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平台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2.60 KB
- 文档页数:9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煤矿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其安全生产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如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顶板事故等。
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二、系统需求分析1. 监测目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测目标包括瓦斯浓度、矿压、煤尘浓度等,以及矿井内部的温湿度和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
系统需要实时监测并及时报警,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2. 监测节点系统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监测节点,以覆盖整个矿井的各个关键区域。
这些监测节点应该能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3. 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系统应该采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
可以选择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或者光纤传输等技术手段,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系统设计方案1. 硬件设备为了实现监测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系统需要配备各种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通信设备等。
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矿井各个参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采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处理,通信设备用于数据传输。
2. 数据处理与存储监测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报警。
系统应该配备合适的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存储。
3. 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监测节点的数据,并提供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
监控中心可以配备大屏显示器,直观地展示煤矿各个区域的监测数据,并提供报警信息。
四、系统特点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煤矿各个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2. 数据准确性系统采用精确的传感器和高效的数据采集终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报警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便矿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煤矿设备的正常运行,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2. 设计目标本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包括:•提供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及时掌握煤矿内的安全状况;•实现对煤矿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力资源的成本;•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对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帮助煤矿管理者优化运营模式;•设计稳定可靠、易于部署和维护的系统。
3. 系统架构本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以下模块:•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煤矿各项数据,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数据传输模块: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服务器模块:存储、处理和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提供给用户访问;•视频监控模块:通过摄像头实现对煤矿设备和工作人员的远程监控;•报警模块:实时监测数据,并在发生异常情况时通过警报或短信及时报警。
4. 系统功能4.1 实时监测和报警通过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至服务器模块,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煤矿内的安全状况。
当煤矿内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通过报警模块发送警报或短信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2 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视频监控模块,煤矿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情况可以实时展示给相关管理人员,实现对矿井内部的远程监控。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部分设备的远程控制,减少人工操作和人力资源的成本。
4.3 数据采集和存储系统中的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各项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模块。
服务器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4 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器模块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查询和分析。
煤矿安全监控联网方案煤矿安全是国家的重中之重,煤矿行业又是高风险的行业,所以煤矿安全监控具有巨大的意义。
然而,由于煤矿通常处于山区、地下或偏远地区,传统的安全监控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可靠且高效的煤矿安全监控联网方案。
一、技术方案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控的核心,可以实时监测煤矿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瓦斯浓度等,以及开关状态、电流电压等。
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实时上传数据的能力。
2. 无线通信技术:由于煤矿的特殊环境,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的关键。
可以采用ZigBee、LoRa、NB-IoT等低功耗、长距离、穿透能力强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数据上传到云平台。
3.云平台技术:云平台是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的核心,可以对传感器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云平台可以针对不同的煤矿进行定制化开发,实现对煤矿的实时监控、数据存储和风险预警。
4.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将煤矿的地理位置信息与传感器数据进行关联,实现对煤矿风险的精准评估和预警。
同时,可以利用GIS技术进行应急指挥和资源调度,提高煤矿安全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5.视频监控技术:除了环境参数的监测,煤矿安全还需要实时监控井下的工作情况。
