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的孔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孔子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
孔于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盘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
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
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入”的孔子名言。
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说:中国的先哲孔子在德国广为人知。
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这位古代东方哲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伟大哲学家辈出的国度的公共场所本身,就说明了孔子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在西方的300年199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Rees Mogg)的学者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这大概是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译本.这个英译本是从法译本转译过来的.法译本又是从拉丁文译本转译过来的。
该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最早把儒学介绍给西方人的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这些传教士把“孔夫子”译成拉丁文“Confucius”。
这个词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
一位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27年,是他将《论语》翻译成了拉丁文,并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以后才转泽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传。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费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译介绍儒家思想。
理雅各(James Legge)就是典型的一例。
他穷几十年之心血翻译四书五经。
孔子的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莫格称孔于是“伟大文明奠基者”,他为此写了《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文中感叹道:“孔子的教诲属于全人类。
孔子的英文名怎么得来的?Confucius 这个词最初并不是英文,而是拉丁文。
16 世纪,来自欧洲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带着向这个东方大国传播天主教的使命踏上明代中国的土地上时,他们很快发现,当时的中国人,至少是那些处在社会上层的、受过教育的、甚至担任官职的中国人,都信奉一位距离当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哲学家”的教诲,并试图把他的教诲应用到从治国安邦到生活琐事等一系列事务中去。
这位西方传教士口中的“博学的伟大哲学家”就是孔子。
欧洲人撰写的孔子传记以及孔子画像插图面对孔子以及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来华传教士抱着一种尊重甚至热忱的心态去接触并学习。
同样也是在利玛窦的带头下,来自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开始学习当时中国普遍通用的“官话”,以及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的复杂的汉字。
身穿中国儒士服装的利玛窦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也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介绍孔子和当时中国人普遍相信的儒家思想。
传教士们将古代儒家经典翻译成欧洲语言,向欧洲传播。
在这种介绍和翻译的过程中,就不免要翻译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名字。
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一直以来都是继承自罗马帝国的拉丁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罗马时代使用的古典拉丁语在中世纪天主教会那里演变成了“教会拉丁语”,并一直使用到今天。
而拉丁语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是在欧洲学术界,也是沟通各个不同国家与文化的通用语言。
利玛窦等传教士,在翻译中国经典和中国人名、地名并向他们的欧洲同胞进行介绍的时候,使用的自然也就是“教会拉丁语”。
利玛窦选取了孔子比较流行的一个称呼“孔夫子”,将这个名字用音译的方式翻译成拉丁语。
明朝时期的汉语官话的发音与今天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并不大,而“孔夫子”三字在明朝官话中的发音也基本上和今天的kǒngfūzǐ一样。
利玛窦使用发音接近汉语拼音kong的con来对应“孔”字,使用fu 对应“夫”字。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图孔子思想大概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的。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Zsm266 { display:none;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内容来自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图孔子思想大概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的。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历史风云网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
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虽然不能说在中国哲学家就是国王,但可以说国王是受哲学家牵制的。
” 内容来自利玛窦来到中国,看到读书人穿的是儒服,念的是四书五经,讨论的是孔孟之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信奉儒家学说并以之治理天下。
这样耳濡目染之下,他向西方传达的结论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
”这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
copyright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
黑格尔的理由如下:1、孔子只注重常识道德,或者说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
2、孔子不懂思辨哲学。
因此,“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copyright 黑格尔本人不懂中文,他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只是限于传教士的译本,他所能接触到的是脱离具体语境缺乏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生命力的若干条孔子语录,他无法把握孔子思想的全貌,因此他对孔子的评价自然不高。
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下第一人。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
孔门师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一时成为显学,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的‘儒家’。
