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第7单元 热现象 内能
- 格式:doc
- 大小:112.13 KB
- 文档页数:20
2024年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一、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温度是反映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常用的度量方法有摄氏度和开尔文温标。
2. 热平衡和冷热现象: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接触后没有热量的交换,冷热现象是指两个物体接触后热量的交换。
二、热量和热容1.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热量是物体温度变化的原因,单位是焦耳。
2. 热容的概念和计算: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温度变化量热量的能力,计算公式为Q = mc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三、内能和温度变化1. 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内能是物体分子和原子的平均动能之和,计算公式为E = mcT,其中E为内能,m为物体的质量,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量。
2. 温度变化与内能变化的关系:温度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四、相变和潜热1. 相变的概念和条件: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常见的相变有融化、凝固、汽化和凝结。
相变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2. 潜热的概念和计算:潜热是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单位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 = mL,其中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L 为物质的潜热。
融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大小相等,汽化潜热和凝结潜热大小相等。
五、热传递1.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有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2. 导热传递的特点和计算:导热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导热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系数、物体的横截面积和温度差有关,计算公式为Q = kAΔT/l,其中Q为热量,k 为物体的导热系数,A为物体的横截面积,ΔT为温度差,l为热传递的长度。
六、功和能量守恒1.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公式为W = F·s·cosθ,其中W为功,F为力的大小,s为力的作用点位移的大小,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内能、热量、比热容要点索引:1、理解物体的内能,并会用物体内能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热量的含义、单位,会用热量知识解答问题。
3、理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会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由比热容的定义推出求物体吸放热的公式,并会利用吸放热公式进行常规计算。
一、基础点睛:1、物体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一切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有内能。
(1)物体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每个分子都有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2)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因此物质的分子还具有势能。
(3)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初中阶段,我们只讨论内能的改变,不具体进行内能的计算。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且两种方法是等效的。
(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或减少)。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2)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3)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
用Q 表示,单位也为焦耳,符号是J 。
特别提示: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或者说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但势能不一定大。
不能由温度的高低判定内能的大小,也不能由内能的增减判断温度的高低。
例如,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地从外界吸引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但物体的温度不变,所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物体内分子的势能。
3、理解比热容(1)物质吸热规律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
(2)比热容定义:比热容的大小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梳理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 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势能也会发生变化。
2. 内能的影响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例如,给一块铁加热,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 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如一桶热水的内能比一杯热水的内能大。
- 状态:同一物体,状态改变时,内能也会改变。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因为冰熔化为水时要吸收热量,分子势能增大。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做功。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 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例如,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 热传递。
-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热机。
1. 热机的概念与种类。
- 概念: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常见的热机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最常见的热机,它又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内燃机。
- 工作原理。
-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空气。
- 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向气缸内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立即燃烧。
物理特色专题:内能、热量和温度一、选择题1.把一铁块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A.铁块的体积B.铁块的密度C.铁块的内能D.铁块的比热容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把温度传给低温物体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物体的内能越大,所含有的热量就越多D.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也可能不是0℃B.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大,内能会增加5.下列有关内能、温度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②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③0℃的水凝固成0℃的冰,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④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热量增多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6.下列有关古诗词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C.“蜡炬成灰泪始干”,“烛泪”是非晶体的熔化形成的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7.0℃的冰和0℃的水相比()A.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传热给冰B.冰比水冷,相混合时,水吸热,冰放热C.两者的冷热程度相同,相混合时不发生热传递D.两者含有热量相同8.重阳节前夕,学校倡议同学们用热水为奶奶洗一次脚。
