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布时间:2022-01-11T08:47:09.734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3期作者:首发文[导读]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技术在不断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陆续启动了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项目工程的实施,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农村地区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改造工程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了从村村通朝着户户通的方向的迈进,这对于推动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麦岭镇文广体旅服务中心 542704)摘要: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的提出“以村为单位,带乡镇、入户登记,统一管理和安全生产。
”农村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广播电视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新形势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速度,加强我国农村广播电视的全面普及工作是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现阶段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现状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技术在不断进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陆续启动了在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惠民项目工程的实施,在全国上下的很多农村地区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改造工程也加快了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了从村村通朝着户户通的方向的迈进,这对于推动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普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发挥的作用(一)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现代化的社会是信息时代,是新媒体时代,是科技时代,互联网网络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言,随着现代化互联网网路技术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加上现阶段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浅谈“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摘要: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且当下的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明显,东西差距日益加剧,党和政府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西部的发展,广电总局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旨在惠及农村,帮助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将阐述对其在德江县发展障碍及应对策略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村村通广播电视发展障碍应对策略十八大顺利召开,国家发展农村的决心依然坚决,村村通工程是一件惠及民众广、提供信息量大得造福工程,是党和政府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工程,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通过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帮助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解决看电视、收广播难的实际问题,存进西部地区农村的文化建设,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本文以贵州省德江县的村村通建设为例,浅谈其在西部发展的障碍及其应对策略。
一、村村通在德江县发展的障碍解析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上,地形较为复杂,村村通广播电视在该地建设存在的障碍可概括为如下方面:障碍一:受地形自然条件的影响。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多山区,地形复杂。
村村通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难度较大。
采用单一方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覆盖成本相对较大。
特别是在居住相对稀疏的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基础设施薄弱,覆盖难度大。
障碍二:受思想观念的影响。
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是为了农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的公益性事业。
但是长期以来,部分管理者、经营者却把农村广播电视看成一种纯商品,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看成由市场主导的营销行为。
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产业轻事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思想观念,导致城乡广播电视工作失衡。
障碍三:受管理体制的影响。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广播电视是乡镇属地管理。
有的乡镇由于资金困难,又没有专职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常年失修,广播电视常年不通。
2000年农村机构改革后,许多地方实行县乡分级投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呈条块分割格局。
浅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摘要介绍了我国及安徽省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成效、新一轮工程的建设目标,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到2010年底在我国农村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微波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1 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情况1998年以来,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1999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卫星直播到村的第一期“村村通”工程,租用鑫诺1号卫星的一个Ku 频段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传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和广播节目。
截至2005年底,国家共投入建设资金34.4亿元,运行维护费0.4亿元,完成了11.7万个行政村、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并修复了1.5万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1亿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全国新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民小组)中还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不到的村庄70多万个(也称盲村),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
2 安徽省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实施2.1 实施效果1998年以来,安徽省先后实施了行政村和部分自然村“村村通”工程,目前已经完成2 502个行政村和2 681个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
如,六安市裕安区自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来,全区19个乡镇中已有18个开通光纤信号,通村信号49个,光纤杆线架设长度248 km,电缆66 km。
全区有线电视网络近2万用户,都能收看到34套图像清晰的电视节目。
如,地处边远山区的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的22个行政村均配有1个275 W 的扩音机,1台录音机,镇广播站的有线电视机房设备达8万多元,有线电视用户达200户、近期还购置了1台数码调频发谢机,22台数码调频接收机。
浅谈工程管理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党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解决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一项重大决策。
实施好这一工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问题思考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播电视是当前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是农民群众知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外部世界、掌握知识信息、享有文化娱乐、接受科普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农村千家万户的政治工程,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确保每户能收听收看到质量较高、内容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各级广电部门的首要任务。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不仅能极大的改善和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保证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重要举措。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广播电视这个最普及、最受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为更快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提供有力保障。
广播电视可以深入千家万户,使贫困地区的群众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民主和法制的熏陶,逐步改变旧的积习,接受新观念,满足人们文化娱乐和精神生活日益迫切的要求,“村村通”工程还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有效的刺激了对广播电视收发设备和电视机、收音机的消费需求,并由此带动电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从长远来看,随着农村广播电视深入普及,农民的消费需求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直播卫星方式传送的节目套数多、接收质量好、建设运行维护成本低,并且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传输标准,可以保障信息安全,便于加强管理,是“盲村”群众接收广播电视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特别策划一福建广电协会行业实践论坛“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发展问题探析林友锦(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广电站福建三明365001)铺要:本文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后农村存在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暂时通、低质通与长期通、优质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作了研究,旨在更好地服务“村村通”建设,巩固“村村通”成果,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客观需要现实需求长期通优质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广播电视的“村村通”使农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显著提高,改善了农民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缩小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