儒家思想经历朝历代演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颜渊(孔子门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子贡(孔子弟子)*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论语.子张》)宰我(孔子弟子)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战国思想家)自有生以来,未有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战国思想家)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荀子.儒效》)司马迁(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韩婴(汉代韩诗学创始人)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遥于无形之乡,倚于理,观人性,明始终,知得失,故兴仁义...(《韩诗外传.卷五》)王充(汉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论衡.本性篇》)弥衡(汉代学者)受至精,纯粹睿哲。
(《艺文类聚卷二十.后汉弥衡》(鲁夫子碑))陆机(晋代文学家)孔子睿圣,配于弘道,风扇玄流,思探神宝,明发怀周,兴言谟志,灵魂有行,言观苍昊,清歌先诫,丹书有造。
美国1980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举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据统计,《论语》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译的语种数量居第二位。
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推测:‚早在公元2世纪,关于儒家的一些传说似乎已传入欧洲。
"法国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百科全书派领袖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
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这真是大不幸。
‛在《哲学辞典》中,他列举了孔子的七句格言,然后写道:‚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
‛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他起草的1793年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为佳话。
他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线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莱布尼茨斥责那些在中国传统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欧洲学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了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理由只是因为这种学说似乎首先和我们普通的经院哲学的概念不相符,这真是狂妄至极!‛莱布尼茨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一位名叫五来欣造的日本学者认为:‚儒教不仅使莱布尼茨蒙受了影响,也使德意志蒙受了影响。
‛李约瑟认为孔子学说并不局限于人文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巨大成就。
他认为:‚在历法领域中,数学在社会上属于正统的儒家知识的范畴。
‛他发现:‚在历史上,不定分析被称为‘大衍术’,这是从《易经》中一个难解的陈述句‘大衍之数五十’得来的。
外[(英)爱德华·德·博诺]国 学 者 眼 中 的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个政治上不稳定, 充满骚乱和危险的时代。
Co n f ucius 这个名字是汉 字“孔夫子”的罗马化表达,是“孔老师”的意思。
他 于公元前 551 年出生在周王朝东边的鲁国。
鲁国 像周朝一样,承袭古老的传统,以不爱打仗闻名, 以人口中有着众多的世代相传的贵族之家著称。
虽然孔子不是出身于一个地位显赫的世袭贵族家 庭,但是他受过良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设想, 孔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尽管家庭缺乏 权势和财富,却仍然相信接受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孔子早年可能就丧失了父母双亲,可以设想那时 中国的大家族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起了作用,某些 善良的亲戚照料抚养了他。
当他长大后选择职业 的时候,他决定充当本国国君的政治说客。
但事与 愿违,在他年轻时很可能在政府机构谋得了一个 小职位,后来又以领薪金为生。
而且可能不是根据 他的功绩,而是通过他的一个出生于上等阶层家 庭、做了高官的学生帮助下才获得这笔薪金的。
这34个职位必然使他心感不安。
他辞去了鲁国的这个职务,花了 10 年的时间周游列国,希望在某个地 方找到一个可以实施他政治主张的职位。
最后,在公元前 479 年,他还是回归故土,怀着失望和沮 丧,与世长辞。
孔子本人“述而不作”,据说他的著作实际上 是他本人编订的。
他企求通过宣扬周朝初期那些 古老的尽善尽美的典范来改变世风。
为此,他收集 了他认为源于那个时代的几种书面和口头形式的 文献。
《尚书》内容包括了早自公元前 629 年以来 各种君王颁布的法令。
无人可以完全证实孔子从 哪儿获得的这些资料,现有版本的可靠性是非常 值得怀疑的。
我们无从知道他教的课本究竟是什 么样子,主要因为公元前 2 世纪秦始皇搞了一次 相当彻底的焚书活动,把他认为是反动的文献(包 括孔子的书) 付之一炬。
现在流传到我们手中的 《尚书》只是后来根据残留的片段和回忆重新整编 而成的。
被西方学术界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历代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思想学说不但影响华人,对西方也有很大影响,世界各地祭孔的庙宇达1300余座。
美、日、韩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将孔子诞辰日,即每年9月28日定为本国的教师节。
国家教育部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幕,次年9月美国纽约孔子学院也正式揭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05年9月29日正式决定从2006年起,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在国际扫盲日(9月8日)颁发,以表彰在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然而,这一历史伟人的老师苌弘的故里就在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资中。
一、苌弘的生平苌弘,字叔(约公元前565-前492年),四川省资中县人,周朝贤大夫,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他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通晓天文、历数,精于音律乐理,为我国音乐学界的开山鼻祖。
他一生谦虚待人,乐施于人,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专程“问乐于弘”,向苌弘请教和探讨音乐和天文知识。
唐朝散文大师、哲学家、杰出文学家韩愈《师说》曰:“孔子之师郯子、苌弘……”。
明代文学家曹学问乐焉,死之三年而血化为碧”。
《孔子演义》(丁寅生著)书中“赴周京师事老子,问武乐敬服苌弘”一章,详述了公元前518年,孔子前往周国,拜师苌弘,“孔子趋前致敬礼”,虚心向苌弘请教的故事。
据传,孔子删诗书、订礼乐常引用苌弘的见解,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大多得益于苌弘原著《乐经》的第二稿。
苌弘还是一个见义勇为,刚直不阿,精忠报国之士。
他毕生尽心竭力扶正周室,却为诸候所忌,周敬王轻信谗言,将苌弘治罪,他英勇不屈,剖腹自杀而死。
死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成语“碧血丹青”和“碧血化珠”即由此而来。
渤SOCIAL SC I EN C E J O U R N A L.:0白p【条约体系下的晚清邦交l排华酝酿时期美国媒体讽刺话语中的孔子张涛(摘要]孔子是19世纪后半期美国人所知晓的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名字之一。
时值排华浪潮兴起,针对中国的文化偏见泛滥,孔子必然承受着日渐猛烈的嘲讽攻击。
美国报刊杂志讽刺孔子之举是美国人排华情绪的反映和延伸,同时也为美国完全禁止华人移民法案的通过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排华运动走向极端营造了必要而适宜的舆论氛围。
