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20 小小气象站(二)冀人版 共14张
- 格式:pptx
- 大小:632.99 KB
- 文档页数:14
《小小气象站(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站的作用和组成。
2.进修气象站里各种气象仪器的应用方法。
3.培育同砚观察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能力。
4.提高同砚应用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猜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气象站的定义和作用。
2.气象仪器的种类及应用方法。
3.气象数据的观察和记录。
4.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猜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象仪器的应用方法和气象数据的分析。
难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猜测。
四、教学筹办:1.老师筹办气象站的模型和各种气象仪器。
2.筹办同砚观察气象数据的表格和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气象站的定义和作用1.老师简易介绍气象站的定义和作用。
2.让同砚观察气象站的模型,分别指出各种气象仪器的位置。
3.让同砚自己用手指模拟气象站的工作过程,理解气象仪器的作用。
第二节:气象仪器的种类及应用方法1.让同砚一一观察气象仪器,了解各种仪器的名称和作用。
2.分组谈论,同砚自己探讨各种仪器的应用方法并分享。
3.老师纠正同砚错误的理解,将正确的应用方法讲解清晰。
第三节:气象数据的观察和记录1.老师给每组同砚分配一份气象数据表格。
2.同砚观察当天的气象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上。
3.同砚分析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并做出简易猜测。
第四节: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猜测1.同砚提出自己关于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猜测。
2.老师指导同砚如何用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猜测,援助同砚加深对气象数据的理解。
3.同砚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猜测,分享给全班同砚。
六、教学评判:1.观察同砚在教室上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2.评判同砚对气象仪器的理解和应用方法精通状况。
3.评判同砚对气象数据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猜测能力。
七、拓展延伸:1.让同砚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的气象试验,观察不同因素对气象数据的影响。
2.组织同砚实地参观气象站,了解真正的气象观测工作。
3.让同砚以小组形式制作一个气象预报视频,展示给其他同砚和老师。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同砚将能够全面了解和精通气象站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培育同砚观察、数据分析和猜测的能力,激发同砚对气象科学的爱好和探究欲望,有助于培育同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小气象站(二)》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气象站测量气象因素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利用气象站的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进修重点1. 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天气预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进修难点1. 如何准确测量气象因素。
2. 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四、进修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气象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进修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讲解气象因素的种类和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进修天气预计和分析讲解天气预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实际的天气预计和分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每天记录气象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室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象站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对气象因素测量方法和天气预计分析原理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 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总结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练习应用气象仪器测量气象因素,并记录数据。
3. 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并能够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进修动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进修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小气象站(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重要性。
2.精通制作简易气象仪器的方法。
3.培育观察、记录、分析天气数据的能力。
导学内容:一、天气预报的原理和重要性天气预报是依据天气现象的规律性和气象资料的分析,来猜测将来短期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对人们的平时生活、农业、交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打算生活和工作。
二、制作简易气象仪器1.材料:一个透亮的瓶子、一根吸管、一张卡片、一支胶水、一支铅笔2.制作方法:①将吸管固定在瓶子的口上,确保吸管在瓶子内的位置不会挪动。
②将卡片剪成一个小圆形,用铅笔在上面标出北、东、南、西四个方向。
③将卡片固定在吸管的末端,使其能够自由转动。
④将瓶子装满水,并将瓶口封好。
3.应用方法:将制作好的气象仪器放在室外平坦的位置,观察卡片的指向,可以依据指平昔裁定风的方向。
三、观察、记录、分析天气数据1.观察:每天守时观察气象仪器,记录卡片的指向和其他天气现象。
2.记录: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包括风向、天气状况、温度等信息。
3.分析:依据记录下来的数据,分析每天的天气变化规律,猜测将来的天气状况。
导学步骤:一、导入活动1.观看一段有关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同砚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重要性。
2.介绍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和目标。
二、制作气象仪器1.组织同砚按照制作方法制作气象仪器。
2.指挥同砚一起到室外安放气象仪器,观察卡片的指向。
三、观察、记录、分析天气数据1.组织同砚每天守时观察气象仪器,记录数据。
2.指导同砚如何分析数据,猜测天气状况。
四、总结反思1.让同砚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方法。
2.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沉思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方法。
导学延伸:1.组织同砚进行气象仪器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探讨数据的可靠性和影响因素。
2.邀请一位气象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度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不仅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重要性,还能够通过制作气象仪器和观察记录数据,培育自己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提高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猜测能力,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筹办。
《小小气象站(二)》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如何搭建小型气象站的方法;3. 学会应用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4. 能够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
二、导学内容:1. 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了解气象站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探讨气象数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搭建小型气象站的方法- 进修如何选择合适的位置搭建气象站;- 掌握搭建气象站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指导学生动手搭建小型气象站。
3. 应用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 进修应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进行气象观测;- 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记录数据。
4. 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 传授学生如何记录气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气象数据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气象站的介绍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观点讲解:简要介绍气象站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气象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位置搭建小型气象站,并应用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
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气象数据的意义和影响,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化对气象站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气象观测实验,探究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2.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影响;3. 鼓励学生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实际应用,如制作气象预报等。