关于热水洗脚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B.泡在热水中的脚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洗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变小D.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9.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越大的物体温度越高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燃料的热值越大,内燃机的效率就越高D.某种燃料的热值大小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10.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先后用同一个电源完成实验。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七热现象内能一、选择1、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之异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C、使用体温计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用到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被测物体2、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A、冰会增多,水减少B、冰会减少,水增多C、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4、有两支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都是37.2℃,再用它分别测甲、乙二人的体温,结果甲的体温计示数为37.2℃,乙的示数为37.4℃,那么这二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2℃;乙的体温是37.4℃B、甲的体温小于37.2℃,乙的体温小于37.4℃C、甲的体温可能小于37.2℃,乙的体温是37.4℃D、二人的体温都无法确定5、夏天洗脸后,用扇子扇感到凉快是因为()A、加速了水分蒸发,蒸发致冷B、加速了热量的辐射C、降低了周围空气的温度D、加速了热的传导热从人脸的传到空气6、下面的几种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会慢慢变干B、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C、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D、烧水时从壶嘴喷出“白气”7、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例子是()A、露B、霜C、雾D、冰8、在夏天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这是因为()A、冰棒蒸发产生的水蒸气B、冰棒升华产生的水蒸气C、冰棒熔解成的小水珠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9、制造某种药品时,为了使药液中的水分在85℃下去掉,可采取的办法是()A、继续加热,使液体到100℃沸腾,使水分去掉B、把该液体放入双层水浴锅中,夹层中放入水,加热使之沸腾去掉水分C、把液体放入密闭容器内,抽去里面的空气,使气压小于1个大气压,让它在85℃时沸腾D、增大液面上压强并加热,去掉水分10、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由于()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解,变冷后凝固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1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不变,它一定没有吸热,也没有放热D、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12、关于分子运动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在0°C以下时没有内能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D、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14、下面几个例子中,属于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用铁锤打铁块,锤头和铁块都发热B、冬天站在太阳光下感到暖烘烘的C、放爆竹时,爆竹腾空而起D、把一杯50°C的热水倒入一杯0°C的冷水里,冷水变热15、在试管中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在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A、水蒸气膨胀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加B、水蒸气膨胀做功,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C、水蒸气膨胀做功,但水蒸气的内能不变D、水蒸气膨胀做功,水蒸气的温度不变16、关于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D、物体含有的热量多少与温度无关17、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因为水的()A、比热大B、吸收的热量多C、放出的热量多D、密度较大18、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A、比热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19、下面哪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A、一杯水倒掉一半B、水凝固成冰C、0°C的水变成4°C的水D、铁块加工成铁板20、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二、填空: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制成的;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第二节内能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4.水的比热容很大,为c水=4.2×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放出的热量相同时,降低的温度比其它物质小,因而温差变化较小。
6.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降温;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其它物质放出的热量多,因而可用水来取暖。
7.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吸=cmΔt (Δt=t-t0)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放=cmΔt (Δt=t0-t)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8、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初三物理内能的知识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在初三物理课程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1. 分子运动: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
2.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也就越大。
3. 热量: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热传递:当两个物体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 传导: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内部分子的碰撞传递。
- 对流:在流体中,热量通过流体内部的流动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不需要介质。
5. 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单位质量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在相同热量作用下温度变化的大小。
6.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Q = mc\Delta T \),其中\( Q \) 是热量,\( m \) 是物质的质量,\( c \) 是比热容,\( \Delta T \) 是温度变化。
7. 改变内能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可以减少物体的内能。
- 热传递:热量的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8. 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热机输出的有用功与输入的热量之比。
理想情况下,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因为存在摩擦和散失的热量。
9.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0. 热膨胀和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热膨胀和收缩。
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体积增大,在冷却时体积减小。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初三物理中关于内能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内部能量的存储和转移机制。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内能热量温度的区别和联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B.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把铝块放入热水中后再取出,铝块的比热容变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3.如图用蒸锅在天然气灶上烧水蒸包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包子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大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C.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D.用手拿包子的时候温度从包子传到手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5.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相同,其内能一定相等D.物体的内能大,含有的热量就多6.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C.0℃冰熔化成0℃的水,温度与质量不变,所以内能不变D.热量可能从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多的物体上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一定降低8.关于热学知识中内能、热量和温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能越大C.0℃的物体,它的内能也为0D.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就一定不变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发生热传递的两物体间有温度差10.