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众公司组织管理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18
德国大众管理制度一、德国大众管理制度的起源德国的大众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民主改革运动。
那时,德国的政治制度受到封建贵族的控制,普通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较低。
为了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一些政治家开始提出建立更加民主化和透明的管理制度的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逐渐实现了这一目标,大众管理制度因此得以建立。
该制度强调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各项制度和机制确保政府更加贴近人民,更加公正地运转。
德国的大众管理制度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德国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德国大众管理制度的组成1.政治机构:德国的政治机构由联邦政府、联邦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联邦州政府则负责地区内的事务。
地方政府则负责当地政务管理。
2.议会: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会和联邦议会两个部分组成,代表公民的利益,监督政府的行为。
议会由选举产生,成员代表不同政党和社会群体。
3.政党:德国的政党制度相当发达,各种政党代表不同政治理念和利益,通过竞选和议会工作推动政府的运转。
4.公共媒体:德国的公共媒体在大众管理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报道事实、鼓励讨论和引导公众舆论,促进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公民社会组织:德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包括NGO、行业协会、工会等,它们通过代表民众利益、监督政府行为等方式参与到大众管理制度中。
6.社会合作机制:德国的大众管理制度强调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三、德国大众管理制度的运作方式1.民主选举:德国实行普选制度,公民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和议会的成员。
选举周期一般为四年。
2.政策协商:德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会与各政党、利益团体和公民进行广泛协商,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3.监督制约:德国的议会和媒体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公正执政。
4.权利保障:德国的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转。
1.沃尔玛(Wal-Mart Stores)美国涉及领域:沃尔玛的战略标志是:天天低价,商品的选择围宽广,较大比例的名牌商品,使顾客感到友善而温馨的商店环境,较低的营业成本,对新的地理含义上的市场进行训练有素的扩,创新性的市场营销,以及优良的售后服务保证。
沃尔玛的主要商品系列包括:家庭用品、电器用品、体育用品、用于草坪和花园的器具,健身与健、美器材和设备、家庭时尚用品、油漆、涂料,床上用品和浴室用品,五金商品,家用修理设备、玩具和游戏软件,以及杂货类商品。
组织架构:来源于网页沃尔玛超市员工培训教案2.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荷兰设计领域: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是一家国际能源和化工集团,总部位于荷兰海牙。
壳牌的战略是为了巩固壳牌作为油气行业领导者的地位,以提供有竞争性的股东回报,同时以负责任的方式,帮助满足世界的能源需求。
壳牌上游业务的发展重点是勘探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大型项目,以技术和经验为资源拥有者带来价值。
在下游业务,壳牌的重点是通过运营现有资产和在增长型市场进行选择性投资,实现持续的现金流。
壳牌拥有五大核心业务,包括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电力、煤气化、化工和可再生能源。
壳牌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公司或业务。
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在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炼油厂中拥有权益,而且是石油化工、公路运输燃料(约5万个加油站遍布全球)、润滑油、航空燃料及液化石油气的主要销售商。
同时它还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全球各地大型项目的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壳牌集团1998年运营销售总额(税后)940亿美元,总资产111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10家公司之一。
它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把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及遵守集团的经营宗旨放在首要地位,并注重当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组织架构:来源于百度百科名片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简介壳牌的公司结构十分独特: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是由总部设在荷兰的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和总部设在英国的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共同管理的,其中荷兰皇家控股六成,英国的壳牌控股四成。
大众公司的国家化背景与国际化进程(上)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发展,是大众汽车公司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大众公司因为历史具有独特性,始终肩负着国家和社会责任,而国家化背景,又使大众公司在初创和成长阶段获得国家支持。
由于推行企业国际化战略,大众公司最终成长为一家跨国公司,产品在四大洲生产,并实现全球销售和服务。
国家化背景大众汽车公司的国家化体现在它最初的设立主体、设立目标和经历特殊历史时期后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
大众公司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
德国纳粹党执掌政权后,推行所谓“国家社会主义”1933年,纳粹成立“ 德国劳工阵线(DAF,Deutschen Arbeitsfront)”组织, 该组织强制接管了原“德国商业联盟”的资产,到1939年资产规模达到5.39亿马克。
“德国劳工阵线”掌握着几乎所有德国企业及商业团体的经济命脉,并以拥有2300万成员而逐渐发展成为第三帝国最庞大的团体。
1937年“劳工阵线”秉承希特勒旨意,发起“力量源于快乐(KdF,Kraft durch Freude)”汽车储蓄计划。
该计划旨在借全民储蓄,积聚民众资金以发展汽车生产,然后向人民大规模提供廉价汽车。
1937年5月,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委托费迪南德·保时捷筹办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1938年9月初,他们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底特律福特工厂为蓝本,在下萨克森州沃尔夫斯堡开始建设德国大众汽车工厂。
工厂规模庞大,机器设备先进,“劳工阵线”组织还为工厂提供大熟练产业工人,从而开启了大众汽车研发和生产汽车的序幕。
在创始阶段,公司由“德国劳工阵线”托管,并被正式命名为“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大众公司被赋予的使命正如它的名称所指,为德国民众生产价廉物美、人人都能买得起的汽车。
