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95.74 KB
- 文档页数:21
中药配方颗粒剂生产配方(专用软件本辑350元,含下列159项;)(特别提示:本站的专利文献均已被编成word格式,这在业内独树一帜。
)01、妇炎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02、一种治疗咳喘的药物颗粒03、一种治疗肝炎的十味溪黄草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4、产后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05、治疗鼻炎的中药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06、更年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07、中药左归颗粒包衣方法08、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纯中药配方颗粒制剂09、一种健脾养胃颗粒剂及配制方法10、一种补血调经、止血安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11、菘黄感冒颗粒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12、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13、一种中药制剂颗粒及其鉴别、含量测定方法14、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15、一种复方石韦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技术16、一种防潮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17、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18、白芍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19、一种治疗妇女生殖系统炎症的妇炎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20、中药陆英颗粒有效成分及含量的测定方法21、紫草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22、治疗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症及各型眩晕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23、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24、一种提升白细胞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25、一种由淫羊藿、黄芪等药材提取制成的泡腾颗粒26、小儿清热止咳泡腾颗粒及其制法27、治疗甲亢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28、乌夫子颗粒及其制备工艺29、归草颗粒及其制备工艺30、一种活血化瘀、解毒消肿中药颗粒剂31、一种可提高中药颗粒防潮性能的生产工艺32、一种中药灵芝颗粒剂及其制备工艺33、一种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泡腾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34、养心定悸颗粒及其制备方法35、药食两用的纳米食品颗粒及其应用36、益心舒颗粒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37、一种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38、阿胶当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39、参草菌毒净颗粒40、葛根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41、丹毒清颗粒及其制备方法42、炙甘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4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44、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增生的中药颗粒剂45、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46、一种治疗肝炎的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47、一种治疗血瘀证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48、一种治疗心绞痛的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49、一种化瘀止痛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50、龟芪壮骨颗粒51、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52、复方菝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53、复方野马追颗粒剂54、壮骨蠲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55、症痛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56、龙鹤丹颗粒剂其制备方法57、一种治疗肝炎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58、一种治疗咽部疾病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59、一种治疗气虚血亏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60、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颗粒及生产方法61、制备清开灵颗粒剂的新方法62、降脂颗粒的制备方法63、独一味颗粒的制备方法64、一种前列腺炎药物颗粒制剂的配方及生产工艺65、乳核内消颗粒剂66、清肺透毒颗粒67、扶正除疫颗粒68、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颗粒69、中药颗粒剂药杯