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密级划分表
- 格式:pdf
- 大小:185.61 KB
- 文档页数:1
GPS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AA、A、B、C、D、E级。
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可用于C、D、E级GPS控制网的布设。
5.2各级GPS测量的用途:
AA级主要用于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精密定轨;
A级主要用于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壳形变测量;
B级主要用于局部形变监测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
C级主要用于大、中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
D、E级主要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
AA、A级。
可作为建立地心参考框架的基础。
AA、A、B级可作为建立国家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基础
5.3各级GPS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精度分级
级别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
AA A B C D E
≤3
≤5
≤8
≤10
≤10
≤10
≤0.01
≤0.1
≤1
≤5
≤10
≤20
σ=√a²+(b.d.10-6)²
式中:σ—标准差,㎜;
a---固定误差,㎜;
b---比例误差系数,
d---相邻点间距离,㎜。
5.4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固定误差a和比例误差系数b按表1可放宽1倍执行。
AA、A级平差后在ITRF YY地心参考框架中的点位精度及对连续观测站经多次观测后计
算的相邻站间基线长度年变化率测定精度,按表2规定执行。
表2 点位精度和基线长度年变化率精度规定
级别点位地心坐标精度,m 基线长度年变化率精度,㎜/年AA ≤0.05 ≤2
A ≤0.1 ≤3。
1 分类方法一:A、B、C、D、E级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界面显示参数划分标准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表布设原则:表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表观测:表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的规定:ds≦2√2σ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w x≦√3σ5w y≦√3σ5σ()w z≦√35式中: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 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的规定。
w x≦3√nσw y≦3√nσw z≦3√nσw s≦3√nσW S=√w x2+w y2+w z2n为闭合环数。
(2)基线向量解算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界面显示参数划分标准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计算σ=√a2+(bd)2()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X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2)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
××州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XCORS)使用安全保密责任书为加强测绘成果及××州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以下简称CXCORS)的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测绘成果和CXCORS系统的安全保密,促进成果合法、有效利用,防止发生失泄密事件,防范非法使用行为,请申请使用CXCORS的单位认真阅读本责任书并签章确认。
一、本责任书所述“测绘成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所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基础测绘数据、信息、图件及相关技术资料以及使用CXCORS系统完成的各类测绘成果等;“主管部门”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为申请使用CXCORS的使用单位。
二、用户已被告知并承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州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的要求,对使用CXCORS系统完成的各类测绘成果及CXCORS账号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三、用户为CXCORS系统的直接使用者;用户不得擅自复制、转让使用系统完成的成果和转借账号。
未经主管部门的书面许可,用户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包括所属系统和上级、下级或者同级其他单位)提供账号。
四、使用CXCORS完成的测绘成果存放设施与条件应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完善的国家秘密测绘成果资料保密内部管理制度;经批准复制的秘密载体要进行编号与登记,按同等密级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系统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批准使用手续,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入门进阶:GPS信号结构及卫星星历给我留言给我写信RSS订阅邮件订阅网站承诺:阿邦网坚持写作客观独立的立场,永远不受金钱影响。
秉承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与您分享特邀帮手的经验和知识,帮您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
本文系阿邦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究。
标签:GPS入门GPS入门GPSGPS信号结构及卫星星历来源:周丽[点击放大]GPS卫星发射的信号是由载波、测距码和导航电文三部分组成的。
载波是指可运载调制信号的高频振荡波。
GPS卫星所用的载波有两个。
由于它们均位于微波的L波段,故分别称为L1载波和L2载波。
其中L1载波是由卫星上的原子钟所产生的基准频率f0=10.23MHz倍频154倍后形成的,即f1=154*f0=1575.42MHz,其波长λ1为19.03cm。
L2载波是基准频率f0倍频120后形成的,即f2=120*f0=1227.60MHz,其波长λ2为24.42cm。
采用两个频率的目的是为了较完善地消除电离层延迟。
采用高频率载波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确地测定多普勒频移,从而提高测速的精度;减少信号的电离层延迟,因为电离层延迟是与信号频率f 的平方成反比的。
测距码是用于测定从卫星到接收机之间距离的二进制码。
GPS卫星中所用的测距码从性质上讲属于伪随机噪声码。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测距码可分为粗码(C/A码)和精码(P码或Y码)两类,每个卫星所用的测距码互不相同且相互正交。
粗码C/A码,又称为粗捕获码,它被调制在 L1 载波上,是 1MHz 的伪随机噪声码( PRN 码),其码长为 1023 位(周期为 1ms )。
由于每颗卫星的 C/A 码都不一样,因此,经常用它们的 PRN 号来区分它们。
C/A 码是普通用户用以测定监测站到卫星间的距离的一种主要信号。
精码P(Y)码,又称为精码,它被调制在 L1 和 L2 载波上,是 10MHz 的伪随机噪声码,其周期为 7 天。
GPS控制⽹等级分类和规范标准1 分类⽅法⼀:A、B、C、D、E级1.1参考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2009》1.2 界⾯显⽰参数1.3 划分标准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表1.2布设原则:表1.3各级GPS⽹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不宜超过⽹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表1.4级别 B C D、E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观测量⾄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机数≥4 ≥3 ≥2观测:表1.5级别级别B C D E卫星截⽌⾼度⾓/度10 15 15 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 ≥4 ≥4 ≥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观测时段≥1.6,指采⽤⽹观测模式时,每站⾄少观测⼀时段,其中⼆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总点数的60%注4:采⽤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公式1.1的规定:ds≦2σ (1.1)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2)B、C、D、E级GPS⽹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外业测量时使⽤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1.2)式中: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计算按12.2.5规定执⾏。
