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生物考纲
- 格式:doc
- 大小:175.63 KB
- 文档页数:9
2017年高考大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规定,2017年高考大纲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科目。
以下为一些科目的主要内容:
1. 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综合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数学: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与代数方程组、函数与图像、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等 mathematic subjects
3. 外语: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写表达。
4. 物理:热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5. 化学: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变化、原子结构等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6. 生物:细胞和遗传、生物多样性、生态学、人体解剖等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7. 历史: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历史知识。
8. 地理:地球与地球运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等地理知识。
9. 政治: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治
与经济等政治知识。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为参考,具体的高考大纲还需根据各地教育部门的发布内容进行核实。
2017-2021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分子与细胞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0•北京)蛋白质和DNA是两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对两者共性的概括,不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含有C、H、O、NB.由相应的基本结构单位构成C.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体内合成时需要模板、能量和酶2.(2021•北京)在有或无机械助力两种情形下,从事家务劳动和日常运动时人体平均能量消耗如图。
对图中结果叙述错误的是()A.走路上学比手洗衣服在单位时间内耗能更多B.葡萄糖是图中各种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C.爬楼梯时消耗的能量不是全部用于肌肉收缩D.借助机械减少人体能量消耗就能缓解温室效应3.(2020•北京)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以下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脂双层B.DNA是它们的遗传物质C.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D.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4.(2020•北京)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大量合成A TP的细胞器是()A.溶酶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5.(2018•北京)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6.(2021•北京)如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A.1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B.2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C.3是核与质的界膜D.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7.(2020•北京)GLUT4是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研究者测定了5名志愿者进行6周骑行运动训练前后骨骼肌中GLUT4的含量(如图).由此可知,训练使骨骼肌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合成的GLUT4增多B.消耗的葡萄糖减少C.分泌到细胞外的GLUT4增多D.GLUT4基因的数量增多8.(2020•北京)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A.悬液中酶的浓度B.H2O2溶液的浓度C.反应体系的温度D.反应体系的pH9.(2021•北京)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关于A 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C、H、O、N、P B.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合成C.胞内合成需要酶的催化D.可直接为细胞提供能量10.(2021•北京)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B.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C.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D.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11.(2020•北京)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均可完成的是()A.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提取和分离叶绿素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2.(2020•北京)为探究干旱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用聚乙二醇溶液模拟干旱条件,处理白刺花的根尖,制片(压片法)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变异(畸变)的情况,细胞图象如图。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不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可能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CO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2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2O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査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二、实验题7.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第1讲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纲研读备考定位▌考纲要求核心素养1.说明生物体由一个或很多细胞构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结构。
2.描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活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以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1.生命观念——运用生物学观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
2.理性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3.科学探究——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掌握基本的显微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考点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ZI ZHU XUE XI TAN JIU TI SHENG自主学习·探究提升基础梳理1.熟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五个主要区别2.巧用数字“一、二、三”归纳记忆常见的原核生物一藻二菌三体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3.明确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2)细胞学说的内容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的有氧呼吸过程(全国卷Ⅰ,1C)( ×)(2)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海南卷,1B)( ×)(3)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都有拟核(北京卷,1A)( ×)(4)念珠藻、发菜、黑藻和绿藻都是原核生物( ×)(5)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6)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7)硝化细菌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8)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DNA和RNA两类核酸(全国卷Ⅰ,1B)( √)(9)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的DNA上(全国卷,1D)( ×)(10)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全国卷Ⅱ,1C)( √)(11)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全国卷Ⅰ,6A)( ×)延伸探究1.(教材P14T2改编)观察下面的生物类群集合图,并思考:(1)框图①与⑥的分类依据是是否具有细胞结构。
专题02 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考纲解读】【知识梳理】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a.统一性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差异性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元素的含量不同①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多的是______。
②在细胞干重百分比中,最多的是______。
2.元素缺乏症状B(硼)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缺硼会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Mg是合成_________分子的必需元素。
Fe是合成_________分子的必需元素。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
4.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
自由水的作用有①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___;②参与许多生物__________;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细胞中的无机盐细胞中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形式。
无机盐的作用是①组成_______________;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____________;③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_______、_________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2017年上海市高考生物试卷1. 如图所示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该生物属于()A. 动物B. RNA病毒C. 植物D. DNA病毒2. 食物中的蛋白质需要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该消化过程中断开的化学键是()A. ①B. ②C. ③D. ④3. 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测到保卫细胞位于视野右下角,欲在高倍镜视野下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下列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A. 移动载玻片B. 换为低倍镜C. 换为高倍镜D. 调节细调节器4. 为了解某食品样液中的营养成分,对其做出三种规范的鉴定操作,得到相应现象如表。
由此判断该食品样液中至少含有()鉴定标本鉴定用试剂现象1双缩脲试剂紫色2苏丹Ⅲ染液橘红色3班氏试剂颜色不变A. 还原性糖和脂肪B. 蛋白质和还原性糖C. 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D. 蛋白质和脂肪5. “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表是某同学对4个洋葱表皮细胞A、B值测量后的处理结果,其中错误的是()细胞细胞细胞Ⅰ细胞Ⅱ细胞ⅢⅣB/A 1.20.90.80.7A. 细胞ⅠB. 细胞ⅡC. 细胞ⅢD. 细胞Ⅳ6.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某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患者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发生改变。
