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临床药学室200710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44
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降压治疗的意义♦临床试验证明,降低血压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特别是脑卒中。
♦我国高血压病人的脑卒中发生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左右。
♦国外临床试验:收缩压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降低5-6mmHg,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3。
♦我国4项临床试验的综合:收缩压降低9mmHg和舒张压降低4mmHg,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4%。
♦中国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降低58%,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为什么选择这六类作为常用降压药?♦ 1.利尿剂。
♦ 2.β-受体阻滞剂。
♦ 3.钙离子拮抗剂。
♦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 6.α-受体阻滞剂。
♦经过了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够降低血压和减少并发症。
1利尿剂♦50年代临床应用。
♦主要是噻嗪类。
我国常用氢氯噻嗪。
♦降压机制: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细胞外液容量缩减,总外周阻力下降,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降低。
1.1利尿剂缺点♦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和血尿酸升高。
♦HDL-C,血钾降低。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减少剂量(<25mg/天),不良反应会减少。
1.2利尿剂优点♦价格便宜。
♦基础治疗的降压药。
♦联合用药时往往少不了它。
♦对骨质疏松症有利。
♦ALLHAT:降低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效果与CCBs,ACEIs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1.3吲哒帕胺♦钙离子拮抗作用。
♦对血脂没有不良影响。
♦每天2.5mg对血糖没有影响。
每天只需1.25mg。
♦升高尿酸,降低血钾作用较氢氯噻嗪为轻。
♦磺胺药过敏者不用。
♦与倍朵普利合用能减少脑卒中再发(PROGRESS)。
1.4利尿剂的其他品种♦夫塞米: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应用。
♦氨苯喋啶,氨氯吡咪:多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
♦安体舒通: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选用。
六大类常用降压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临床药学室降压药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它们可以按照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分类为以下六大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酮噻嗪类。
下面将对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解释。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这类药物有两个亚类:酰基二酮类和二氢吡啶类。
酰基二酮类药物作用在冠脉和外周血管,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
二氢吡啶类药物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外周血管,不影响心率和心排血量。
临床应用中,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对β受体的刺激,减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和血压。
此外,它们还可以抑制通过细胞膜上的β受体调节皮质醇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交感神经对肾脏的刺激,降低体液中的钠和水含量。
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3.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血容量,降低心排血量和血压。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或增加尿液的渗透压来发挥作用。
利尿剂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水肿患者的治疗中。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减少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血压。
此外,它们还可以减轻心肌重塑和改善心脏功能。
临床上,ACEI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不全的治疗。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止其与受体结合,从而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RB和ACEI 的降压机制相似,但ARB没有ACEI的副作用。
临床上,ARB通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心力衰竭。
6.利尿酮噻嗪类利尿酮噻嗪类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液排出量,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六类降压药的作用特点降压药是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降压药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s):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神经递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β受体的刺激,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能减少外周血管阻力和肾素的释放,从而进一步降低血压。
然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男性勃起障碍,并且在哮喘患者中使用时需谨慎。
2.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细胞膜的钙通道,减少钙的进入细胞,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
一些钙通道阻滞剂还可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脏收缩力。
CCB适用于老年人和黑人患者,但可能导致水肿和心动过速。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ACEI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外,ACEI还能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纤维化和心肌肥厚。
ACEI可使小血管扩张,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但是,ACEI可能导致咳嗽、血清钾的升高和肾功能的恶化。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ARB):ARB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降压和促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RB与ACEI相似,但不会导致咳嗽。
5. 利尿剂(Diuretics):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量,减少体内钠和水的潴留,从而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
利尿剂分为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等多种类型,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类型。
然而,利尿剂可能导致血清钾的下降和尿频等副作用。
六类降压药:作用特点、临床选择、用药交待、联合用药,全在这里!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高血压的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危险。
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a 1-受体阻滞剂,六类降压药有各自的作用特点和强适应症。
一、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特点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通道,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L型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血压。
二氢毗啶类CCB均具有L型钙通道阻滞作用。
T型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同时扩张肾小球出/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力,作用类似于RAAS抑制剂。
马尼地平能同时阻断L、T型钙通道。
N型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且不增加心率。
西尼地平能同时阻断L、N型钙通道。
贝尼地平:能同时阻断L、T、N型高通道。
氨氯地平:血浆半衰期长;拉西地平、乐卡地平:绢组半衰期长(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结合紧密,释放缓慢,虽然血浆半衰期短,但作用持久)。
2、代表药物3、临床选择强适应症:老年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没有绝对禁忌证,但心动过速与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4、用药交待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西柚或西柚汁,否则可能引起致命的低血压。
可引起面部潮红、脚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
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1、作用特点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n的生成,抑制激肽酶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
3、临床选择强适应症: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室肥厚、左心室功能不全、心房颤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三非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或代谢综合征。
4、用药交待可引起干咳。
治疗2〜4周后应评价疗效并复查血钾、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
若发现血钾水平升高(> 5.5mmol/L)、eGFR降低>30%或肌酐水平升高>30%以上,应减小药物剂量并继续监测,必要时停赢三、血管紧张素n^M抗剂(ARB )1、作用特点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n 1型受体(AT1收听)而发挥降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