对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C.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B.“炙手可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吸收热量C.扩散现象中,分子不可能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1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原来的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内能为零D.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13.关于分子热运动、热量和内能,正确的是()A.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一个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具有热量C.物体温度升高,原因可能是外界对它做功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少的物体14.以下关于热值、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半后,酒精的热值减小B.温度相同的物体含热量也相等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加1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过程中,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具有较大的内能,所以会把内能传给低温物体B.夏天室内常洒一些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运载火箭的燃料采用液氢,是因为液氢的比热容大1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o C的冰没有内能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1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1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20.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C.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1.将热水倒进玻璃杯中,玻璃杯会变热,是因为()A.水将温度传给了玻璃杯B.水含有的热量减少C.玻璃杯增加了内能D.当它们温度相同时,内能也相同2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不吸收热量,其内能也可以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2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也就越多B.1kg、0℃的水的内能比1kg、0℃的冰的内能大C.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2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冲程中柴油机气缸里的气体内能增大B.手机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搓手时感到暖和是因为产生了热量D.物体吸收热量后,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二、双选题2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给冷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将能量传给内能多的物体D.炒菜时加盐,菜很快“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2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2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整体内能变大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可能增加三、多选题28.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29.下列有关热学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的温度和物质状态都有关系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内能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四、填空题30.“热”字含义包括“温度、内能、热量”。
中考内能知识点总结中考是中国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测,而“内能”作为中考的一大考点,同样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考内能知识点。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热力学系统中的一种宏观量,它表示系统内部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的平均动能和相互作用势能之和,是系统的热量与功的形式表现。
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系统中微观粒子的种类、数量和状态。
内能的符号为E,单位是焦耳(J)。
二、内能的性质1. 内能的变化是与热量和功有关的,可以表示为ΔE=q+w,其中ΔE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 表示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2. 内能是状态函数,即内能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与过程的具体路径无关。
3. 内能是守恒量,在无外力做功和无热量流入或流出的情况下,系统的内能保持不变。
三、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1. 内能增加等于系统吸收了热量和做了正功。
2. 内能减少等于系统放出了热量和做了负功。
四、内能的转化1. 热量转化为内能:当系统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当系统放出热量时,其内能减少。
2. 功转化为内能:当外界对系统做功时,系统内能增加;当系统对外界做功时,系统内能减少。
3. 内能转化为热量:当系统对外界做功时,部分内能转化为热量,从系统流出;当外界对系统做功时,部分热量转化为内能,进入系统。
五、内能与状态变化1. 等温过程中,系统内能保持不变,内能转化为外界所做的功和外界向系统所做的热量相等。
2. 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不进行热量交换,内能只能转化为外界所做的功。
3. 等压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外界所做的功之和。
4. 等体过程中,系统不进行功的交换,内能的变化只与系统的热量交换有关。
六、内能的应用1. 内能在热力学循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朗肯循环等。
2. 内能在热力学工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初四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第七单元热现象内能【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现象,熟练掌握物质三态变化特点并解释常见现象。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5、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知道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4、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内能的概念。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7、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帕)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温度计:(1)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2)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中关于“内能和热量”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
1. 内能的含义: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微观运动的总能量,包括物体的热能、化学能、核能等形式。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物质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2. 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化为热能或者从热能转化为内能。
当物
体受热时,其内能增加;当物体放热时,其内能减少。
3. 热量的含义:热量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递。
热量是
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
4. 热量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卡路里(cal)作为热量的单位,1卡=4.18焦耳。
5.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时,它们之间不再有热量的传递,称为热平衡。
热平衡是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6.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通常发生
在固体和液体中。
7. 热辐射:热辐射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和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不需要介质。
8. 热对流:热对流是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的过程。
热对流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9. 物体的温度与热量: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微观运动的平均能量的度量。
热量的传递会改变物体的温度。
10. 热量的与容物体的热量变化: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热量增加;当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其热量减少。