据图可推测患者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改变是()A. G→CB. U→TC. G→AD. C→T7. 病原微生物的表面抗原是疫苗制备的主要来源,下列构成病原微生物的组分中,最适用来制备疫苗的是()A. 病毒衣壳蛋白B. 病毒ATPC. 病毒逆转录酶D. 病毒mRNA8. 皮肤、粘膜能阻挡多种病菌和病毒入侵机体,因此这两者属于机体的()①特异性免疫②先天性免疫③非特异性免疫④获得性免疫A. ①或③B. ①或④C. ②或③D. ②或④9. 用“×”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得描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DNA√√B.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DNA×√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DNA√√D.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DNA×√10. 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和正常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据图判断造成Turner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是()A. 染色体易位B. 染色体数目增加C. 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整条染色体缺失11. 如图为人类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Ⅰ-Ⅳ表示该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重温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核心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1.理清两个经典实验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DNA 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R 型细菌――→相互对照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DNA 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3)S型活细菌才具毒性,切不可认为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致死。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5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3.比较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
(2)不同点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设计1围绕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2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答案C解析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2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2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322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2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2.(6分)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6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4.(6分)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6.(6分)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二、非选择题7.(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答出1点即可).8.(9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9.(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10.(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第8讲酶与ATP[考纲明细]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
(P79—控制变量)(√)2.过氧化氢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它为过氧化氢分解提供能量。
(P80—正文)(×)3.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了脲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P81—资料分析)(√)4.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目前已有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DNA报道。
(P82—拓展题2)(√)5.凡是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本质为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
(P83—正文)(√) 6.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X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
(P83—学科交叉)(√)7.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它们分别催化不同的反应。
(P83—相关信息)(√)8.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 ℃之间,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
(P85—小字)(√)9.酶制剂适于在低温(0~4 ℃)下保存的原因是0 ℃左右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恢复其活性。
(P85—小字)(√)10.溶菌酶可以溶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基本直接来自于生物体。
(P87—科学、技术、社会)(×)11.ATP含量少,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进行并处于动态平衡,这种转化机制是细胞共性。
(P89—正文)(√)12.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
(P89—小字)(√)13.放能反应伴随着ATP的生成,吸能反应伴随着ATP水解。
(P89—正文)(√)(2015·某某高考)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 D解析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A 正确;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酶不能降解细菌细胞壁,D 错误。
高中生物高考考点闯关8——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课标、考纲要求(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内容要求】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2.1.1 阐明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1.2 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2.1.3 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二)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2019)【生物知识内容、要求】细胞的代谢⑴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二、核心知识梳理(一)细胞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⑴有半透膜⑵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如细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如玻璃纸。
2.对渗透现象的解释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对此现象解释如下:⑴液面上升的原因:S1溶液浓度高于S2溶液浓度,单位时间内由S2溶液进入S1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溶液进入S2溶液的水分子数,导致液面上升。
⑵液面停止升高的原因:随液面差△h不断增大,漏斗管内液体的压力不断增大,使水分子流出漏斗的速度加快,同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不断减小,使水分子流入漏斗的速度减慢,最终导致水分子的运动达到平衡状态,液面停止升高。
需要强调的是,当液面停止升高时,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此时渗透压与液面差产生的压力平衡。
此实验因变量是漏斗内液面变化,不宜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
3.成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会发生渗透作用。
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都是从水分子浓度大的一侧向水分子浓度小4.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分析⑴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前提条件:成熟植物的活细胞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专题5细胞呼吸考纲展示命题探究考点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基础点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2)产物的检测①CO2的检测a.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为蓝色―→绿色―→黄色。
②酒精检测: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灰绿色的颜色变化.2 有氧呼吸(1)过程及场所:(2)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错误!12H2O+6CO2+能量3 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2)过程错误!(3)放能状况:无论哪种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错误!错误!巧学助记口诀记忆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三过程,有氧无氧一段同,葡(萄)糖分解丙酮氢,还要释放少量能.有氧呼吸二阶段,丙酮和水来反应,能量CO2还原氢,线(粒)体基质内完成。
有氧呼吸三阶段,O2氧化还原氢,大量能量水生成,线(粒)体内膜来完成。
无氧呼吸二阶段,还原物质不放能。
重难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图解(1)产生[H]的阶段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少量)、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大量)。
(2)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
(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ATP,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
(4)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易错警示细胞呼吸的辨析(1)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但水是有氧呼吸的特有产物。
有水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一定不是乳酸发酵.(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从丙酮酸开始,由于氧的存在与否及酶种类的差异,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3)并不是所有的真核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部分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等.1.思维辨析(1)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2017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围,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围。
必考部分的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容以知识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容表(一)必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