五、课后作业:1. 继续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每日更新气象站数据;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气象数据的规律和影响;3. 准备展示气象站的效果,与同砚分享搭建气象站的经验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还掌握了搭建小型气象站的方法和应用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的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对气象数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小小气象站(二)》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气象站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 能够掌握气象测量仪器的应用方法;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收集、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4. 能够根据气象数据,预计未来天气情况。
二、教学内容1. 气象站的基本观点和作用;2. 气象测量仪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3. 气象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方法;4.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气象测量仪器的应用方法和气象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方法;2. 教学难点: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观看视频资料介绍气象站的基本观点和作用;2. 实地操作气象测量仪器,进修应用方法;3. 实际操作收集气象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4. 小组合作,制作天气预报报告。
五、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气象站的基本观点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气象站的重要性;2.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气象测量仪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3. 学生分组实地操作气象测量仪器,进修应用方法;4. 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收集气象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5.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天气预报报告,展示给全班同砚。
六、教学评判1. 观察学生在实地操作气象测量仪器时的表现;2. 收集学生的气象数据记录和分析报告,进行评分;3. 评判学生的天气预报报告,评选出最佳小组。
七、作业安置1. 每组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收集的气象数据,编写气象数据记录和分析报告;2. 每组学生根据收集的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原理,制作天气预报报告。
八、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搭建小型气象站,进行气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2.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气象观测活动,提高对气象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就是《小小气象站(二)》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培养对天气的观察和预计能力。
感谢大家的阅读!。
20课小小气象站(二)一、填空1.实施计划包括()、()。
2.观测天气可以从天气()、()、()、动植物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并(),并将自己的()与大家分享。
3.根据观测的(),对原有计划进行()。
制订可实施的(),将观测结果用()记录下来。
()两周并坚持(),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
二、选择1.我们可以从()方面制订观测的实施计划。
A.天气阴晴B. 气温C.风力D.动植物的活动情况2.经过绘制气温分析图,我们会发现()。
A.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B.气温变化无迹可寻 C.相邻时间段温度都差不多3.下雨的时候,动物的异常表现有()。
A.燕子低飞.B蚂蚁搬家 C.蜘蛛收网4.已经知道某地本月1日28摄氏度,4日26摄氏度,8日25摄氏度,那么12日最有可能是()摄氏度。
A.23.5 B.28 C.31 D.16三、判断1.风向仪应该放在离地面约2.5米的地方。
()2.测量降水量时,我们应该把雨量器放在大树下面。
()3.观测气温和湿度时,我们应该把温度计和湿度计放进百叶箱里。
()4.观测天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5.在实行观测天气的活动时,必须要制订可实施的观测计划,并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6.我们预测天气的结果和天气预报一定是完全一样的。
()7.我们小组通过分析气温变化图发现,相邻几天的气温没有变化。
()四、问答1.在建立小小气象站的活动中,你做出了什么贡献?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观测气象时,我们应该如何放置观测仪?20课小小气象站(二)一、1.观测和记录分析和预测 2.阴晴温度风力观测记录观测计划3.实际情况调整观测计划不同形式连续观测长期观测二、1.ABCD 2.AC 3.ABC 4.A三、√×√√√××四、1.答:我在小小气象站中担任降水量的观测员。
我发现一个月的降水量都差不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要细心观察,如实记录测量结果。
《小小气象站(二)》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进修如何搭建一个小小气象站,并了解气象站的作用及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导入1. 引入话题:上节课我们进修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气象站的作用是什么?2. 激发学生兴趣:你们知道气象站是如何工作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小小气象站呢?二、探究活动1. 搭建小小气象站- 准备材料:温度计、气压计、风速仪、雨量计、记录表格等-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卖力搭建一个小小气象站- 操作步骤: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搭建小小气象站并测试各项仪器的功能2. 观察记录数据- 观察天气:学生每天观察天气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测量数据:利用各项仪器测量温度、气压、风速和降雨量等数据,并记录下来- 分析数据: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当天的天气状况,并与其他组的数据进行比较三、讨论交流1. 分享效果:每组学生分享他们搭建的小小气象站的情况,以及他们观察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2. 讨论问题:学生一起讨论气象站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气象数据来预计天气变化3. 总结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四、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气象站,了解真实的气象观测工作流程和设备2. 制作气象预报:学生根据搭建的小小气象站数据,制作气象预报并与实际天气情况进行比较3. 钻研气象现象: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气象现象进行钻研,并撰写钻研报告分享给全班同砚五、作业安置1. 完成记录表格:学生将继续观察天气情况,记录数据,并在下节课上交记录表格2. 阅读资料:学生阅读相关气象知识的资料,为下节课的进修做准备六、课后反思1. 整理思考:学生整理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气象站数据预计天气变化2. 提出建议:学生可以提出对本次活动的改进建议,以及对未来活动的等候和建议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深入了解气象站的原理和作用,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提高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小小气象站》教案教学设计19.小小气象站(一)【教材简析】该课以工程实践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
“问题的提出”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参观等活动,认识气象站的组成及各种仪器的作用,了解气象站的特点并理解建立校园小小气象站的意义。
“设计与制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等活动,制订观测计划、制作简易观测仪器,并通过测试改进,增强活动的观测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制作、交流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站、制作简易观测仪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选用不同材料、想出多种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方法的能力;树立学生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制作任务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天气变化”单元中,不仅学会了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标准描述天气,还学会了观测云量、风向、气温、降雨量的方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该单元提供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2.能说出制作雨量器、风向标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活动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等获取气象站的信息。
3.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雨量器和风向标。
4.能对制作的简易观测仪器进行检测与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设计、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感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雨量器和风向标。
3.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气象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观测仪器。
难点: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瓶、硬纸板、花盆、正方形纸片、竹签、吸管、橡皮泥、剪刀、铅笔、胶带、胶水、直尺、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绘图工具、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问题1.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气象灾害》一课,了解了常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要减小极端天气的危害,我们就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