热量的变化量可以用热容量表示。
2014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7:内能和内能和利用配套检测一、选择题1、(2013•东营)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C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A错误;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空气中充满酒精分子,“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沙尘与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故选C.2、(2013•湘西州)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分子间存在斥力来 D.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D解析:两铅块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两铅块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吸在一起;故选D.3、(2013•雅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B.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C.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D.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答案:C解析:一切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A、B 说法都错了;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即机械能转化成了内能.所以C说法正确;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C4、(2013•贵港)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B.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D.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答案:C解析: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故选C.5、(2013•淄博)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答案:B解析:A、物体内能减少时,可能放出了热量,也可能对外做了功,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可能不变,如冰熔化,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由于热量是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故选B.6、(2013•连云港)厨房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液化气灶烧水是通过做功改变水的内能B.高压锅工作时增大了锅内气压,降低了水的沸点C.锅铲、炒锅的手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的导电性差D.用钢丝球清洗顽垢,主要是通过增加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答案:D解析:A、用液化气灶烧水时,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上,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水的内能.故A说法不正确.B、高压锅工作时增大了锅内气压,升高了水的沸点.故B说法不正确.C、锅铲、炒锅的手柄用木料制成,因为木料热的导热性差.故C说法不正确.D、用钢丝球清洗顽垢,主要是通过增加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D说法正确.故选D.7、(2013•温州)木工师傅做家具时,来回拉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将升高.该过程主要通过()A.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增加B.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增加C.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减少D.做功使锯条的内能减少答案:B解析:用锯条锯木头,要克服摩擦做功,消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锯条内能改变的.故选B.8、(2013•潍坊)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B.热能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答案:C解析:A、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A 错误;B、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正确;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着,故D错误.故选C.9、(2013•武汉)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答案:D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是由物质决定的,与是否吸热、放热、温度、质量等因素无关.故选D.10、(2013•株洲)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答案:D解析: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故选D.11、(2013•南平)2013年6月11日“神十”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飞船首次应用性飞行.下列与“神十”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射“神十”的火箭用的是热值大的燃料B.发射“神十”的火箭发动机是用熔点低的材料制成的C.“神十”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是靠绝缘体材料来产生电流的D.“神十”的返回舱外壳是用硬度小的材料制成的答案:A解析:A、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高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故A选项正确;B、制造火箭发动机壳体、人造卫星、飞船的壳体等,因为钛合金耐高温,可以有效防止飞船高速飞行时被烧损;故B选项错误;C、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依靠光伏效应设计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属于半导体,故C选项错误.D、返回舱外壳因需要耐腐蚀,机械强度高,所以用硬度大的材料制成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A.12、(2013•自贡)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D解析:热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上升压缩气缸内的气体,使气体内能增大,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选D.二、填空题13、(2013•莆田)方糖放在热咖啡中比放在冷咖啡中化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答案:无规则(热)解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越剧烈,热咖啡的温度比冷咖啡的温度高,所以热咖啡里的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剧烈,则方糖放在热咖啡中比放在冷咖啡中化得快.14、(2013•南宁)西气东输工程让南宁市民用上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至沸腾,至少需要吸收 J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107J/m3].答案:6.72×105;0.0084.解析:(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cm(t-t0)=4.2×103J/(kg•℃)×2kg×(100℃-20℃)=6.72×105J;(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吸=6.72×105J,∵Q放=Vq,∴所需天然气的体积:V=Q放/q=(6.72×105J)/(8×107J/m3)=0.0084m3.15、(2013•淮安)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答案:引力;间隙;运动.解析:(1)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2)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16、(2013•虹口区三模)如图所示,装有汽油的油桶放在烈日下温度会(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油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答案: 升高;热传递解析: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油桶放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油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17、(2013•鄂州)美丽的鄂州“襟江抱湖枕名山”,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市区及周边的湖泊,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特性;春夏季节,漫步在洋澜湖畔,可以闻到阵阵的花香,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现象.答案:比热容;扩散.解析:(1)湖泊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沙石、土壤等)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大大减弱该地区的“热岛效应”;(2)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运动到了我们身边,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这属于扩散现象.18、(2013•南京)用燃气灶烧水时,把2.