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
- 格式:pptx
- 大小:103.96 KB
- 文档页数:12
1、凸印版的印刷原理是印版的印刷部分高于空白部分。
2、铜锌版是通过照相的方法,把原稿上的图文,复制成正向阴像底片,然后将底片上的图文,晒到涂有感光膜的铜版或锌版上,经显影、坚膜处理,再用腐蚀液将版面的空白部分腐蚀下去,得到浮雕般图文的印版。
3、铜锌版的制版工艺流程:底片的准备-版材的准备-晒版-腐蚀-整版-打样底片的准备:锌铜版所用的底片是正向阴图。
版材的准备:选择厚度适中的铜版或锌版,裁切成需要的尺寸,去除版面的油污、氧化膜,用木炭淹没铅板或锌板的表面,增加板面对感光液的吸附性。
晒版:将涂有感光液的铜版或锌版表面于正向阳图片紧密接触,再进行曝光。
曝光完毕后,用水冲洗显影,未见光的感光膜被水溶,版上只留下见光硬化胶层形成的影像。
腐蚀:又叫烂版,用化学的方法将印版非图文部分的金属腐蚀掉,使其凹下,形成图文凸起的印版。
4、感光树脂的优点:(1)尺寸稳定,板材收缩量下,所以在制版时不会产生伸缩变形,制作出尺寸精确的印版。
(2)制版工艺简单,节省制版时间。
(3)图像清晰,图文质量高(4)耐磨性好固体硬化型感光性树脂版目前使用最多5、柔性版印刷定义:柔性版印刷是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辊传递油墨的印刷方式。
在印刷过程中,油墨从墨槽经输墨辊传到网纹辊上,再传到印版上,经与压印滚筒之间的接触,把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
6、柔性版制版设备构成:曝光机、洗版机、烘干机、去黏机、后曝光机。
7、感光树脂版具有三明治般的结构,由聚酯支撑莫、感光树脂层和聚酯保护层构成。
聚酯保护层作用:保护感光树脂表面在搬运、裁切、背面曝光的过程中免受划伤。
感光树脂层:是版材,当被UV光源曝光照射时,感光树脂中的固化物和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通过显影即可形成印版图文。
聚酯支撑膜:是感光树脂层的版基。
由于聚酯膜具有变形小、尺寸稳定性优良等特点,所有对减少印版变形、提高套印精度有重要作用。
8、感光树脂版晒版原理:感光树脂版材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光线通过正阴底片,首先引发剂分解产生游离基,游离基立即与不饱和单体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引发聚合交联反应,从而使见光部分(图文部分)的高分子材料变成难容甚至不溶性的物质,而未见光部分(非图文部分)仍保持原有的溶解性,可用相应的溶剂溶去未见光部位的感光树脂,而见光部位保留,形成浮雕图文。
印刷色序是指在多色印刷中以单色为单元各色印版套印的先后顺序。
例如四色印刷机或双色印刷机就受色序的影响。
通俗地讲,就是在印刷上采用不同的色序安排,结果印出来的效果是不相同的,有时候印刷色序决定一件印刷品的美观与否。
下面美好印简单介绍下印刷色序合理安排的影响因素及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印刷色序需要安排的主要原因:导致印刷色序需要安排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1.油墨相互叠印的影响及油墨色料本身的缺点;2.纸张的质量;3.人眼对色彩的辨认能力。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印刷油墨本身的不完全透明性,即油墨本身的遮盖力,后印的油墨对先印的墨层有一定的遮盖作用,致使印刷品呈现的色彩总是偏重于表现后一种色彩,或者说是偏重于后色与前色的混合色。
二、影响印刷色序的因素:1.从油墨透明度考虑油墨的透明度与油墨中的颜料的遮盖力有关。
所谓油墨遮盖力指的是覆盖层油墨对于底层油墨的遮盖能力。
遮盖力差则油墨透明度强,遮盖力强则油墨通明度差。
一般说来,应把遮盖力差即透明度强的油墨放在后边印刷,这样就不会把前印油墨的光彩遮盖以便于色彩的再现。
油墨透明度强弱关系:Y>M>C>K。
2.从油墨亮度考虑亮度低的先印,亮度高的后印,也就是墨色深的先印,墨色浅的后印。
因为亮度越高,反射率就越高,反映的色彩就越鲜艳,而且在深色上套印浅色,出现微量套印不准也不很显眼;而如果在浅色上套深色则会暴露无遗。
总的来说,油墨的亮度大小关系:Y>C>M>K。
3.从油墨干燥速度考虑干燥速度慢的先印,快的后印。
如果快的先印,对于单色机而言,由于是湿压干,很容易玻璃化,不利于固着;对于多色机来说,不但不利于墨层的叠印,也容易引发其它弊病,如背面蹭脏等等。
油墨干燥速度的次序:黄比红快2倍,红比青快1倍,黑最慢。
