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白车身前门内板结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88 MB
- 文档页数:33
白车身设计规则1.基本原则1.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我们参考一下侧围、车架总成)1.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比如侧围、前罩板总成)1.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1.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2.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2.1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2.1.1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
2.1.2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级P:普通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浅的零件;S: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一般的零件;Z:最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2.1.3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高强度和超高强度钢板按其强化机理分为: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组织强化,复合组织强化、热处理硬化型强化、相变强化、冷作强化、时效强化等。
高强度钢板的强化机理定义:固溶强化利用固溶铁中原子产生的格子变形的强化机理。
析出强化使Ti、Nb、V等的碳化物和氮化物以细小的形态析出,由于这些析出物,位错活动受到阻碍,据此形成强化的机理。
组织强化利用将钢从高温的奥氏体急冷时生成硬质的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强化机理。
白车身结构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旨在指导汽车白车身的设计开发工作,使在新车型设计开发或改型设计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因经验不足造成的设计缺陷或错误,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2、基本原则2.1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2.2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2.3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3.1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3.2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3.3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 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3.4钣金按冲压拉延等级分有P,S,Z,F,HF,ZF六级:P:普通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浅的零件;S: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一般的零件;Z:最深拉深级,适用于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F: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HF:很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较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ZF:最复杂拉深级,适用于结构非常复杂且拉延深度较深的零件;3.5钣金按强度等级分有:普通强度,高强度,超高强度;3.6按宝钢标准选取钣金材料3.6.1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分:牌号用途DC01(St12)一般用(水箱外壳,制桶等)DC03(St13)冲压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4(St14、St15)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5(BSC2)特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DC06(St16、St14-T、BSC3)超深冲用(汽车门、窗、白车身件等)3.6.2钢板及钢带按表面质量分:级别代号较高级的精整表面FB(O3)高级的精整表面FC(O4)超高级的精整表面FD(O5)3.6.3钢板及钢带按表面结构分:表面结构代号麻面D光亮表面B3.6.4使用部位及选用牌号标记使用部位牌号标记备注1外覆盖件DC04-XX-FD Q/BQB403—2003DC04-XX-FB Q/BQB403—2003 2内板大件(复杂、深)3内板大件(一般)DC03-XX-FB Q/BQB403—20034其它结构件DC03-XX-FB Q/BQB403—20033.6.5牌号标记说明Q/BQB403——2003材料厚度企业标准号此牌号为冷连轧、深冲用、高级精表面质量的低碳汽车用钢板。