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45g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天然气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在烧水过程中,大量向外散失的能量不会自动再汇集回来,这说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的.(2)水的内能增加了 J.(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答案:(1)不可再生;方向;(2)7.392×105;(3)37.3%.解析:(1)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烧水过程中,大量向外散失的能量不会自动再汇集回来,说明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2)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2.2kg×(100℃-20℃)=7.392×105J,即水的内能增加了7.392×105J;(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45×10-3kg×4.4×107J/kg=1.98×106J;燃气灶的效率:η=(Q吸/Q放)×100%=(7.392×105J)/(1.98×106J)×100%=37.3%.三、实验探究题19、(2013•茂名)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装置,除烧杯中液体外其他完全相同.(1)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法.(2)为达到实验目的,对水和液体B的要求是初温相同、.(3)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大气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用图(丙)的装置也可以完成本实验.在甲、丙两种装置中,你认为装置效果更好。
九年级物理内能基本知识点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的微观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是物体的热能的一种形式。
了解内能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理解热力学、热传导、热膨胀等物理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中内能的基本知识点。
1. 内能的定义内能指的是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的内能包括与宏观运动相关的动能和与分子、原子间相互作用相关的势能。
2.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其内能增加,从而使温度升高;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其内能减少,温度下降。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表达为ΔQ = mCΔT,其中Δ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3. 内能转化与守恒内能可以通过热传导、做功、放热等方式进行转化。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总的内能守恒。
例如,当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时,前者的内能减少,后者的内能增加,但整个系统的内能保持不变。
4. 内能与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发生相变时,内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相变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发生转化。
例如,当冰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存在潜热的吸收,内能增加;当液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同样存在潜热的吸收,内能增加。
5. 内能与热容内能与热容密切相关。
热容表示物体单位质量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通常用C表示。
内能的变化量可以用热容表示,ΔQ = mCΔT。
不同物体的热容不同,如水的热容比铁的热容大,说明单位质量的水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6. 内能与热功转化内能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进行转化。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能可以发生变化,从而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我们用手快速摩擦物体时,物体表面的分子发生剧烈摩擦,内能增加,转化为热能散发出来。
综上所述,九年级物理中内能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内能转化与守恒、内能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容以及内能与热功转化。
2024年中考物理“内能和热量”高频考点总结范本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中关于“内能和热量”方面的高频考点总结如下:1. 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之和,用符号U表示。
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 内能的变化: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描述,即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变化,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表示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
3. 热量的传递方式:(1) 导热:物体与物体之间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热量,遵循热传导定律,即热量传递的速率正比于温度差和传热面积,反比于传热距离。
(2) 对流:液体和气体中传热的方式,要求有物质的流动和温度差。
(3) 辐射:通过电磁波的传播,在真空中也可以传递热量,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即辐射功率正比于物体面积和温度的四次方。
4.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需吸收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5. 热量传递中的温度变化: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其温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热量传递的方向,可分为:(1) 吸热过程:物体吸收外界热量,温度升高。
(2) 放热过程: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6. 混合物的热平衡:当两个物体处于热接触状态,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物体内能相等,即U1 + U2 = 0,基于此可推导出热交换关系式:m1c1(θ1 - θ) = m2c2(θ - θ2),其中m1、m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c1、c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比热容,θ1、θ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初始温度,θ为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
7. 相变过程的热量计算:在物质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热量计算公式为Q = mλ,其中m表示物质的质量,λ表示物质的相变潜热。
总体来说,2024年中考物理考试中关于“内能和热量”的考点主要有内能的定义和变化、热量的传递方式、比热容的概念、热量传递中的温度变化、混合物的热平衡以及相变过程的热量计算等内容。
第七单元热现象内能【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内容:1、温度2、物态变化3、分子动理论4、热量5、内能目的要求: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物态,能用熔点和沸点的知识解释现象,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了解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了解热量,了解比热容,并会用热量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知道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知道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物态变化的一些因素。
4、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内能的概念。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7、要弄清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要会正确区分,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温度和温度计: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13×105帕)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记作0℃,以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记作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温度计测量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容器的壁。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接触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医用体温计是内装水银的液体温度计,刻度范围在35~42℃,体温计读数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度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物质的状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现象叫状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会出现六种状态变化。