4.从纸张的性质考虑1)、纸张的表面强度。
纸张表面强度指的是纸张表面纤维与纤维、纤维与胶料、填料之间的结合力。
结合力愈大,表面强度愈高,印刷中常用纸面的脱粉、掉毛程度来衡量。
包装印刷基础知识包装印刷术语印刷篇2015-1-13厦门吉宏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indows用户虽然我们不一定是从事生产的,像生产人员一样熟悉印刷及后加工的生产原理,但是在日常工作交流过种中,难免听到、用到这些印刷包装的术语,不论从事哪个部门工作,有必要了解这些常用的印刷包装术语,下面我会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总结这些术语。
色序:即印刷时油墨的顺序,印刷通常有C 、M 、Y 、K 四色印刷,先印什么颜色,后印什么颜色。
飞达:即印刷时的输纸部分就称为飞达。
咬口:即印刷时牙排咬住纸张的部分。
色样:即印刷时所要对照的标准颜色。
鬼影:来历不明的印纹或暗影。
飞墨:印刷机转速快而墨身稠度不够,离心力使墨液飞溅。
引 言 进纸方向KCM Y打样:批量印刷前,先进行小量试产,看看效果是否满意。
正常四色印刷:有时客人第一次印刷,没有色样时,会提出正常四色印刷,是按印刷行业的要求,四色的密度值来印刷(C 、M1.5左右,Y1.2左右,K2.0左右),这种一般要求不高。
网点增值(网点扩大率)胶印印刷时橡皮布有弹性,在压力作用下,会有变形,所以印刷的网点会有扩大。
如印版上50%的网,在印刷到纸张上可能有65%左右,扩大的这一部分就叫网点增值。
网点增值对印刷的影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网点增值是胶印印刷中不可避免的,但它到底会对印刷有什么影响,举一个例子:印版网点纸张实际网点网点增值影响相当于压缩了层次,使得印刷后网点过渡不像印版网点自然过渡,会出现跳跃现象,它对于一些渐变色的影响很大,会出现渐变的过渡跳跃,不自然。
理想的实际的湿密度:油墨未干透时测量的密度值,就叫湿密度。
四色黑:指由CMYK 四色种油墨叠印出来的黑色。
单黑:指仅有黑色油墨印出来的黑。
网点丢失:指本来有网点的地方,实际印刷却没有印出来,多指3%以下的小网点印不出来。
干水:指印刷时水墨不平衡,水小墨大或非图文部文润湿不良,导致非图文部分上脏。
较版纸:指印刷较色用的一些废纸,不是正式印刷品。
柔性版和凸版印刷的区别我们在拜访客户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客户提出相同的问题,即“柔性版和凸版到达有什么区别,柔性版比凸版先进在什么地方”。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地同窄幅机组式柔版机和卫星式UV凸版印刷机供应商和印刷厂接触,总结出两种印刷方式之间的区别和特点。
柔性版印刷的优点国内各类专业杂志上多次介绍,本文仅就“柔性版和凸版印刷之间的区别”分几个方面简单介绍。
柔性版印刷和凸版印刷在印刷原理上都属于凸版印刷方式商业轮转在中国,为便于理解和区分,习惯上人们将使用液体油墨、柔软印版的印刷方式称为柔性版印刷;而将传统上使用膏状油墨、硬质印版的的印刷方式称为凸版印刷。
·印刷着墨原理凸版印刷装置是由一只或几只着墨辊将均匀后的、很薄的油墨层以整体形式转移到印版表面,然后进行印刷。
而柔性版是由金属网纹辊同印版接触传递油墨。
网纹棍的规格是固定的,所以油墨转移量也是固定的。
油墨在转移前储存在网穴中,由于网穴中网墙很薄行业法规,在转移过程中,油墨同印版接触的同时各网穴中的油墨迅速流平、形成一体形成印版上的墨层,最后进行印刷。
凸印两者在着墨原理上不同,凸版是软的胶棍同硬的印版接触,依靠墨层的厚薄改变着墨量;柔性版是硬的金属网纹辊同软的印版接触组合印刷,依靠变换网纹棍的规格来改变着墨量。
·印刷油墨根据印刷着墨原理,凸版印刷油墨是以整体膜状向印版转移,这就要求油墨之间要有一定强度和联接力,否则油墨无法形成墨膜、正常转移,所以凸版油墨是具有一定黏度的膏状油墨。
柔性版印刷油墨的转移是依靠油墨从网穴中快速流出、流平包装机械,要求柔性版油墨有低的黏度和快的转移速度,所以柔性版印刷油墨是低黏度的、流动性好的液体油墨。
·输墨系统为使膏状油墨均匀地转移到印版上,凸版印刷机上有复杂的输墨系统,包括;墨斗、墨斗辊、传墨辊、传墨辊、串墨辊、着墨辊等,称为长墨路系统。
只有通过长墨路系统印前工艺,膏状油墨才能形成均匀的墨层。
印刷色序一.印刷色序的定义:不同的颜色油墨以一定的顺序依次重叠套印的过程称为印刷色序。
二.印刷色序的原理:任何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都是通过黄、品红、青、黑四种色墨按一定的色序重叠套印完成的。
只有合理安排印刷色序,才能有利于实现灰色平衡,充分表现原稿的色彩效果。
