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与金融(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34
《财政与金融》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填空题1.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2.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二、判断题1.×2.×3.√ 4.√ 5.×三、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依据其权利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市场失灵:巿场失灵是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公共物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收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4.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
横轴表示人口累积的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累积的百分比。
5.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用来测定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是用实际的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公平线之间的面积,除以绝对公平线与绝对不公平的总面积所得到的比值。
四、简答题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产品(2)市场机制不能纠正外部效应(3)市场机制不能克服垄断(4)市场机制不能调节收入分配不公(5)市场机制不能规避经济波动2.财政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1)改变政府购买的数量(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的数量(3)调整税收3.财政产生的过程与条件。
(1)财政产生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剩余产品。
在氏族内部,氏族首领们利用职权,占有了这部分剩余产品,并霸占公有土地,掠夺公共财产,造成了贫富不均。
穷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富人借债,逐渐出现了私有制,形成了奴隶和奴隶主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
奴隶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了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强制机关,这就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国家本身并不创造财富,为了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并实现其职能,却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只能靠强制地、无偿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实现,这样便产生了财政。
(2)财政产生的条件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财政的产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第二,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4.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1)通过税收,政府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对收入的调节。
《财政与金融》培训讲义(doc 55页)《财政与金融》讲义第一章导论一、财政的概念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2.财政的内涵A财政分配主体是国家,参与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政治权力。
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由国家组织,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B财政分配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C财政分配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需要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1.公共产品是指没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根据萨缪尔森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产品: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方式是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前者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在平等竞争条件下,由等价交换实现的;后者通常是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很难以某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3.经济稳定,是指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方式包括调节财政预算和发挥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功能。
第二章财政收入概论一、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收入、专项收入等)。
2.按经济成分(所有制)分类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外资企业收入、合资企业收入等。
3.按经济部门分类来自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收入。
4.按价值构成分类(反杜林论):社会产品价值=C+V+M(1)财政收入来自C的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财政与金融教案课件第一章:财政概述1.1 财政的定义与功能解释财政的概念阐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财政与经济的关系1.2 财政收入与支出介绍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特点分析财政支出的构成和作用探讨财政收支平衡与失衡的问题1.3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分析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应探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二章:税收原理2.1 税收的概念与特性解释税收的基本概念阐述税收的基本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公平性)分析税收与经济的关系2.2 税收制度与分类介绍税收制度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税收(直接税、间接税、资本税等)探讨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3 税收政策与效应解释税收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分析税收政策的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分配效应)探讨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三章:财政预算与债务管理3.1 财政预算制度介绍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和构成阐述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分析财政预算的作用和问题3.2 政府债务管理解释政府债务的概念和原因分析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探讨政府债务管理的原则和措施3.3 财政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协调阐述财政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关系分析预算与债务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探讨预算与债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四章:金融概述4.1 金融的概念与功能解释金融的概念和特点阐述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金融与经济的关系4.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分析金融机构的种类和作用探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4.3 金融政策解释金融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分析金融政策的工具和效应探讨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第五章:货币政策与利率5.1 货币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阐述货币政策的目标(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分析货币政策与经济的关系5.2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操作介绍货币政策的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等)分析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和效应探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5.3 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解释利率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资金供求、货币政策、市场预期等)探讨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作用第六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6.1 金融市场的种类与功能分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特点和作用探讨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金融市场的监管与风险管理6.2 金融工具与投资理财介绍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特性与运用分析金融工具在个人和企业投资理财中的作用探讨金融创新与金融工具的发展趋势6.3 国际金融市场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功能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第七章:金融风险与管理7.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分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风险的特性探讨金融风险识别的方法和工具7.2 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讨论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制度与措施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7.3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解释金融危机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分析金融监管的目的和手段探讨金融危机的预防与应对策略第八章:金融机构与管理8.1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介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与业务特点分析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探讨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趋势8.2 非银行金融机构与管理分析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与作用探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与监管8.3 金融集团与金融控股公司解释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运作与管理探讨金融集团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九章:金融改革与发展9.1 金融改革的动因与目标分析金融改革的内外部动因阐述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探讨金融改革的策略与路径9.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解释金融发展的概念与衡量指标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关系9.3 国际金融发展与合作分析国际金融合作的领域与机制探讨国际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第十章: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10.1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解释金融科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分析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移动支付、区块链技术等)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行业的影响10.2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绿色金融的概念、原则和目标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绿色金融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挑战10.3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政策与监管分析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与监管框架探讨政策与监管在促进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税收原理中的税收概念与特性税收概念的界定:税收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定义和范围需要清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