可以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井下的作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二、实施方案1.建设监控网络:需要在煤矿内部建设监控网络,包括传感器网络和视频监控网络。
传感器网络布设在煤矿的各个区域,并与视频监控网络相结合,实现对煤矿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
2.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对煤矿的各个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传感器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要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
3. 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根据煤矿的地理位置和通信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
可以采用ZigBee、LoRa、NB-IoT等技术,建设稳定、高效的监控网络。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煤矿是一种危险的工作环境,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矿工的生命和财产。
为了提高煤矿的安全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系统设计目标本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提供煤矿安全监测和实时监控的功能,以帮助矿工及时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危险情况,提高矿场的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1. 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2. 监控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和行为。
3. 提供远程监控功能,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监测矿场情况。
4. 建立报警机制,及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系统硬件设计1. 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安装在煤矿井下的各个位置,用于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2. 人员定位器:矿工佩戴的定位器,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其位置信息。
3. 监控摄像头:布置在煤矿井下重要位置,用于实时监测人员的行为。
4. 数据传输设备:用于将环境参数、人员位置和摄像头图像传输至监测中心。
5. 监测中心服务器:接收和处理各种数据,并提供实时监控功能。
四、系统软件设计1. 环境参数监测软件: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的环境参数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和分析。
2. 人员定位软件:将定位器传输的位置数据与地图进行匹配,实现实时的人员定位。
3. 监控中心软件:用于接收和显示监控摄像头传输的图像,管理和控制监控系统。
4. 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传感器、定位器和摄像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触发相应的预警机制。
五、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功能:实时显示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人员位置和摄像头图像。
2. 预警报警功能:当环境参数异常或人员发生危险行为时,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报警措施。
3. 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存储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4. 远程监控功能:通过互联网连接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
六、系统优势1. 提高了煤矿安全性能: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这样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目标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目标是实时监测煤矿中的安全情况,并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预警。
通过系统的建设,旨在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二、系统组成1. 环境监测子系统环境监测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内布置的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矿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
该子系统的目标是提前发现环境异常,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2. 煤矿工人定位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工人身上佩戴的定位器,实时追踪工人在矿井中的位置。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以准确判断每个工人的位置信息,以便快速救援。
此外,该子系统还可以监测工人的生理状态,及时发现工人的异常情况。
3. 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通过在煤矿各个关键区域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煤矿的生产现场。
通过视频监控,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及时处理。
另外,该子系统还可以协助调查事故原因,为事故处理提供证据。
4. 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从各个子系统传输过来的数据。
在接收到异常数据时,数据处理中心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三、系统特点1. 实时性整个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在高速通信网络基础上,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在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系统可以迅速作出响应,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2. 多样性该系统涵盖了环境监测、工人定位和视频监控等多种监测手段,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危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多种手段的结合可以提高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可扩展性根据煤矿的规模和需求,系统可以实现灵活的扩展。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以适应不同规模煤矿的需要。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煤矿开采是一项高风险的作业,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设计一套科学、高效、可靠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至关重要。
二、系统需求分析(一)监测环境参数煤矿井下环境复杂,需要对多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
(二)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对采煤机、通风机、提升机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包括设备的转速、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以及设备的故障报警信息。
(三)人员定位与跟踪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分布和活动轨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组织救援。
