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16
《会计学》名词解释1、什么是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经济效益为主要⽬标,运⽤专门⽅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全⾯、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会计职能?会计有那些基本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主要运⽤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的反映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经济效益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审查。
3、什么是会计对象?什么是会计要素?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会计要素⼜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4、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前提就是会计四⼤假设:⼀、会计主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持续经营: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针和既定的⽬标持续经营下去。
三、会计分期:指将⼀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若⼲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货币作为统⼀的计量单位。
5、什么是会计核算⽅法?会计核算⽅法是对经济业务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所应⽤的⽅法,⼀般包括设置会计科⽬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分析利⽤等⼏个⽅⾯。
什么是动态分析意思与概念 动态分析因为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因⽽难度较⼤,那么你对动态分析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动态分析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什么是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经济学动态分析是以客观现象所显现出来的数量特征为标准,判断被研究现象是否符合正常发展趋势的要求,探求其偏离正常发展趋势的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预测的⼀种统计分析⽅法。
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及在每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
动态分析法⼀个重要特点为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将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动态分析因为考虑各种经济变量随时间延伸⽽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因⽽难度较⼤,在微观经济学中,迄今占有重要地位的仍是静态分析和⽐较静态分析⽅法。
在宏观经济学中,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研究中,动态分析⽅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动态分析的内涵 动态分析 经济学中,动态分析是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所进⾏的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动态分析法的⼀个重要特点是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
经济学动态分析是在假定⽣产技术、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随时间发⽣变化的情况下,考察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
应⽤动态分析⽅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
其中著名的动态分析有所谓著名的蛛⽹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与周期⽅⾯的理论。
⽽蛛⽹理论其实只能算是基于时期数的“亚动态分析”,⽽⾮基于物理时间变量的真正的动态分析。
主要内容 动态分析法主要包括两个⽅⾯。
第⼀,编制时间数列,观察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趋势及其规律,计算相应的动态指标⽤以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特征;第⼆,编制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在对现象变动规律性判断的基础上,测定其长期趋势、季节变动的规律,并据此进⾏统计预测,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4章统计学动态分析方法4.1引言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学科,它研究如何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以了解其趋势和规律。
本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统计学动态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动态因子分析和波动率模型。
4.2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观察值。
时间序列分析是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来研究其内在的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季节性分析和周期性分析。
趋势分析是通过拟合一条线性或非线性的趋势线,来描述时间序列数据的总体变化趋势。
拟合趋势线的常见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多项式拟合法。
季节性分析是用来研究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季节性因素下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季节性分析方法包括季节指数法和ARIMA模型。
周期性分析是用来研究时间序列数据在长期周期因素下的变化规律。
常用的周期性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分析和周期图法。
4.3动态因子分析动态因子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它建立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时间维度,将因子模型扩展为动态因子模型。
在动态因子分析中,变量和因子都是时间相关的。
通过对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和因子的权重进行估计,可以得到动态因子模型的参数。
然后,可以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变量值,从而进行动态的数据分析。
动态因子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因子分析、金融学中的股票市场因子分析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4.4波动率模型波动率是指价格或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幅度。
波动率模型是用来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波动率的统计模型。
