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制程审核表(精选)
- 格式:xls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PCB设计任务工作评审流程表
1.本表格为跟进确认工作任务用,不作为工作任务单
2.工作任务单下达后,作为工作任务单的附件
3.后一步骤责任人作为前一步骤工作的审核人,前一步骤工作完成审核后接口人在接收到资料后签字确认,工作任务实际执行人转移,任务跟进人继续跟进
4.本表中的工作任务某步骤出现问题无法继续下一步骤时,本表自行终止,除任务临时结束外,重新填写新的表格,之前的表格作为附件,序号随之加1,编号维持前一表格
5.当一个工作任务评审流程表结束后即为一个工作任务的结束
6.任何一个工作步骤结束都应该有相应的证明文件存在,证明文件作为此表的附件
7.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交负责人,一份作为研发任务表的附件存档,当任务完成时以完成的表格作为结项表格替换任务下发时的存档表格,证明任务关闭。
8.本表格作为研发绩效考核和考评的依据,也是工作成果的体现
任务负责人:审核:批准:。
PCB设计评审表
用的设计要求
●同一产品上使用的相似物料(如:按键、LED灯、插座、连接线、电解、保险管、插片、压敏/高压电容等),设计需防错(可以从跨距、颜色、安装的PIN脚、成型方向等方面考虑)。
1
●结构件设计需考虑色差、尺寸、安装、强度、外观等方面评估可行性。
1●LCD、背光源的设计是否密封,以免生产过程中进入灰尘、杂物。
1
●对温度/静电/湿度敏感的器件,需分析制造的可行性及防护措施,如双面板上安装的LED灯贴板安装要求改为单面焊盘,通孔不沉铜,如果高度不能满足要求,也可以加支架;蓝色LED灯抗静电能力差,要求增加反向二极管(内置有二极管的除外),湿度及温度保险丝高温焊接会脱落等。
1
●同一块板同一面的贴装电阻电容尽量采用同一尺寸的,以便生产设备相关参数的设定。
1各项得分
119
评审提出问题(含改善建议)
综合评分:A×B×C =
PCB评审组会签: 日期:
综合评分子项说明:
1.元器数量对应系数A:<45=0.7,46~60=0.8,61~120= 0.9,121~200=1.0,>200=1.1;
2.技术难度对应系数B: 双面板/碳桥板=1,单面板=1.05,镀金邦定板=1.1,多层板=1.2评审结论
3.工艺难度对应系数C:普通结构=1, PCB间装配型结构/超重结构=1.05, 结构紧凑型=1.1
20.器件选型及安装
评审输出
评审通过,不修改
条件通过,局部修改
不通过,重新设计评审。
线路板审查报告单PCB Review Report
《线路板审查报告》填写要求
一、适用范围:产品开发部PCB板设计审查时填写此表。
二、编号:由总工办文件资料管理员或临时PCB板采购员按顺序编号,年代号2位,顺序号3位。
试制线路板在年代号前加“S”。
三、填写要求:
1、设计者/日期:设计者签署姓名及日期。
2、线路板名称:设计者填写。
3、线路板编号及版本号:设计者填写。
4、项目编号:设计者填写研发项目编号,无项目编号时,扛掉。
5、更改前版本号及时间:线路板更改时,设计者填写更改前版本号及批准时间。
否则,扛掉。
6、更改描述:线路板更改时,设计者详细填写对原版本的变更情况,此部分要求内容完
整,审核人员将据此审查更改部分是否符合要求。
7、审查意见:当符合要求时,审核人员在此栏打对勾;不涉及时,扛掉。
8、项目主管审核/日期:由项目主管及以上人员签署。
9、 PCB审核员审核/日期:由PCB审核人员签署。
10、
由设计者填写;随PCB文件一同提交项目主管及以上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并签署后;提交PCB审核员审核并签署;最后随PCB文件批准后一同提交总工办存档。
四、原件存档部门及保存期规定:试制线路板的审查报告在项目采购管理员处存档,正式发放的线
路板(包含设计更改)的审查报告在文件资料管理员处存档。
存档期限为1年。
五、归口管理部门:总工办。
六、发放范围:产品开发部。
七、生效日期:。
产品名称:打样时间:
文件格式及版本:其它:
板材类型:
其它:完成板厚(mm):其它:铜箔厚:其它:加工方式其它:表面处理:
其它:阻焊处理方式:其它:阻焊:
其它:阻焊颜色:
其它:PCB 验收标准:其它:顾客标记:其它:字符:
其它:字符颜色:测试通断:
拼板方式:
拼板尺寸(mm):外形公差:孔径公差:ul+logo 标记:
叠层顺序与阻抗要求:以下叠层顺序是从顶层(TOP层)来看。
交货随附资料: 电测报告
阻抗测试报告 出货报告菲林
其它:
提供贴片钢网文件:接受破铜是否也开模
工程师:电话:批准人:采购:E-MAIL :
PCB 加工工艺要求:
喷锡、OSP工艺及松香
国际照明有限公司 线
路板打样工艺要求确认
特急一般
B60019B 2016.9.19
PCB 板标记: 加 不加
急紧 急 程 度
PCB图示
其它特别要求备注: 1、长边添加5mm工艺边,MARK点。
powerpcb 阻焊覆盖印底层±0.01白色
