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78 MB
- 文档页数:116
低渗油藏的生产特征与开发开采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在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低渗透油藏在增产增储方面时比较重要的能源。
本文主要讲述了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在对低渗油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采用注水,压裂以及油层解堵等关键技术,并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开采技术研究压裂技术中图分类号:TE951 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第一,边底水并不是很活跃,自然的产能也不是很大,产量的递减的速度也比较快。
在开采作业的初始的时候,由于一部分的构造比较低,油水的边界周围的井含水量也比较大,其他的油井含水量非常低。
第二,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的物理性质比较差,吸水的能力也比较差。
由于其储层的物性较差,因此大部分的水晶需要进行压裂作业,在压裂的初期会具有较高的吸水能力,随着注水时间的增长,不仅洗井作业中会对油藏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孔隙度和渗透率也下降,最终吸水的能力也随着减弱。
而且注水的水质不符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注水作业中的水质质量,使得地层间产生污染以及堵塞的状况,最终导致吸水的能力降低。
最后,低渗透油藏容易受层间的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储层的吸水能力造成很大的差异。
2 低渗油藏的开发开采技术在对低渗油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很多关键的技术。
(1)确定合理的注采井网。
首先要确立好注水的时机。
低渗透油田所具有的天然的能量比较小,其弹性和溶解气驱的采收率比较低。
所以,就需要在开采的初期进行注水作业。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地层压力,这样才能够提高开采速率和采收率。
对于弹性能大且异常高压的油田,应推迟一下注水的时间,可增加污水采油的产量。
经过大量的开采时间表面,当上覆的压力变大的时候,渗透率和孔隙度就会变小,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因此,应该在低渗透油田进行开采的初期,进行注水作业,使得地层的压力一直在最高的状态,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小,进而对渗流条件进行改善。
然后确定好井距。
在低渗透油田中,会存在很多注水井无法注水,形成高压区。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小于1mD。
由于油藏的渗透率较低,油井单井产能有限,且采油开发比较困难。
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油方法,通过注入高压注水进行增压,从而提高油井产能。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
注水压力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
注水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油井渗流能力的提高和产出油的速度。
一般来说,注水压力越大,对应的增油效果越好。
但是过大的注水压力也会导致油藏中的渗透率变大,从而影响后期的注采均衡。
在选择注水压力时要综合考虑油藏的渗透率、排水半径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注水方式也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连续注水、断续注水和压裂注水等方式。
连续注水是指连续注入一定量的水,维持油井周围注采均衡,提高产能。
断续注水是指间歇性的注入水,根据油井的产能和注水效果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增油效果。
压裂注水是指在注水过程中,通过压裂作用,增加储层的渗透性,提高产能。
不同的注水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油藏的特点和开采要求来选择。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在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关联性。
合理选择注水压力、注水量和注水方式等参数,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实现有效的采油。
对注水过程中的地层压力变化、渗透率改造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也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注水采油技术,提高开采效果。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开发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现状,探讨并展望了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提高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开发;工艺技术;现状;展望引言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较大,但其储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如渗流规律、油层孔喉、弹性能量、见注水效果、产油指数、地应力等,都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实践表明,合理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能够明显提升油田采收率。
目前,研究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術,已经成为全球采油的一个热点话题。
1.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1.1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低渗透油田,具有不同于中高渗透油田的开发特征。
它自然产能低,弹性能量小,而经压裂后增产的幅度较大,天然能量开采产量则下降很快。
与此同时,注水井的吸水能力较差,注水见效缓慢。
1.2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问题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低渗透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第二,经过长期开发的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会出现套损、油井高含水转注等问题,最终会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导致一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第三,在部署注采井网时,往往缺少对沉积微项类型和油田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致使井网部署缺乏地质依据,从而降低了开发方案的合理性。
第四,注采井网对裂缝分布的考虑不足,致使油田注水开发之后,注入水沿着裂缝突进,油井含水量迅速上升,造成油井产量下降。
另外,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注水时,水窜现象严重。
2.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分析2.1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应用2.1.1合理部署注采井网现阶段,对我国开发效果良好的低渗透油田进行分析得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紧密结合其裂缝特征,即天然裂缝和水力压裂形成的人工裂缝。
在注采井网的部署上,应当不断优化注水驱油时的面积扫油系统,避免注入水沿油井裂缝突进。
