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本《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物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生物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和特征有深入了解,能够系统掌握每篇原理、作用、意义,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同时具有综合应用动物生态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一)绪论1. 生态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2.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生态学的发展史4.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5.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有机体与环境1. 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2. 温度及其生态对动物的作用3. 水分的生态作用4. 光和辐射对动物的影响5. 大气和水环境对动物的影响6. 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7. 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第二部分:动物种群生态学(一)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1. 种群的基本概念2. 种群的数量统计3. 种群统计学4. 种群的时空格局(二)种群增长1. 种群的增长模型2.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3. 种群调节(三)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学1. 种群的遗传和进化概述2. 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四)行为生态学1. 行为生态学概况2. 觅食行为和栖息地选择3. 社群行为4. 动物的通讯(五)种群间相互作用1. 种间竞争2. 捕食与被食3. 食草作用4. 寄生物和宿主5. 互利共生第三部分: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一)群落生态学1.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群落的结构与成分3. 物种多样性4. 种间关连、相似性和排序5. 群落的演替6. 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7. 世界上主要生物群系(二)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3.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7. 群落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 生态系统的发育(三)大尺度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2. 全球生态学第四部分:动物应用生态学1.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2. 有害动物的防治与管理3. 生物多样性保育4. 生态系统服务5. 生态系统管理、考试要求第一部分: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一)绪论1. 熟练掌握生态学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2. 掌握现代生态学有那些主要特点。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生态学》考试大纲本《植物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各研究所植物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生态学作为生态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要求考生掌握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对植物生态学重要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及主要应用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应用生态学理论分析相关问题的一定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绪论1.植物生态学的定义、发展过程2.植物生态学发展趋势(二)植物与环境1. 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2.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等)的生态作用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三)种群生态学1.种群概念与特征2.种群空间特征3.种群密度的估计4.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5.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6. 种群调节的理论(四)群落生态学1.群落的基本特征2.群落的组成与结构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及与稳定性的关系4.群落的动态:群落形成、发育与演替;顶极群落5.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分类;分布规律;主要群落类型及特征(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稳定性、服务功能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生产、分解、能流过程、能流分析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化循环概念及主要物质的循环类型及特点4.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五大主要生态系统的特征(六)大尺度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1. 大尺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研究内容及相关理论2. 微观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二、考试要求(一)绪论1.理解并掌握植物生态学的定义2.了解植物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的趋势(二)植物与环境1. 掌握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2.深入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生态幅的概念3.掌握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三)种群生态学1.理解种群概念与特征2.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的特点3.了解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4.掌握种群增长模型、生物学参数及r、k策略者特征5. 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类型6. 了解生态位与竞争排斥原理和概念7. 熟悉种群生活史及繁殖策略(四)群落生态学1.了解群落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2.掌握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理解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4.了解群落演替的含义、演替的特征和阶段规律5.掌握群落演替类型及其特征6.熟悉物种—多度关系、物种—面积关系7.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测度方法及影响因素8.了解中国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规律9.掌握群落数量分析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五)生态系统生态学1.理解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3.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类型和规律4.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格局以及几大生态系统的特点(六)大尺度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1.了解大尺度生态学和微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及其方法三、主要参考书目1、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001年第11次印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841生态学(乙)2011年考试大纲公布。
考试性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乙)》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生态学概论考试内容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考试要求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那些重要阶段,这些阶段的生命形式及环境特征是什么;Miller实验(S. L. Miller,1953)的内容。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的空间范围。
了解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需要掌握20世纪20~50年代植物生态学的几个重要学派,以及他们的主要特点。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考试内容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生物对主要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的适应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例如:限制因子、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主导因子、生境(habitat)、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内稳态(homeostasis)、驯化、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等等。
掌握基本定律,例如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等等。
掌握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它们的适应方式和类型,并能够用于分析具体问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统计学考试大纲本《生物统计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提供设计科学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结论的方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统计推断、统计分析方法、抽样与实验设计五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能够独立进行生态学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知识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2.生物统计学的主要内容3.常用统计学术语(二)试验资料的整体与特征数的计算1.试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试验资料特征数的计算(三)概率与概率分布1.概率基础知识2.几种常见的理论分布3.统计数的分布(四)统计推断1.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2.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3.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4.参数的区间估计与点估计5.方差的同性质检验6.非参数检验(五)χ2检验1.χ2检验的原理与方法2.适应性检验3.独立性检验(六)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2.单因素方差分析3.二因素方差分析4.多因素方差分析5.方差分析缺失数据的估计6.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和数据转换(七)抽样原理与方法1.抽样误差的估计2.样本容量的确定3.抽样的基本方法4.抽样方案的制订(八)常用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2.对比设计及其统计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及其统计分析4.拉丁方设计及其统计分析5.正交设计及其统计分析(九)直线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1.回归和相关的概念2.直线回归3.直线相关(十)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1.非线性回归的直线化2.对数函数曲线3.指数函数曲线4.幂函数曲线5.Logistic生长曲线(十一)协方差分析1.协方差分析的意义和作用2.单向分组资料的协方差分析3.两向分组资料的协方差分析(十二)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1.多元回归分析2.逐步回归3.多元相关分析二、考试要求(一)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知识1.掌握生物统计的概念、特点;2.掌握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的概念;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4.了解生物统计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5.了解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