自动输送装置70、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71、解热宁颗粒及其生产方法72、一种妇女痛经颗粒及其制备工艺73、鹿胎颗粒中药制剂及生产工艺74、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75、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的无糖型颗粒剂及其制作方法76、一种治疗尿毒症的尿毒清颗粒冲剂77、松龄血脉康颗粒的制备方法78、一种无糖型颗粒剂的制备方法79、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颗粒80、小儿闰土颗粒及其制备方法81、通淋消症颗粒及其制备方法82、一种纯中药浓缩颗粒及其应用83、微米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84、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颗粒剂及其制作方法85、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作方法86、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成药颗粒剂及其制作方法87、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方法及工艺88、治疗慢性喉炎、声带小结的中药及其颗粒剂的制作工艺89、一种抗感冒中药无糖颗粒剂、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90、佛手胃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91、中药颗粒配方电子调配方法及系统92、半自动颗粒中药配方电子调配系统93、制备新雪颗粒的新方法94、仙草癌毒清颗粒及其制备工艺95、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中药颗粒剂的方法96、一种补气益肾的中药及其颗粒剂的制作方法97、一种改善衰老症状、延缓老化发生的中药及其颗粒剂的制作方法98、一种下乳涌泉颗粒及其制备工艺99、中药微米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新用途100、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颗粒制剂101、方便粗颗粒泡饮型中药的制作方法102、小儿感冒颗粒(无糖型)及制备方法103、一种纯净附片颗粒剂104、固体颗粒中药自动化调剂方法及其专用自动化调剂装置105、母婴康颗粒剂及其加工方法106、经舒通颗粒冲剂107、调节免疫颗粒冲剂108、葛芍解酒颗粒(冲剂)109、芩暴红止咳颗粒剂及其制备工艺110、延衰颗粒111、中药复方制剂补血益母颗粒的制造方法112、香竹止泻汤剂颗粒113、单味中药片剂、颗粒、胶囊的制备方法114、颗粒型中药饮片及其制备方法115、药物颗粒具有包衣层的口服制剂的制备工艺116、健脑益智颗粒117、复方羊火颗粒118、补肾克痹颗粒119、乙肝康复颗粒120、七贝肺安颗粒及其制备方法121、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疾病的金刚藤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122、中草药颗粒饮片入煎剂的包装方法123、中药配方颗粒红外光谱非分离提取多级宏观指纹鉴定方法124、促进儿童智能发育的中药制剂及其颗粒冲剂的制备方法125、克病毒颗粒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126、热痹颗粒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127、寒痹消颗粒的配方及其生产工艺128、单味定量包装颗粒饮片及其生产工艺129、中药颗粒饮片加工、袋装、装配、袋煎技术130、正柴胡饮颗粒剂制剂新工艺131、胃祥宁颗粒剂132、鹜马降脂减肥颗粒剂133、乙肝宁颗粒剂、乙肝宁系列产品及其制备方法134、单味中药饮片速溶颗粒的制作工艺135、一种改进片剂、颗粒剂性能的方法136、补肾生发颗粒剂的配制方法137、儿童保健颗粒剂的中药组合物138、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药物-参龟培元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139、急支颗粒的制备工艺140、中药超微速溶颗粒加工方法141、利用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成汤剂的方法142、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作方法143、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144、治疗心脑疾病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145、仁术健胃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146、紫贝止咳颗粒及制备方法147、中药颗粒剂药袋自动包封装置148、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复方中药颗粒药剂及其制备方法149、清心透毒颗粒的配方及制备工艺150、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安眠颗粒及其制备151、脑乐静颗粒剂152、痛经宁颗粒剂153、一种治疗耳聋、耳鸣的中药颗粒冲剂154、柴葛颗粒及其制备工艺155、中药原药材的颗粒剂型及其制备方法156、灵仙颈肩通颗粒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57、预防治疗对虾病毒性与细菌性疾病的中药颗粒158、通阳抗疲劳颗粒剂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159、炙甘草颗粒剂。
