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爆炸及其破坏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45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火灾与爆炸说法错误的是( )A、火灾与爆炸两者的发展过程相同B、火灾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C、火灾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D、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备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3节>高温的破坏作用【答案】:A【解析】: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程度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加4 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往往仅在瞬间爆炸过程已经结束,并造成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损失.2.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爆炸过程高速进行B、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D、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1节>爆炸【答案】:D【解析】: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1)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3.锅炉爆管事故指的是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
锅炉爆管的形成原因不包括( )。
A、水循环故障B、严重缺水C、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D、锅水品质一般>>>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2节>锅炉事故【答案】:D【解析】:锅炉爆管的原因包括:①水质不良、管子结垢后并超温爆破。
②水循环故障。
③严重缺水。
④制造、运输安装中管内落入异物,如钢球、木塞等。
⑤烟气磨损导致管壁减薄。
⑥运行或停炉的管壁因腐蚀而减薄。
⑦管子膨胀受阻碍,由于热应力造成裂纹。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2、燃烧的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
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2、按损失规模分: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
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三章爆炸第一节爆炸的定义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通常伴有发光和声响。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爆炸指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功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寻找火源引起。
编号:AQ-JS-00348(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Destructive effect of blast wave and protective measures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4)安全距离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等级,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
编号:SM-ZD-12847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爆炸:一种极为迅速的屋里或化学的能量释放。
爆炸三要素:放热性,迅速性,产生气体。
(物理,化学,核爆炸)炸药化学变化的形式:1.缓慢的化学变化,2.燃烧,3.爆轰气体的状态参量:P V T 物理性质:1.连续性,2.可压缩性,3.粘性,4.导热性。
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压力突变。
炸药: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高速化学反应并能升V恒大两气体产物和放出大量热量的物质。
炸药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制造和控制容易。
冲击:是抛射体(弹体)以一定的速度向被撞击物(靶板)进行撞击,在撞击瞬间能量进行急骤转化的现象。
冲击现象的特点:载荷强度高,作用时间短。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系统所传递的热量,一部分使系统的内能增加,一部分用于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Q=E2-E1+A对于单位质量的气体:dq=de+pdv定容比热:de=CvdT →e-e0=Cv(T-T0)取T0=0 有E=CvT单位质量理想气体的内能等于定容比热与绝对温度的乘积。
定压比热:dq=CvdT+d(pv)=vdp等压条件下dp=0 由pv=RT可得Cp=Cv+R理想气体的定压比热与定容之热之比,成为理想气体的绝热指数:γ=Cp/Cv →Cv=R/(γ-1) Cp=γR/(γ-1)单原子气体γ=1.67,双原子气体γ=1.4,多原子气体γ=1.33,对于理想气体γ=1.4 焓:H=E+pV h=e+pv →dh=dq+vdp等压过程:dp=0 →dh=CpdT →h-h0=Cp(T-T0)在绝对温度时h0=CpT0=0 有h=CpT熵:ds=CpdTT−Rdpp对于等熵过程:等熵要求:1、在整个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热量交换,即整个过程是绝热的2、在整个过程中系统内部不容许由于其体分子的粘性摩擦或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摩擦而产生热量。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宏观体系的绝热温度为0K时,体系的熵为0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一种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隔离系统中所发生的过程若是一种可逆过程,则熵值始终保持不变,然而一旦发生了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值将增大。
爆破作用原理01 应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物体内某一点的应力比相邻部分的应力积累显著增大的现象。
