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小儿退热颗粒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16
小儿退热颗粒(沃华)的说明书
小孩子患上疾病的概率远大于成年人,因为小孩的抵抗力差,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如大人。
治疗儿科疾病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选择小儿退热颗粒(沃华)对儿科疾病进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小儿退热颗粒(沃华)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对于孩子的健康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家长朋友可以放心使用,不必担心别的问题。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儿退热颗粒
商品名称:小儿退热颗粒(沃华)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小儿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
【规格型号】5g*8袋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五岁以下小儿一次5克,五岁至十岁一次10-15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有效期】0 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7021424
【生产企业】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份】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栀子、牡丹皮、淡竹叶、重楼、白薇、地龙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芳香,味甜、微苦。
通过上述介绍,您对于小儿退热颗粒(沃华)的用药原则和药效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孩子患病往往比大人更痛苦,因此及时使用小儿退热颗粒(沃华)进行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的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
中药二儿科中成药总结记忆表在中药二的儿科领域,中成药的应用占据了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我们整理了一份中药二儿科中成药的记忆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份记忆表的构成和使用方法,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果。
一、概述中药二儿科中成药的重要性中药二儿科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儿科病症特点,选用天然中草药加工制成的一种药物。
它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易于服用等特点,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在学习中药二儿科中成药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功效、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二、整理中药二儿科中成药的记忆表1.分类别总结根据中成药的功用和主治病症,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清热解毒类: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2)止咳平喘类:如小儿肺热咳痰口服液、桂龙咳喘宁颗粒等;(3)健脾和胃类:如小儿健脾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4)益智安神类:如菖蒲口服液、龟龄丸等;(5)消肿散结类:如金黄散、消肿止痛膏等。
2.按功效归纳根据中成药的功效,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解表祛邪:如小儿复方感冒颗粒、九味羌活颗粒等;(2)清热解毒:如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3)止咳平喘:如小儿肺热咳痰口服液、桂龙咳喘宁颗粒等;(4)健脾和胃:如小儿健脾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5)益智安神:如菖蒲口服液、龟龄丸等;(6)消肿散结:如金黄散、消肿止痛膏等。
3.结合病症举例以下是一些针对常见病症的中成药举例:(1)感冒:小儿复方感冒颗粒、九味羌活颗粒等;(2)发烧:小儿退热口服液、羚羊角颗粒等;(3)咳嗽:小儿肺热咳痰口服液、桂龙咳喘宁颗粒等;(4)消化不良:小儿健脾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5)失眠多梦:菖蒲口服液、龟龄丸等。
三、如何运用记忆表提高学习效果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2.划分重点:针对不同类别和功效的中成药,提炼关键信息,如药物组成、用法用量等;3.创造记忆法则:通过联想、歌诀等形式,将中成药与病症联系起来,便于记忆;4.定期复习:巩固记忆,防止遗忘。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Xiaoer Chaigui Tuire Keli【处方】柴胡260g桂枝90g葛根260g浮萍90g黄芩120g白芍90g蝉蜕90g【制法】以上七味,桂枝、柴胡粉碎,加水,80℃温浸1小时,再蒸馏4小时,馏出液加10%氯化钠,冷藏12小时,分取上层油液,用倍他环糊精包合,包合物50℃干燥,粉碎,过筛,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滤液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备用。
葛根粉碎成最粗粉,备用,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8倍量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60℃)的清膏。
黄芩粉碎成最粗粉,布袋包煎,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三次各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节pH值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7.0~7.5,加等量乙醇,搅匀,滤过,滤液用10%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
其余白芍等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0(50℃),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冷藏24小时,滤过,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25(60℃)的清膏。
与葛根提取浓缩液合并,加入黄芩粗提物,混匀,加入3倍量蔗糖,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糊精适量,制粒,60℃干燥,喷入甜橙香精适量,混匀,制成800g(规格1)或60℃干燥,制成1000g (规格2),即得。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黄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鉴别】(1)取本品8g(规格1)或10g(规格2),研细,加水饱和的正丁醇6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用氨试液50ml洗涤,弃去氨洗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50ml,正丁醇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小儿热速清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儿热速清颗粒汉语拼音:XIAO ER RE SU QING KE LI。
成份:
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辅料为蔗糖、糊精。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苦。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咽。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鼻塞流黄涕,咳嗽,便秘。
规格:
每袋装6克。
用法用量:
口服。
一岁以内,一次1/4袋至半袋;一岁至三岁,一次半袋至1袋;三岁至七岁,一次1袋至1.5袋;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5袋至2袋。
一日3~4次。
禁忌:
风寒感冒,大便次数多者忌用。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婴儿及糖尿病患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5.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
7.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8.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密封。
执行标准:
98年新药。