中药配方颗粒经验处方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方一:急性发作期:矮地茶 1包,灵芝 1包,丹参 1包,浙贝母 1包,葶苈子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二:症状缓解期:灵芝 1包,黄芪 1包,丹参 1包,瓜蒌皮 1包,炙甘草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三;症状较轻期:灵芝 1包,丹参 1包,川贝母 1包,鹿衔草 1包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慢性咽炎、慢性扁桃腺炎方一:连翘 1包,蒲公英 1包,赤芍 1包,丹参 1包,岗梅根 1包,全蝎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方二:荆芥 1包,僵蚕 1包,蝉蜕 1包,桔梗 1包,牛蒡子 1包,川牛膝 1包,甘草 1包,红花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3.慢性鼻窦炎处方:葛根 1包,连翘 1包,鱼腥草 1包,三七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4.过敏性鼻炎处方:葛根 1包,连翘 1包,鱼腥草 1包,防风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冠心病处方:黄芪 1包,三七 1包,丹参 1包,银杏叶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中风后遗症处方:黄芪 2包,川芎 1包,蜈蚣 1包,三七 1包。
用法:黄芪每次一包,其余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3.脑动脉硬化处方:天麻 1包,三七 1包,蝉蜕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慢性结肠炎处方:苦参 2包,三七 1包,赤芍 1包,沉香 1包。
用法:苦参每次一包,其余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1.腰椎间盘突出处方:三七 1包,杜仲 1包,牛膝 1包,蜈蚣 1包,补骨脂 1包,黄精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2.颈椎间盘突出处方:葛根 5包,当归 1包,川芎 1包,蜈蚣 1包。
用法:每天一付,分两次服用,开水泡服。
协定配方颗粒处方1、风寒感冒方北柴胡1 葛根1荆芥1羌活1白芷1防风12、风热感冒方大青叶1 桑叶1菊花1 荆芥1 桔梗1连翘1前胡1甘草13、支气管哮喘方射干1紫苏子1 细辛1陈皮1五味子1补骨脂1山药1法半夏1丹参14、小儿支气管炎方鱼腥草1 桑叶1菊花1薄荷1桔梗1苦杏仁1黄芩1前胡1连翘1甘草1(成人量)5、慢性胃炎方醋延胡索1海螵蛸1 白芍1 乌药1川楝子1蒲公英1 甘草1 沉香粉16、急性胃肠炎方黄连1 木香1广藿香1薏苡仁2 山药2葛根17、小儿厌食方炒鸡内金1茯苓1陈皮1苍术1炒六神曲1 砂仁1山楂1甘草1(成人量)8、高血压方栀子1 龙胆1夏枯草2天麻1 生地黄1 车前草19、贫血方黄芪2当归1白芍1阿胶1党参210、尿路感染方车前子1白茅根1萹蓄1瞿麦1北柴胡1生地黄2甘草1滑石111、尿路结石方郁金1炒鸡内金1金钱草2石韦1海金沙1琥珀1王不留行1木香1 甘草112、风湿性关节炎方附片1桂枝2防风2青风藤2地龙1 苏木2威灵仙1 海桐皮213、跌打损伤方醋延胡索1当归1鸡血藤2丹参1醋香附1透骨草1没药1乳香1 (有内外出血慎用)14、痛经方小茴香1没药1蒲黄1袋赤芍1五灵脂1醋延胡索1川芎1肉桂1丹参115、慢性盆腔炎方蒲公英1丹参1肉桂1黄芪1 醋香附1皂角刺1白术1桃仁1紫花地丁116、乳腺炎方蒲公英1瓜蒌1连翘1当归1青皮1袋川贝母粉1 橘核1北柴胡1甘草1袋野菊花117、通乳汤当归1黄芪1漏芦1 通草1川芎1王不留行118、生化汤醋艾炭1党参1黄芪1甘草1当归1 益母草1北柴胡1 白术1 阿胶1 陈皮1海螵蛸119、湿疹汤荆芥1苦参1白鲜皮1知母1苍术1蝉蜕1防风1土茯苓1羌活120、眩晕汤天麻2葛根1白术1钩藤1川芎1 姜半夏121、心悸汤炙甘草1桂枝1人参1生地黄1阿胶1麦冬1酸枣仁1大枣122、慢性咽喉炎汤甘草1白芍1百合1麦冬1天花粉1射干1生地123、急性扁桃体炎汤甘草1白芍1麦冬1生地1黄芩1板兰根1牛蒡子1浙贝母1山豆根124、四物汤当归1川芎1白芍1熟地125、四君子汤党参1白术2茯苓1甘草126、六味地黄汤熟地1山茱萸肉1丹皮1泽泻1山药1茯苓1。
一消化内科1、反流性食管炎处方:处方:柴胡1 包白芍1 包枳壳1 包蒲公英1 包夏枯草 1 包厚朴 1 包代赭石 1 包海螵蛸 2 包煅瓦楞子 1 包甘草 1 包功效:疏肝清热,和胃降逆。
功效:疏肝清热,和胃降逆。
适应症:胸骨后灼痛,烧心感,反酸、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
适应症:胸骨后灼痛,烧心感,反酸、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
2、慢性胃炎处方:处方:醋延胡索1 包白芍 1 包炒川楝子 1 包海螵蛸 1 包蒲公英 1 包沉香 1 包乌药 1 包甘草 1 包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上腹疼痛或上腹胀闷,嗳气反酸,口干口苦,纳呆。
适应症:上腹疼痛或上腹胀闷,嗳气反酸,口干口苦,纳呆。
3、消化性溃疡处方:处方:海螵蛸 1 包白芍 1 包白及 1 包醋延胡索 1 包党参 1 包三七 1 包甘草 1 包功效:健脾和胃,化瘀止痛。
功效:健脾和胃,化瘀止痛。
适应症:上腹痛有规律,或饭前、夜间痛,进食后缓解或进食后上腹胀满,反酸,适应症:上腹痛有规律,或饭前、夜间痛,进食后缓解或进食后上腹胀满,反酸,乏纳呆。
力,纳呆。
4、萎缩性胃炎处方:处方:黄芪1 包太子参1 包石斛1 包三七 1 包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1 包枳壳1 包厚朴1 包鸡内金1 包功效:健脾养阴,理气活血。
功效:健脾养阴,理气活血。
适应症:上腹胀满或隐痛,嗳气,纳呆,神疲乏力。
适应症:上腹胀满或隐痛,嗳气,纳呆,神疲乏力。
5、急性胃肠炎处方:处方:黄连1 包木香1 包广藿香1 包火炭母2 包凤尾草2 包薏苡仁2 包山药2 包葛根1 包功效:清热利湿,止呕止泻。
功效:清热利湿,止呕止泻。
适应症:腹泻,腹痛,呕吐,发热伴恶寒。
适应症:腹泻,腹痛,呕吐,发热伴恶寒。
6、肠易激综合症处方:处方:党参1 包白术1 包防风1 包炮姜1 包茯苓 1 包吴茱萸 1 包补骨脂 1 包柴胡 1 包木香 1 包白芍 1 包石榴皮 1 包延胡索 1 包炙甘草 1 包功效:温中健脾,疏肝祛风止痛。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供临床参考选方我院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供临床参考选用)(2012-07-10 07:51:39)一、心脑血管病1.偏头痛方:川芎2包,萆薢2包,菊花1包,钩藤2包,刺蒺藜1包,白豆蔻2包,法半夏1包,白芷2包,吴茱萸2包,薄荷1包。
2.冠心病(胸痛)方:黄芪2包,甘草2包,桃仁1包,红花1包,地龙1包,赤芍1包,蜈蚣1包,葛根2包,土鳖虫1包,全蝎1包,川芎2包。
3.补肾降压方:生地黄2包,枸杞子2包,肉苁蓉1包,牛膝2包,菊花1包,川芎2包,钩藤2包,夏枯草2包,葛根2包,地龙1包。
4.中风偏瘫方:黄芪3包,当归2包,丹参2包,川芎3包,红花2包,桃仁1包,地龙2包,水蛭2包。