(四)数据传输与存储将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并进行长期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和查询。
(五)报警与预警功能当监测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或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声光报警,并提供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三、系统总体设计(一)系统架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主要由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组成,负责采集井下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
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有线传输方式包括工业以太网、RS485 总线等,无线传输方式包括 Zigbee、WiFi 等。
应用层包括数据处理服务器、监控终端、数据库等,对传输上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
(二)传感器选型与布置根据煤矿井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型号。
例如,对于瓦斯浓度的监测,可选用催化燃烧式瓦斯传感器;对于温度的监测,可选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传感器。
传感器的布置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井下环境。
(三)数据传输网络设计数据传输网络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应具备高可靠性、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点。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二、系统总体设计(一)设计目标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对煤矿井下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设备运行状态(如通风机、提升机、采煤机等)的实时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二)系统组成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分站、传输网络、中心站等部分组成。
1、传感器传感器负责采集煤矿井下的各种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如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设备开停传感器等。
2、分站分站接收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转换,然后通过传输网络将数据上传至中心站。
3、传输网络传输网络用于实现分站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可采用有线传输(如电缆、光缆)或无线传输(如 Zigbee、WiFi 等)方式。
4、中心站中心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处理、存储和显示监测数据,并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和控制。
(三)系统工作原理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经分站处理后通过传输网络发送至中心站。
中心站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发出声光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控制通风机加大风量、停止设备运行等。
三、传感器选型与布置(一)传感器选型根据煤矿井下的实际情况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型号。
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等特点。
1、瓦斯传感器选用催化燃烧式或红外式瓦斯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4%CH₄,精度不低于 01%CH₄。
2、一氧化碳传感器选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1000ppm,精度不低于 1ppm。
3、温度传感器选用热电偶式或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100℃,精度不低于 05℃。
4、湿度传感器选用电容式或电阻式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100%RH,精度不低于 3%RH。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解决煤矿安全监测与监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高效的监测系统,实现对煤矿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系统架构设计1. 系统整体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设备、云平台、后端数据库和监控终端四个部分。
前端设备包括煤矿设备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等,通过数据采集模块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
云平台接收并处理数据,将数据存储在后端数据库中,并通过监控终端向管理人员进行实时展示和预警提示。
2. 前端设备设计前端设备采用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同时,还需要布置视频监控设备,对矿井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3. 云平台设计云平台采用高可用、高稳定性的服务器集群,并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
通过数据接收、处理和存储模块,实现对煤矿各项指标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4. 后端数据库设计后端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数据库中存储了历史监测数据,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5. 监控终端设计监控终端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煤矿各项指标的实时数据,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
监控终端还能生成统计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二、主要功能设计1. 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各项指标数据,并通过云平台实时传输至后端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实时监测与预警功能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测各项指标数据,当监测数值超过设定的预警值时,系统将立即发送预警通知,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功能系统能够对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生成统计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系统还可以进行数据预测和趋势分析,提前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4. 远程监控与控制功能系统支持对矿井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与控制,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是一个事关国家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煤矿相关事故频频发生,保障煤矿安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顾名思义即是通过对煤矿各项重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旨在及早发现和预警煤矿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这样的系统需要兼具高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煤矿工作环境。