白车身及车身骨架结构设计要求白车身总体结构1.1 概述白车身通常指已经焊装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Body in white),即由各种各样的骨架件和板件通过焊接拼装而成的轿车车身。
本章内容主要针对车身骨架进行描述,不包括车身覆盖件。
1.1.1 车身作用主要是为驾驶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为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隔绝振动和噪声,不受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
车身应保证汽车具有合理的外部形状,在汽车行驶时能有效地引导周围的气流,以减少空气阻力和燃料消耗;此外,车身还应有助于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和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条件,并保证车身内部良好的通风。
同时车身也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给人以美感享受,反映现代风貌、民族传统以及独特的企业形象。
1.1.2 车身类型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1.1.2.1 非承载式非承载式车身的特点是车身与车架通过弹簧或橡胶垫作柔性连接,如图1-1;在此种情况下,安装在车架上的车身对车架的加固作用不大,汽车车身仅承载本身的重力、它所装载的人和货物的重力及其在汽车行驶时所引起的惯性力与空气阻力;而车架则承受发动机及底盘各部件的重力;这些部件工作时,一直承受着支架传递的力以及汽车行驶时由路面通过车轮和悬架传递来的力(最后一项对车架或车身影响最大);这种结构型式一般用在货车、专用汽车及部分高级轿车上。
图1-1 非承载式车身1.1.2.2 半承载式半承载式车身的特点是车身与车架或用用螺钉连接,或用铆接、焊接等方法刚性地连接,如图1-2。
在此种情况下,汽车车身除了承受上述各项载荷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架的部分载荷。
半承载式是一种过渡型的结构,车身下部仍保留有车架,不过它的强度和刚度要低于非承载式的车架,一般将它称之为底架。
它之所以被命名为半承载式是出于以下考虑:让车身也分担部分载荷,以此来减轻车架的自重力。
这种结构型式主要体现在大客车上。
某车型车门内板试制工艺及模具设计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重型卡车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各大主机厂也加快了新车型的研发。
在新车型的开发中,样车试制是为了验证产品设计,及时发现新车型性能和工艺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优化产品结构。
试制简易模具能够满足样车试制的需要以及产品设变的需求,能够大幅缩短开发周期,为新车型的开发提供了快速通道。
冲压钣金件的试制是样车试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车门内板是白车身结构中的重要零件,具有造型复杂、尺寸大、对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本文以某车型车门内板为例,对其开展了试制冲压工艺设计及分析,并设计试制拉延模具,经过调试制作出合格的车门内板。
1 零件介绍及试制工艺方案制定1.1 零件介绍如图1所示,为某重型卡车车门内板的三维轴侧图。
材料为DC06,属于超深拉深用钢板,厚度为 1.0mm。
该零件的外形尺寸为1553×1074×133,结构造型比较复杂,拉延深度较深,对拉延工艺的设计要求非常高。
1.2 试制工艺方案的制定车身钣金样件的试制工艺與量产工艺相似,拉延以及成型采用冷冲压的方式完成,孔和修边采用激光切割技术完成。
激光切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零件精度要求,并且满足样车试制阶段零件制作周期短、成本低的要求。
试制冲压件在工艺设计时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模具数量,尽量在拉延模具中将零件形状拉伸到位。
若零件局部带负角或存在回弹风险的区域,可考虑增加整形工序。
通过对车门内板三维数模工艺性审查分析,检查车门内板各部位均无冲压负角,因此无需增加整形工序。
该车门内板存在翻边结构,一般情况下的试制工艺方案为OP10拉延,OP20修边侧修边冲孔侧冲孔(激光切割完成),OP30翻边。
车门内板的翻边结构如图2所示:翻边高度为2.2 mm,高度较小。
我们本着减少模具数量、降低试制成本的原则,考虑是否可以将此处翻边结构集成在拉延工序全部成型。
题目:吉利icon白车身车门装配与调整工艺目录1.车门的组成及作用 (1)1.1车门的组成 (1)1.2车门的作用 (1)1.3车门需要调整的缘由 (1)2.车门安装与调整的要求 (1)2.1一般要求 (1)2.2工作前要求 (1)2.3工作中要求 (2)2.4工作后要求 (2)3.车门装配工艺 (2)3.1来料检验 (3)3.2拿取车门 (3)3.3车门装配 (4)3.4自检 (5)4.车门调整工艺 (6)4.1检查来件 (6)4.2预置式扭力扳手检查 (6)4.3拿取工装 (6)4.5车门调整 (7)4.6自检 (9)5.常见问题分析 (10)参考文献 (10)吉利icon白车身车门装配与调整工艺1.车门的组成及作用1.1车门的组成汽车车门有门外板、内板、窗框、铰链螺母板以及加强梁,用焊钳将内板、铰链螺母板和窗框焊接在一起,用特定的胶涂至车门外板,将其合在一起,再用焊钳将其焊接好[1]。