二、呼吸、鼻咽病1.咳嗽方:桑叶1包,地龙1包,黄芩1包,款冬花1包,紫菀1包,苦杏仁1包,桔梗1包,甘草1包。
2.哮喘方:金荞麦1包,前胡1包,白果1包,桑白皮1包,苦杏仁1包,葶苈子1包,蝉蜕1包,炙麻黄1包,五味子1包,地龙1包,鱼腥草1包,黄芩1包。
3.慢性咽炎方:荆芥1包,天花粉1包,玄参1包,赤芍1包,黄芩1包,浙贝母1包,苦杏仁1包,桔梗1包,前胡1包,蝉蜕2包,连翘1包,金银花1包,胖大海1包,甘草1包。
4.咳嗽咽痛方:荆芥1包,白花蛇舌草2包,浙贝母2包,射干1包,玄参2包,炒牛蒡子1包,桔梗1包,木蝴蝶1包,甘草1包。
5.鼻炎方:柴胡2包,僵蚕1包,醋香附1包,川芎2包,连翘1包,薄荷1包,藁本1包,白芷2包,辛夷1包,荆芥1包,防风1包,甘草2包。
三、消化病1.退黄汤:茵陈2包,大黄1包,栀子1包,葛根1包,青蒿1包,黄芩1包,甘草2包。
2.肝区不适(胁痛)方:柴胡1包,川楝子1包,延胡索1包,炒鸡内金1包,神曲2包,郁金1包,生地黄2包,香附1包,白芍2包,枳壳2包,甘草2包。
3.肝纤维化方:醋鳖甲1包,桃仁1包,三棱1包,莪术1包,丹参2包,郁金1包,牛膝1包,黄芪3包,白芍2包,白术2包。
1.感冒(1)风寒型柴胡1袋葛根1袋荆芥1袋羌活1袋白芷1袋川苜1袋防风1袋生姜1袋功效:祛风散寒,解肌适应症: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鼻塞乏力。
(2)风热型:大青叶1袋桑叶1袋菊花1袋荆芥1袋桔梗1袋连翘1袋前胡1袋甘草1袋功效:XX表。
适应症:发热,微恶风,咽疼,咳嗽,咯黄痰。
2,慢性扁桃体炎桔梗1袋甘草1袋xx2袋枇杷叶1袋3,慢性支气管炎党参1袋炒白术1袋茯苓1袋陈皮1袋紫苏仔1袋丹参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黄苓1袋功效:健脾,化痰,补肾。
适应症: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气短。
4,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蜜麻黄1袋射干1袋紫苏1袋细辛1袋陈皮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法半夏1袋丹参1袋五味子1袋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适应症: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胸间痰鸣,胸中满闷如塞,痰白清晰且有泡沫。
5•流行性腮腺炎荆芥1袋连翘1袋牛膏子1袋桔梗1袋板蓝根1袋柴胡1袋夏枯草1袋薄荷1袋甘草2袋功效: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适应症:发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弥漫肿痛,咀嚼不便,咽红肿痛。
6.高血压桅子1袋龙胆草1袋夏枯草1袋生地黄1袋车前草1袋功效:清肝平肝适应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疼,急躁易怒,心悸心烦,面红耳赤,口苦口干。
7,尿路感染车前子1袋白茅根1袋篇蓄1袋柴胡1袋生地黄1袋瞿卖1袋滑石1袋甘草1袋双花1袋白花蛇草1袋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灼热刺痛,尿黄,发热。
8慢性前列腺炎败酱草1袋山萸肉1袋知母1袋黄柏1袋丹参1袋蒲公英1袋白茅根1袋牛膝1袋甘草1袋王不留行1袋功效: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适应症:小腹、会阴刺痛,小便频数灼痛或有血尿、血精。
9.神经性失眠1五味子1袋酸枣仁1袋远志1袋当归1袋功效:滋阴养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心烦失眠,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多汗,口干,急躁易怒。
10.血管神经性头痛葛根1袋川苗1袋白芷1袋柴胡1袋蔓荆子1袋羌活1袋,荆芥1袋适应症:头部闷痛,压痛,重痛,恶风。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12呼吸系统疾病1.感冒:34(1) 感冒初期:5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6处方:7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8用法:9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1011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12能镇痰、怯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1314等症。
15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16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17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
18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1920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21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2223(2) 感冒后期: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2425处方一:26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27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28用法:29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3031处方二:32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用法:3334痰多气逆加:化橘红,35微喘加:胡桃肉,36便秘加:玉竹.37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38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3940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41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42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
