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104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简答题1.统计调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保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普查:是为了获得某种现象的总体资料,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为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而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是从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性原则,从所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从数量上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拟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的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5)选择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6)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3.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它们有什么区别?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
重点调查:是一种为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而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是从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调查方式。
区别:(1)单位的选取方法不同,抽样单位是随机抽取的,重点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典型单位是有意识选取的(2)调查目的不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的目的是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推算整个调查总体的指标,认识总体的目的。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6.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7、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二、单项选择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B )。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6.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7.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法,掌握各种⽅法的特性。
(⼆)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各种数据搜集的⽅式⽅法,并对所得数据进⾏加⼯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1、数据搜集的⽅式⽅法;2、统计调查⽅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
(四)教学时数9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般分类⽅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尺度。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平⾏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例如,按照性别将⼈⼝分为男、⼥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
这⾥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
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不同数字或编码表⽰不同类别。
⽐如⽤1表⽰男,0表⽰⼥;⽤1表⽰国有企业,2表⽰集体企业,3表⽰私营企业,等等。
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更不能进⾏任何数学运算。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利⽤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等品、⼆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事物的态度”作为⼀种顺序尺度,可将⼈们的态度分为⾮常同意、同意、保持中⽴、不同意、⾮常不同意,等等。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