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字词
❖ 1、 通假字:以纪其胜 Fra bibliotek ❖ 2、 古今异义:左控垂崖 古义:临;今:
控制
❖ 不可正视 正对着看;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对 待,不躲避,不敷衍
❖ 3、 1词多义 ❖ 薄:日薄西山 迫近
❖ 于林薄间东南望 草木丛生的
❖ 妄自菲薄 轻视,看不起 ❖ 贵贱情何薄 与“厚”相对,少
❖ 4、 词类活用 ❖ 乃壁其后 名词作动词,筑壁 ❖ 日光烛之 名词作动词,照着,照耀 ❖ 5、 重点字词 ❖ 亭午 蹑 昧 叙次
❖ 其1《古磴》诗云: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1跻攀,前行有奇观
诗人站在层层叠叠的悬崖之上,下面是幽深莫 测的山谷,眼前的羊肠小道突然中断 在这种上不 能,下不易的困境之中,诗人认为只要勇敢地向上 探索攀登,前面1定会有奇丽的风光 朱熹在写景中 巧妙地提示1个生活哲理,在困境中只在敢于奋斗, 必能化险为夷,闯出1条通往险峰的道路
❖ 第4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 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 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 第2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 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 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 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1气贯串,显得10分集中、
紧凑 文章的叙述方法基本上是移步换景, 以游踪为线索直叙写来 这样直线式的叙
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 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
❖ 从“登百丈山3里许”直 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
所见所闻,1概略而不提,笔 锋直逼描述中心,笔力集 中
2.1“俯”1“控”,突出“百丈山” 怎样的特点
“山之胜盖 自此始”,
审美情趣: 对险奇美的 欣赏
拓展: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 山6咏》,是1组精彩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