常用的波动率模型包括ARCH 模型、GARCH模型和EGARCH模型等。
ARCH模型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它假设波动率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观测值的函数。
GARCH模型是ARCH模型的一种扩展,它引入了过去的波动率数据,以更好地捕捉波动率的动态特性。
动态指标分析报告1. 简介动态指标分析是通过对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2. 数据收集在进行动态指标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例如调查问卷、实验观测、传感器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仔细选择数据来源,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数据预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集成等步骤。
清洗数据主要是去除错误、缺失或异常的数据点;数据转换可以通过归一化、标准化等方法将数据转换为一致的格式;数据集成则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合并起来,以便后续分析。
4. 数据探索数据探索是动态指标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我们可以发现数据的一些基本特征和规律。
常见的数据探索方法包括统计描述、频率分布、柱状图、折线图等。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趋势和相关性。
5. 动态指标分析方法动态指标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选择的方法取决于分析的对象和目标。
常见的动态指标分析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移动平均、指数平滑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数据的周期性、趋势性和季节性等特征。
6. 结果与解释通过上述的数据收集、预处理、数据探索和动态指标分析方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结果。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这些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我们可以通过图表、统计量等方式来展示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7. 结论和建议在本报告的最后,我们将对动态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这些结论和建议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当前的情况和趋势,并在未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8. 参考文献在进行动态指标分析时,我们需要参考相关领域的文献和研究成果。
在本报告的最后,我们列出了一些参考文献,以方便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相关主题。
前沿财务动态指标分析方法浅析◎文/宋先华摘 要:现今在财务分析这方面主要进行的是静态分析,缺少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只是反映报告期的财务状况,而不能反映财务状况的变化。
为补充财务分析中的这方面的缺陷,对财务分析的动态分析做了一些必要的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在实际工作中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应用,使财务分析的内容更到位和更全面一些。
关键词:财务分析;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因素分析法1 财务动态分析定义所谓动态分析就是在时间发展延伸中做出的前后对比分析,更好地了解、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便于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挖掘潜力[1]。
2 财务指标动态分析的方法2.1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为最基本的和最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其中对比的计算包括相比和相减。
相比的结果叫比值、比率、比例、倍数、系数、百分比、指数等,具体怎么叫法可因数值表现形式、大小以及习惯的不同而各不一样[2]。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许多财务分析教材中缺少对相差的百分点内容。
所谓相差的百分点是指两个同类的百分比指标相减后所得到的百分比,就叫作提高的或降低的百分点,而不能叫作提高或降低的百分比[3]。
二者计算式子区别如下:提高的百分点=报告期的百分比-基期的百分比提高的百分比=报告期比基期的提高的数量÷基期数量例1:某企业上年某产品单位成本为5元,本年为6元,则单位的产品成本提高了1元,即提高了20%。
就不能叫作提高了20个百分点。
例2:某企业上年成本利润率为20%,本年为30%,则本年比上年成本利润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而不能称为成本利润率提高了10%。
2.2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指一个综合指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条件下,分析综合指标的变动受各因素的影响情况的专门方法[4]。
只有在某个综合指标可看作是由各因素构成的又掌握各因素数量关系的条件下,才可以开展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也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2.1 静态因素分析法静态因素分析也就是对合计数构成的分析,它是指某期某一指标是由若干因素的数量合计构成的[5]。
动态指标分析报告1. 引言动态指标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特定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业务或项目的实时情况,发现问题和机会,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动态指标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应用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动态指标分析来优化业务运营。
2. 动态指标分析的基本概念动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变化的指标,例如销售额、用户活跃度、网站流量等。
对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指标的变化趋势、周期性、波动性和异常情况,从而掌握业务的动态情况。
3. 动态指标分析的方法3.1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动态指标分析方法,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可以揭示出指标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ARIMA模型等。
3.2 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一种将不同时间点的指标进行对比的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可以发现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点。
对比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环比分析和同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指标的增长率和变化幅度。