这一工程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应看到由于受自然地理、文化意识、文化程度、娱乐方式、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等制约,实现了”村村通”后农村广播电视在发展中却出现了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有必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关注,并加以逐步解决。
一、“村村通”的客观需要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补偿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还是准公益产品,实行的是有偿服务。
农民如需享有广播电视服务,除了应自行购置电视接收机、喇叭或调频音箱外,还必须交纳初装费和收视维护费。
初装费是一次性交纳的,收视维护费虽然只有10多元,但却要以月为单位连续缴纳。
因此,即使按照最低标准配置,一次性投入至少也要一两千元。
这对一般城镇居民来说,也许不是多大的开支,但对经济相对落后的部分山村尤其是尚未脱贫的农民群众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正在改善,文化需求正在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在广大农村特别是高山、边远山区,社会经济仍欠发达,不少农民的日常生活还很困难,仅解决了低水平的温饱问题,有些连小孩的学费及支付照明的电费都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广播电视的消费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要他们为自己所期望享有的广播电视消费花钱显然很困难,在那些欠发达的农村,广播电视只是群众的需要却难以转化为需求。
浅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城乡发展建设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但是有些农村地区较为偏远,经济发展情况较为落后,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就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水平,满足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发展需求,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建设。
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作用顾名思义,"村村通"就是指广播电视工程的建立要深入每一个村子,以现代化技术助推广播电视传媒业发展,缓解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搞好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很多偏远地区经济落后,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要解决消息的闭塞问题,做好乡村信息的推广,就必须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扩宽资讯的来源渠道。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扩展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消息。
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项目规模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工程是广播电视的延伸,农民群众对这方面的内容关注度较高,所以整体的收视率有所保障。
从目前"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农村网络的覆盖率比较高,但是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各地区工程建设质量还存在许多问题,对工程的建设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就需要做好全面建设工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的管理,将该工程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1、落实相关政策,发挥向导作用要实现是惠农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对"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性进行全面了解,将相关政策的向导作用发挥出来,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政策的灵活运用,并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的建设目标,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做好广播电视工程的建设工作,前期阶段做好准备,为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将政策优势体现出来。
2022.11200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6〕79号)以来,各地农村先后实施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模拟)、无线覆盖提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广播村村响等多项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工程,逐步建立起城镇以有线网络为主体、乡村以无线模拟公益覆盖和直播卫星为补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
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助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农村群众的休闲娱乐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广播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推进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后续的工程管理和维护工作,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综合分析研究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管理和维护工作现状,有助于积累实践经验。
一、我国的村村通户户通构成和发展1.构成在国家支持下,我国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极大地扩大了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高水平发展。
广播电视系统包括卫星、信号发射源、信号接收端等,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后,转化为图像和音视频输出。
结合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受众要求,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设备包括高频头、接收器、反馈源和外接天线等。
反馈源是信号传输通道,将天线接收信号输送到前端系统,同时将信号输送到用户端。
天线用于收集信号,可以将卫星发送的信号有效汇聚在一起,并将信号经由天线反馈。
基于高频头将微弱信号放大,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变形和信号受干扰等问题,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接收器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处理,传输信号由统一方式进行,使用电子解调方式将接收的信号细化分解为多种形式、规格和波段信号,转化为对应的音视频信号,满足用户观看节目的需求。
2.发展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地区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发展。
浅论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王忠元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1期摘要:文化广播电视建设是党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在建设、管理和发展上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本文对乡镇的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做以详细介绍。
关键词:广播电视问题对策一、乡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中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需求,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也体现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享有均等公平公正的原则。
但是,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方面存在很大的反差。
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实行“无线覆盖工程”、“村村通工程”,从硬件上解决农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依然有很多农村受众群体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
2、乡镇当地节目制作能力明显不足。
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实构成,类型多种多样,数量也很庞大,同时承担着舆论宣传、产业经营、社会公益等等多种功能。
我们从目前城乡居民在享受广播电视内容方面的比较中发现,电台、电视台大都随着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文化、时尚文化等,很少有反映“三农”的节目。
媒体对“三农”关照度的弱化、边缘化、无视化,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使得农村受众在获得信息质量和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受众,而县电视台对本地节目和“三农”节目的制作能力不足,也使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以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运行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广播电视运行体制是保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是发挥广播电视各项功能的有力保证。
在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条块分割、有系无统、管理分散的负面作用。
现在再加上乡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合并,乡镇主管文化广播电视站,形成了广播电视的五级管理,从而扩大了四级管理的负面影响,乡镇主管的文化广播电视站在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上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网络,只能是乡镇各自为政、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不但既违背了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接收一条龙的系统性,又无法构建统一标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最基本的需求。