±0.1FR4 1/oz 模冲是单面板黑色双面印OSP 1.0 是是
加V-CUT连片IPC-A-600G I级加
电话:传真:交货数量:。
印制板设计自查与审核列表
——可生产性、结构版本表单编号:NO: 202101
【注解】
1.印制板性能等级
1级一一普通军用电子设备
主要用于地面和一般军用设备。
要求印制板组装后有完整的功能,一定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允许有一些不影响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外观缺陷。
2级一一专用军用电子设备
主要用于军用通信设备、复杂的军用电子设备等。
要求印制板组装后有完整的功能,较长的工作寿命及较高的可靠性,允许有不影响使用性能的轻微外观缺陷。
3级一一高可靠军用电子设备
主要用于车载、机载、舰载、航天等军用电子设备。
要求印制板组装后有完整的功能,长的工作寿命,连续工作和高的可靠性,在使用中不允许发生任何故障。
2.印制板可生产性等级
根据印制板的设计、公差、组装、生产工艺和成本,印制板可生产性等级可分为如下三级:A级一一复杂性较低,可生产性好(推荐使用);
B级一一复杂性中等,可生产性较好(一般使用);
C级一一复杂性高,生产难度大(特殊使用)。
总分Max.Points 序号NO.质量制程审核报告 --CCLQuality Process Audit Report --CCL供应商:To Subcontractor :审核日期:Audit Date:审核人:Auditor: 陪审人员:Accompanying person:审核项目 Audit Item得分Score 百分比 Percentage 仓库、来料检查、供应商管理Warehouse&IQC&Supplier Management纤维制造过程PP Manufature Process板材制造过程CCL Manufature Process铜箔制造过程Copper Foil Manufature Process最终检查Final Inspection总计 Total结果:审核结果将根据下表评分标准和审核总得分得出。
无论供方最终结论在哪一个得分范畴,必需按本司要求,准时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点(如有),向我司作出提交改善计划,并按要求完成改善和提供相关改善证据供本司核实。
Results: The audit results will be based on scoring criteria and review the table below the total score obtained.No matter the final conclusion in which scores areas,we should provide the improve plan and provide the evidence to attest, if we found any point of not meet according to our company's requires on time.评分标准standard of grading 自评 Self-evaluation :A :要求供应商完成QPA 审核表的自我评估;A :Require supplier to complete the Self-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QPA check list.B :通过对每份工作表上的相关栏目的评分及填写相关支持证据来完成自我评估。
PCB产品设计审核报告产品型号:版本号:项目负责人: PCBLAYOUT:审核类别:□第一版的审核□第二版的审核□MP的审核□其他:PCB在服务器上的路径名说明:评审时需提供以下资料:1、PCB的客户结构图。
2、该PCB对应的原理图。
3、先一版本的PCBA。
(从第二版开始以后的版本)序号评审内容layout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备注1 PCB文件结构与客户提供的结构图是否保持一致□OK □NG□OK □NG2 板卡命名是否为工程部授予的名字,设计日期及版本是否规范□OK □NG□OK □NG3 PCB设计是否标识好测试点□OK □NG□OK □NG4 测试点中心间距的最小距离大于2.0MM □OK □NG□OK □NG5 有高压输出是否标识清楚(),高压部分安全距离是否大于240Mil,开槽≥1.0MM。
