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
- 格式:ppt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七章皮肤科病证第一节神经性皮炎一、填空题1改变剧烈瘙痒为特征。
2神经性皮炎。
3、范畴。
4时为重。
5。
二、选择题一A型题1.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侠溪、行间疏肝泻热A脾俞,血海B太溪,血海C风市,阴陵泉D侠溪,行间2.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 合谷多用于风热蕴阻型A合谷B曲池C血海D委中E大椎3.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处方中,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
C 曲池既可疏风清热,又能清血分之郁热A内池B大椎C曲池D委中4.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以针刺为主,。
C 平补平泻,可养血祛风A补法B泻法C平补平泻D灸法为主5.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A 行间,疏肝泻热A行间B风市C阴陵泉D三阴交6.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上加。
B 血海,滋阴润燥A脾俞B血海C行间D侠溪二B型题A行间B太溪C脾俞D外关1.治疗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 太溪可滋阴润燥2.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 行间可疏肝泻热3.治疗风热蕴阻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外关可祛风清热A养血祛风B滋阴润燥C祛风清热D疏肝泻热4.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应治以:法D 本证属肝郁化火型。
5.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应治以:C 本证属风热蕴阻型法。
6.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深,皮纹加深,上覆鳞屑,治以A 本证属血虚风燥型法。
三D型题1.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的治则是:CD 神经性皮炎可用针刺治疗,热证一般不灸,肝郁化火为实证A针灸并用B平补平泻C只针不灸D泻法2.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AC太溪、血海可滋阴润燥:A太溪B行间C血海D合谷3.治疗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上覆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BC 本证为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风市B脾俞C血海D行间4.只针不灸,平补平泻法,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下列两型:BC 血虚风燥、阴虚血燥型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法A肝郁化火型 B 血虚风燥型C阴虚血燥型D风热蕴阻型5.治疗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CD本证为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A脾俞B血海C行间D侠溪6.治疗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舌红、少苔,脉弦数者,可在基本处方基础上加:BD 本证为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A阴陵泉B太溪C三阴交D血海四X型题1.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基本处方是:BCDEF 行间多用于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A行间B风池C大椎D曲池E委中F膈俞2.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或白腻,脉濡缓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E 本证为风热蕴阻型神经性皮炎A风池B大椎C合谷D外关E曲池3.丘疹融合,成片成块,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上覆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DE 本证为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A风池B三阴交C合谷D血海E大椎4.皮损日久不退,呈淡红色,局部干燥肥厚,甚则泛发全身,舌红、少苔,脉弦数者,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 本证为阴虚血燥型神经性皮炎A曲池B委中C太溪D血海D外关三、改错题1.治疗肝郁化火型神经性皮炎宜针灸并用。
针灸治疗皮肤病症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皮肤病症。
针灸对于治疗皮肤病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1. 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血液流通和气血平衡,从而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加速康复过程。
针灸的操作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通过神经传导和代谢平衡等机制来实现。
2. 针灸治疗常见皮肤病症的疗效针灸治疗在常见皮肤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显著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皮肤病症及其治疗效果的介绍:2.1 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渗液等。