美国社会的排华行为从媒体的讽刺中找到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孔子;美国媒体;嘲讽;排华[作者简介)张涛,1971年生,历史学博士,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重庆400031)。
[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09)04—0125一cr7孔子及其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人以音乐的旋律“唱出”了孑L子的教诲。
(1]我们不为方式。
在中国看似自然的言谈举止一旦置于美难想象中国人摇头晃脑吟诵孔子语录时给美国人国媒体的视野之中,就立即被打上了文化低劣的烙留下了何种印象。
为加强记忆和领悟,华人还在住印。
就19世纪后半期美国媒体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处的墙壁上悬挂“写有孔子聪明语录的狭长条化的贬损而言.孔子是最大的靶子之一。
孔子被界幅”(2】。
即使路遇一个无所事事的中国人,美国人定为中国低劣文化的根源,他因此经常出现在美国同样会认为,在看似空洞的眼神之下,此人必定在媒体嘲讽中国人的各种场合。
不仅如此,美国媒体潜心默记孔子的教诲。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曾有还藉孔子之名攻击讽刺不受自己喜好的美国人物如下报道:一名中国人“仅穿着一条裤管肥大的裤或事件。
本文拟以1849年华人移民美国开始到子”,倚在临街的门柱上,“双眼失神,回味着孔子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通过期间的媒体报道为例,的聪明语录,或者正在盘算着如何骗取别人五美将孔子承载的美国嘲讽放置在美国排华运动的宏分”[3]。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
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
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人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
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
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说:中国的先哲孔子在德国广为人知。
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这位古代东方哲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个伟大哲学家辈出的国度的公共场所本身,就说明了孔子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199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 Rees Mogg)的学者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文。
这大概是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译本。
这个英译本是从法译本转移过来的。
法译本又是从拉丁文译本转译过来的。
该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最早把儒学介绍给西方人的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把“孔夫子”译成拉丁文“Confucius”。
这个词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
一位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27年,是他将《论语》翻译成了拉丁文,并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以后才转译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传。
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费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译介绍儒家思想。
孔子在西方人眼中啥樣?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
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
孔子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亞一樣,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
德國柏林得月園的人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
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
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
德國前總統約翰內斯勞說: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
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
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
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199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ReesMogg)的學者在漢堡發現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文。
這大概是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譯本。
這個英譯本是從法譯本轉移過來的。
法譯本又是從拉丁文譯本轉譯過來的。
該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
」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
這些傳教士把「孔夫子」譯成拉丁文「Confucius」。
這個詞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
一位名叫利瑪竇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27年,是他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並於1687年在法國巴黎出版,以後才轉譯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傳。
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
這些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他們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費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譯介紹儒家思想。
這些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他們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費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譯介紹儒家思想。
最近读到的几位著名老外眼中的中国孔子,值得深思!孔子及其儒学几乎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标杆,统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两千多年,这种情形,除非宗教,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绝难见到。
今天读罗伯特·斯莱特《索罗斯传》乔治·索罗斯在匈牙利他出生的国家建立基金会后1986年来到中国,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基金会推行开放社会1986年他来到中国,梦想在这里建立一个基金会。
但是他没有成功。
索罗斯发现中国文化很难理解:“中国人信奉孔子的伦理观,而不是犹太——基督教的伦理观,如果你给一个人一些帮助,这个人会对你感恩戴德,忠诚于你,并且下半辈子都指望你来照顾他,这与开放社会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驰。
”尽管在中国遭遇挫折,但索罗斯并没有停下脚步,它继续在东欧和前苏联推行开放社会。
前段时间读亨利·基辛格的《论中国》其中有一段文字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源自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教诲,后人称其为“孔夫子”或“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末期人。