构造形变是应力或能量的释放过程,因而运动必将最先在那些应力积累最大而岩体强度又相对最小的地方发生。
因此,物体或岩体的不均一性或力学性质有突然改变的地方,为应力集中处。
02 应力差stress difference一般情况下,在岩石变形过程中,三个主应力是不相等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之差称应力差。
它是引起变形的因素,应力差愈大,引起的岩石变形愈明显。
03 应变分析strain analysis某点的应变分析,指分析该点所经历的任何微小线段的应变情况。
04 平面波plane wave波前是平面(无曲率)的波,可能是由非常远的震源产生的波,是地震和电磁波分析中通用的假设,并不绝对与现实情况一样。
05 平面波分解plane-wave decomposition求一组平面波的振幅、相位及传播方向,使它们相加的结果逼近给定的任意波前。
反过来说,就是把任意波前分解为合成它的一组平面波。
06 平面波前planar wavefront地震波的波前面为平面的波前。
实际平面波前是不存在的,但在远离震源的地方可以认为局部一段地震波前是平面。
07 柱面波cylindrical wave波前为圆柱面的一种波动。
08 球面波spherical wave波前为同心球面的波,是由点源产生的。
球面波的波前应力以距波源的距离成反比的速率衰减。
09 球面波前spherical wavefront在任意时间由点源产生的地震脉冲的给定相位所形成的曲面。
如果速度随位置而变化,则该面不一定是球面。
10 体波body waves通过介质体内部进行传播的纵波与横波。
11 纵波primary wave也称P波。
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运动的弹性体波,在常规地震勘探或声波测井中使用该波。
12 切变波shear wave也称横波,S波。
爆炸的破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 引言爆炸是一种物质猛烈分解释放能量的现象,通常与极高的温度、压力、光和声波等现象相伴。
在现代社会中,爆炸事件常常导致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对于爆炸的研究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2. 爆炸的破坏作用爆炸的破坏作用是指爆炸产生的压力波、热辐射、光辐射和声波等影响,造成各种物体、建筑结构、土壤地基、人员等的破坏。
具体来说,爆炸的破坏作用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压力波爆炸释放的巨大能量会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云团,产生巨大的压力波向四周扩散。
当这种压力波遇到某些物体时,会产生冲击力将其击碎和扭曲,如玻璃、钢筋混凝土等。
2.2. 热辐射爆炸产生的高温气流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形成热辐射,能够使燃烧的建筑物、车辆和人等遭受烧伤。
2.3. 光辐射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能辐射会放出大量光线,并有很强的照明能力和燃烧作用,能够引起各种物体和表面的点燃与烧毁。
2.4. 声波爆炸产生的高强度声波在爆炸中心周围扩散,并造成强烈振动,能够破坏建筑物和其他结构。
3. 影响因素爆炸的破坏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因素:3.1. 爆炸装置的能量爆炸装置的能量大小,是决定爆炸破坏范围及其强度的重要因素。
能量越大,破坏范围和强度就越大。
3.2. 爆炸装置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爆炸装置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越近,目标所受到的破坏作用就越强。
3.3. 目标的材料和结构目标的材料和结构对爆炸的破坏作用也有影响。
比如,钢筋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为坚固,能够承受更大的破坏作用。
3.4. 周围环境的影响爆炸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和其他建筑物等的遮挡。
遮挡部分会减少破坏作用范围和强度,从而对减少破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 结论爆炸的破坏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够严重破坏建筑物、设施和其他物品。
爆炸的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为我们研究和控制爆炸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避免爆炸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并加强防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8100-28 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其峰值达到一定值时,对建(构)、筑物及各种有生力量(动物等)、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损伤。
2)防护措施(1)、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的厂址应建立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划分各分区,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安全距离和各小区的特点,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加以区划。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爆炸第四章在介质中的爆炸理论及其应⽤炸药爆炸时,爆炸物质⼏乎是瞬时转变为⾼温(333.510~410??)、⾼压(55310~310/kg cm ?)的爆炸⽓体。
爆炸⽓体膨胀很快,并排挤周围空⽓,且占其容积。
这样⼀层压缩空⽓在爆炸⽓体前沿形成和发展,这就是爆炸波。
特别是所有化学爆炸反应的能量转变为爆炸能量。
爆炸⽓体中的压⼒逐步减⼩到等于⼤⽓压,然后爆炸波不在由爆炸⽓体⽀持⽽继续独⽴传播。
由于惯性,爆炸⽓体质点继续运动,它的压⼒下降到低于⼤⽓压⼒时,⼜由于周围⽓体的压⼒⾼,爆炸⽓体逐步停⽌并往回运动。
直到它的压⼒⼜逐渐增加到稍⼤于⼤⽓压⼒,以后⼜膨胀。
如此往返重复。
这样可以看成是“爆炸⽓体—空⽓”系统的⾃由振动。
4.1 在⽆限空⽓介质中爆炸冲击波参数4.1.1空中冲击波参数的计算(⼀)H.L.Brode 数值解把空⽓作为地想⽓体,当在⽆限空⽓介质中爆炸时,爆炸冲击波参数是H.L.Brode ⽤数值计算⽅法求得的。
采⽤拉格朗⽇坐标形式表达时,⽓体⼀维球对称并加⼊⼈⼯粘性的基本⽅程组为2()u u t R R ρξρξ=-+ (质量⽅程) 220()u R p q t ρξξ=-+?? (动量⽅程) 21()E pp q t tρ??=-+?? (能量⽅程)Ru t=(速度定义)(4.1)式中,R 为欧拉坐标。
ξ为拉格朗⽇坐标,q 为⼈⼯粘性。
如果速度、密度、压⼒和⼈⼯粘性分别⽤声速0c 、初密度0ρ和初压⼒0p 为基本单位,可得元量纲变量。
0uu = 、0ρρρ= 、0p p p = 、0q q p = 、R Q λ= 、0λξ= 。