具体来说,首先,尽量使井排与裂缝的走向一致,以此获得较大的波及面积,避免油水井发生水窜现象。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1. 引言1.1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在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使得原油开采难度较大。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水平井注水、垂直井注水、注水井组合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的压力和流动来推动原油移动。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果评价,可从增产效果、注水井产量、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高昂等问题。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在提高注水效率、研究新型注水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田开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挑战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在传统的油田开发中,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因此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
由于油藏孔隙度小,岩石紧密,油、水、气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注水采油技术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控,以确保注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相互作用复杂等。
克服这些挑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注水采油技术,以及精细的油田管理和调控措施。
2.2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原理分析1.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自然注水、人工注水和压裂注水等。
自然注水是指利用地层自然的水体来进行注水,适用于较浅层低渗透油藏;人工注水是通过人工注入高压水体来提高地层压力,从而推动油向井口流动;压裂注水是利用施加高压力于地层,使地层发生微裂缝,增加地层渗透性,促进注水。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油藏,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量低、开采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低渗透油藏的这些问题,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油田公司采用了一系列挖潜增产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一、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在油层水平方向钻探,增大油井与油层的接触面积,提高采油效率。
水平井技术可分为精细定向井和侧钻井两种,前者是在一般方向钻探的油井上进行调整,将井眼转向水平方向,以增大油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后者是在井眼线以外打侧孔,进而延伸井眼,增大开采面积。
二、增油剂技术增油剂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化学剂来改变原油物理、化学性质,促进原油流动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常用的增油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油溶剂等,它们能够改变油藏孔隙的表面张力,减小孔隙压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增油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和优化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人工压裂技术人工压裂技术是将深层岩石通过压裂将其切断,并在岩石空隙中注入高压水,使油藏中的原油通过空隙流动,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在低渗透油藏中,人工压裂技术可帮助原油穿过厚压力层和多层岩石,流到井口,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常见的人工压裂方式包括穿过压力层压裂、均质压裂、局限性压裂等。
四、地下水驱技术地下水驱技术是通过向油藏注入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使原油温度、粘度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该技术适用于高粘度、低渗透或深埋油藏中,能够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地下水驱技术可分为天然水驱和人工水驱两种,前者指原油层天然地含有足够的水,可利用其水驱作用提高采收率,后者是通过注入非天然地下水或添加水驱剂来实现采收率的提高。
总之,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面临的问题,依托高新技术、创新开发方式和完善管理体系等,油田公司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证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低渗透油田指的是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
这类油田勘探难度大,开发难度高,采储率较低。
针对这种油田的开发,需要采用创新的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
一、采油工艺1、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水驱开发是一种常用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水的方式,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流动。
适用于适度岩性良好、地质构造简单的低渗透油田。
2、热采开发热采开发是一种可行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入热流体,提高原油流动性,促进油藏中原油的释放。
常见的热采技术包括蒸汽驱、燃烧驱等。
3、物化驱油法物化驱油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
通过注入特定化学物质,改变油藏的物化特性,促进原油流动性改善。
例如,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来改善油水界面,促进原油流动。
二、关键技术1、井间距调整低渗透油田井间距通常较大,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调整。
优化井间距可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同时也可以减小开发成本。
在确定最佳方案时,需要考虑油藏厚度、岩性、地质构造等因素。
2、注水压力调节低渗透油田注水压力是影响采集效率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注水压力都会导致采油效率降低。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根据油藏地质特点和注水情况等因素及时调整注水压力。
3、油藏模拟油藏模拟是一种模拟油藏开发和生产过程的技术。
通过计算机模型模拟油藏运动和产量,可以指导油田开发方案,降低采收成本。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油藏模拟技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油效率、减少开发成本。
因此,开发人员需要结合油藏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油工艺及关键技术,以实现最佳开采效果。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与应用