当时政治动荡,诸侯乱战,随后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年221年)统治中国的周朝的日渐衰微,无力管辖争夺权力的各方诸侯,任凭贪婪暴力肆虐。
大一统的天下再度陷入混乱。
待到杀戮结束,中国再次统一到汉朝(公元前206—公元前220年)时,儒家思想被奉为官方哲学,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和其后的经史典籍构成儒家经典,有点像中国的《圣经》和《宪法》的混合体。
熟谙儒家经典成了入朝做官——通过科举选拔士大夫官吏,是他们肩负维护庞大帝国和谐之责的首要条件。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曾这样评价孔子的学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孔子在美国
孔子在美国“早在中美深入而直接交往之前,美国社会就已经开启了对华认知过程,孔子形象的建构便是过程的核心环节。
”——张涛作为中国的文化象征,孔子早在17世纪就已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译介,为欧洲知识界所熟知,成为欧洲对华认知的一部分。
欧洲人认识孔子之时,恰逢北美殖民正酣。
因此,伴随着欧洲拓殖北美的步伐,使得孔子登陆美洲,孔子的事迹在美国开始了传播。
早期美国人对孔子印象1.具有神灵特质的中国人:早期美国在勾画中国人的孔子崇拜之时,还从自身宗教信仰的角度,极其自然地将孔子纳入了基督教的认知语境之下。
在早期的美国人的想象中,孔子思想与基督教思想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孔子也与耶稣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2.略逊一筹的宗教符号:因为所谓的上帝崇拜,孔子及其思想得到早期美国舆论的赞赏。
虽然孔子值得尊重,其思想也值得借鉴,但与基督教相比较,孔子及其思想必然逊色。
思考早期的美国人虽然一度把孔子看成一个宗教领袖,但是在中国,孔子的定位是伟大的思想家。
即使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时期,孔子也没有被过度的被看待为神灵,他的话可以被视为真理,但没有人把他“神灵化”,毕竟“子不语怪力乱神“。
图片:网络文字:陈老头排版:陈老头主编:徐
立新。
论文摘要.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放眼中国文学和文化。
孔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国内学者对他的研究,迄今为止,可谓硕果累累。
但为了深入研究,为了取得更大的进展,国内的学者需要关注并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视角度,所以国外的汉学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点。
美国学者对孔子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在二战以前。
美国主要的汉学师资来自于英国,尽管如此,美国的思想史研究不同于其他国家。
美国最早介入先秦经典研究的是有哲学素养的学者,这就使得美国的先秦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思辩意识,并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二战以后,美国汉学家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研究传统和思考方式。
因此,本文试以“美国学者对孔子思想的研究”为题,展开对美国学者研究的介绍,重点对几位代表学者的成果作介绍、分析,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论说、评价,试图揭示他们的关注重心和研究特点,为我们研究孔子提供新的思路。
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使学术交流的国际化,使汉文化更好地在海外传播、弘扬。
本文首先在引言部分就论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一章中总结了美国学者对孔子研究的概况,对美国学界主要的研究学派和代表学者进行梳理归纳。
第二章就美国学者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提炼、并作深入的探讨论析,其内容包括他们如何关注和研究孔予的政治、教育、哲学思想等问题。
第三章着重介绍美国代表学者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对孔子思想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学者各自迥然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和探究。
在此基础上,第四章更深一层地对美国学者孔子思想研究展开一些思考,找到代表学者在研究孔子思想时的共性,并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美国学者孔子论语ABSTRACTAlong with the China a nd the West cu l t u re exchange,more and more abroad sch ol a rs start to take a bro a d view on the Chin e se Ii ter at ure an d the culture.Con fue ius was the greatest thinker and t he e du c at i on a li s t in an ci en t China.Nowadays,our domestic schola rs ha ve go t many accomplishments ab o ut Confucius’thoughts.But meanwhile,our re se ar c h has a ls o got in to some diffic ult circumstances.It is S O difficult to exceed the p re dec es so rs’S UCC ES S.Le arn in g from others,may get out of the dilemma.The overseas Sinology r ese arc h a c t ua l ly has provided avery go od vi e w po i n t for US.Although American research about Confucius starts a little bit late。
孔子的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有哪些?2009-10-25 13:55孔子的思想在亚洲的影响当然相当大,这些国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日本、朝鲜半岛国家,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既然是说对世界的影响,还是重点放在西方吧。
举几个小例:1.根据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记载,儒家思想在公元2世纪即传到欧洲2.《马可波罗游记》,介绍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的国家,让整个欧洲为之疯狂。
3.孔子思想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影响同样甚大——法国作家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读了《赵氏孤儿》,将它改为“五幕孔子伦理观”,并说,假如世人都像孔子那样仁义,就不会发生战争了。
他把孔子的塑像放在自己的书房里,朝夕朝拜。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写道,“自由是属于所有人的,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中———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4.在近代史上,山东一度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卫礼贤跟随军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
学成回国后,担任法兰克福大学教授。
在教授学生时,他流传法国的名言是这样说的:“所谓经济学说、社会学说,皆不如孔教。
西方哲学家兴推倒前人学说而代之,中国则以孔教通贯数千年。
”在他看来,孔子思想比西方哲学思想好处很多,所以能统治中国几千年。
5.1772年的英国出版了世界历史名人录,孔子列榜首。
从此,英国人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孔子研究机构,对孔子思想深入研究。