以获得色调正确,色彩鲜艳柔和和层次丰富的复制品。
三.印刷色序的作用:①.纠正色偏:通常是以三原色油墨来表现色调,以黑版作为图像中的骨架来实现整个版面阶调结构的合理,实现中性灰平衡。
但实际上达到此目的并非易事。
因为生产中所用的三原色油墨存在着缺陷,纸张工艺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势必在印刷品和原稿之间留有距离。
由于印刷上不能实现灰色平衡,必然就出现色偏。
选择合理的印刷色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弥补,起到纠正色偏的作用。
在一定印刷条件下,黄、品红、青三原色版,从浅到深按一定网点面积比例组合套印,在压印带上获得了不同亮度的消色,成为中性灰平衡。
②.显示色彩,三原色油墨以不同的比例相互套合,会显视出许多新的色彩,印刷色序。
显示色彩的作用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不同的印刷色序会显视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如黄版叠印品红版,或品红版叠印黄版,叠印之后呈现出的色彩效果不同。
二是色序在叠印时,总有一部分叠印在色墨上,另一部份叠印在纸张空白处,而叠印在色墨上与叠印在纸面上,网点扩大率是不同的,显示色彩的作用也就不同。
③.反映质量状况:印刷色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选择的印刷色序与叠印方式不相匹配,就会出现混色,重影,印不上等现象,选择正确的印刷色序,就能得到预期的色彩效果。
可见,印刷色序能起到反映产品质量状况的作用。
四.印刷色序的排列组合:印刷色序以黄、品红、青、黑四色为例,为按不同次序编排可得到24种不同的印刷色序。
五.印刷色序的原则:①.根据机型确定色序:胶印机的机型有单色机、双色机、四色机等。
印刷色序较复杂,没有统一的规定。
单色机和双色机受印刷适性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色序的安排一般明暗色墨相互交替,而四色机印刷色序是以墨色叠印关系来确定,常采用青、品红、黄色序,但也不作定论。
一、柔性版制版工艺流程从原稿设计和制版工艺角度看, 柔性版印刷工艺自成体系、有其独特之处,其制版工艺流程基本如下:原稿T电子分色或照相T正阴图T背曝光T主曝光T显影冲洗T干燥T后处理T后曝光T贴版。
跟胶印制版相比, 存在以下几方面差别:1. 可再现的色值范围。
胶印为1%〜99%(或2%〜98%),柔印为3% 〜95%。
2. 网点扩大( 50%处)。
胶印为15%〜20%, 柔印为30%〜40%3. 加网线数。
胶印一般最高为175 线/英寸, 柔印加网线数一般不超过150 线/英寸。
二、分色片的尺寸变形柔性版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弹性, 当柔性版安装到圆柱形滚筒上之后, 印版沿着滚筒表面产生了弯曲变形, 这种变形波及到印版表面的图案和文字, 使印刷出来的图文不能正确再现, 甚至发生严重变形。
为了对印刷图像的变形进行补偿, 必须要减少晒版负片上相应图文的尺寸。
制版前设计原稿或分色时应该考虑到印版的伸长量在原稿中的周向长度尺寸中减去相应值以作补偿, 这样印刷出的产品才会符合尺寸要求。
三、柔性版网点传递规律1. 网点扩大的原因印刷中的网点扩大是不可避免的, 造成网点扩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理原因, 在压印的一瞬间, 印版网点上的油墨因挤压作用产生一定变形, 造成网点扩大; 另外一个原因是光学原因, 光线在网点墨膜的边缘部分发生散射, 从而在视觉上产生相当大的网点扩大。
光学网点扩大取决于油墨的透明度和纸张的平滑度、吸收性能等。
2. 柔性版网点传递规律在柔性版印刷中, 由于所用的感光树脂版弹性比较大, 在印刷过程中又需要施加一定的印刷压力, 会导致印刷品上图像网点的扩大和图像的伸长, 引起色彩和层次复制的变化。
在实践中, 经过测定并绘制相应的柔性版印刷特性曲线能够看出, 柔性版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十分严重, 10%以下的网点难以控制, 因此, 对于高光区应作特殊处理, 尽量放平网。
3. 影响因素(1) 加网线数的高低, 加网线数越高, 网点扩大越严重。
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
《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
柔性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工艺,它主要应用于包装、标签、贴纸等印刷品的生产。