低渗透油藏是指地下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渗透率一般小于0.1mD。
由于地下储层
的渗透率较低,油井生产能力有限,开采效果不理想。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效果,
需要应用挖潜增产技术。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渗透率,增强油藏开采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目的。
1. 水平井技术:通过将水平井钻进低渗透油藏的稀油层,利用水平段延长油井与油
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有效渗透率,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
水平井还可以采用人工增强采油
措施,如酸化、压裂等,进一步提高油井产能。
2. 插水增效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通过插入高压水驱使油层中的油向油井移动,
增加油井的产能。
插水增效技术可以采用常规的注水井,也可以采用注水井+抽油井的方式。
3. 低渗透油藏改造技术:通过改造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层,提高渗透率。
常用的低渗
透油藏改造技术包括酸化、压裂、注气等。
酸化可以通过注入酸液降低储集岩的酸溶性,
增加孔隙度,提高储集层的渗透率。
4. 油藏压裂技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低渗透油藏的储集岩产生裂缝,从而增加油
层的渗透率。
油藏压裂技术可以采用水力压裂、气体压裂、化学压裂等不同方式进行。
低渗透油藏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增加油井的产量。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储层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有
效的实施。
挖潜增产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与现有的油田开采方案相协调,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整体的开采效果。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其中包括砂岩、页岩等不同类型的储层。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渗透率较低,油井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来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和采收率。
首先是地质勘探和储量评价。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储层的性质和油气分布情况,确定油井的开采方式和石油资源的潜在价值。
储量评价则是通过采集地质样品和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对储层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储量和可采储量,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其次是油井开发和生产技术。
在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常采用增产措施,如水平井、多点压裂、高能注入等,以提高油井的产能和增加采收率。
采用先进的资料驱替、CO2驱替和聚合物驱替等技术,增强原油的驱替效果,提高采收率。
再次是油藏管理和优化。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必须合理管理油藏,以确保其可持续开发。
通过采取合适的注水和采油规律,优化开发方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和生产效率。
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油田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开发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开发效果。
最后是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以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加强对油田开采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涉及地质勘探和储量评价、油井开发和生产技术、油藏管理和优化以及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研究和应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前景研究摘要:采油作用是国内绝大数低渗透油藏的主要采油机理。
渗吸采油的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层特征、采油制度、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指出了渗吸采油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藏;现在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开发阶段到达了中后期,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常规油藏的大规模开发,导致可采储量逐年急剧下降,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已成为石油工程师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这些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常规的开发方法如注水开发等效率普遍较低。
此外,注水开发往往会出现水淹、地层能量递减速率快、注水井周围水资源聚集、滞留层的原油无法流动等问题。
近年来,渗吸采油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采油提高采收率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降低界面张力、改善岩心表面润湿性、加强裂缝和基质之间的油水交换能力等。
尽管目前现场采油数据很少,但通过实验室实验或模拟进行的采油研究很多。
本文系统综述了渗吸采油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简述了采油作用机理,分析了储层特征、采油制度、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采油作用的影响,报道了研究渗吸采油的实验方法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改善渗吸采油效果的建议。
1基本概念采油是指润湿相通过毛细管力或重力取代非润湿相的侵入过程。
油藏采油是指当油藏处于水湿时,其基质体系在毛管压力驱动下从裂缝系统中吸入水或压裂液,然后将基质体系中的油驱入裂缝系统。
根据采油方向的不同,可将油藏采油分为同向采油和逆向采油。
同向采油受重力控制,其水的吸入方向与油的排出方向相同;逆向采油是指水的吸入方向与油的排出方向相反,主要受毛管压力的控制。
根据基质与裂缝间的作用形式和规律的不同,可将油藏采油分为静态采油和动态采油。
2低渗透油藏采油技术的现状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少对现代化的采油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和使用,这些企业觉得其现阶段用到的采油技术已经实现其日常生产需求。
低渗透油藏采油中的渗吸采油技术摘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的资源十分丰富,且分布范围广,是能源战略发展中亟待开发的主要油气储层。
但其具有物性差、孔隙小、渗流阻力大等问题,开发难度较大。