在系统设计方面,首先需建立一个全面的监测指标体系,将煤矿安全监测对象、区域、过程等各个关键要素进行明确划分。
监测指标可能包括瓦斯浓度、矿震震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监测指标的建立需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仪器设备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
其次,在监测平台设计上,为了方便操作和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软件系统和用户界面。
该系统可以包括数据可视化显示、实时报警、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同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还需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然而,仅有监测和监控还不足以保障煤矿的安全。
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例如瓦斯爆炸、坍塌等,还需通过智能预警和控制系统进行应对。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分析监测数据,通过预测模型和算法,提前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在有紧急事件发生时,该系统能够自动地触发报警和关闭相关设备等紧急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机构。
这个机构可以由煤矿管理部门和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负责监督和指导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此外,还可以通过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将各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以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汇报人:日期:•绪论•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概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详细设计•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施与运行目•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效果评估•总结与展望录01绪论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煤矿事故频发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成为可能。
技术进步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成为煤矿企业的法定责任。
政策法规要求设计背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在事故发生时,通过监测监控系统提供的实时数据,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救援效率。
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实时监测监控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参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升级,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将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煤矿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02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概述包括各种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的环境参数。
1. 传感器网络2. 数据传输设备3. 地面监控中心4. 报警与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线缆、数据交换机等,确保监测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
包括数据服务器、数据处理计算机、监控大屏等,用于接收、处理、分析和显示监测数据。
当监测到异常数据时,系统能够自动报警,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系统组成系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煤矿井下的各种环境参数,如瓦斯浓度、CO浓度、温度、湿度等。
1. 实时监测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煤矿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煤矿作业面广、作业条件复杂、危险性大,多次发生煤矿事故,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合理利用先进的监测监控技术,提高煤矿的安全系数,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成为了煤矿生产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监测监控技术的重要性煤矿内涵盖着多种设备,如井下提升机,通风设备,采掘设备,支架,转载机,皮带输送机等等,每一台设备都可能随时出现故障,给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通过机电一体化的监控技术对设备运行过程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减少故障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而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一)硬件设计1、设备传感器:煤矿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物理参数变化,如振动、温度、湿度、流量等等,设备传感器可以在设备周围环境中自动、持续地测量并采集这些参数的信息,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监测与分析数据。
2、数据采集器:通过设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传输到上位机,同时向下控制设备的状态。
数据采集器可以根据传感器所测量到的不同物理参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3、上位机:上位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模块,所有传感器信息都可以通过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预警处理。
上位机可以控制数据采集器,针对已知问题,对未知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及时反馈信息。
(二)软件设计1、监测系统后台管理系统:通过固定的网络通信,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数据传输,为设备的物联网提供云服务支持,可以进行设备的数据分析以及设备的远程操作管理。
2、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安全控制系统,可以对煤矿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自动诊断设备故障,提早预警,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并及时实施救援措施。
煤矿安全监控联网方案一、引言煤矿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煤矿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煤矿事故频发,给矿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系统,实现对煤矿生产环境和矿工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二、设计思路本方案拟采用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煤矿安全监控联网系统。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煤矿环境数据和矿工安全状态数据,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再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煤矿安全状态的预警和监管。
