病
小麦叶锈病
玉米病虫害图谱
切换到普通模式
亚洲玉米螟玉米蛀茎夜蛾
玉米缺素症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干腐病玉米茎腐病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褐斑病
玉米锈病玉米纹枯病
玉米圆斑病玉米大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