渗吸采油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且较为有效的开发技术之一,将其应用在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中有着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该技术应用在低渗透油藏采油中的影响因素、具体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渗吸采油;影响因素;采油技术前言:渗吸采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势,在油气开采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将其运用在低渗透油藏中,可以应对储层致密、渗流阻力强的问题,建立完善的驱替系统,实现有效的油水渗吸交换,在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和采收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1渗吸采油技术的影响因素1.1润湿反转剂1.1.1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应用在渗吸驱油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水油降低界面张力,使得毛管力圈闭油变为可动油实现采油工作。
二是尝试将润湿转变为水湿,加强渗吸作用。
在影响水油界面张力方面,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前者主要是指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为最低,后者主要是可以降低水油界面张力的浓度,且能够实现精准控制。
但实际上表面活性剂在运用中有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
一般来讲,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亲水性和渗吸效率,长碳链表面活性剂比短碳链表面活性剂的渗吸采收率更高[1]。
在影响界面润湿性方面,在渗吸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或水借助毛管力进入岩石孔隙,形成润湿现象。
借助表面活性剂增强岩石孔隙润湿性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和在固体表面形成吸附层达成。
当润湿性得到改善,表面活性剂就能够替代原来吸附原油的表面,改善水油在孔隙中的分布,加快渗吸速度。
1.1.2活性纳米材料活性纳米材料也具有增强岩石表面润湿性的作用。
目前常见的活性纳米材料主要是改性二氧化硅,该材料在盐水中的分散性强,可以通过注水的形式注入储层,并吸附在岩石表面形成亲水层,改善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油藏,由于油藏岩石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导致油藏采收率低,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注水采油技术来改善开采效果。
注水采油技术是将水或其他液体注入油藏中,增加地层压力,促进油的移动和采集,提高油藏采收率,是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采油方法。
但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水前准备。
低渗透油藏首先需要进行勘探和评价,了解油藏特征。
然后根据油藏流动特性,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
此外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井位确定、井型设计和装备选型。
第二、注水剂选择。
对于低渗透的油藏,选择适宜的注水剂是非常重要的。
注水剂不但能改变地层物性,还能影响油的流动性。
常用的注水剂有:地下水、淡水、海水、循环泵送水等。
选择注水剂时需考虑其水质、盐度、温度等因素。
第三、注水压力控制。
注水压力是注水采油的重要参数。
对于低渗透油藏,注水压力需要精确控制,因为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注水效果。
根据油藏渗透率和油水性质,制定合理的注水压力计划。
第四、注水量控制。
低渗透油藏的井口石头孔隙度小,注水量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导致地层水短路,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应根据油藏性质、地质条件和操作经验,制定合理的注水量,同时考虑井口水封装置的合理布置。
第五、合理排产。
低渗透油藏开采中,要根据油藏特性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排产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注水采油,以保证油藏的最大经济效益。
总之,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技术来说,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选择适宜的注水剂、严格控制注水压力和注水量、合理排产等都非常关键。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最佳采油效果。
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及该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性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其特点是油水两相的迁移速度较慢,开发难度较大。
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低渗透性油藏油田开发以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一种常用的技术是水平井技术。
水平井是一种通过特殊钻井工艺在注水或采油井中钻出一段接近水平的井筒,以增加井筒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气产量。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具有突出的优势。
它能够在较少的地质资源下获得更高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新兴技术,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水平井划分为多个段,分别进行射孔和压裂操作,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储层的有效压裂面积和产能。
与传统的水平井技术相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能够更好地克服低渗透性油藏开发中的难题,并提高开采效果。
另外,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一些新型工程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如地震预测技术和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
地震预测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地下岩石体的声波传播和反射特征,提供准确的储层参数和边界信息,为低渗透性油藏的定位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电子井壁阻挠剂技术是一种在水平井中注入的化学物质,可以改变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
此外,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技术也在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藏模拟技术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以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开采方案,并为开发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油藏模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潜力,优化井网布置,减少开发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渗透性油藏的油田开发技术将继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低渗透性油藏的开发,我们应该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油气采收率,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