2、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三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晶休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放出热量。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液体蒸发的快慢由下列因素决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2)在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4)同种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
2、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五、液化、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液化、凝华过程放出热量,升华过程吸收热量。
2温度时,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总结上述的物态变化可知,为便于记忆,可用下图帮助你。
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当分子间距离为某一值r0斥力都要减小;的距离小于r0时,起主要作用。
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七、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不同?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两者虽然都与运动相对位置有关,但它们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整体运动的状态和相对于地面的位置等所决定的,而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但是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例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因此它不具有机械能,但它有内能。
物体内能的大小跟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有关。
一个物体它的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运动加快,内能也就增大。
八、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因此可以说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意义的,我们这里指的都是大量分子的运动情况。
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
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又有密切的联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减少了多少焦,低温物体吸收了多少焦的热量,它的内能就增加了多少焦。
温度和热量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了热量,它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九、怎样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如果没有其它已知条件,则无法区别是由于做功还是由于热传递而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
例如: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它既可以是由于摩擦做功,也可以采用放在火上烤的方法(热传递),但不管它通过哪种方法,都达到了使锯条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的效果。
也就是说:通过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因此,对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十、理解比热的概念比热是反映物质的热学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者说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不同的性质。
为此,我们取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都升高1°C 时所吸收的热量多少,来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因此引出了比热的定义,这是每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 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是一定的,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
因此比热表如同密度表一样,可以供人们查阅。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物质本身所决定的,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也可以用来计算,但某种物质的比热跟它吸、放热的多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十一、温度改变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00t t m Q C t t m Q C -=-=放吸或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升高,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是,其中t 表示物体的末温,t 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t 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则△t=t-t 0,公式可改写为△t 。
可见,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它的比热、质量和升高温度的多少三个因素有关,并且由它们的乘积所决定,跟物体的初温t 0或末温t 无关。
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由于温度降低,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是,其中t 表示物体的末温,t 0表示物体的初温,用△t 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则△t=t-t 0公式可改写成△t 。
可见,【例题选讲】:例1的长度应为多少?答:度为100所以插在40例2答:在水中读数。
例3、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0t t cm Q -=吸cm Q =吸)(0t t cm Q -=放cm Q =放AB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态吸热升温的阶段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可立即查到。
例如:加热到3分种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交图线上AB线段于K点,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K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于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40℃。
(3)从图线上可判定晶体的熔点。
图线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可从B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标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从图上可知道海波的熔点是48℃。
例4、“物体吸热,它的温度一定升高”,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吸热但温度保持它的熔点或沸点不变。
例5、“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
”这种说法对吗?答:不正确。
100℃时水不一定沸腾,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点;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另外,即使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了100℃,水也不一定能沸腾。
因为完成液体沸腾,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
二是液体要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因此,不能说,液体达到了沸点,就一定会沸腾。
例6、无论外界气温怎样,为什么冰水混合物温度一定是0℃呢?答:因为冰是晶体,它在熔化时要不断的吸收热量,当冰未全部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
同理,水在凝固时要不断对外放热,在未全部凝固时,温度保持0℃不变。
而当外界气温高于0℃时,只会促进混合物中的冰熔化,但不能使混合物温度上升。
同理,当气温低于0℃时,只会促进冰水混合物中的水凝固,温度仍保持0℃不变。
当气温等于0℃,冰水混合物即不能吸热,也不能放热,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无论气温怎样,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例7、冬天,我们在窒外吐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
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这些“白气”都是小水珠。
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放热而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哈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就液化放热而成小水珠。
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夏天气温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冰糕放热降温而液化成小水珠。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只有气体之间才能扩散C、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分析与解:应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