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 格式:ppt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54
第六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1、名词解释:回潮率:湿重对干重之差与干重的百分率含水率:含水率是水重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平衡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重量:吸湿平衡:吸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吸湿等湿线: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叫吸湿滞后性标准大气条件:吸湿积分热:吸湿微分热:4、为什么平衡回潮率的值是一个范围值?由于纺织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使得从不同状态到达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不尽一致,所以是一个范围值,即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5、试述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
(一)亲水基团及其作用:纤维大分子上是否存在亲水性基团,是决定纤维吸湿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极性基团的多少、极性的强弱、结构状态等综合影响吸湿性,(二)结晶度(结晶区与非结晶区的比例)实验证明: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这是肯定的,水分能否进入结晶区,目前尚有争议,但水分进入结晶区的量是很少的。
除结晶度影响纤维的吸湿性以外,在相同的结晶度条件下,晶型和晶粒的大小对吸湿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粒小,吸湿性大。
(三)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湿能力愈强。
(四)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6、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外因素各有哪些?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时间):吸湿平衡是动态的,其稳定性很差,而且是自动进行的,外界条件一变,平衡就立即遭到破坏,而且要达到新的平衡需一定的时间。
二、吸湿等温线(温度):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
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这是材料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曲线形状都呈反S形,反S形的明显程度是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吸湿机理应当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的。
第四章 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把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对纤维的吸湿现象、作用机理、影响因素、表征方法,以及纤维吸湿后的性状变化给予基本介绍。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1. 回潮率与含水率100G G W G −=× (4-1) 0100G G M G−=× (4-2)其间相互关系为:100100M W M=− 或100100W M W=+ (4-3)2. 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表4-1 标准温湿度及允许误差标准温度(℃) 级别A 类B 类标准相对湿度(%) 1 20±1 27±2 65±2 2 20±2 27±3 65±3 3 20±3 27±565±53. 公定回潮率a k a 0a 100100100100kW W G G G W ++==+ (4-4)多种纤维混合时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各自的混合比b i 的加权平均。
nk i i 1/100i W bW ==∑ (4-5)表4-2 几种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纤维种类公定回潮率(%)纤维种类公定回潮率(%)纤维种类 公定回潮率(%)原棉 11.1(含水率10) 桑蚕丝 11 聚酯纤维 0.4棉纱 8.5 柞蚕丝 11 锦纶6/66/11 4.5 洗净毛同质 16 亚麻 12 聚丙烯腈纤维 2.0 异质 15 苎麻 16.28 聚乙烯醇纤维 5.0 毛条 干梳 18.25 洋麻 14.94 含氯纤维 0.5 油梳 19 黄麻 生麻 19.05 聚丙烯纤维 1.0 精梳落毛 16 熟麻 14.94 醋酯纤维 7.0 山羊绒 15 大麻 14.94 铜氨纤维 13.0 兔毛15粘胶纤维13玻璃纤维2.54. 平衡回潮率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稳态时的回潮率。