高压输出电容为贴片封装时,电容两焊盘之间须开槽宽度不小于60MIL□OK □NG□OK □NG6 变压器下面禁止铺铜□OK □NG□OK □NG7 有金属与PCB接触的元件,元件与PCB(可铺白油)接触处禁止走线类如:SD卡座,GPS模块,电池区域等□OK □NG□OK □NG8 固定器件的连接座PIN1,是否特别注明,方向是否正确□OK □NG□OK □NG9 固定器件是否有放反,如该放TOP层的而放到了BOTTOM层□OK □NG□OK □NG10 PCB板上须卧倒的元件须标识卧倒方向□OK □NG□OK □NG11 不同的NET之间铺铜的间距最小为8Mil □OK □NG□OK □NG12 元件的接地焊盘禁止大面积铺铜(即"热焊盘"或"花孔") □OK □NG□OK □NG13 模拟地与数字地是否分开铺铜,所有的地线连接性是否足够强□OK □NG□OK □NG14 相邻PIN不允许垂于引脚相连□OK □NG□OK □NG15 走线不允许“┑”(直角)型或锐角走线□OK □NG□OK □NG16 是否有MARK点,且80mil范围内无走线、VIA及丝印□OK □NG□OK □NG17 贴片元件距板边间距:垂直时>60MIL;平行时>40Mil □OK □NG□OK □NG18 线路距板边距是否≥15Mil □OK □NG□OK □NG19 定位孔距器件或线路的安全距离是否大于15Mil,禁止布线□OK □NG□OK □NG20 过孔与焊盘相邻处最小间距边沿相距3MIL □OK □NG□OK □NG21 主电源线的宽度和其他网络间距是否足够宽□OK □NG□OK □NG22 过孔、焊盘最小内径8Mil,过孔的外径16Mil. □OK □NG□OK □NG23 主电源的滤波电容在电气上是否考虑充分利用,要靠近被滤波的元件摆放.□OK □NG□OK □NG24 Component place outline and silkscreen >=Component body□OK □NG□OK □NG25 元件丝印方向是否一致,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看□OK □NG□OK □NG26 PCB板丝印的字体是否一致□OK □NG□OK □NG27 字体大小不得小于Height:28Mil;Width:4Mil □OK □NG□OK □NG28 元件布局是否具有可维修性□OK □NG□OK □NG29 座子、定位孔是否依据客户结构要求,摆放位置是否正确□OK □NG□OK □NG30 座子第一脚与最后一脚是否正确,PIN1是否有特别表明□OK □NG□OK □NG31 保险管焊盘是否考虑散热□OK □NG□OK □NG32 测试点是否移动(已做测试架测试点不能移动)□OK □NG□OK □NG33 镙丝孔是否有遗失或是位置有改动, □OK □NG□OK □NG34 屏蔽罩的定位孔是否有遗失或是位置有改动□OK □NG□OK □NG35 定位孔和定位元件的定位脚是否有接地□OK □NG□OK □NG36 散热IC是否有加散热管脚□OK □NG□OK □NG37 散热器的放置是否有考虑利于对流□OK □NG□OK □NG38 温度敏感器是否有考虑远离热源□OK □NG□OK □NG 39元件是否方便生产(元件与元件的间距大小)□OK □NG□OK □NG40 元件封装有改动,PCB的元件库是否有更新□OK □NG□OK □NG41 PCB上元件管脚有更新,对应的原理图是否有更新□OK □NG□OK □NG42 PCB板边是否有包地和打过孔,防止EMI干扰□OK □NG□OK □NG43 PCB上元件是否有考虑机构的限高□OK □NG□OK □NG44 外接天线和差分信号线是否有做阻抗匹配的计算□OK □NG□OK □NG45 CPU输出的数据总线是否有做等长□OK □NG□OK □NG46 时钟信号线是否有包地处理□OK □NG□OK □NG47 声音信号线和视屏信号线是否有屏蔽□OK □NG□OK □NG48 声音信号线和视屏信号线旁是否有走高速数字信号线□OK □NG□OK □NG49 电源部分的信号线是否有加粗,有没有多打过孔连接. □OK □NG□OK □NG50 元件是否有叠加放置□OK □NG□OK □NG51 GND网络是否有多打过孔连接,减少信号的回路. □OK □NG□OK □NG52 网络是否有与前一个版本做比较(针对POWERPCB版本) □OK □NG□OK □NG53 是否有做DRC检查报告表□OK □NG□OK □NG54 高速信号线是否有走内层□OK □NG□OK □NG55 高速信号线是否有和普通的I/O线并走□OK □NG□OK □NG56 屏蔽罩外是否有走高速信号线□OK □NG□OK □NG57 开关电源的开关脚信号线是否走的太长□OK □NG□OK □NG58 高速信号线走线是否有考虑走线的合理性□OK □NG□OK □NG59 板边需加工艺边的方向,是否留了3毫米的没有放置元件□OK □NG□OK □NG60 工艺文件是否都按要求做了,阻抗控制的特殊信号是否有贴图?电池和SD卡座及其他特殊要求的丝印是否有贴图特别标明做黑油处理□OK □NG□OK □NG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layout工程师: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Layout主管: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项目工程师:存在问题及改进的建议项目组长:评审结论:□通过□不通过,需再评审□修改后通过,无需再评审如果有问题需要修改,需对问题的处理结果给出解决方案后再对评审下结论评审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