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版、印刷和后加工等环节。
首先,在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设计师根据客户需求和印刷品的用途,进行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
设计完成后,需要将设计稿转化为印刷版面,通常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版面的处理和输出。
其次,制版是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制版过程中,设计稿会被转移到柔性版上,制成可以直接应用于印刷机的印版。
这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材料,如光敏树脂和橡胶材质。
制版完成后,将印版安装到印刷机上,即可进行印刷作业。
然后,印刷是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的核心环节。
在印刷机上,油墨通过辊子被转移到印版上,再由印版转移到印刷材料上,形成图案和文字。
印刷机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印刷,以实现多色印刷或者局部印刷等特殊效果。
最后,后加工是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印刷完成后,印刷品需要进行裁切、折叠、烫金、覆膜等后处理工序,以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功能性。
后加工过程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定制的印刷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总的来说,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经历了设计、制版、印刷和后加工等多个环节,通过专业技术和设备的配合,完成了高质量的印刷品生产。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发展,柔性版印刷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变革和提升,为印刷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柔性版印刷这门新兴的印刷工艺,经过我国印刷界各方有识之士几年来不懈的努力,目前已在许多印刷厂家得到快速稳步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商品包装方面,高质量的柔印产品随处可见,往往令印刷行家叹为观止,优秀印刷品确实不少:烟包、啤酒标等;不干胶则更多,相当部分是进入中国著名合资企业的药品、食品、日化品、工业品的标签、商场彩票等;还有酒盒、药盒、汉堡盒、碗面封贴、牙膏软管、电池标等包装;更有食品,妇幼,日化BOPP、PET、PVC薄膜等软包装,还有瓦楞纸箱等等。
今年6月上海第四届国际柔印凹印技术设备展览会上,将会有更多精美柔印产品展现出来,可以自信地认为,我国柔性版印刷的质量与平版印刷、凹版印刷相比媲美的局面已形成,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现在已很少有人再怀疑柔性版印刷的可行性,而对它的优点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更有相当多的印刷厂家,尤其是包装彩印公司,将柔性版印刷列入企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柔性版印刷得以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与其相关的设备、材料、工艺三方面技术上的日趋成熟,以及国产化配套的日趋完善有关,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柔性版印刷的工艺技术得到正确的运用。
因为柔性版印刷是一门新的技术,它是要通过人来掌握的,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在柔性版印刷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素质具体表现为设备操作的熟练、材料选用的合理、工艺制定的正确、生产管理有序等。