英国传教士庄士敦还做起了清朝皇帝的洋文“太傅”,他在教授清帝时悟出了儒家思想的价值,他说:“四书五经之于中国,犹如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国的教育,须臾不可离。
”后来,在《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有关“孔子”的词条多达400余则。
6.美国:美国人对儒家学说的认识大约是从19世纪开始的。
美国传教士来到中国后,先读儒学著述,后办教会学校。
在两种思想结合过程中,儒家思想不胫而走,传到了美国。
1844年,美国学者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现代人眼里的孔子趋势是
现代人眼里的孔子趋势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
首先,在教育领域,孔子的影响仍然非常深远。
孔子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才修养,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德行高尚的人才。
在现代,许多学校仍沿袭着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德育教育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其次,在价值观方面,孔子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倡“仁爱”、“礼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在现代社会,尽管价值观念多样化,但孔子的思想仍然有其特殊的意义。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人们仍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稳定性的需求,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伦理风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孔子的思想在领导力和管理实践中也有一定影响。
孔子提倡君主有道、君子治国等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领导力的培养。
在现代,许多企业管理者也借鉴孔子的思想,注重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带领员工共同发展,追求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
另外,孔子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孔子的学说依然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孔子的思想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
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总而言之,现代人眼里的孔子趋势表现在教育领域的教育思想、对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在领导力和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体现了其思想的深刻和普适性。
A Civilized Saint against Civilization: Image of Confucius in U. S. Media in the Pre - Chinese
Exclusion Period
作者: 张涛
作者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重庆400031
出版物刊名: 史学集刊
页码: 98-106页
主题词: 美国媒体;孔子;排华
摘要:19世纪是中西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时期,西方社会蔑视中国文明之举极为普遍。
美国媒体的孔子观具有强烈的代表性。
孔子本为中国的文明圣人,但美国的媒体话语却让其走向文明进步的对立面,被刻画为中国融入近代世界的巨大障碍。
美国媒体认为,孔子控制着中国人的思维,造就了极其保守、极具惰性的中国国民性格,导致了中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鸿沟。
他们沾沾自喜于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欧文明的“先进性”,某些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以及日本人抛弃孔子思想的积极态度被毫不犹豫地用作了支撑证据。
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媒体论及孔子的真正目的在于证明欧美文明的优越。
西方人眼中的孔子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图孔子思想大概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的。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
.Zsm266 { display:none; }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内容来自
西方人绘制的孔子图
孔子思想大概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的。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历史风云网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
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虽然不能说在中国哲学家就是国王,但可以说国王是受哲学家牵制的。
” 内容来自
利玛窦来到中国,看到读书人穿的是儒服,念的是四书五经,讨论的是孔孟之道,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信奉儒家学说并以之治理天下。
这样耳濡目染之下,他向西方传达的结论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
”这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
copyright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
黑格尔的理由如下:1、孔子只注重常识道德,或者说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
2、孔子不懂思辨哲学。
因此,“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
copyright
黑格尔本人不懂中文,他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只是限于传教士的译本,他所能接触到的是脱离具体语境缺乏鸢飞鱼跃活泼生动生命力的若干条孔子语录,他无法把握孔子思想的全貌,因此他对孔子的评价自然不高。
黑格尔是欧洲中心主义者,轻视东方文化,他甚至不无偏见地认为汉语不宜思辨,对此谬论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严加驳斥。
风云网,历史风云网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
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
基督不过禁人行恶,孔子是劝人为善。
他尤其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以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
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
”伏尔泰在自己的礼拜堂中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历史风云网
法郎士·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造者,马克思称之为“现代经济学始祖”,又说他“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1758年,魁奈发表《经济表》一书,他的弟子声称:“有史以来只有三大发明,第一为信件之发明,第二为货币之发明,第三为前二者之结果的《经济表》之发明。
”而《经济表》一书的结构模仿儒家《易经》六十四卦。
因此,人称魁奈是“欧洲的孔子”。
这一派对于孔子作了高度的评价:“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宗教道德优美到这个地步,真是无以复加了。
但是还有一事要我们去做,就是把这种道德教训普行于世界。
”魁奈本人认为希腊哲学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即可以打倒希腊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