广电“村村通”工程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张健全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9期摘要:我国在近些年对于农村广电工程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资金以及设备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广电“村村通”工程就是农村广电信息工程的实践。
广电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精神生活,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于农村的特殊性,所以在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对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便更好的开展农村广电工程。
关键词:广电工程“村村通”;问题;对策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之后,农民的精神生活也相应的有所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方向,所以在农村中开展广电“村村通”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电工程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媒体的传播,可以丰富农民的视野,提升农民的素质,将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新政策及时的传递给农民,将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向农民宣传,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
从农村广电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广电工程的质量还应该有更好的提升,下文将对农村广电“村村通”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 “村村通”工程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现状1.1 央视:综合有余而专业不足,缺乏针对性“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广播电视节目主要来自央视,如第一套、第七套和少儿频道。
在农村入户率最高的央视一套综合频道,主要针对全国受众,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解读国家的最新时事动态,关系国计民生,而没有专门的涉农栏目。
设置的新闻节目,主要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焦点事件,涉农比例相对较小。
对农村受众来说,这些信息固然是了解国家动态的一个窗口,但是这些信息与农村具体的生产生活存在差距,他们更希望看到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电视节目,富有“ 农”味,具有针对性能满足需要的节目。
浅谈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摘要:广播电视“村村通”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缩小信息鸿沟、解决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本文分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发展状况,提出了加速彭阳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0引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就是到2010年底在我国农村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充分利用无线、卫星、有线、微波等多种手段,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1新农村建设中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新时期的农村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不仅仅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物质文明的要求,更有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
国家制定政策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技术管理2.1电源管理正常供电这是保证“村村通”运转的基础,所以要保证电源保持正常的状态。
因此,一方面在选择电源时要做长期的考虑,选择高质量的电源;另一方面要求在安装后要经常地检查电源使用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2放大器的防雷处理广播电视网络线路干线多采取的是架空线路,线路长而且所处的位置空旷。
所以,在夏季雷雨多发的时候要注意防雷工作,防止因线路感应雷击产生的电压对放大器的损坏。
目前放大器防雷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在架设电缆的钢绞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安置接地网,二是选择适当型号的放大器,三是放大器外壳接地,固定在钢绞线上。
2.3 自动化运行的管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初步建设好并开始自动化运行以后,需要技术人员对自动化运行系统进行维护管理。
由于技术人员较少,相对整个“村村通”工程来说,每个人能够管理的区域很小,所以对自动化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相关部门组织定期的巡检,处理复杂的技术性问题;二是对基层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要求能够完成日常的维护、故障处理工作。
《中国有线电视》2016(12)CHINA DIGITAL CABLE TV·综合管理·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022(2016)12-1422-03作者简介:陈胜(1973-),男,助理工程师,从事有线电视工程设计与维护;E-mail :cs5898@163.com 。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陈胜(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青阳分公司,安徽青阳242800)摘要:根据多年“村村通”工作的经验,探讨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村村通”工程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问题;对策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The “Village -village Connection ”Radio &Televis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HEN Sheng(An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Information Network Co.,Ltd ,Qingyang Branch ,Qingyang 2428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years of experience on the “Village -village Connection ”Radio &Televis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e explor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moting this pro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wards these problems are provided.Key words :rural broadcasting ;TV communication ;“Village -village Connection ”Radio &Televis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blems ;strategies.解决广大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也是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因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被各级人民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解决措施的论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解决措施的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人们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建设已经迈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针对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农村建设产生了较严重的阻碍,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安装与维护工作难以落实。
本文以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对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安装与维护工作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安装和维护1农村广播电视应用的重要性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地提高及社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要求,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村人们精神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农村地区相较城市地区而言所能进行的休闲娱乐放松活动较少,通过收看电视来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放松身心,提高精神文化修养,所以广播电视的建设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我国广播电视在农村地区的建设依然存在问题,受不同客观因素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农村地区人口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形势下农村广播电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最为重要和紧急的任务。
2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安装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农村偏远地区,信号较弱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安装和维护工作中,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农村地区较为偏远,广播电视信号难以到达。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多数村落位于深山或环境较恶劣的地方,这些地区远离城市,发展状态落后,虽然其当地布置有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却无法有效的利用,地区偏远导致信号接收装置无法有效、稳定地将卫星信号进行传输,使诸多电视频道在播放过程中都存在画面模糊、音质不清等问题,甚至部分电视频道接收不到信号,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是因为农村地区较偏远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对设备进行精准的、细致的、科学的调试,使设备在使用期间各项参数指标无法达到实际需求,对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为了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对社会信息的获取需求,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力度,从服务意识到服务质量,都进行了优化与完善,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电视的网络覆盖面,提高了农村的收视质量,促使农村群众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然而,随着农村建设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从问题的本质着手,采取科学完善的措施将问题解决,以此来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作为我国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被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要以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为根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建设措施。