尽管有接近34万人每周存入5马克踊跃参加该储蓄购车计划,但是由于汽车产业固有的资金密集属性和人民消费能力增长缓慢,加之钢铁、橡胶等原材料日益匮乏国家外汇储备减少,人们开始对政府的储蓄购车计划和大众汽车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
德国企业管理的三大特点在世界三大企业管理模式中(美国、日本、德国),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受到世界企业界广泛推崇和学习的,就连美国的企业界也普遍认为,德国的企业管理比美国更富有活力和有效。
其特点主要有三.一、完善的职业培训机制和职工广泛参与管理。
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法律规定的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
第三项主要是针对失业人员。
在德国,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
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高中学生,被企业录为学徒,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学徒工资全部由企业负担。
例如德国的大型客货车生产厂家慢营车辆股份公司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1999年年营业收入100多亿马克,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把各级各层人员的培训当作系统工程来抓。
培训部经理麦希先生说,该公司1988年以前,80%的领导人是由外面培训的,或者是招聘来的,而现在80%是由公司自己培训出来的.由于德国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十分优良,这就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国《职丁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后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主席。
《企业法》规定,凡职工在5人以卜的企业,都要成立职工委员会,由全厂职工选举产生,每3年改选一次,职工委员会人数的多少由企业人数多少决定。
职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在工资、福利、安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合理化建议等方面维护职工利益,资方在涉及到职工前述利益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前,必须征得职委会同意.这种由劳资双方共同治理企业的方法优点和好处很多,其一是这种决策方式能更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避免短期行为;二是劳资关系融洽,减少了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德国已有20多年没有发生工人罢工);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售后服务团队建设书介绍一汽大众的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七大专业生产厂。
主要产品:大众品牌:全新捷达、全新宝来、高尔夫A7、全新速腾、全新迈腾、新CC,4S店售后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岗位职称:售后经理直接领导:总经理岗位职责:1、严格执行品牌公司的服务政策及地方行业管理处的各项标准、政策和程序,并接受监督。
2、严格贯彻执行公司各类规范及规章制度,目标和要求并监督检查实施结果。
3、根据要求审核并及时签发品牌公司相关报表和文件。
4、对售后的生产经营、技术、质量、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确保总经理下达的各项技术、质量、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同时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和服务宗旨的宣传和贯彻。
5、负责处理由直接下级无法处理的客户投诉和其他部门转交过来的客户投诉。
6、负责向厂家、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及时上报和督促下属上报相关报表和文件。
7、负责售后全体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深入各部门,掌握员工思想状况,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发挥职能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出对员工进行奖励、处罚、聘用、辞退的建议。
8、负责审核培训计划及参训人员的资格审核。
9、关心职工生活,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杜绝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10、负责部门各项会议的定期召开,对日常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不断改进、优化,制定出工作计划、PDCA及相关的报表。
11、负责协调维修站本部门内部的工作、业务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及与外部的联系12、了解市场信息,对维修工时收费、价格定位提出建设性意见。
德国企业精神文化德国企业精神文化是指德国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所秉持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组织文化。
德国企业精神文化以其严谨、高效和创新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一、价值观1. 质量至上:德国企业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追求卓越,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 诚信与可靠:德国企业以诚信和可靠性为基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创新与技术:德国企业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科技发展,以保持竞争力。
4. 社会责任:德国企业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
二、行为准则1. 高效与效率:德国企业强调高效和效率,注重时间管理和资源优化,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2. 团队合作:德国企业重视团队合作,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追求目标。
3. 尊重与公平:德国企业倡导尊重和公平,重视员工的权益和福利,提供公正的晋升机会。
4. 持续学习:德国企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三、组织文化1. 扁平化管理:德国企业倾向于扁平化管理结构,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2. 制度化与规范化:德国企业注重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 创业精神:德国企业鼓励创业精神,倡导员工积极主动、勇于创新。
4. 长期稳定:德国企业注重长期发展,追求稳定和可持续性,避免短期利益的追逐。
德国企业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大众汽车集团、西门子、戴姆勒等。
这些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成功得益于德国企业精神文化的指导和支持。
总结起来,德国企业精神文化以质量至上、诚信与可靠、创新与技术、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观,以高效与效率、团队合作、尊重与公平、持续学习为行为准则,以扁平化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创业精神、长期稳定为组织文化。
德国企业通过秉持这些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组织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德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