只要设备的配置,材料的性能,工艺技术的要点,在印刷品生产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实施,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质量也就能得到用户的认可,企业的业务市场也就能拓展开来,柔性版印刷的经济效益也就能得到保证。
然而,现在仍有部分引进柔印设备的印刷厂家,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设备难以正常运转,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经济效益无从谈起。
分析原因,其实很明显:此类印刷厂家在柔印方面的整体技术素质与实际生产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设备配置的有效运用,柔印材料的正确选配,印刷工艺的合理制定,操作人员的作业水平等,还无法达到正常生产的基本水准,从而影响了柔性版印刷的正常生产,这是许多从事柔性版印刷厂家都曾经经历过的阶段。
影响柔版印刷呈色因素浅析--小吴在全球绿色印刷浪潮的带动下,柔性版印刷发展迅速,其大多数都采用水性油墨,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符合现代包装印刷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柔性版印刷所占比例呈现与日俱增的趋势。
影响柔性版印刷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影响因素作简单分析。
一、柔印水性油墨的颜色质量参数油墨是彩色印刷上色彩的来源,其最后的视觉效果是依靠油墨印刷在纸张上的效果来决定的。
油墨颜色的优劣,是影响色彩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假如油墨的颜色不好,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工艺方法,也印不出好的彩色印刷品来。
油墨颜色特征主要有4个参数来衡量:即油墨色强度、色相、灰度和色效率。
色强度就是油墨的主密度,它决定了油墨颜色的饱和度,也影响着套印的间色和复色色相的准确性和中性色是否能达到平衡等问题。
油墨颜色不纯洁,会使对光谱的选择性吸收不良,产生不应有的密度,而造成色相误差。
灰度可以理解为该油墨中含有非彩色的色分,灰度对油墨的饱和度影响很大,灰度的百分比越小,油墨的饱和度就越高。
油墨色效率是原色油墨应当吸收三分之一的色光,完全反射三分之二的色光。
因为油墨存在不应有吸收和吸收不足,就使得油墨颜色效率下降。
色效率只对三原色墨有意义,对于两原色墨叠印的间色(二次色)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二、墨层厚度对柔印呈色的影响在彩色印刷中,衡量印刷品质量的参数主要是:实地密度、网点增大、印刷反差和叠印率,而这些参数都与墨层厚度有密切的关系。
墨层厚度在印刷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如果没有确定的墨层厚度,对半色调印刷而言就没有准确的中性灰平衡,也就没有准确的色彩复制。
虽然对于全部的专色实地色块构成的包装印刷品,允许采用较厚的墨层,不必考虑中性灰平衡问题,但仍要确定适当的墨层厚度,墨层厚度一直是印刷中的主要控制对象,由于在印刷过程中不能测量墨层厚度,只能在印刷过程中保证每一次上墨量保持一致。
三、印刷速度对柔印呈色的影响印刷速度的变化改变了油墨从印版到纸板接触时间的长短,速度越快,接触时间越短,随着印刷速度的增加其密度均下降,所以印刷中控制好印刷速度是减少呈色变化的方法之一。
柔版印刷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也常简称为柔版印刷,使用柔性版、通过网纹传墨辊传递油墨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
柔版印刷,印版一般采用厚度1-5mm的感光树脂版。
油墨分三大类,分别是水性油墨、醇溶性油墨、UV油墨。
由于柔版印刷所用油墨符合绿色环保,目前已被大量用于食品包装印刷,前景广阔。
柔版印刷属于凸印类型。
应用柔性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和丝网印刷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四大印刷方式,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在欧美等印刷工业发达的国家中,柔性版印刷发展很快,包装印刷已从过去的以凹印和胶印为主变为目前的以柔性版印刷为主,在约70%的包装材料使用柔版印刷。