其中,Q 为动⼒学长度: 132*2120044()()23(1)R wR Q u Q E R dR p p k φφππρ??==+-?-(4.2)其中*w Q 是爆炸能量,R φ是冲击波阵⾯半径,k 是绝热指数,E 是⽐内能。
若取⾃变量⽆量纲时间t 和⽆量纲坐标ξ:301,(/)3tc t Q ξξ== 代⼊到(4.1)式,并考虑到理想⽓体的⽐内能为(1)E p k ρ=-则可得拉格朗⽇坐标形式下的⽆量纲的基本⽅程组:12()u u t ρλρλξξ-=-+?? (质量) 2()u p q t k λξ+=-(动量) []1(1)kp k q t p ρρρ??=+-?? (能量) ut λ=(速度定义)(4.3)对于球⾯冲击波,⼈⼯粘性取如下形式:229(1)()()()43k k M u u q ρξπξξ+??=?-?? (4.4)式中,ξ? 是⽹格⼤⼩,M是冲击波厚度所占的空间结点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四章第四五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四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技术一、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安全基础知识(一)民用爆炸物品的分类1.工业炸药:硝化甘油炸药、铁梯炸药、镀油炸药、乳化炸药、水胶炸药。
2 .起爆器材:火雷管、电雷管、磁电雷管、导爆管雷管、继爆管及其他雷管属起爆材料;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等属传爆材料。
3 .专用民爆器材:油气井用起爆器、射孔弹、复合射孔器、修井爆破器材、点火药盒,地震勘探用震源药柱、震源弹,特种爆破用矿岩破碎器材、中继起爆具、平炉出钢口穿孔弹、果林增效爆破具等。
(二)民用爆炸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乳化炸药是将水相和油相在高速的运转和强剪切力作用下,借助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而形成乳化基质,再经过敏化剂敏化得到的一种油包水型的爆炸性物质。
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存在以下危险因素:(1)硝酸镇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
当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热量聚集,当温度达到爆发点时引起硝酸镇燃烧或爆炸。
(2)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
(3)乳化炸药的运输可能发生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会引起乳化炸药的燃烧或爆炸。
(三)民用爆炸物品基本安全知识1.炸药燃烧及爆炸特性1)能量特征:做工能量参数,Ikg炸药燃烧时气体所做的功。
2)燃烧特征:取决于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3)力学特征:高温不变形,低温不变脆。
4)安定性:指炸药必须在长期储存中保持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
5)安全性:生产、使用、运输的安全可靠。
2.民用爆炸品的燃烧爆炸敏感度起爆器材、工业炸药的燃烧爆炸敏感度:1)热、电、光、冲击波、机械摩擦和撞击等外界作用可激发民用爆炸品发生爆炸。
2)民用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幅口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民用爆炸品的敏感程度,简称民用爆炸品的感度。
3)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能力激发,迅速地形成爆轰。
二、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安全管理要求《民用爆炸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适用于民用爆炸物品工厂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
爆炸的破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一)爆炸的破坏的作用形式1.冲击波随爆炸的出现,冲击波最初出现正压力,而后又出现负压力。
负压力是气压下降后空气振动产生局部真空而形成所谓吸收作用。
由于冲击波产生正负交替的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本身的坚固性和建筑物与产生冲击波的中心距离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在各个距离上受到的不同破坏程度来计算产生的冲击波的能量。
但是,实际上,往往同样的建筑物在同一距离内由于冲击波扩散所受到的阻挡作用不同而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
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还与其形状及大小有关,如果建筑物的宽和高都不大,冲击波易于绕过,则破坏较轻,反之则破坏较重。
因此,想通过爆炸时附近建筑物的被破坏程度来精确计算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是比较困难的,比较实用的是用近似法,即根据相似法计算气浪压力和用经验公式直接进行计算。
2.震动在遍及破坏作用的区域内,有一个能使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
3.碎片冲击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以后,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会在相当广的范围以内造成危害,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的伤亡占特别大的比例。
碎片飞散一般可达100~500米。
4.造成火灾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灭火作用。
但是,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还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使厂房可燃物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力。
5.其它破坏作用噪声、有毒气体等。
(二)爆炸破坏作用的影响因素1.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主要表现为单位重量的爆炸物爆炸威力的相对比较。
2.爆炸时的条件震动大小、受热情况、爆炸初期的压力、空气混合物的均匀程度等。
3.爆炸位置在设备内部或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周围的环境和障碍物。
当爆炸发生在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时,从爆炸中心点起,在一定范围以内,破坏力的传播是均匀的,并使这个范围以内的物体粉碎、飞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