1.2车门的作用(1)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2)隔绝车外干扰;(3)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客。
1.3车门需要调整的缘由(1)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性,最大开度控制在65°~70°左右。
(2)开启过程中不应与其他部位发生位置干涉。
(3)车门关闭时要锁止可靠,不会在行车中自行打开。
2.车门安装与调整的要求2.1一般要求(1)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必须持上岗证才能上岗,不得私自离岗、不得私自顶替他人岗位;(2)确认工件正常装载,装载的位置保持通畅不得有杂物;(3)操作过程中严禁拨打电话、闲聊以及玩手机。
2.2工作前要求(1)按规定正确得穿戴好劳保用品;(2)按照设备点检表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做好相关记录;(3)打开设备控制电源、气源,检查是否工作正常;(4)打开车型号显示屏,时刻注意显示屏的状态;(5)检查电池枪式定扭扳手的型号、电池电量,以及电池枪式定扭扳手的标签完整性;(6)检查预置式扭矩扳手的扭力值是否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以及预置式扭矩扳手的标签完整性;(7)检查预置式扭矩扳手所需的接杆、套筒有无损坏。
汽车白车身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BIW]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长春宇创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评注:周边造型匹配[面差、分缝影响外观];周边安装匹配[焊接装配、安装件的连接、安装空间]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评注:结构的强度、刚度与横截面积有关系,与周边的展开的周长也有关系,“红旗3”轿车的一个宣传点就是其前防撞横梁为六边型。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四大工艺[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1)板件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最小弯曲半径(R)、最小直边高度(h)、最小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值行业标准材料弯曲半径(R)、直边高度h 、距离L冷轧板、镀锌板弯曲半径R≥2t直边高度h≥R+2t距离L≥2t优先使用标准冷轧板、镀锌板弯曲半径R≥3t2)弯曲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其值h≥R+2t。
见上表。
3)弯曲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其值L≥2t。
见上表。
4)圆角弯曲处预留切口。
FR褶皱5)凸部的弯曲避免如a图情形的弯曲,使弯曲线让开阶梯线如图b,或设计切口如c、d。
JLYY-JL -09HL-1白车身总成结构设计说明书编制:校对:审核:审定:标准化:批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要求 (1)3白车身结构设计 (1)3.1白车身结构形式 (2)3.2 白车身设计考虑的相关零部件 (2)3.3 白车身总成明细 (2)3.4 白车身总成结构形式 (4)3.5白车身与质量目标车主要差异 (5)3.5.1 车身本体外形差异 (5)3.5.2 前车门总成的开启 (6)3.5.3 滑移门总成的开启 (6)3.5.4 发动机罩总成的开启 (6)3.5.5 背门总成的开启 (7)3.5.6 加油口盖总成的开启 (7)3.6 HL-1的白车身用胶 (8)3.7 白车身设计性能要求 (8)3.7.1 HL-1的白车身基本性能 (8)3.7.2 HL-1的白车身自身满足主要常规试验的要求项目 (8)3.7.3 HL-1白车身NVH (8)3.7.4 HL-1的白车身满足的法规及相关标准 (9)3.8 部件工艺性 (9)3.9 知识产权情况 (9)4 结论与建议 (9)前言为了新车型的开发提供设计依据,并提出开发说明。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车身内外饰部车身科负责起草。
本说明书主要起草人:本说明书于2009年月日发布。
1 范围本说明书提出了HL-1型车白车身的结构设计要求和车身零部件结构设计。
本说明书适用于HL-1型车白车身结构设计。
2要求2.1 车型HL-1型车。
2.2 操作方法通过分析PV质量目标车白车身总成结构,结合HL-1设计任务书和整车技术参数,确定白车身的结构设计方案。
2.3 场地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E楼四楼。
2.4人员车身科相关人员。
2.5 时间2009年月日~2009年月日。
3 白车身结构设计3.1白车身结构形式HL-1的白车身总成大致由车身本体总成、左/右翼子板总成、发动机罩总成、左/右前车门总成、左/右滑移门总成、背门总成、前横梁总成、后横梁总成、前舱导水主板总成等总成组成全封闭承载式全钢车身,并根据要求加以喷涂各类胶。