2018年北京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运维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国家安全局2018年6月一、概况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以下简称基准站)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空间基础框架、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的重要基础。
为加强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运行维护监督管理,规范全市基准站建设、数据传输和应用服务,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及国家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决定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2018年北京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运维和监督管理”工作,为保证基准站建设和运维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管理系统规范GB/T 35768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GB/T 28584. 卫星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GB/ T357695.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服务管理系统规范GB/T 357686.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规范GB/T 357697.《关于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密级划分和管理的通知》(国测成发〔2016〕1号)8.《关于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安全风险点排查工作的通知》(测办〔2016〕9号)9.《关于开展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测发〔2017〕10号)10.《关于印发<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备案办法(试行)>的通知》(国测法发〔2016〕4号)三、检查内容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及有关法律法规关于基准站建设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北京市基准站建设和运维监督管理的重点内容,计划对北京市各基准站建设和管理单位进行检查和整治,检查的内容包括基准站备案有关内容、基准站对外服务、基准站建设的质量及数据稳定性、基准站数据的传输安全、基准站精确坐标和观测数据的保存及使用、基准站观测数据的共享、基准站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1.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1.2界面显示参数表1.5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 ≥6 ≥4 ≥4 观测时段数≥3 ≥2 ≥1.6 ≥1.6时段长度≥23h ≥4h ≥60min ≥40min采样间隔30 10-30 5-15 5-15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 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ds≦2σ(1.1)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1.2)式中: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和各坐4)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S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3σ≦3σ≦3σ≦3σ(1.3)=n为闭合环数。
WS(2)基线向量解算2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2.2界面显示参数表2.1固定误差需要输入比例误差系数需要输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平均距离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同步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3划分标准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2.1计算σ=(2.1)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X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版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09•【文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施行日期】2017.11.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告第28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版基础测绘成果发布公告2017版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及国家测绘基准成果已经过验收,即日起向社会提供。
现公告如下:一、2017版地形要素数据(DLG)包括:(一)1:5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和部分岛屿图幅:24185幅现势性:2016年(二)1:25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和部分岛屿图幅:816幅现势性:2015年(三)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2017版)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陆地图幅:77幅现势性:2015年二、2017版国家测绘基准成果包括:(一)国家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2008覆盖范围:全国规模:360座建设时间:2012-2016年(二)国家大地控制网等级:B级采用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ITRF2008覆盖范围:全国规模:4508点建设时间:2014-2016年(三)国家高程控制网等级:一等采用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范围:全国规模:12.56万千米建设时间:2012-2015年(四)国家重力基准点等级:基准点采用基准:2000国家重力基准覆盖范围:全国规模:50座建设时间:2014-2015年三、2017版国家1:5万、1:25万、1:100万地形要素数据(DLG)及国家测绘基准成果的提供和使用按照基础测绘成果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GPS模块数据格式GPRMC(建议使用最小GPS数据格式)$GPRMC,<1>,<2>,<3>,<4>,<5>,<6>,<7>,<8>,<9>,<10>,<11><CR><LF>1) 标准定位时间(UTC time)格式:时时分分秒秒.秒秒秒(hhmmss.sss)。
2) 定位状态,A = 数据可用,V = 数据不可用。
3) 纬度,格式:度度分分.分分分分(ddmm.mmmm)。
4) 纬度区分,北半球(N)或南半球(S)。
5) 经度,格式:度度分分.分分分分。
6) 经度区分,东(E)半球或西(W)半球。
7) 相对位移速度,0.0 至1851.8 knots8) 相对位移方向,000.0 至359.9度。
实际值。
9) 日期,格式:日日月月年年(ddmmyy)。
10) 磁极变量,000.0 至180.0。
11) 度数。
12) Checksum.(检查位)GPGSV(所示卫星格式)$GPGSV, <1>,<2>,<3>,<4>,<5>,<6>,<7>,?<4>,<5>,<6>,<7>,<8><CR><LF>1) 天空中收到讯号的卫星总数。
2) 定位的卫星总数。
3) 天空中的卫星总数,00 至12。
4) 卫星编号,01 至32。
5) 卫星仰角,OO 至90 度。
6) 卫星方位角,OOO 至359 度。
实际值。
7) 讯号噪声比(C/No),00 至99 dB;无表未接收到讯号。
8) Checksum.(检查位).第<4>,<5>,<6>,<7>项个别卫星会重复出现,每行最多有四颗卫星。
根据我国1992年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GPS基线向量网被分成了A、B、C、D、E五个级别。
下图是我国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有关GPS网等级的有关内容。
GPS网的精度指标,通常是以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示的,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中误差(mm);
:固定误差(mm);
:比例误差(ppm[8]);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对于不同等级的GPS网,有下列的精度要求:
测量分类固定误差(mm) 比例误差(ppm) 相邻点距离(km)
A ≤5 ≤0.1 100~2000
B ≤8 ≤1 15~250
C ≤10 ≤5 5~40
D ≤10 ≤10 2~15
E ≤10 ≤20 1~10
A级网一般为区域或国家框架网、区域动力学网;B级网为国家大地控制网或地方框架网;C级网为地方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D级网为工程控制网;E级网为测图网。
美国联邦大地测量分管委员会(Federal Geodetic Control Subcommittee-FGCS)在1988年公布的GPS相对定位的精度标准中有一个AA级的等级,此等级的网一般为全球性的坐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