针灸治疗湿疹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瘙痒感,促进湿疹的愈合。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并结合草药治疗,针灸能够显著减少皮肤病症的复发。
2.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
针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皮肤炎症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少银屑病症状的发作次数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2.3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神经调节失常有关的皮肤病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瘙痒和疼痛。
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症状的发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神经性皮炎的瘙痒感和疼痛感。
3. 针灸治疗皮肤病症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3.1 正规医疗机构针灸治疗应该在正规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由于针灸涉及穴位刺激和针具操作,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执业资质的医师进行操作。
3.2 个体差异针灸治疗在不同的个体中可能会有差异。
神经性皮炎与中医的“牛皮癣”、“摄领疮”等相类似。
因风湿蕴肤,经气不畅所致。
好发于颈部、四肢、腰骶,以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剧烈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本病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
夏季多发或季节性不明显。
宜用无激素的外用品治疗。
概述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皮肤损害。
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肘窝、腘窝、前臂、大腿、小腿及腰骶部等。
常成片出现,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的平顶丘疹,皮肤增厚,皮脊突起,皮沟加深,形似苔藓。
常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的症状。
如全身皮肤有较明显损害者,又称之为弥漫性神经性皮炎。
中医认为:此病主要以内因为主,由于心绪烦扰,七情内伤,内生心火而致。
初起皮疹较红,瘙痒较剧,因心主血脉,心火亢盛,伏于营血,产生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属于血热风燥。
病久,皮损肥厚,文理粗重,呈苔藓化者,此因久病伤血,风盛则燥,属于血虚风燥。
病因(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肺经风毒客于肌肤腠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失荣所致。
综合其病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
1.神经精神因素: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紧张、焦虑、恐怖或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肛门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
2.刺激因素: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兴奋剂,或服用某些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治疗神经性皮
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中医治疗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常见方法之一。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抗组胺
药物或者外用激素药膏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当遵医嘱,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其次,物理疗法也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有效手段。
患者可以通过局部冷敷或者
热敷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
此外,还可以进行光疗或者射频治疗来减轻症状。
然而,物理疗法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中医治疗在治疗神经性皮炎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神经性皮炎是
由于气血不畅、湿热郁结所致,可以通过中药煎煮、外用药膏或者针灸等方法来调理身体,改善症状。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当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同时,也要遵医嘱,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早日康复,摆脱神经性皮炎的困扰。
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中医有“顽癣”、“干癣”、“牛皮癣”等名称。
初由风热之邪阻滞媵理,日久风胜血燥,皮肤失于滋养,则皮肤粗厚如牛皮。
【诊断】1局部先有奇痒,经常搔抓后,逐渐出现针头大小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微红,干燥坚实,随后丘疹密集,很快成苔辞样大小片,皮靖高起,皮沟加深。
2 .好发于颈后,其次为胭窝、肘窝等处,严重时可散发于全身,如前臂、小腿伸侧、眼险、耳周围等处。
3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或持久不愈。
【治疗】范围局限的施以外治,泛发的应配合内服药。