3.3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一种研究两个或多个指标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和强弱程度。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与指标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4. 动态指标分析的应用案例4.1 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分析以某电商平台为例,我们通过动态指标分析来了解销售额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绘制销售额的趋势图和季节性图,发现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在年末和促销活动期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然后,我们使用对比分析方法,将不同时间点的销售额进行对比,发现促销活动对销售额的增长有较大的影响。
最后,我们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销售额与广告投放、用户活跃度等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广告投放和用户活跃度与销售额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因素对销售额的增长有积极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动态分析基于博弈交叉效率模型与全局Malmquist指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和全局Malmquist指数两个重要工具,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效率进行深入的动态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其效率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现状,更能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简要介绍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和全局Malmquist指数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以便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随后,将利用这些工具,对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过程中,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整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二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效率差异及其成因;三是高等教育效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关联度。
本文将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效率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效率的理论体系,也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高等教育效率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随机前沿分析(SFA)等方法。
其中,DEA方法以其非参数、无需设定具体函数形式的优点,在高等教育效率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DEA方法在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时,往往存在效率值偏高、无法完全排序等问题。
因此,学者们开始探索新的效率评价方法。
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是一种新型的效率评价方法,它通过引入博弈思想,解决了传统DEA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该模型通过多个决策单元之间的相互评价,得到了更加客观、公正的效率值。
统计分析的四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
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
有比较才能鉴别。
单独看一些指标,只能说明总体的某些数量特征,得不出什么结论性的认识;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
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单独使用总量指标或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也可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对比。
比较的结果可用相对数,如百分数、倍数、系数等,也可用相差的绝对数和相关的百分点(每1%为一个百分点)来表示,即将对比的指标相减。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是总体上的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
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
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
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
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
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进行动态分析,要注意数列中各个指标具有的可比性。
总体范围、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都应该前后一致。
时间间隔一般也要一致,但也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间隔期,如按历史时期分。
1.经济人(economic agent):指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已无利的事。
它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
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制”,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2.稀缺(scarcity):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油⽥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法指标及计算⽅法1.井⽹密度油⽥(或区块)单位⾯积已投⼊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密度。
f=n/A02.注采井数⽐注采井数⽐是指⽔驱开发油⽥(或区块)注⽔井总数和采油井总数之⽐。
3.⽔驱控制程度注⽔井注⽔能够影响到的油层储量占油层总储量的百分数。
⽔驱控制程度=注⽔井联通的厚度/油层的总厚度*100%由于⾯积注⽔井⽹的⽣产井往往受多⼝注⽔井的影响,因此,在统计井⽹对油层的⽔驱控制程度时还要考虑联通⽅向。
不同注⽔⽅式,其注采井数⽐不同,因⽽注⽔井对油层的⽔驱控制程度也不同。
⼀些分布不稳定,形态不规则,呈透镜状分布的油层,在选择注⽔⽅式时,应选择注⽔井数⽐较⼤的注⽔⽅式,以取得较⾼的⽔驱储量控制程度。
该指标的⼤⼩,直接影响着采油速度,含⽔上升率,最终采收率。
中⾼渗透油藏(空⽓渗透率⼤于50*10-3 um2)⼀般要达到80%,特⾼含⽔期达到90%以上;低渗透油藏(空⽓渗透率⼩于50*10-3 um2)达到70%以上;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4.平均单井有效厚度油⽥(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开发层系的油⽔井有效厚度之和与油⽔井总井数的⽐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5.平均单井射开厚度油⽥(或区块、或某类井)内属同⼀开发层系的油⽔井射孔总厚度与油⽔井总井数的⽐值为平均单井射开厚度。