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43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44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4546促、水肿等。
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呼吸系统疾病1.感冒:(1) 感冒初期: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处方: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能镇痰、怯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痈、等证,效果显着。
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2) 感冒后期: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处方一: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用法: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处方二: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用法:痰多气逆加:化橘红,微喘加:胡桃肉,便秘加:玉竹.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
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促、水肿等。
属肺阴亏虚,痰湿蕴肺。
治宜:补气养阴,利湿化痰,止咳平喘。
处方:矮地茶 1袋灵芝 1袋红景天 1袋丹参 1袋浙贝母 1袋葶苈子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加减:喘息减轻,水肿不重者, 去:葶苈子,加:陈皮;咳痰不爽者, 加:法半夏.可合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莱服子[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症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加减]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
[方义]白芥子除痰,紫苏子行气,莱菔子消食。
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方解]本方原治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化为痰,痰壅气逆,肺失肃降,以致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急则须治标,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
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
”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
”(《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矣。
3. 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处方:荆芥 1袋僵蚕 1袋蝉蜕 1袋桔梗 1袋牛蒡子 1袋土牛膝 1袋岗梅根 1袋甘草 1袋三七 1袋山豆根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4. 慢性鼻窦炎处方:葛根 1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三七 1袋辛夷 1袋蝉蜕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过敏性鼻炎处方:黄芪 2袋葛根 2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白芷 1袋蝉蜕 1袋防风 1袋辛夷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 冠心病处方:黄芪 1袋三七 1袋丹参 1袋红景天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
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
黄芪:为补中益气要药,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之功效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三七:活血通络化瘀止血止痛消肿补中益气促进造血祛瘀生新抗血栓。
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动脉血流。
红景天:补中益气增氧化痰平喘活血通络应用:用于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痛等加减:畏寒肢冷加淫羊藿;心博明显加酸枣仁;早博加:苦参,阴虚加:麦冬;心动过缓加:桂枝。
•疗程:4各月1疗程,1至3个疗程。
脑血管栓塞(脑梗)•处方:黄芪 8袋;当归尾 1袋;赤芍 1袋;地龙 1袋;川芎 1袋;红花 1袋;桃仁 1袋。
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君药---生黄芪:重用,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药---地龙∶通经活络。
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本方所治证候,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
半身不遂变称中风。
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本证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
治宜补气活血为法。
气虚属脾,故方重用黄芪补中益气为主(气为血帅);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当归尾、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风;加入地龙活血而通经络。
