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脑出血抢救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3.01 KB
- 文档页数:3
脑出血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
(一)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脑出血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器械和急救车。
(二) 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给予氧气吸入。
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血氧饱和度、血糖、肢体活动,适度降低血压在理想水平。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快速滴入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血管痉挛等抢救药物。
(三) 有呼吸道阻塞者,将下颌向前托起,若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呈潮式呼吸等,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时,应协助医生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四) 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有咖啡色呕吐物时,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五) 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 h内禁食,按医嘱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大、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出人量。
头部置冰块或冰帽,以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六) 防止继发感染及各种并发症。
(七) 做好急诊手术前的准备。
(八)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肢体置于功能位,做好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再出血或血肿扩大。
(九) 做好抢救记录
流程:
【流程】。
脑出血急救护理目 录•脑出血概述•急救护理流程•护理措施•康复与心理护理•脑出血的预防WENKU DESIGNPART01脑出血概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定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导致颅内压升高、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
特点定义与特点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
高血压脑血管畸形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膨大,在血压波动时易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服用抗凝药物或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由于凝血机制障碍,易发生脑出血。
抗凝或溶栓治疗头痛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剧烈的炸裂样头痛。
头痛呕吐常伴随头痛出现,多为喷射状呕吐。
呕吐患者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意识障碍脑出血可导致偏瘫,即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偏瘫患者可出现言语不清或失语。
语言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症状,表现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
癫痫发作WENKU DESIGNPART02急救护理流程现场急救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剧烈晃动或震动,以免加重病情。
在转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意识、瞳孔、呼吸、脉搏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在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措施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治疗和护理的参考。
转运过程中的护理院内急救护理完善检查入院后应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CT、血常规、生化等,以便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止血药、降压药、降颅压药等。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清除血肿和降低颅内压。
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心理护理等。
脑出血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和规范的流程至关重要,这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以下是针对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流程:一、应急预案(一)快速识别与评估1、当患者出现突然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医护人员应迅速判断可能为脑出血,并立即进行评估。
2、测量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同时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神经系统体征。
(二)紧急呼叫与准备1、立即呼叫急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担架员等,并告知可能的病情。
2、准备好急救设备,如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急救药品等。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1、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2、如有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3、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氧气吸入。
(四)建立静脉通道1、迅速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输液和给药。
2、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进行快速补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五)控制血压1、对于血压过高的患者(收缩压大于 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00mmHg),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2、避免血压降得过低过快,以免加重脑缺血。
(六)降低颅内压1、立即给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2、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和电解质变化,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七)控制抽搐1、对于出现抽搐的患者,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镇静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发作。
2、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受伤。
(八)转运准备1、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做好转运准备,包括联系相关科室(如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告知患者病情。
2、准备好转运设备,如担架、转运床、监护设备等,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颅内出血急救流程
颅内出血是指头部受伤或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在颅内的情况。
由于颅内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损伤和生命威胁,因此在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以下是一般的颅内出血急救流程:
1.紧急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911)请求医疗
救援。
告知急救人员出现了颅内出血的症状,以便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2.确保患者安全: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确保患者的安
全。
注意是否有进一步的伤害风险,保持患者平躺,稳定头部。
3.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并持续检查
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神经症状的变化。
记录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便告知医护人员。
4.不要移动或抬起患者:在颅内出血的情况下,患者头部的
移动可能会加重脑损伤,因此不要尝试移动或抬起患者,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5.维持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若患者停止呼
吸或呼吸困难,可以进行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6.不要给予食物或饮水:不要给患者任何口服食物或饮水,
以免出现吞咽困难或导致呕吐。
7.不要使用药物:除非受过急救培训或有医生指导,一般情
况下不要给患者使用任何药物。
请注意,上述流程是一个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急救流程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和医疗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急救人员将做出更具体和专业的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脑出血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为了提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脑出血患者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一)成立应急小组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应急小组。
应急小组应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治工作。
(二)物资准备1、急救设备:准备好心电图机、除颤仪、吸引器、呼吸机、输液泵等急救设备,并确保其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药品:配备甘露醇、呋塞米、止血药、降压药、镇静药等常用急救药品,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3、其他物资:准备好各种型号的注射器、输液器、吸氧管、导尿管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以及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表等检测设备。
(三)人员培训定期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脑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知识、急救技能、应急预案和流程的熟悉程度等。
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应急小组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患者转运1、急诊科接到脑出血患者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等。
2、在转运患者至相关科室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发生窒息、坠床等意外事件。
3、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救治流程(一)急诊室处理1、快速评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医生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肢体活动情况等。
同时,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2、紧急处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吸氧。
(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用于输液、输血和给药。
(3)控制血压: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收缩压大于 200 mmHg 或舒张压大于 110 mmHg),应给予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