6.核实产油量核实产油量由中转站、联合站、油库对管辖范围内的总⽇产油量进⾏计量,由此获得的产油量数据为核实产油量。
7.输差输差是指井⼝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产油量之⽐。
K=(q ow-q or)/q ow8.核实产⽔量核实产⽔量⽤井⼝产⽔量和输差计算。
q wr=q ww(1-K)9.综合含⽔油⽥(或区块)的综合含⽔是指采出液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f w=(100*q wr)/(q wr+q or)-1- 低含⽔期(0<含⽔率<20%):该阶段是注⽔受效、主⼒油层充分发挥作⽤、油⽥上产阶段。
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发展水平•动态比较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动态平均指标(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历时曲线•修匀与拟合法•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第三节指数分析法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欧希玛指数、人文发展指数)一、填空1.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分析,分析所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变动规律。
2.在对比两个时间的发展水平时,我们把所要研究的时间的发展水平称为()。
3.平均增长速度和增长速度之间()直接联系。
4.在时间数列中指标较多,而且变动的规律又不十分明显时,可以用扩大()并以各时距计算的()作为替代的做法,来对原数列加以修整。
5.用直线拟合法描述现象长期发展变动趋势,要求原始数据呈()变动。
6.价格上涨后,用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原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
7.我国 1987 年的人口是 1983 年的 105.17%, 1986 年的人口是 1983 年的 103.67,则 1987 年的人口比 1986 年的人口增加了()%。
8.要计算某厂生产情况的产品产量总指数,同度量因数是()。
9.产值总变动指数等于产品产量总指数和产品价格总指数的(),产值实际发生的总差额等于产量因素引起的差额和价格因素引起的差额的和。
10.用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用累积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
11.在综合指数公式中,()还起着权衡被综合的各个变量值地位轻重的作用,所以它又常常被称为权数。
12.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一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二是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即得环比发展速度。
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发展水平·动态比较指标(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动态平均指标(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历时曲线·修匀与拟合法·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第三节指数分析法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欧希玛指数、人文发展指数)一、填空1.编制时间数列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分析,分析所研究现象的发展过程和变动规律。
2.在对比两个时间的发展水平时,我们把所要研究的时间的发展水平称为()。
3.平均增长速度和增长速度之间()直接联系。
4.在时间数列中指标较多,而且变动的规律又不十分明显时,可以用扩大()并以各时距计算的()作为替代的做法,来对原数列加以修整。
5.用直线拟合法描述现象长期发展变动趋势,要求原始数据呈()变动。
6.价格上涨后,用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原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
7.我国1987年的人口是1983年的105.17%,1986年的人口是1983年的103.67,则1987年的人口比1986年的人口增加了()%。
8.要计算某厂生产情况的产品产量总指数,同度量因数是()。
9.产值总变动指数等于产品产量总指数和产品价格总指数的(),产值实际发生的总差额等于产量因素引起的差额和价格因素引起的差额的和。
10.用逐期增长量与前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用累积增长量与固定基期水平相比得到的是()。
11.在综合指数公式中,()还起着权衡被综合的各个变量值地位轻重的作用,所以它又常常被称为权数。
12.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一是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二是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即得环比发展速度。
13.已知算术平均数等于4,各变量值平方和的平均等于25,则标准差为()。
14.某厂某种产品的产量经3年后增加到原来的8倍,该产品的平均发展速度是(),平均增长速度是()。
15.时点数列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 );二是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大小与( )没有直接联系。
16.( )是指时间数列中原有的各种统计指标数值,它反映现象在各个时期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17.说明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指数称为( ),其特点是各事物的度量单位不同,不能( )。
18.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被研究现象所属的( )和反映该现象的( )。
19.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其实质就是以最初水平( )为基础,假设现象以每期平均增长量( )( )增长,最末水平( )的理论值恰好与其实际值相等。
二、单项选择1.对某社区1973-1991年各年居民人数进行5年移动平均处理,形成的新数列有 ( )。
A 19项B 18项C 15项D 16项2.从计算方法上看,PK Q P Q P /1111∑∑ 是( )。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中位数D 几何平均数 3.0001P Q P Q K Q ∑∑=,式中同度量因素是( )。
A Q 0B Q 1C P 0D P 14.某市连续五年人口增长数是稳定的,五年里其人口环比增长速度( )。
A 降低的B 提高的C 稳定不变的D 先升后降的5.某厂计划将劳动生产率提高2%,实际提高了6%,超额完成计划( )。
A 3.9%B %C 4%D 103.9%6.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实际上只与数列的( )有关。
A 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B 最初水平C 最末水平D 中间水平 7.对我国1952-1983年各年职工人数资料进行7年移动平均,形成的新数列有( )项A 25B 26C 27D 28。
8.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加了6%,单位产品成本下降6%,则生产费用是( )A 增加B 减少C 不增不减D 无法确定 9.已知某厂今年与去年相比产值增长速度为12%,则发展速度是( )。
A 112%; B 88%; C -88%; D -112%。
10.某个体户开业三个月,收入情况是:第一个400元,第二个月380元,第三个月420元,于是他每月平均收入为( )。