(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第一章绪论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
(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学及相
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生理学是在个体、组织与器官、
细胞与亚细胞以及分子层次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要求
考生掌握包括水分生理、矿质营养与同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次生物质代谢、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植物的组织培养及保鲜技术、植物的运动、光周期现象与光形态建成、生殖成熟和衰老,以
及抗逆性等内容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综合分析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目前国际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与进展,具备利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决植物生理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知识范围:
(一)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水的存在状态
2、水对植物生命活动作用
3、水势的概念及水分的移动
4、掌握细胞吸水的方式及水分跨膜运移的途径
5、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方式
6、水分运输的途径及动力
7、蒸腾作用的概念、途径、生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8、掌握气孔运动的机理
9、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
2014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及植物⽣态学⼊学考试题,真题解析,复试真题,真题笔记考博详解与指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题:⾮常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见陆时万《植物学》上册问答题:1⽣物发育系统学的研究⽬标是什么?2叙述被⼦植物从种⼦到种⼦的过程及主要时期3叙述植物与其他物种或环境间的协同进化4⾍媒花和风媒花在适应上的意义5分⽣组织可分为哪⼏个部分,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态学名词解释:主要见姜汉侨《植物⽣态学》问题题:1⽣态位理论和中性漂变理论的异同2叙述中国植被分类的原则和系统3⽣物多样性及其意义4全球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5群落结构及意义第⼀部分、传统⾯试问题(Sample Traditional Interview Questions)1、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self?(关于你⾃⼰,你能告诉我些什么?)这⼀问题如果⾯试没有安排⾃我介绍的时间的话。
这是⼀个必问的问题。
考官并不希望你⼤谈你的个⼈历史,他是在寻找有关你性格、资历、志向和⽣活动⼒的线索,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读研或者MBA。
下⾯是⼀个积极正⾯回答的好例⼦:“在⾼中我参加各种竞争性体育活动,并⼀直努⼒提⾼各项运动的成绩。
⼤学期间,我曾在⼀家服装店打⼯,我发现我能轻⽽易举地将东西推销出去。
销售固然重要,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确信顾客能够满意。
不久便有顾客返回那家服装店点名让我为他们服务。
我很有竞争意识,⼒求完美对我很重要。
”In high school I was involved in competitive sports and I always tried to improve in each sport I participated in.As a college student,I worked in a clothing store part-time and found that I could sell things easily.The sale was important,but for me,it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ustomer was satisfied.It was not long before customers ca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specifically asked for me to help them.I’m very competitive and it means a lot to me to be the best.2、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five years after graduation?(在毕业以后5年内你想做些什么?)你要清楚你实际上能胜任什么。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态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10道题,每题4分,共40分)1.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2.异质种群(Meta-population)3.-3/2自疏法则(-3/2thinning law)4.协同进化(Co-evolution)5.生态流(Ecological flow)6.生态系统发育(Ecosystem development)7.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8.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geochemical model)9.尺度推绎(或尺度转换)(Scaling)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s)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1.年龄锥体(age pyramids)和生态锥体(ecological pyramid)2.群落抵抗力(resistance)稳定性和群落恢复力(resilience)稳定性3.生物量(biomass)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4.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和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5.似然竞争(apparent competition)和资源利用性竞争(exploitationcompetition)三、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3分,共计65分)1.简述温度和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论述中国植被的地带性规律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2.解释生态位概念的拓展;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应用生态位理论解释自然生物群落3.何谓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生态学原因是什么?简述全球气候变暖对动物个体、种群、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学术型硕士考试的植物学(615),总分 150分Ⅰ.考试性质《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作物学、园艺、植保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了解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学习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试目标植物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细胞与组织、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等部分。
考试要求:(一)植物细胞1.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
2.熟练掌握细胞器的功能和种类。
3.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4.掌握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二)种子和幼苗1.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
3.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
4.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三)植物组织1.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分类。
2.了解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四)营养器官——根1.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
2.掌握根尖的分区与生长动态。
3.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
4.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
(五)营养器官——茎1.了解茎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与分枝方式)。
2.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
3.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结构。
5.理解并掌握茎的次生生长。
(六)营养器官——叶1.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的概念。
2.熟练掌握被子植物叶片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3.掌握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结构的特点。
(七)营养器官的整体性、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1.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2.灵活掌握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及生长环境的适应。
3.掌握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了解其结构与功能。
(八)生殖器官——花1.掌握植物繁殖的类型。
2.熟悉花的组成并能熟练应用花程式;理解并掌握花的演化。
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
如果同学们一时之间不知道选择那所学校,千万不要把过度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因为,备考复习工作是一天都不能丢的,所以在未定学校之前千万要保持学习进度。
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筛选一些目标院校,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现阶段自己的不会过于慌乱,不会整天胡思乱想。