在我们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印刷工业也正向着高档、精细、多品种方向发展。
但是,胶印和凹印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当大,而柔性版印刷在我国的起步则比较晚,特别是在高档产品的印刷方面。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柔性版印刷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品质量直追胶印和凹印,具有了相当强的市场竞争力。
柔性版印刷的来历[1]195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印刷会议上,对苯胺印刷的称呼给予否定,与会者一致同意改为Flexography。
当时对它讨论的含义是,因为感光性树脂已经萌芽,聚乙烯、聚酯的出现,供作承印物的载体大为增加,所以Flexography 的应用途径富有弹性,可以适合于各种用途的印刷,故命为此名,国内的译者在不了解它的背景的情况下,从字面上直译为柔性版印刷传了开来,约定俗成至今。
柔性版印刷的特点与凹印、胶印以及传统的凸印相比较,柔性版印刷方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相同色组的凹版印刷机及相应有胶印机相比,柔版印刷机的价格要低许多。
此外,柔版印刷机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种工序于一身,多道工序能够一次完成,不必再另行购置相应的后加工设备,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性。
设备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柔性版印刷采用的是卷筒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承印材料的双面印刷,同时还能够完成联线上光(或者覆膜)、烫金、模切、排废、收卷等工作。
柔性版印刷的印刷色序目前进行彩色印刷通常是使用黄、品红、青、黑四色版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叠印而展开工作的。
从理论上来讲,四色印刷可有二十四种不同印刷色序,使用黄、品红、青、黑四色版不论采用何种印刷色序,都应获得满意的效果。
但是事实上印刷色序不同,印刷品的呈色效果也不相同。
合理的印刷色序,会使画面颜色更接近原稿,甚至还能加强某种颜色的气氛,调节画面的层次,使之轮廓清晰,层次分明或者阶调柔和。
除此之外,还能起到保护纸面、增加产品光泽、方便套印等作用。
所以在彩色印刷中,特别是包装印刷、超过四色或有专色以及有满版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
在柔性版印刷中,各色印版往往采用实地版,所用的水性油墨一般透明度不是很好。
所以在安排各色印版套印顺序时,必须考虑到套叠后色彩是否能符合原稿要求,并达到良好的套印效果。
它直接涉及到印刷产品的质量。
印刷色序主要根据原稿设计及制版所选择的顺序进行。
但根据产品特点及工艺上要求,也常有变动。
一般柔性版网线版印刷中的色序由以下几种情况决定。
1.油墨遮盖力强的先印。
一般先印淡色油墨,深色油墨后印;2.套印色数多,不以深色轮廓作套印规矩时,深色轮廓应该先印;3.需要以最深色盖压图像轮廓的边缘,消除轮廓的毛口时,该深色必须最后套印。
但有时此深色又是各色的套色规矩。
这时,可先将深色印一部分,作为各色套版的规格,最后套印深色轮廓;4.画面图案的主色调,一般安排在最后套印;5.对于既有网点又有实地满版的同一色,为满足网点不糊版、实地满版不发花的要求,应将网版、实地满版分别挂版印刷。
这样可各自调节印刷压力,使用不同的油墨,保证印刷质量。
三色印刷时,一般的色序为:青-品红-黄。
实地密度掌握在青1.6,品红1.4,黄1.2左右为宜。
下面谈一下柔性版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塑料软包装彩印的印刷色序:塑料软包装印刷,一般都是以白墨铺设底色,用以衬托其它色彩。
其优点:一是塑料白墨与聚烯烃薄膜(PE、PP)亲和性最好,附着牢度最佳;二是白色是全反射,使印品色彩更为鲜艳;三是增厚印刷墨层,使印刷层次更为丰富,更富有立体感。
浅谈;四色印刷色序现今多色印刷已占据了印刷行业的主导地位。
