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丰雄建筑博物馆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9
日本近现代建筑再发现对“墙”理念的不同理解与应用姓名:学号:学院:园林学院专业:园林一、墙的理念在建筑诸多实体构成元素中,“墙”作为最重要的空间水平分隔元素,在建筑的空间形态构成、视觉形象塑造和精神内涵表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墙的基本性质可分为静态限定和动态导向。
静态性质中,对建筑外部空间而言,隔墙限定产生边界,对建筑内部而言,隔墙限定产生庭院或者分割的空间。
动态性质中,无论对建筑外部还是内部,隔墙导向均产生导引空间。
随着建筑设计思潮涌动,新观念、新手法层出不穷,使建筑墙体形态较之以往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同时,这些变化又成为不同风格、不同理念建筑观的外在体现。
本文通过对安藤忠雄和伊东丰雄两位建筑大师作品的介绍,试图探析“墙”理念在日本近现代建筑中的不同理解和应用。
二、安藤忠雄和伊东丰雄“墙”理念的思维碰撞1.安藤忠雄的“墙”理念日本建筑师不断对隔墙进行各种现代化的探索,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隔墙得到极致的表现,正如普利策建筑奖的评语指出:“墙是安藤忠雄创作建筑最基本的元素,没有多余的装饰。
他将混凝土,还有柱、墙、拱等元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总能使人感动并充满活力。
”安藤忠雄在和《倾斜之弧》( Tilted Arc)的设计者理查·德塞拉 (Richard Serra)专门讨论墙的问题时说:“建筑因为墙的围合而获得空间,区分建筑的‘表里’,并赋予外侧攻击性、内侧防御性的强大力量。
”理查·德塞拉倾斜之弧2.伊东丰雄的“墙”理念“墙”理念被伊东丰雄等建筑师延续的同时,将隔墙轻盈化和透明化。
“墙”同样用于划分空间,但却既不是泾渭分明的空间划分,也不是具有强烈的内部包容性和外部防御性的划分方式,而是一种模糊的区分空间的方式。
总之,对安藤忠雄和伊东丰雄来说,“墙”仍然是处理空间的重要关切对象,只不过在划分效果上,从一种厚重的体量感转向另一种暧昧的朦胧感。
三、通过作品阐释“墙”的理念伊东丰雄的作品:1.银色小屋——弱化“墙”的概念小屋处在东京郊区的林间, 大量使用了玻璃、铝合金和钢结构制作的格子屏障。
伊东丰雄曲水流思展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继“篠原一男”、“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的建筑”及“藤本壮介未来之未来”展览之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再次推出普利兹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全球首次回顾展“曲水流思”。
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师的个案研究,反观中国建筑和社会和人文的关系,提供积极的交流和应对之道。
本次展览将于2017年4月22日至7月23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楼举行,将展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T oyo Ito & Associates, Architects)自1971年成立以来所有重要作品。
关于展览“曲水流思”一名来源于中国古代习俗“曲水流觞”,即文人们从河中取酒,分享哲思,举觞相庆。
伊东丰雄的创作过程就像不断地从河流中掬取思想之水,其富于流变的作品若河流的漩涡,各具独立空间,又交融于河流的水波。
▲兰亭曲水图,山本若麟,1790,图片来源于神户市立博物馆呼应展览的名称,展厅中央特别放置了一张流水型的长桌,流水的形状一方面折射了伊东丰雄持续流变的创作风格,一方面又寓意了他的创作灵感时常起源于自然世界。
长桌上呈现的是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逾三十个项目的一百三十多件模型,并以时间顺序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皆展示了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及相关模型。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2006.11~2013.5,台北,图片来源于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长桌的内侧伫立了一个直径达10米的“穹顶闲室”(Relax Globe),其造型来自于伊东丰雄先生于2015年完成的“‘大家的森林’岐阜媒体中心”中的11个“穹顶”(Globe)。
这些由聚酯纺织和无纺布粘合的“穹顶”,不仅将自然光吸入内部空间,同时也促进了空气循环,让身处媒体中心的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置身“穹顶闲室”内,观者可以躺在伊东丰雄先生设计的豆子沙发里,观看象征其建筑设计与结构衍变过程的影像。
伊东丰雄说自己的设计轨迹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