二、吸湿等温和等压、等湿线相对湿度/%图4-1 纤维吸湿量-时间曲线图4-2 纤维的吸湿等温等压线图4-3 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等压线三、吸湿机理与理论Peirce 理论认为,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见图4-4。
09第六章服装用织物的特征及其适用性第六章服装用织物的特征及其适用性第一节棉织物一、棉织物主要的服用性能特点①棉纤维细,手感柔软,吸湿性好,不闷热,贴身穿着舒适性。
②棉纤维断裂强度低于麻,高与羊毛,故一般棉织物强度较好,且湿水后强度增加。
③弹性恢复性较差,抗皱性差,服装的保形能力不佳,没有自然免烫性。
经树脂整理可提高其抗皱性和服装的保形性。
④棉织物耐碱不耐酸。
盐酸、硫酸等无机酸对棉有水解作用。
⑤棉织物容易发霉、变质。
⑥缩水较大,一般在5%-8%左右。
需预缩或进行防缩整理。
⑦光泽一般,质感自然质朴。
⑧色牢度不够好。
⑨保温性较好,有温暖感,冬季贴身感舒适。
⑩耐热性良好,在100℃沸水中不受影响,熨烫温度比较高。
二、棉织物的主要品种(一)平布平布:以棉纱织制的平纹布,经纬纱细度和密度接近或相同。
品种:纯棉、纯化纤或混纺。
如涤/棉、粘胶、粘/棉等。
1、组织:平纹。
2、分类根据所用纱线特数,平布分为三类:粗平布(又称粗布)、中平布(又称市布)、细平布三类(又称细布)。
3、规格范围线密度:粗平布32tex以上;中平布21~32tex;细平布21tex以下。
紧度:经向紧度Ej=45%~55%;纬向紧度Ew=45%~55%;总紧度:Ez=60%~80%4、特点及应用特点:组织简单、结构紧密、表面平整,但缺乏光泽和弹性。
(1)细平布特点:布身轻薄,平滑细洁,手感柔软,布面杂质少。
应用:多加工成漂白、染色和印花布,制作衬衣、内衣、夏装、床上用品等。
(2)粗平布特点:质地粗糙、厚实,坚韧耐穿,布面棉结杂质较多。
应用:多用于包装材料。
经染色的粗布可做劳动服。
(3)中平布特点:厚薄中等,布面较匀整光洁。
应用:面粉袋、衬料、被里布、童装、居家服或装饰布等。
(二)府绸府绸:是一种细特(较细的纱线)、高密度的平纹或平纹地提花棉织物。
因略带丝绸感,故名府绸。
1、组织:平纹、平纹地小提花。
2、规格范围线密度:19tex以下,单纱或股线。
干货什么是纤维吸湿性?对纤维性质有什么影响?吸湿性如何来测量?纤维的吸湿性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指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
水汽(水汽是水分子和微小水滴(<1微米)的统称)的吸附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即纤维一边不断地吸收水汽,同时不断向外放出水汽,若以吸收水汽为主即为吸湿过程,反之为放湿过程,两个过程最终均会达到平衡,但仍有差异。
纤维吸湿性相关指标1、回潮率与含水率回潮率与含水率通常用于表达纤维材料中的水分含量,即吸附水的含量。
回潮率:指纤维所含水分质量与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含水率:指纤维所含水分质量与纤维实际质量的百分比。
2、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通常指将其放在统一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一段时间后,使他们的回潮率在“吸湿过程”中达到一个稳定值时的回潮率。
3、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是业内公认的纤维所含水分质量与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不同,其重量也不同。
为了消除因回潮率不同而引起的重量不同,满足纺织材料贸易和检验的需要,国家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规定了相应的标准,称为公定回潮率。
它在数值上接近标准温湿度条件下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4、平衡回潮率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稳态时的回潮率。
由于吸湿、放湿状态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不同,固有吸湿平衡回潮率与放湿平衡回潮率之分。
吸湿机理所谓吸湿机理是指水分与纤维的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
由于纤维种类繁多,吸湿有事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已有理论有其适应范围。
1、Perice机理该理论认为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
直接吸收水分是由纤维分子的亲水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分子,它紧靠在纤维大分子上,使纤维大分子间的结合力变化,影响着纤维的物理性能。
间接吸收水分则是接续在已被吸着的水分子上,间接地靠在纤维水分子上,属液态水,也包括凝结与表面和孔隙的水。
Perice理论通常用于棉纤维吸湿的二相理论。
2、羊毛吸湿的三相理论该理论由Speakman提出,其认为羊毛纤维吸湿的第一相水分子是与角朊分子侧链中的亲水基相结合的谁,对结构的刚性无影响;吸湿的第二相分子被吸着在主链的各极性基团上,并取代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对纤维的刚性有很大影响;吸湿的第三相水分子是填充在纤维空隙间和分子间的汽、液态水,发生在高湿度时,与棉纤维的简介吸收水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