一、辨证论治1 .风热型皮炎早期,疹点稀疏,皮色微红,瘙痒,苔辞化不明显,或过度刺激有急性炎症者。
治法:散风清热,宣通媵理。
方药举例:疏风清热饮加减。
荆芥、防风、蝉蜕各5g,菊花、皂角刺、苦参各IOg,金银花、生地黄各15go2 .血燥型皮疹干燥、肥厚、脱屑,奇痒、入夜尤甚,抓破渗血。
治法:养血、润燥、搜风。
方药举例:地黄饮子加减。
生首乌、生地黄各15g,当归、玄参、大胡麻、乌蛇肉、僵蚕各10g,全蝎3g。
加减:因情绪波动而加剧者,加珍珠母30g,五味子3g,夜交藤15g。
二、中成药消风止痒颗粒每服1包,每日2~3次,适用风热型。
祛风换肌丸每服10g,每日2次,适用血燥型。
三、局部处理1急性期用解毒搽剂、黄柏霜、加味黄连膏。
3 .慢性期皮疹肥厚、奇痒难忍,可选用刺激性较强药物,如癣药水、疯油膏、止痒酊、神经性皮炎烟熏药。
四、简易药方轻粉5g、冰片9g、密陀僧15g,研细末,麻油调搽。
鲜石榴皮,蘸明矶粉,外搽患处,每日1~3次。
黄连50g、花椒25g、70%乙醇适量,浸泡3天后,取药汁外搽患处,每日3~4次。
五、针灸疗法针刺在皮疹皮下透针成十字交叉或呈四边型,隔日1次。
艾灸艾条熏皮损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梅花针敲刺皮疹,微出血为度,每日1次。
或针后再加艾灸。
穴位注射取肺俞、心俞、肝俞、肾俞、至阳等穴,用当归注射液作穴位注射,交替进行,每穴0.2~0.3m1,隔日1次。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扑尔敏、非那根、维生素b1、外涂止痒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3.8%,观察组(针灸结合中药外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针灸中药外洗临床疗效2010年2月~2011年9月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神经性皮炎患者84例,诊断参考《临床皮肤病学》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2周内均未内服抗组胺药物或接受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7~71岁,平均40.5±4.6岁,病程3个月~13年,其中局部型患者39例,扩散型患者45例。
将8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年龄、病程、病发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神经性皮炎临床常规疗法:扑尔敏2mg,非那根12.5mg,维生素b 1 20mg,以上药物均为口服,3次/日,外涂止痒酊或哈西奈德乳膏,2~3次/日。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和中药外洗进行治疗。
针灸疗法:1局部型:取曲池、列缺(双侧)穴,操作采取轻刺捻转进针,刺激强度以患者感到酸麻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皮损范围面积,沿其周围边缘贴皮进两针,最后重刺皮损中心区数针,以上操作皆用泻法。
2扩散型:主穴取风池、天柱、合谷、手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
配穴取内关、足三里、委中、膀胱俞、阳陵泉等穴,上述穴位每次取2~3对,轮流针刺,1次/日,10次1疗程,间隔1周继续下1个疗程。
35天王补心汤联合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湖南谷医堂连锁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薛丽君神经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的特点。
临床多通过联合使用抗组胺药物及钙剂来治疗该病,但常无法取得预期的疗效。
中医临床实践表明,天王补心汤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较单纯西药或中药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少。
中医学称神经性皮炎为“牛皮癣”“摄领疮”,因其好发于颈部,状如牛颈之皮,厚且坚而得名。
如《外科正宗》说:“牛皮癣,如牛颈之皮,顽硬须坚,抓之如朽木。
”本病临床特点为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常数年不愈,愈后易复发。
临床辨证以血虚风燥型多见,常因风湿热邪气入侵肝脾二经所致,心火旺盛、肝气郁滞也可导致营血失和进而引发本症,主要表现为皮损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常伴有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妇女月经量过多,舌质淡,脉沉细。
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常选用天王补心汤加减。
天王补心汤由麦冬、天冬、玄参、桔梗、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当归各10克,丹参、茯苓各15克,生地黄30克组成。
每日1剂,温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下,期间禁食辛辣及肥甘厚味、甜味的饮食。
方中生地黄作为君药,具有养血滋阴的作用;天冬、麦冬、玄参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柏子仁、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润燥的作用,远志、茯苓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止痛、止痒、安神的作用,丹参具有清心活血的作用,共为臣药;桔梗可提高诸药的药力,为使药。
诸药联合,可共奏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
皮损为鲜红者,可增加栀子和牡丹皮;如伴有失眠,可加柴胡、赭石;如皮肤瘙痒难耐,加白鲜皮和乌梢蛇;皮损集中在上肢者,可加姜黄、金银藤;皮损多集中在颈部者,可以加夏枯草、葛根;皮损多出现在下肢者,可以加杜仲、牛膝;皮损以骶尾部多见者,可以加黄柏。