解读伊东丰雄建筑作品的“暂时性”理念表达王洁;吴俊【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2【摘要】For the special geographic feature and national tradition, the “temporary” culture of architecture has gradualy been formed in japan with diverse expression.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feature of information times, toyo ito has combined the theory of “temporality” with hi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as made it more meaningful through his continuous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analysis on the theory of temporality of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four aspects below: the “temporality” of architectural forms, architecture reflects “temporary” things, the “temporality” of spatial functions and architecture regarded as “temporary” place in the cit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theory on architectural design.%独特的地理特点与民族传统使日本形成了丰富的“暂时性”建筑文化,对于建筑的“暂时性”形成了多角度的解读方法。
伊东丰雄伊东丰雄是当今世界建筑舞台最为先锋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先锋性体现他的独特建筑哲学思想和对电子媒体时代(又称后现代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不确定性”特征的深刻领悟。
他开创了未来时代中新建筑的一个窗口,并且正在影响着下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和世界建筑未来的走向。
他是后现代社会的新建筑的拓荒者,他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将与柯布西耶等大师一样留在建筑星座人物榜上。
他所开创的建筑新天地和哲学思想,正在由日本向全世界弥漫扩散开来,并且将左右今后几十年内的建筑发展方向。
1,时代之背景工业时代以商品为基本单位,时代典型特征就是“确定性”或一元性,而后工业时代是以信息为基本单位,它典型特征是“不确定性”或者多元化,信息时代的重要外在表征是信息(数量上)的泛滥。
这样带来了一个问题:每个信息,(它被人们)占据或者关注的时间变短了。
在来来往往的信息流中,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信息)流动的世界中,处在一个不断变幻的外部世界中,由此必然产生一种动荡的感觉,发现自己到处于“不确定性”中。
从信息层面讲,知识更新的时间在变短,喜好某一特定对象的时间在变短。
人们发现一切都在变,唯有不变的就是“变”本身。
身外的一切流动都在加速,生命标尺也在不停地变换,人们丧失了一种确定感,从而被抛入“变化”的深渊,也即“不确定性”之中(变化和“不确定性”可以互相推导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当网络在生活中铺展开来时,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朗和清晰。
面对网络,我们拥有虚拟世界,拥有庞大的信息获取量,但是,我们却迷失网络中。
网络最终作为信息社会的典型事物,即使最为不敏感的人,都无法不受到这种“不确定性”(虚拟性)的冲击。
下面分别从哲学层面和建筑层面分别阐述。
1.1哲学层面后现代哲学思潮认为时代本质表现为“不确定性”。
当代哲学家认为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主义之间发生了一种断裂关系,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或不可翻译性,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具有某种不可言说或不可表达的。
简析日本伟大建筑——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伊东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中性的甚至女性的色彩,他所惯用的玻璃这样轻薄透亮的材料、白色、空白与裸露为他的作品带来一丝抽离重量的轻逸感。
正是源于对当今消费时代特点的深刻思考,才使他的建筑语言如此地打动现代人漂浮的心,对于他而言创作建筑不是目的而只是确认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而已。
伊东设计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尝试使建筑摆脱重力并远离形式和重量的共存而产生的矛盾。
而在仙台媒体中心(见图1),这个想法得到完美的诠释和放大,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轻舞飞扬的水立方体,即在建筑中加入很多其他元素后仍然保持原有的风貌。
对于伊东丰雄而言,轻盈是他实践其“临时性”理念的必经之路,而途中遇到的主要现实障碍,是沉重而凝固的结构。
在他的作品中,伊东丰雄尝试过两种方法去消除这个障碍。
首先是创造透明的结构。
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梁、柱、内外墙都消失了,仅剩下朦胧化的三个要素:彻底开敞、保持着未完成状态的“平板”(Plate);由原本绝对垂直的柱子演变成的、曲折向上的空心“水草”(Tube)以及飘浮、透明、能呼吸的双层玻璃幕墙———“透明的皮肤”(Skin)。
在仙台媒体中心里柱子摆脱传统的垂直结构,建筑要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伊东称其为“Tube”。