三、传感器选择1. 煤矿环境传感器煤矿环境传感器用于监测煤矿工作面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选择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矿工安全状态传感器矿工安全状态传感器用于监测矿工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以及矿工位置、姿态等行为参数。
选择具有低功耗、小型化和高灵敏度的体温传感器、心率传感器、呼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确保对矿工安全状态的准确监测。
四、网络通信技术1.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组织、多跳转发和低功耗特点,实现对煤矿各个角落的全方位监测。
2. 数据中心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数据中心与煤矿监控中心之间采用高速宽带网络连接,保证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监管。
选择高带宽、低延迟的光纤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
五、数据分析技术1. 煤矿安全状态预警系统通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建立煤矿安全状态预警系统。
根据预先设定的安全参数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并发送给相关责任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2. 数据挖掘与分析对大量的煤矿安全监控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和异常。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煤矿事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潜在的事故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XX集团XX煤矿煤矿安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系统版本:R2.0(Cover Title 2)文档编号:CHI-PT-NJBL-GBXT-A2目录1前言 (1)2设计原则 (2)3系统组成 (3)4系统主要设备和功能 (2)4.1音视频监控终端 (2)4.2网络传输平台(需要再次确认) (4)4.3监控中心 (6)5系统主要特点 (6)5.1无线数字移动音视频传输: (6)5.2抗干扰性强: (6)5.3布线简单,扩容方便 (6)5.4低照度、强光抑制数字摄像技术适合煤矿井下环境: (7)5.5国内第一款本安红外灯,解决了井下无光照明的难题: (7)5.6固定摄像机具备人员识别与报警功能 (7)5.7语音指挥: (8)5.8本安技术: (8)5.9可直接接入井下工业以太网,兼容性强: (8)6结束语 (8)1前言传统的井下监控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线缆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通道,当传输线路超过800米时,即会出现衰减和失真,并容易受到电磁干扰;2、采用模拟光端机和光缆传输,虽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几十公里,但是由于复用率低,一根光缆只用于传输一路或几路视频信号,光纤的熔接工作量大,而且需要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并且光纤容易断裂,二次熔接无疑又会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会造成监控的盲区。
3、系统有新增摄像机节点加入,需重新布线,工程施工量大4、部分煤矿内坑道没有光线,即使采用低照度摄像机,图像存在雪花点严重的现象;5、井下工作面环境相对巷道视频监测要复杂和困难。
大型设备较多,并且在不断向前推移,带来设备布线困难,电磁干扰较多,粉尘、水雾较大,导致监测效果不佳。
随着传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视频传输应用得到广泛普及,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引入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也是大趋势。
煤矿安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是南京北路自动化公司根据中国煤矿安全现状和市场需求研制的。
系统基于当前先进的视频采集、数据压缩还原、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等技术设计而成。
注:本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勿作他用,否则后果自负。
第一章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概述1.1 历史发展及国内外现状对煤矿井下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是煤矿最早关注的项目。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矿井监测监控系统。
主要有法国OLDHAM公司的CTT63/40U集中监控系统;波兰的CMM—20M和CMM—1监控系统,英国MINOS(Mine Operation System),德国F—H公司的TF200H信息传输系统和ZM400遥控系统,美国的DJN6400系统以及加拿大康斯培克公司的MINl600安全生产监测系统。
在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中,影响较大的是20世纪70年后期由英国煤管局组织开发,分别由不同公司生产的MINOS系统。
该系统最早应用于煤矿环境监测,后来扩展了许多生产监测监控的功能。
例如,煤仓监测、带式输送机控制等。
但总体上讲,该监测监控系统仍是以监测功能为主,附加简单逻辑控制功能。
我国监测监控技术应用较晚,80年代初,从波兰、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如DAN6400、TF200、MINOS和Senturion-200〕引进了一批安全监控系统,装备了部分煤矿;在引进的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并结合我国煤矿的实际情况,先后研制出KJ2、KJ4、KJ8、KJ10、KJ13、KJ19、KJ38、KJ66、KJ75、KJ80、KJ92等监控系统,在我国煤矿已大量使用。
实践说明,安全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局矿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
由于当时相当一部分监控系统由于技术水平低、功能和扩展性能差、现场维修维护和技术服务跟不上等原因,或者已淘汰、或者停产。
因此造成相当一部分矿井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已装备的系统。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老系统服务年限将至,已无继续维修维护的必要,系统面临更新改造的机遇。
随着电子技术、电脑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又相继推出了KJ90、KJ95、KJ101、KJF2000、KJ4/KJ2000和KJG2000等监控系统,以及MSNM、WEBGIS等煤矿安全综合化和数字化网络监测管理系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煤炭产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主要能源产出的煤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但是也随之而来的是煤矿安全问题。
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可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大阻碍。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就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
其中,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就是提高煤矿安全性的一个关键技术。
一、系统设计初衷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产出行业,安全问题一直是贯穿于整个行业的问题。