我们在使用四色印刷机进行生产时,应该如何安排印刷色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油墨因素四色机一般采用墨膜厚度逐渐增加的印刷色序。
例如:C墨密度为1.6,在纸张上的墨膜厚度约为0.85μm;M墨密度为1.4,墨膜厚度约为0.9μm;Y墨密度为1.0,墨膜厚度约为1.3μm。
若按C-M-Y 的色序印刷,套印效果良好。
若将印刷色序改为C-Y-M,墨膜厚度分别为0.85μm、1.3μm、0.9μm,致使M色的套印效果差。
虽然可以通过加大M墨量的方法来增加墨膜厚度,改善套印效果,但墨膜厚度超过1.2μm后,网点增大,产生色偏。
C墨的密度为1.6时,墨膜厚度是0.85μm,若密度降为1.5,墨膜厚度就在0.7μm左右,这已是铜版纸印刷时油墨可遮盖纸张的最低值,低于这个密度值,印刷实地就会差。
所以遇到这种问题,最好将油墨稀释,使印刷墨膜厚度达到0.7μm以上。
当然在墨膜厚度超过1.4μm时,除了网点增大外,还容易产生背面蹭脏或逆套印等不良现象。
由此可见,油墨密度关系重大,印刷时有必要充分了解墨膜厚度与油墨密度的关系。
四色印刷属于湿压湿套印,后印色易反粘,所以从油墨的黏度考虑,最好依据油墨黏度递减的顺序进行印刷。
另外,从油墨的透明度来讲,以透明度递增的印刷色序为佳。
四色印刷如果是以K版为主,底色去除做得较深,从逆套印的角度来看,最佳印刷色序是C-M-Y-K。
但是,如果K版是补色版,印刷色序则可选择K-C-M-Y,这样从另一角度来讲还可以节约成本。
不过,K版若着墨过多,会使后一色印刷产生串墨现象,必须引起注意。
2、产品特点彩色印品种类繁多,各具特点,因此,我们要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安排印刷色序。
复制版画或高档艺术品时,应当严格按照原稿的色序进行印刷,以更好地忠实复制原稿。
在印刷票证时,则应当先印底纹再印边框。
而在印刷某些包装印品时,要使主体文字或画面保持鲜明,不被其他墨色遮盖,因此,应采用后印主体字或画面的主色色序。
怎样确定塑料薄膜柔印的色序?在柔性版彩色印刷中,如何合理安排色序是工艺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印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艺术性地复制原稿,这需要印刷工人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和掌握色彩变化的表现能力。
色序安排得不当,有可能导致印刷品产生色偏、混色和逆套印等故障;色序安排科学,会使印刷品颜色更逼近原稿,甚至于加强某种颜色气氛,使印品层次分明,网点清晰,套印准确,颜色真实、自然、协调。
一、确的柔印色序应注意的问题印刷色序是指多色印刷中各色版印刷的先后顺序。
印刷色序不同,其呈色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柔性版印刷中进行的彩色印刷,通常是使用黄(Y)、、品红(M)、青(C)、黑(K)四色版,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叠印。
从理论上来说,四色印刷可有24种不同印刷色序,但实际上由于印刷色序不同,印刷品的呈色效果也不相同。
合理的印刷色序,会使画面颜色更接近原稿,甚至还能加强某种颜色的气氛,调节画面的层次,阶调柔和,也方便套印。
所以在彩色印刷中,特别是包装印刷、超过四色或有专色以及有满版的情况下,更应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
在确定印刷色序时要注意的是,柔性版印刷色序与凸版印刷色序基本相同,但千万不可采用平版印刷的色序。
对四色网线版的印刷原稿要分析图案色彩,常用的色序是黄、品红、青、黑。
但也有人选用黄、黑、品红、青的色序。
因为水性油墨色密度高,遮盖力强,墨层厚实,色彩明亮而透光性较低。
四色网线版的印刷色序不可随意调换。
柔性版印刷中印刷的色序是一个变数,影响印刷色序的因素较多,尤其对于多色网线版来说,印刷色序的确定应充分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条件和印品质量要求合理加以确定。
一般来说,确定印刷色序时主要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呈色效果和印刷适性印刷色序影响呈色效果。
印刷第一色时只有一种可能,即墨层直接印在承印材料表面,呈色效果较为稳定。
印第二色时,就有两种可能,即要么部分网点直接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要么部分网点印在第一色的网点上(即叠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