共成补气活血通络之剂。
中风后遗症处方:黄芪 2袋僵蚕 1袋川芎 1袋全蝎 1袋蜈蚣 1袋三七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血脂高•处方:黄芪 2袋灵芝 1袋三七 1袋山楂 1袋丹参 1袋刺五加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消化系统疾病乙型肝炎•处方:苦参 2袋白花蛇舌草2袋薏苡仁 2袋丹参 1袋茯苓 1袋虎杖 1袋山楂 1袋连翘 1袋郁金 1袋当归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转氨酶升高(五羚丹)•处方:五味子 4袋羚羊角 7袋丹参 2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用于各种不明原因的转氨酶升高)选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着名中医肝病泰斗—-关幼波教授五味子降酶,对无黄疸型、慢性迁延型单项转氨酶升高者的效果持久,对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者,不伴浊度和絮状试验阳性的降酶作用佳;中医辨证对肾虚者的效果好。
对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兼有瘀证、黄疸、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明显持续“三阳”者的降酶效果差。
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作用,羚羊角清泄肝热,平肝息风 . 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慢性结肠炎处方苦参 2袋仙鹤草 2袋三七 1袋白芍 1袋沉香 1袋火炭母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亦可用异功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功用】补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有气滞的病证,见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胸脘胀闷不舒,饮食减少,肠鸣泄泻,或兼有嗳气、呕吐等表现。
现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者。
风湿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处方一:三七 1袋杜仲 1袋牛膝 1袋蜈蚣 1袋补骨脂 1袋青风藤 1袋黄精 1袋琥珀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腰椎间盘突出•处方二:白芍 4包甘草 4包三七 1袋山茱萸 1袋红花 1袋牛膝 1袋杜仲 1袋鸡血藤 2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颈椎间盘突出•处方一:葛根 5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蜈蚣 1袋白芍 1袋桂枝 1袋甘草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颈椎间盘突出处方二:葛根 5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蜈蚣 1袋眩晕者加: 天麻白芍肩臂痛者加:姜黄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风湿腰腿病•处方:独活1袋杜仲 1袋牛膝 1袋三七 1袋海风藤 1袋路路通 1袋,过山龙 1袋蜈蚣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肩周炎专用药酒•药方:威灵仙5袋制川乌5袋虎杖5袋乳香3袋没药3袋土鳖虫 3袋姜黄3袋木香3袋骨碎补5袋蜈蚣 5袋白酒 2kg用法: 浸泡一天摇匀溶化即服用用量:每次20毫升一天3次主治: 肩周炎.上肢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处方:蜈蚣 1袋杜仲 1袋三七 1袋丹参 1袋青风藤 1袋地龙 1袋大血藤 1袋补骨脂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痛风治法:化瘀通络, 通便利湿处方:地龙 2袋牡丹皮 2袋秦艽 2袋土茯苓 3袋大黄 ~1袋车前草 2袋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妇产科疾病乳腺小叶增生•处方一:醋柴胡 1袋当归尾 1袋川芎 1袋瓜蒌 1袋赤芍 1袋三七 1袋穿山甲 1袋王不留行1袋露蜂房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如有乳汁溢出较甚时,速加炒麦芽2袋•处方二:醋柴胡 1袋当归 1袋赤芍 1袋白芍 1袋僵蚕 1袋炙蜂房 1袋香附子 1袋盐橘核 1袋荔枝核 1袋青皮 1袋陈皮 1袋甘草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乳腺纤维瘤•处方:牡丹皮 1袋栀子 1袋醋柴胡 1袋当归尾 1袋川芎 1袋瓜蒌 1袋赤芍 1袋三七 1袋炒麦芽 1袋穿山甲 1袋王不留行1袋漏芦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连服30天。
•二诊:守上方去当归尾,加:漏芦1袋,路路通1袋,天花粉1袋,赤芍改为白芍。
继续服用60天。
子宫肌瘤处方:当归 1袋桃仁 1袋炮山甲 1袋醋莪术 1袋牡丹皮 1袋茯苓 1袋夏枯草 1袋牛膝 1袋三棱 1袋桂枝 1袋王不留行1袋土鳖虫 1袋功效:行气活血,破瘀消症。
适应症:小腹有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经色紫暗、有块。
卵巢囊肿处方:蒲公英 1袋败酱草 1袋赤芍 1袋薏苡仁 1袋苍术 1袋当归 1袋川芎 1袋柴胡 1袋白花蛇舌草1袋香附 1袋野菊花 1袋连翘 1袋益母草 1袋三七 1袋.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附件炎处方:金刚藤 2袋益母草 1袋连翘 1袋鱼腥草 1袋黄柏 1袋三七 1袋。
•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带下1。
脾虚湿盛1)症侯:带下色白或稍兼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面色晄白或萎黄,神疲肢冷,纳少便溏,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