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使用火针,可以加速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运行,促进机体吸收皮损部位的炎性物质,从而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和皮损消退。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及答案(卷二)1. 取头、面、胸、腹部腧穴最适宜选用A. 仰卧位B. 伏卧位C. 侧卧位D. 伏俯坐位E. 侧伏坐位A2. 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最适宜选用A. 仰卧位B. 侧卧位C. 仰靠坐位D. 俯伏坐位E. 侧伏坐位D3. 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选用的进针方法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都不是C4. 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最适宜采用的进针方法A. 指切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E. 以上均可以D5. 针刺胸椎、腰椎棘突下穴位A. 平刺B. 直刺C. 斜刺D. 向上斜刺E. 向下斜刺D6. 在四肢上,治痰效果最好的是A. 足三里B. 丰隆C. 曲池D. 手三里E. 承山B7.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进针手法A. 单手进针法B. 夹持进针法C. 提捏进针法D. 舒张进针法E. 飞针E8. 下列何穴不宜施灸A. 命门B. 足三里C. 脾俞D. 睛明E. 关元D9. 容易断针的部位是A. 针尖B. 针身C. 针根D. 针柄E. 针尾C10. 下列哪种疾病在针刺治疗时,适宜增加留针时间A. 外感发热B. 急性周围性面瘫C. 目赤肿痛D. 三叉神经痛E. 风疹D11. 灸法具有哪些治疗作用A.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B. 祛湿逐寒、消肿散结C. 回阳救逆D. 防病保健E. 以上均有E12. 治疗因感受寒邪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常选用A. 隔姜灸B. 隔蒜灸C. 隔盐灸D. 隔附子饼灸E. 癜痕灸A13. 被蝎、蜂蛰伤后,宜选用A. 艾炷灸B. 隔盐灸C. 温和灸D. 隔蒜灸E. 隔附子饼灸D14. 下列哪种疾病,首选刺血拔罐法A. 咽喉肿痛B. 泻泄C. 咳嗽D. 丹毒E. 牙痛D15. 对高热抽搐患者,可选用A. 大椎穴拔罐B. 曲池穴拔罐C. 背部闪罐D. 背部走罐E. 以上都不是E16. 以下哪种疾病不适宜用三棱针放血治疗A. 高热B. 中风闭症C. 急性咽喉肿痛D. 中风脱症E. 目赤肿痛D17. 下列哪种疾病不适于用皮内针治疗A. 头痛B. 便秘C. 高血压病D. 膝关节痛E. 胃痛D一、A11、有关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症,叙述不正确的是A、耳针治疗可取肝、胰胆、交感、神门、耳迷根等B、胆囊穴只用于治疗胆囊炎不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C、治疗以足少阳经穴、胆的俞募穴为主D、毫针刺,用泻法E、可以选用针刺迎香透四白2、治疗肾绞痛的主穴,除肾俞、膀胱俞外,还包括A、血海、阴陵泉、委阳B、膈俞、三阴交、阴陵泉C、三焦俞、三阴交、阳陵泉D、中极、三阴交、阴陵泉E、三焦俞、阴陵泉、委中3、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A、内关、血海、太冲、外关B、内关、阴郄、膻中、郄门C、外关、阴郄、膻中、内关D、外关、血海、太冲、膻中E、心俞、膻中、神门、阴郄4、因体质虚弱所致的虚性晕厥除主穴外,应选用A、气海、关元B、风池、肾俞C、合谷、太冲D、合谷、内关E、素髎、内关二、A21、治疗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针灸取穴除阳陵泉、日月外,还可用A、胆囊穴、胆俞B、阑尾穴、中脘C、胆囊穴、京门D、中脘、天枢E、梁丘、太冲2、治疗心前区刺痛,心痛彻背,心慌汗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脉涩,针灸取穴是A、内关、阴郄、郄门、膻中、神阙、关元B、内关、阴郄、郄门、膻中、血海、太冲C、内关、阴郄、郄门、膻中、中脘、丰隆D、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厥阴俞E、内关、阴郄、郄门、膻中、心俞、脾俞三、B1、A.委阳、合谷B.胃俞、阴陵泉C.内关、足三里D.内庭、阴陵泉E.曲池、足三里<1> 、肾绞痛属于下焦湿热者,宜加用A B C D E<2> 、胆绞痛属于肝胆湿热者,宜加用A B C D E2、A.关元、气海B.合谷、太冲C.十宣、气海D.内关、百会E.十二井穴<1> 、治疗晕厥虚证者,宜加用A B C D E<2> 、治疗晕厥实证者,宜加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胆囊穴为治疗胆腑疾病的经验穴,所以既可以治疗胆囊炎也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
如何彻底根治神经性皮炎引言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与身体的神经反应有关。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达到缓解症状、预防复发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和完整的治疗方案。
病因神经性皮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一些常见的触发因素:1.精神因素:压力、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和加重。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潮湿、污染较重的环境中,或者过敏原的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3.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神经性皮炎,说明遗传因素在该疾病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症状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瘙痒:是神经性皮炎最主要的症状,患者常感到皮肤发痒难忍,不论是否抓挠,都难以缓解。
2.红肿:患者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的现象,局部感觉到热痛。
3.皮损:患者的皮肤在长期瘙痒抓挠后可能出现疱疹、溃疡、皮疹等损伤。
4.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在疼痛和瘙痒的同时,还伴随有神经过敏、头痛、失眠等神经症状。