巨型螺旋般的“Tube”结构总共有13根(见图2)。
它们的外形是随机而自由的,充满生命力的,如同海藻一样自由伸展、旋转、蔓延。
它们形体偏心、失稳、均衡破缺。
这些结构从垂直方向上将楼板连在一起,它们既具有传统柱子的结构功能,也充当管道井的角色。
成束的钢管形成的中空的柱子,直径从2 m~9 m不等。
它们如同这座媒体建筑中的计算机网络一样自由贯穿于建筑的各个部分,“既是骨骼,又是血管,还是神经”,在这里,“结构、机械元素及建筑功能之间的界限消失了”。
最后概念形成了仙台媒体中心的最基本的元素:板(地面)、管(柱子)和外壳(正面/外墙)。
伊东一直努力进行基于严格抽象的管板式模型的研究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概念的清晰化。
伊东丰雄建筑思想分析浅谈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一、前言某晚,伊东丰雄私宅“银色小屋”,伊东丰雄与西泽立卫正在喝酒聊天,突然伊东一下捏扁了手上的铝合金啤酒罐,举着对西泽说:“建筑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西泽吓了一跳,桌上还摆着威士忌、日本清酒的酒杯,西泽举起威士忌酒杯问伊东:“这个不行吗,”伊东摇头,西泽又举起日本清酒酒杯,伊东还是摇头,晃着手中捏的变了形了的啤酒罐。
西泽好像一下醒悟过来一样理解了伊东建筑的本质。
二、伊东丰雄的思想背景建筑师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全面理解建筑师所生活的时代才能理解建筑师的建筑思想。
在中国,对大多数家庭来讲,住宅是一项重要用品,是一个需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一处身体以及心灵的归宿。
但是在日本却不同,由于火山季风和海岛的特殊风土,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来就不存在。
对于日本人来说,住宅仅仅是一处就寝的空间,一处临时避难的场所,尤其在东京这样一个消费至上的城市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而建筑变得迅速不合时宜,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建筑早已沦为快速城市代谢物,因此伊东丰雄决定为建筑找到新的命运。
伊东丰雄曾说过:“我认为我的建筑没有必要存在100年或者更长时间,在我设计某个项目时,我只关心它在该时期或其后20年作何用。
极有可能,随着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的进一步的更新发展或者是经济及社会条件的变化,在其竣工之后,就根本没有人再需要它了”。
三、三个作品看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1) 银色小屋—建筑的临时性这是伊东丰雄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一时期,他是多以形式的轻盈、建筑的短暂性来获取流动感和漂浮性的意向。
小屋处在东京郊区的林间,大量使用了玻璃、铝合金和钢结构制作的格子屏障。
这些透明和半透明的材质使建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屋看上去更象是私人聚会场所或是周末用的临时度假屋和工作室,不象是定居的场所。
建筑是由7个大小不同的带有拱顶的独立房子组合在一起的,这些房子各有功能,包括一个由混凝土柱子围成的庭院。
案例分析之——仙台媒体中心1实例的背景材料:1.1 建筑物的名称:仙台媒体中心1.2 设计及建造的年代:所在地:仙台市青叶区春日町规模:地下2层,地上8层工期:1997年12月一2000年8月设计及建造历程:1989年,县艺术协会提出建设美术馆的陈情书1992年,决定新市民美术展览室建在定禅寺大街交通局空地的方针1994年,为了代替西公园上老化的仙台市民图书馆,而计划于仙台市营公共汽车的停车场空地设立新的文化设施。
仙台市举办了一个设计媒体中心的国际竞赛,仙台媒体中心在竞赛一开始就显得单纯而又概念化,旨在成为不拘泥于形式的建筑。
伊东丰雄的作品脱颖而出,成为竞标的胜利者。
在竞图之际,被任命为审查委员长的矶崎新提议,不单是只有书本的,图书馆与艺廊的复合体,还是要能够收藏、阅览、欣赏影像,音乐……等所有媒体复合功能的媒体中心。
1997年,建设工程开工2000年,建筑竣工2001年,仙台媒体中心开馆获奖:2001年优秀设计大奖最优奖2002年 BCS(建筑业协会)奖2002年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东京创新大奖媒体环境奖1.3 设计者及施工者:建筑设计: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伊东丰雄:1941出生于韩国汉城1965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学部建筑系1965~1969就职于菊竹清训建筑设计事务所1971在东京创办URBOT的工作室1979事务所更名为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现在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任教。
他的成名作是1984年设计的自宅“SILVER HUT”,获得了1985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
伊东丰雄进入建筑领域是一件偶然的事。
他被那个时期的日本年轻建筑师,如菊竹清训、黑川纪章和矶崎新所提出的许多新城规划方案所吸引,于是决定成为一名建筑师。
伊东丰雄是日本银色派建筑师中的先锋人物,他的建筑作品被认为是对日本传统建筑的现代表现。
仙台媒体中心是给伊东丰雄带来国际声誉的一栋建筑,他曾因此获得2002年度世界建筑东亚区最佳建筑奖,2003年度日本建筑学会奖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