但是,由于农村的特殊情况,从而使得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才能够将“村村通”工程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一、农村广播电视传播“村村通”的作用所谓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我们都知道,当前农村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以广播和电视为主,通过上述两种传播媒介,广大群众不仅可以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信息,而且还能够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而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村村通”工程的有效实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能够使农村居民第一时间对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和热点事件做到掌握了解;另一方面,它也是党组织向农民群众传播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论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受各类因素影响,在一些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十分缓慢,难以完成预期目标。
本文中与对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中所遇到问题进行一一列举,并且对于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抛砖引玉,共同发展。
标签: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引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建设,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科学文化知识在农村及其他偏远地区的传播,为农民与农村的发展致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进度相对缓慢,且仍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依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一、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所遭遇的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宗旨就在于全力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地区普及电视与广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然而,对于很多落后、偏远地区而言,受交通条件、人员素质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开展并不顺利,城乡差距依旧十分的明显。
1.工程建设资金问题
对于很多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其地形往往十分复杂,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些地区往往采取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建设方针,对于一些地形与交通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采用有线电视建设;对于山区以及地形条件都相对较差,交通条件不便利的地区,采用无线的方式实行信号覆盖。
对于很多的落后地区而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在有线电视运营中,广电部门可以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做为一项惠民工程,所有工程建设资金完全由政府投入。
且这些工程的资金投入不仅包含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也涵盖了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包括人员经费、车辆保障等,因此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然而对于很多偏远落后地区而言,本来财政资金就很紧张,更是难以承受此项工程所带来的资金负担,因此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工程进度缓慢。
2.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建设,由于需要进行施工建设的地
点多为交通条件不够便利的偏远地区,无论是施工还是工作人员的休息饮食条件都欠佳,且施工工期较长,过程复杂,长此以往,难免工作人员会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工作得过且过,导致工程设施不完备或者工程质量不佳,给下一步的施工带来困难。
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所需要的从业人员性质也很复杂,涉及工程建设、工程维护、工程技术升级等各类人员,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于工作态度较为敷衍,这都影响了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
3.城乡差距依旧明显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旨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加强农村地区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的了解,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然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常常受地理以及交通环境的限制,达不到预计的信号覆盖范围,例如在城区,数字电视居民一般可以收到近百个电视频道,信号质量也很高,然而在落后地区,只能收到很少的电视频道,甚至有些地区还不能达到电视的普及,还处于通过收听广播来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状态,因此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也很有限,城乡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二、解决“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问题的若干建议
1.制定具体的工程建设计划
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基础建设工程,其建设与发展都不是短期的行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当地工程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如数字电视引入程度,网络融合的实现程度等等,结合党和国家对于村村通建设社工程的具体要求,合理的制定工程建设与发展计划。
在制定此项工程战略部署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落后地区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全面性,又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发展,鉴于此广电部门应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根据地区未来发展建设方向,分别制定村村通工程建设战略部署。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建设工程一大亮点,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而言,脱贫致富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方面摆脱贫困,更需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因此,就短期目标看来,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应首先实现“消盲”,即由“村村通”模式转变为“户户通”模式;从中长期目标出发,伴随着地区交通建设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可以根据地区发展具体情况,制定由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工程建设模式向数字电视转型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跨越式发展。
2.加大“村村通”工程投入力度
加大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投入力度,其重点在于加大工程的资金投
入。
鉴于落后地区资金状况较为紧张,相关部门应首先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投入机制的完善工作,将短中长三期建设的预期投资列入年度财政的预算工作,同时考虑未来发展中可能的投资增长趋势,逐年递增该项工程的财政预算,大力加速工程建设落实工作。
其次,地区政府部门与广电部门应加大力度,积极地争取国家的相关专项财政扶持,确保已经制定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每一步的顺利实施。
此外,政府以及广电部门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填补当前所面临的资金缺口。
3.组建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是导致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的重要问题,为加速工程进程,推动工程中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相关部门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励机制,以达到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积极鼓励高素质人才投入工程建设工作,组建一支人员素质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
对于现有的员工队伍,可以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进行专业培训等方式来培养与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
总而言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与敬业性培养是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发展缓慢的有力途径,相关部门不仅要严把人才关,更要做好对于人才培养的后续工作,与此同时,加强薪金待遇以吸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结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各地区政府部门为广大农村人口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地区政府部门与广电部门要加强合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相应的工程建设推进工作,积极面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人员以及资金方面的问题,以期更快更好的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工作,切实为广大农村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高兴彪.加速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若干建议[J].科技风,2013年7月(下)
[2]张韬.延伸一小步,跨越一大步,广播电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社会效益分析[J].卫星与网络,2011
[3]王啸虎.落后地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科技风,2013年3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