尽管煤矿企业已经对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安全培训,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矿中矿井深度较大,环境恶劣,如何实时掌握煤矿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成了在安全部门中、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必要。
二、系统设计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一个需要经过严格考虑的系统,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
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为了确保煤矿中的人员、车辆等各个重要元素的安全,因此系统的设计应当以实用性为原则。
设计人员应该优先考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应对各种应急情况的方法。
系统应该简单易操作,不应该有复杂的程序或者操作步骤。
2.可靠性原则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可靠性原则。
煤矿作为危险品生产企业,如果监测系统出现问题会给煤矿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故障检测和恢复。
同时,系统应该与其他设备整合度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先进性原则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系统设计应该遵循先进性原则,建立的系统应该是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
同时,在设计系统时应该考虑系统的可拓展性,在未来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
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煤矿安全是我国煤矿行业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煤矿各个环节的安全状态,并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目标是提供全面的煤矿安全监测和报警功能,以确保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关键功能和特点:1. 实时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煤矿的关键参数,如瓦斯浓度、风速风向、煤尘浓度等。
这些参数应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发送到监控中心。
2. 报警功能:系统应当具备智能报警功能,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如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系统应立即发出声音或光信号警报,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和相关工作人员手机。
3. 数据存储与分析:系统应能够存储历史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功能。
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数据,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事故处理和预防。
4. 远程监控:系统应能够远程监控煤矿的安全状况。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云平台或网络连接到煤矿的监测系统,实时接收数据和监控煤矿的运行状态。
5. 信息可视化:系统应提供直观的信息显示界面,将监测数据以图表或图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使用户能够快速了解煤矿的安全状态。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关键元素和步骤:1. 传感器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监测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合的传感器来监测煤矿的各项参数,如瓦斯浓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等。
2. 数据传输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以太网、RS485等)或无线传输(Wi-Fi、GPRS等),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监控中心建设:建设一个专门的监控中心,包括监控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并安装相应的监控软件,以接收、处理和分析来自煤矿的数据。
4. 报警系统:设计一个可靠的报警系统,包括声音报警器、光信号报警器和报警信息的发送设备,确保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提醒和通知相关人员。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联网平台设计方案山西阳光三极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1 概述 ....................................................................背景介绍.............................................................建设原则.............................................................2 执行标准 ................................................................3 系统架构 ................................................................网络架构.............................................................中心端硬件架构.......................................................系统架构.............................................................4 系统特点 ................................................................5 系统功能 ................................................................软件功能.............................................................实时数据的接收.......................................................数据存储与管理.......................................................6 系统配置清单 ............................................................1 概述背景介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软件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为遏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针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1年7月发布的《MT/T 1116-2011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山西阳光三极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结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联网平台进行了全新设计,新平台符合《MT/T 1116-2011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建设原则1.2.1 可靠性系统的稳定可靠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保证。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山西阳光三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系统运行稳定,在网络传输故障时,系统可缓存数据,网络恢复正常后重发未上传数据,保证监测数据的不丢失。