〔2〕杨自然,牛雅祺,王坤 中药调剂管理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应用对比分析〔J〕 新中医,2020,52(06):203 205〔3〕王金,廖元冠,许江华 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9):202 204〔4〕张霓,钟耀翠,江茜 中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9):187 189〔5〕朱艳 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5):106 107〔6〕樊俐慧,韦宇,朱向东,等 浙贝母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1):23 25〔7〕王翰华,陈雁虹,姜雨辰 浙贝母 知母药对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6):2474 2476 〔8〕张晓芹,吕虹艳,蓝艳,等 基于HPLC ELSD对浙贝母功效成分地理变异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03):110 114 〔9〕肖宏华,马长华,赫军,等 HPLC法测定平肺口服液中5个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19,39(03):531 538〔10〕龚盼竹,谢慧敏,谢慧淦,等 暗紫贝母与卷叶贝母的栽培品HPLC ELSD指纹图谱及对比分析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2019,34(05):485 489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喻亮宇,黄海萍,蒋国梅,陈佳琪(湖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所,湖南长沙410001)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中柴胡、桂枝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薄层色谱分离清晰,阴性无干扰。
葛根素在0 00842~4 21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1 0000,平均回收率为99 30%,RSD=0 54%(n=9)。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5gX12袋【组成】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功效】发汗解表,清里退热。
【主治】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用法用量】1岁以内,一次半袋;1~3岁,一次1袋;4~6岁,一次1。
5袋;7~14岁,一次2袋;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金莲清热泡腾片 4gX12片【成份】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苦杏仁(炒)【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片;味酸甜,微苦。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
【主治】用于外感热症。
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亦适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加热水适量,泡腾溶解后口服。
成人一次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一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1片,一日3次,高烧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1-2片,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一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虚寒泄泻者不宜服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成份】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
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用法】1次10ml,日3次,小儿酌减小儿葫芦散【成分】: 橘红、茯苓、朱砂、鸡内金(炒)、天竺黄、僵蚕(麸炒)、半夏曲、琥珀、全蝎、天麻、川贝母、冰片、葫芦蛾。
【性状】本品为橙红色至粉红色的粉末,味微苦、咸【适应症】 1。
小儿呼吸系统炎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及支气管哮喘所致的咳嗽、咳痰、喘憋及呼吸困难;2.小儿消化系统紊乱:如溢奶、呕吐、腹泻、腹胀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3.小儿惊风,如高热惊厥,手足抽搐,唇口撮动,牙关紧闭,两目直视,颈项强直等;4。
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夜啼、夜惊、夜寐久安。
【规格】 0。
3g*10袋【用法与用量】口服,周岁以内一次 0。
15g,一至三岁一次0.3g,四至六岁一次0.6g,一日 1~2 次。
“小儿葫芦散”止咳、化痰、消食平均2-3天见效,一般7-10天痊愈。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临床应用分析目的讨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在以发热为主症的感冒患儿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选取160例以发热为主症的感冒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服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对照组患儿不服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其它治疗相同。
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病48 h内体温降至正常者有37例,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者有66例,另有12例患儿于病程3~5 d体温降至正常,上述患儿症状亦得到明显改善,2例患儿于病后体温持续高热,出现明显咳嗽咳痰,拍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
对照组患儿于发病48 h内提问降至正常者有21例,72 h内体温降至正常者有55例,另有19例患儿于发病后3~7 d体温降至正常,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住院治疗。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能明显缩短感冒患儿的发热病程,并有助于患儿感冒症状的缓解。
在使用和保存上均方便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发热;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疗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发汗解表,清理退热的功效,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红,咳嗽等,我院自2012年开始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经临床应用治疗以发热为主症的感冒患儿,疗效满意,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2012版《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小儿感冒的诊断标准来选取以发热为主症的感冒病例。
1.2病例分组选取160例以发热为主症的感冒患儿,在家属知晓并自愿的条件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80例,男性患儿38例,女性患儿42例,年龄段为6个月~6岁,平均年龄3.8岁,白细胞计数2.8×109/L~13.5×109/L,CRP<5.0~20.5 mg/L。
对照组患儿80例,男性患儿41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为7个月~6岁半,平均年龄3.6岁。
白细胞计数3.0×109/L~12.8×109/L,CRP <5.0~17.8 mg/L。
羚黄宝儿丸七厘散八宝惊风散健儿清解液婴儿健脾颗粒保婴丹小儿肺咳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双清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复方双花片黄氏响声丸山香圆片众生丸小柴胡冲剂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丸保济丸小儿七星茶感冒灵颗粒蓝芩口服液补中益气丸清热解毒软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独一味软胶囊消渴丸鼻炎康片六味地黄丸湿毒清胶囊咳特灵胶囊表虚感冒颗粒清开灵颗粒先声咳喘宁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羚黄宝儿丸羚黄宝儿丸拼音名:Linghuang Bao'er Wan英文名:书页号:z14-160 标准编号:WS3-B-2787-97【处方】麝香 0.05g 黄连 1g 羚羊角 0.5g甘草 1.05g 冰片 0.07g 人参 1.88g人工牛黄 0.1g 猪胆膏 0.2g 丁香 0.15g【制法】以上九味,除麝香、冰片、人工牛黄外,其余黄连等六味分别干燥,磨成细粉,将麝香、冰片、人工牛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制成1000丸,用铝{泊}包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银白色的包衣微丸;味苦、凉。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50丸,研细,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醚液弃去,残渣加70%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至近干,加水15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涤4次,每次5ml,弃去洗液,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