A 395B 400C 263D 60011.按指标性质不同,统计指数可以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D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12.在PK Q P Q P /1111∑∑式中,权数是( )。
A 1PB 1QC P KD 11Q P13.在下面综合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是( )。
A∑∑111QP Q P B∑∑001QP Q P C0011Q P Q P ∑∑ D 0001P Q P Q ∑∑。
14.在下面综合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是( )。
A 1011P Q P Q ∑∑ B 0001P Q P Q ∑∑ C 0011P Q P Q ∑∑ D∑∑0111PQ P Q 。
三、多项选择1.生活质量指数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
A 人均收入指数B 婴儿死亡率指数C 1岁估计寿命指数D 识字率指数E 人均GDP2.下列变量的时间数列,哪些相加没有经济意义( )。
A 年平均工资数列 B 年高校毕业生数数列 C 月生产工人比重数列 D 月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E 年铁路通车里程数数列3.就资料的时间过程来分,下面属于动态资料有( )。
A 粮食产量B 住宅竣工面积C 社区绿地面积D 工资收入E 公路通车总里程4.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取( )这几项指标,在进行指数化处理并加以算术平均后,构造了人文发展指数。
A 收入B 环境质量C 期望寿命D 受教育水平E 婴儿死亡率四、名词解释1.发展水平 2.发展速度 3.动态指数 4.个体指数 5.可变构成指数 6.逐期增长量 7.累积增长量五、判断题1.时期数列中各指标的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联系,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
( )2.平均发展速度与发展速度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 ) 3.累积增长量是各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相减计算的增长量。
( )4.1986年底按工业部门划分的企业职工人数属于时点数列。
( ) 5.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其权数是标志总量。
( )6.各分组平均数在不同时期同时上升,则总平均数一定也上升。
( ) 7.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期内的定基增长速度。
( ) 8.每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是增长量除以增长百分比之值。
( ) 9.由序时平均数计算序时平均数,以时间长度为权数。
( ) 10.方程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是利用计算期水平的理论值和等于实际值的和推倒出来的计算方法。
( )11.用最小二乘法和半数平均法计算同一时间数列资料,结果是二者截距不同,二者斜率是相同的。
( )12.相邻的两个环比发展速度相除,即得定基发展速度。
( ) 13.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是通过发展水平求得的,统称为动态比较指标。
( ) 14.环比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 ) 15.按照我国习惯做法,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是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 )16.时点数列中的数据必定动态资料,动态资料是不能相加的。
( )六、计算题1.根据下表数据,求加权物价综合指数2.已知产品价格以P 来表示,产品产量以Q 来表示,在下面各式后面的括号中填入相应的指标名称。
P K =01P P ( ) Q K =O Q Q 1( )QK =∑∑001PQ P Q ( ) ∑∑=111QP Q P K P( )总K =011Q P Q P ∑∑( )题中,P K 是个体指数还是综合指数?P K 是质量指数还是数量指数?指出Q K 中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权数?3.在下面各式的括号中选择算术平均数或调和平均数指数填入。
∑∑=000PQ P Q K K QQ (算术平均数指数,变量Q K ,权数00P Q )11111Q P K QP K P P ∑∑⎪⎪⎭⎫ ⎝⎛=(调和平均数指数,变量P K ,权数11Q P )指出在Q K 中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权数?在P K 中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权数? 4.某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如下表,(1)计算表中所缺数字;(2)求这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
5.某养鱼场两年生产情况如下表,(1)求该场产品价格综合指数; (2)用于价格变动导致的产值变动额; (3)求该场产品产量综合指数;(4)由于产品产量变动导致的产值变动额;6.已知某养鱼场1986年销售鱼的产值是27万元,销售青鱼的产值是23万元,1987年鲢鱼产量是1986年的87%,青鱼产量是1986年的134%,求该场鲜鱼产量总指数和由鱼产量变化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7.美国1880年到1960年历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如下表,假设人口增长呈非线性增长,并且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自身规模成正比,请根据表给数据写出预测人口变动趋势的指数曲线,并且推算美国1990年人口总数是多少?8.已知某地区四个物质生产部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以及各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资料如下,(1)计算可变构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增长量;(2)计算固定构成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而使国民经济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绝对增长量;(3)计算构成变动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及受构成变动影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增长量。
9.根据1995-2002年我国城镇总人口的资料,计算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共六个动态比较指标。
10.某住宅小区5年绿化面积统计结果如下表,(1)请问该数列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2)计算以85年为基期的累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1.假设某市人口变动的长期趋势呈直线形式,根据下表资料,求出最佳拟合的直线趋势方程。
12.我国国际互联网用户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①用最小平方法,求其指数曲数拟合方程;②估计2003年我国国际互联网用户有多少。
13.新建住宅峻工面积是住房和生活服务统计的主要指标之一,某市历年来新建住宅面要求:1)填空;2)分别计算该厂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平均人数。
16.某企业1989年前三个月工资总额分别以7%,11%,5%的增长速度逐月增加,问前三个月该企业工资总额总的增长速度是多少?17.某养鸡场近两年生产情况如下:要求:1)求该产品价格总指数;2)求由于价格变18.如果某市年初人口0P =194,886人,年末人口1P =199,364人,求年平均人口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