1.2.2 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容量可以平滑地扩充和升级,能满足业务扩充的需要。
1.2.3 安全性矿端使用采集服务器及FTP方式传输数据,与矿端KJ系统的耦合性低,不会影响各矿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1.2.4 标准化《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采集服务器软件遵守安监总煤矿字〔2005〕37号文件《关于推广应用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标准与规范,保证系统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遵守《山西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总体方案概要》、《山西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工程实施细则》、《山西省煤矿瓦斯监测监控安全信息网络技术规范》、《MT-T 1116-2011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等山西省相关的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2.5 易用性和可操作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采集服务器软件使用与维护方便。
系统在设计上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对需要进行维护、配置或监控的,系统均提供相应功能,使用鼠标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
软件中包含对自身运行状况的监控功能,包括数据无法采集、网络中断、数据库运行异常等等,能够对系统运行情况的评估与调整。
1.2.6 开放性系统有与已建设的其它系统兼容的接口,便于数据共享。
建立内部网络,数据可与其它软件共享。
能和办公自动化及各种安全监测、控制、报警设备协调工作。
2 执行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Q 1029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6201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T 1004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MT/T 1116-2011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3 系统架构网络架构市煤炭局煤炭专网中心端硬件架构系统平台硬件架构图系统架构●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纯JAVA实现,完全真正地跨平台实现●采用多线程、动态负载均衡、数据库连接池等多项先进技术●支持计算机集群技术●支持异地维护系统架构图负载均衡4 系统特点●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可生成相应的功能模块。
●参数化设计:系统不仅可以监测瓦斯、风速、开停、断电、馈电等与安全相关的数据。
还可实时监测井下各种模拟量、开关量、控制量、调节量、计数量、累计量。
●多极权限管理:根据省、市、县、矿、系统管理员不同职责设置相应的权限。
●数据处理:数据集中存放,多种形式的数据备份,重要数据的日志备份,支持动态压缩存放,定时处理。
断线数据重发。
●可操作性:界面友好,全部为中文界面,并有完善的使用文档及在线帮助。
●数据显示:列表、曲线、报表等多种方式。
●数据接口: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通讯协议,网络联结遵循下级用户服从上级用户、上级用户提供数据格式与传输技术的原则。
数据实时传输。
5 系统功能软件功能登录界面在系统登录框中输入用户和密码,单击确定进入主界面。
实时数据监测以文字表格的方式实时监测全部和某(几)个煤矿。
首先选中要监测的煤矿,设置滚动刷新的频率,实时数据就按照设定的刷新频率滚动刷新。
当监测到报警信息时,则可以进行声音和页面的提示。
模拟量统计值监测以文字表格的方式实时监测全部和某(几)个煤矿的模拟量统计值。
首先选中要监测的煤矿,设置滚动刷新的频率,模拟量统计值就按照设定的刷新频率滚动刷新以查询监测地点、名称、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小值时刻等。
当监测到不发送数据时,则可以进行页面的提示。
开关量状态值以文字表格的方式实时监测全部和某(几)个煤矿的设备开停情况。
首先选中要监测的煤矿,设置滚动刷新的频率。
开关量状态值就按照设定的刷新频率滚动刷新以查询监测地点、名称、状态等。
当监测到不发送状态数据时,页面则会提示。
网络数据异常以文字表格的方式实时监测全部和某(几)个煤矿的网络状态和数据状态。
首先选中要监测的煤矿,设置滚动刷新的频率。
网络状态值和数据状态值就按照设定的刷新频率滚动刷新。
当监测到不发送状态数据时,页面则会提示。
模拟量统计值历史查询以文字表格的方式查询全部和某(几)个煤矿某一段时间的模拟量统计值。
首先选中要查询的煤矿,时间段。
然后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开关量状态值历史查询以文字表格的方式查询全部和某(几)个煤矿某一段时间的开关量统计值。
首先选中要查询的煤矿,时间段。
然后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报警历史查询以文字表格的方式查询全部和某(几)个煤矿某一段时间的报警历史记录。
首先选中要查询的煤矿,选择要查询的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将把符合条件的所有传感器的报警历史信息查询出来。
网络数据异常历史查询以文字表格的方式查询全部和某(几)个煤矿某一段时间的网络和数据异常历史记录。
首先选中要查询的煤矿,时间段。
然后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报警响应在“实时数据监测”或“历史数据查询”时,同时对实时数据进行报警监测,如果监测到有报警信息,将通过声音和弹出新的窗口进行报警提醒。
图表信息查询可以对每个煤矿监测模拟量、开关量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分钟数据和小时数据进行查询,并可生成针对一个时间段部分数据的曲线,设置查询条件后,点击确定显示查询结果,并有曲线图生成,曲线图准确,符合实际。
鼠标放在某一点动态显示详细信息模拟量日报表以矿名、查询起止时间(日)作为关键字,来查询甲烷、一氧化碳、主扇停风报警次数。
模拟量月报表以矿名、查询起止时间(月)作为关键字,来查询甲烷、一氧化碳、主扇停风报警次数。
煤矿信息配置对煤矿信息上级单位、下属单位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系统用户配置对系统用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查询操作,同时设定用户登录权限。
系统控制面板本系统常用功能的一个快捷入口,可以快速的转到监测、查询功能页面。
实时数据的接收煤矿安全监控实时数据通过FTP方式上传到中心端采集服务器,中心端采集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实时提取,对进行解析,将处理后的实时数据存入数据库中。
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库是系统建设的基础,在系统建设中,采取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模式,以数据库设计范式为设计准则,避免因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数据插入删除异常,或数据不一致,并根据各个表的使用频度、表容量来综合平衡数据冗余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合理建立视图、索引和数据约束等,综合考虑查询速度、增删改速度和查询语句复杂度导致的效率问题,取得最优化的结果;对数据量较大的表,精简主表内容,采取独立表空间,独立索引空间,水平表分割和人工索引等多种方式提高数据访问速度,优化数据库的性能,并将经常修改的当期业务记录和主要用于查询检索的历史业务信息分开建表,提高效率。
系统在辅助参数表的设计上,遵守国家相关部委的有关标准,以及相关方面的代码表、行业规范和各项准则。
对于已形成统一规范的代码表,如设备编码等,采用该规范编码结构作为系统代码表的结构;并为其它代码建立参照表,以便未来业务和应用的扩展。
各种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如SqlServer等都在系统一级提供了多种数据性能优化方法,如表空间管理、索引空间管理、控制块大小设置、缓冲池设置、存档模式设置以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置等等,合理配置这些参数将可能使数据库整体性能提高10%-20%,这些参数的配置,只有总体原则可参考,并没有固定的最优配置方法,主要是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依靠实施人员的经验来决定如何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