诊断经过初步了解病史和症状后,医生通常会使用以下方法来诊断神经性皮炎:1.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皮肤病变情况,了解皮肤的颜色、形态等。
2.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患病时间、瘙痒的程度、部位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皮肤切片检查、血常规、过敏源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要彻底根治神经性皮炎,需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如桂枝茯苓丸、扑尔敏等,可以缓解瘙痒和红肿等症状。
2.局部激素药膏: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浓度的激素药膏进行涂抹,能够减轻皮肤炎症反应。
3.镇静剂:对于伴有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镇静剂来缓解症状。
4.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皮肤病变。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大全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本文向大家介绍神经性皮炎常见的四种治疗方法,并整理出神经性皮炎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要注意哪些细节,仅供参考。
神经性皮炎怎么预防?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众多的临床数据显示,神经性皮炎是很难预防的,关键在于自己调节、控制、放松自己的状态、情绪和心情病避开可引发的坏境。
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大全那么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呢?本篇就像大家介绍一下神经性皮炎的不同治疗方法。
1.去医院神经性皮炎如果去医院治疗可以选择针灸科调理(经常是用艾草灸或熏),效果比较其他应该是最明显和稳妥的,不过也要有个过程不能心急;2.涂药膏如果涂药的话尽量不要使用强效激素药,以免引起复发,一般纯中药虽然没什么副作用,但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中西结合的药膏如槐花维肤膏进行治疗,比较好地结合了中药和西药的优点,但是要注意,患了神经性皮炎千万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去抓挠。
3.用偏方如果想自己治,医生们建议较多的方法是打太极拳和用艾草等中药煮汤洗澡。
太极拳之类运动有利于调节控制自己的神经使自己能更好适应所处环境。
艾草汤被认为是治神经性皮炎最简单有效的浴汤了,到中药店买象茶叶样的艾草干末回家沏水洗澡。
4.自己控制除此,尽量让自己处于舒服的状况,多休息不熬夜-规律作息,舒缓情绪-不大喜大悲,少思虑多运动,找快乐忘掉烦恼恐惧,避开压力,避开湿热、污染等不舒服环境,避开烟酒辣椒等刺激性物质。
神经性皮炎患者的饮食起居要注意什么因为皮炎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其治疗又大多为对症治疗,所以饮食起居方面的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1、应尽可能地寻找该病发生的原因,故需对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嗜好及思想情绪等作深入的了解。
2、去除接触可诱发皮炎的各种因素,如染料、汽油、油漆、花粉、肥皂、洗洁精等;避免各种外界剌激,如热水烫洗、剧烈搔抓,尽量不穿尼龙化纤的贴身内衣,而应穿纯棉白色柔软的内衣裤。
3、饮食宜清淡,忌厚味辛辣之品,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
皮肤科三大常见病针灸统统全部拿下!针灸治疗皮肤科病证,主要有神经性皮炎、荨麻疹、带状疱疹等。
毫针围刺和皮肤针叩刺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基本以针刺泻法为主,或可点刺出血。
神经性皮炎对神经性皮炎的针灸治疗仅限于对局限性和初期有很好的疗效。
方法为:局部采用梅花针重度叩刺,远端选用大椎、膈俞、曲池、合谷、血海、委中、阴陵泉等清热、凉血、除湿的腧穴。
也有人采用毫针、梅花针、拔罐、头皮针等与中药外涂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
荨麻疹针灸疗法为主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毫针治疗一般取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血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其疗效高于口服特非那丁、维生素C等。
针灸治疗组的有效率在65%左右,西药治疗组的有效率在4 5%左右。
耳针治疗取肺、心、风溪、神门、肾上腺、内分泌、对屏尖,两耳交替使用,有效率可达90%以上;头针取额中线、额旁1线(双)、顶颞后斜线(双),有效率可达100%。
穴位注射一般取肺俞、膈俞、合谷、太冲、血海、足三里,每次取1?~?2穴,选择注入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混合液,盐酸异丙嗪,抗组胺药加钙剂,自血加维生素B族类药物,有效率均在90%以上。
此外,灸法以艾条雀啄灸、艾柱隔姜灸或壮医药线灸,取曲池、血海、三阴交、膈俞,都有很好的疗效。
用刺血拔罐或神阙穴拔罐治疗,有效率也均在95%以上。
带状疱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快捷,有明显的优势。
毫针刺法以局部围刺为主,针数的多少根据患处的面积而定,每针相距1~2寸为宜,向病变部位皮下斜刺,留针30~45分钟。
或在带状疱疹相对应的脊神经根处取同侧华佗夹脊穴,用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行针。
一般每日治疗1次,重者每日2次。
灸法可用艾条旋转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也可在先发的疱疹上或水疱密集处分别放置2~3个黄豆大小之艾柱,点燃后微微吹火,患者觉痛时除去未燃尽的艾柱,再用同法在延伸的最远端一二处各灸1壮,一般3~5天获愈;薄棉燃灸即把药棉拉成极薄的无洞棉片(越薄越好),覆盖在疱疹面上(稍大于疱疹面),然后点燃一端,每日烧灸1次,一般1?~?3天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