JLYY-JL -09HL-1白车身总成结构设计说明书编制:____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审定:_________________标准化: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o九年八月前言 (II)1范围 (1)2要求 (1)3白车身结构设计 (1)3. 1白车身结构形式 (2)3.2白车身设计考虑的相关零部件 (2)3.3白车身总成明细 (2)3.4白车身总成结构形式 (4)3. 5 白车身与质量目标车主要差异 (5)3.5.1车身本体外形差异 (5)3.5.2前车门总成的开启 (6)3.5.3滑移门总成的开启 (6)3.5.4发动机罩总成的开启 (6)3.5.5背门总成的开启 (7)3.5.6加油口盖总成的开启 (7)3.6HL-1 的白车身用胶 (8)3.7白车身设计性能要求 (8)3.7.1HL-1 的白车身基本性能 (8)3.7.2HL-1 的白车身自身满足主要常规试验的要求项目 (8)3.7.3HL-1 白车身NVH (8)3.7.4HL-1 的白车身满足的法规及相关标准............................................. (9)3.8部件工艺性.................................................................... (9)3.9知识产权情况................................................................................. .9 4结论与建议.. (9)为了新车型的开发提供设计依据,并提出开发说明。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车身内外饰部车身科负责起草。
白车身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基本原则2.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2.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2.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2.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3.冲压工艺要求3.1 在设计钣金件时,对于影响拉延成型的圆角要尽可能放大,原则上内角R≥5,以利于拉延成型;对于折弯成型的圆角可以适当放小,原则上R≈3即可,以减小折弯后的回弹。
3.2在设计钣金件时,考虑防止成型时起皱,应在适当的地方(如材料聚集处)布置工艺缺口,或布置工艺凸台、筋。
3.3 孔与孔,孔与边界距离应大于2t,若在圆角处冲孔,孔与翻边的距离应大于R+2t。
开孔时尽量不要开在倒角面上,以避免模具刃口早期磨损。
3.4 三面或多面交汇的尖角处在倒圆时应尽量倒大成球形。
4.焊接工艺要求4.1 焊接搭接边重叠部分的宽度一般在10~15mm 为佳,最少不得小于8mm;4.2 考虑焊接工艺时应考虑焊枪的接近性。
4.3 对于无法焊接的内板,可以考虑开焊接工艺过孔,一般要求Φ30以上;4.4 对于无法点焊的部位,可以考虑二氧化碳保护焊或塞焊;4.5 考虑布置焊接工艺孔。
5. 装配工艺要求5.1 考虑零部件装配时装配工具的接近性;5.2 考虑零部件自身安装或拆卸的方便性;5.3 对于安装工艺过孔,应考虑做成翻边孔,以增加零件本身的刚度,以及不伤手和工具。
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白车身设计规则发布实施前言为了使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满足冲压、装配、焊接、涂装等工艺要求,并且车身结构要满足强度、刚度、密封……等等需要,特参考国内外各种白车身结构及各种工艺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此《白车身设计规则》,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在白车身结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因经验不足造成设计缺陷或错误、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成功率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节约开发成本及制造成本、并便于技术交流、提高白车身结构设计的质量。
本标准于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柏山白车身设计规则1. 范围本标准归纳了白车身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白车身结构设计及检查。
2. 术语结构设计工艺性贯穿于机械设计的全过程中,并与之同步地综合考虑制造、装配工艺及维修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问题,称之为机械设计工艺性。
而这种工艺性体现于结构设计之中,故又称之为结构设计工艺性。
3.基本原则3.1 白车身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行设计过程,要彻底地摒弃孤立地单个零件设计方法,任何一个零件只是其所处在的分总成的一个零件,设计时均应考虑其与周边相关零部件的相互关系(即边界条件)。
3.2 任何一种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均可按三层板的设计思想去构思结构设计,即最外层是外板,最内层是内板,中间是加强板,在车身附件安装连接部位应考虑设计加强板。
3.3 所设计的白车身结构在满足整车性能上、结构上、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总装工艺是否比参考样车或其他车型更优越,是否符合国内(尤其是客户)的实际生产状况,以便预先确定结构及工艺的改良方案。
3.4 白车身在结构与性能上应提供车身所需的承载能力,即强度和刚度要求。
4.白车身钣金的材料选取原则汽车覆盖件所用材料一般是冷轧钢板。
4.1按国家标准选取钣金材料4.1.1钣金按表面质量分有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与加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