介于考研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要讲,所以这篇文章便是我的种种干货和经验的整理,篇幅会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后会有所帮助,结尾处附赠我的学习资料。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701)植物生物学(801)植物生态学参考书目为:1.《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植物生物学》,杨继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植物生态学》(第二版),曲仲湘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营养学》考试大纲《植物营养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学两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的种类、性质与作用,植物吸收矿质营养原理及环境对植物养分吸收、转化的影响,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掌握肥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合理施用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一)植物营养原理1.植物营养学概论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功能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与危害3.植物有益营养元素的概念、功能及亏缺和过量的症状与危害4.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生物、化学和空间有效性)、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5.植物根系特性与养分有效性6.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7.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8.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9.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10.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二)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1.肥料学概论2.氮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3.磷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4.钾肥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5.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6.钙、镁、硫、硅肥的特性与合理施用7.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特性与合理施用8.有机肥料的种类、特性与合理施用9.肥料的科学管理与混配技术二、考试要求(一)植物营养原理1.理解并掌握植物营养学及其相关学说和概念的含义,了解植物营养学的范畴、主要研究方法与发展概况。
2.理解并掌握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及确定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掌握植物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利用,准确识别必需营养元素亏缺和过量的症状与危害。
3.理解并掌握植物有益营养元素的概念,各种有益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利用,能够识别有益营养元素亏缺和过量的症状与危害。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1997-2005硕士生态学试卷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8)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生态平衡2、温室效应3、生境4、生态学5、生物小循环6、生态工程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2、举例解释边缘效应3、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4、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2、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7)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协同进化2、内禀增长率3、生态工程4、净初级生产力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7、边缘效应(作用)8、生态演替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14分)1、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2、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3、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4、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7分)1、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3、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1999)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1、生态因子2、生态型3、R-对策4、K-对策5、食物链6、食物网7、种群8、群落9、竞争 10、协同进化 11、耐性限度 12、生态幅度 13、原生演替 14、次生演替 15、初级生产 16、次级生产 17、可再生资源 18、不可再生资源 19、温周期现象 20、光周期现象二、简答题(每题5分)1、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2、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3、生活型与成层现象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20分)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0)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 2、最小最大限制定律(Sheford limiting law) 3、基质(matrix)4、边际效应(edge effect) 5、生态等值(ecological equivalents) 6、基石种(key stone species 7、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 8、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logical services) 10、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类型4、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2、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这里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1)一、概念(每题3分)1、生态学2、生境3、耐性限度4、温周期现象5、光周期现象6、种群密度7、生态平衡的阈值8、协同进化9、演替 10、食物网二、简答题(每题5分)1、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3、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4、两种生态对策对比5、种间关系的类型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2、内稳态3、景观连接度4、生态等值5、生态幅6、基石种7、生物富集8、生态效率9、生物多样性10、生态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2、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4、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与控制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2、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沉降、富集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200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生态型(Ecotype)2、无性系种群(Clone population)3、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on exclusion principle) 4、功能反应(Function response) 5、盖阿假说(Gaia hypothesis)6、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7、香侬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 index)8、生物富集(Ecological amplify)9、基质(matrix) 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类型2、试写出种群增长模式、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两个种群警长模型,并说明式中r,K,α,β等的生物学意义3、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4、简述顶级群落的类型5、简述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主要类群及其过程6、简述廊道的类型和生态功能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植物对干旱的反应与适应方式2、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3、阐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区别4、阐明全球硫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生态学一、限制海洋自养生物生长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海洋中生源要素的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学考试大纲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以及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与命名。
2.植物界所包括的主要门类及主要演化趋势。
3.藻类植物的分类和生活史。
4.苔藓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5.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和演化。
6.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7.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
8.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常见重要科属植物的分类特征。
9.植物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10.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维管植物营养体的演化趋势;有性生殖的进化趋势;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化;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考试大纲本《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学、地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面临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要部分。
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生态学科的形成及发展、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的应用基础、生态学理论研究进展与前沿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的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熟悉生态评估与规划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对于生态学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一)生态学与生态学科的形成及发展1. 生态学的定义2. 生态学的发展简史3.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4. 生态学分支学科5. 生态学的方法论6. 生态学科的发展(二)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生物与环境2.种群生态学3.群落生态学4.生态系统的过程、结构功能与生态平衡(三)生态学的应用基础1.陆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分布2.水域生态系统概述与类型3.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4.生态风险评估与生态规划(四)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1.全球变化2.生物多样性保护3.可持续发展理论4.生态学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5.生态恢复与工程二、考试要求(一)生态学与生态学科的形成及发展1. 理解并掌握生态学的定义,熟练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 了解生态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生态学分支学科。
3. 理解生态学的方法论和生态学科的发展。
(二)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的概念与类型;2.掌握生态因子的概念,能熟练分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了解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3.掌握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4.理解种群的概念,了解种群的动态与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