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的冬天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28 KB
- 文档页数:5
《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感受冬季的自然特点,了解季节对生活的影响,感受冬天带来的快乐,喜爱冬天。
理论依据: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热爱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的课程目标为依据。
依据学科的特征,我在教学时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课程目标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美丽的冬天》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的第一课。
本课首先通过一首儿歌让学生发现“冬天在哪里”,并通过找冬天这个活动让学生从自然景物、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变化中发现了冬季的到来。
其次通过对比南北方的气候、景物、人们生活的差异,感受“不一样的冬天”。
最后通过一些冬天人们的活动、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真好玩”,激发学生喜爱冬天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对冬天的认识,搜集学生和动物间发生的故事,发现学生的“真问题”,我在课前用问卷的形式对教学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如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可以看出学生对冬天的认识主要在雪上,下雪是北方冬天的显著特点,还有少数同学能够对比之前的秋天观察到了冬天的变化,如天气变凉、树上叶子都没了,还有同学提到了动物的冬眠。
另外,在冬天的有趣的活动中,学生主要关注点在与“雪”有关的事件上,滑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是学生最为感兴趣,也最为熟知的。
孩子们对冬天的发现停留在这些方面,在课前没有观察过冬天季节变化除了以上的这些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对我们生活和大自然的影响,缺乏对冬天美的感受。
教学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展开多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冬天的多样与多彩,感受快乐与美好,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有效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课以冬天为主题,通过介绍冬天的季节特征、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乐趣,增强对冬季的了解和热爱。
教材内容包括冬天的季节特征、冬季活动、保暖知识三个部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冬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掌握不足。
学生喜欢听故事、参与活动,通过图片、实物和亲身体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冬季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
2.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掌握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
2.难点: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体验:让学生观察冬天的景色和活动,亲身体验冬季的乐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总结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强调注意事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冬天景色的图片、冬季活动的实物或图片、保暖物品的实物或图片。
2.材料:学生分组讨论的卡片、记录表。
3.场地:室内或户外适合冬季活动的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冬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冬天的特征,如雪花、冰冻等。
接着,展示冬季活动的实物或图片,如滑雪、滑冰等,引导学生了解冬季的乐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冬季活动,如堆雪人、打雪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冬季的乐趣,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暖。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冬季活动和保暖知识,如穿保暖衣物、戴手套等。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美丽的冬天(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第一课时)》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冬天里的自然现象、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冬天里的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冬天的认识和体验还不够丰富。
但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乐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了解冬天的特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冬天里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增强安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冬天的自然现象、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冬天里的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安全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直观展示冬天里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习俗,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冬天,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冬天的自然现象:讲解冬天里的气温变化、雪花、冰冻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
3.讲解冬天的生活习俗:介绍冬天里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元宵节等,让学生感受冬天的生活乐趣。
4.讲解冬天里的安全知识:教育学生注意保暖、防滑、防火等安全事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冬季活动,如堆雪人、打雪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冬天的乐趣。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美丽的冬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这一课时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时的内容。
课文通过描述冬天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冬天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道德情感。
同时,本课时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冬天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喜欢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活动。
但部分学生对冬天的认识较片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道德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美丽景色和有趣的活动。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冬季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冬天的美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冬季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体验等活动所需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冬季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冬季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冬天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冬季的美景,让学生用词语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冬季活动,如堆雪人、打雪仗等。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冬天的乐趣,培养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词语表达对冬天的喜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冬天的美丽景色和活动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生活,体验冬天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材内容包括冬天的景色、冬季活动、冬季保健等三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冬天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冬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喜欢美丽的景色,对冬季活动充满好奇心。
然而,他们对于冬季保健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冬天的美丽和乐趣,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冬天的美丽景色,了解冬季活动,知道冬季保健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对冬天的认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和乐趣,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描述冬天的美丽景色,了解冬季活动,知道冬季保健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冬季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冬天的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冬季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冬季活动道具(如滑冰鞋、雪球等)。
4.冬季保健知识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冬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冬天的景色和活动。
《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美丽的冬天》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的第一个主题。
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冬天里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对象:学生对冬天有着天生的兴趣,他们喜欢冬天的活动,比如堆雪人、打雪仗、看冰灯等,而且他们对冬天的自然现象和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他们观察水平有限,对冬天缺乏比较深入的探索。
本班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小学生活,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并且初步获得了寻求、搜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教学方式:《美丽的冬天》这一课的重点是学生了解冬天人、动物、植物的变化,感受冬天的到来。
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冬天有什么变化?以“交流感悟”为主,以“讲授式”为辅,多种教学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交流和体验,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师:PPT教学课件资料:课件学生准备:观察冬天的变化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冬天里自然界的变化。
2、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3、亲近自然,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冬天的到来,知道动植物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一年有几个季节? 现在是什么季节?2、引出课题:我眼里的冬天二、交流感悟,找冬天。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围绕“冬天的美”让学生感受冬季的特点,其中包含了“冬天在哪里”、“不一样的冬天”和“冬天真好玩”等内容。
让学生通过发现冬天的奇妙与美好,体验冬天户外活动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爱玩、好动,凡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想亲自试一试。
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在上本课前观察冬季的花草树木、小鸟、人们出行衣着、寒风中手冷等现象感受冬天的特征。
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设计理念】根据北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
所以我将采用引导发现与主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身边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雪地就是他们的乐园。
通过观察和体验,交流讨论提升认识,获得发展。
深刻的理解“不一样的冬天”在哪及“冬天真好玩”。
【教学目标】1.知道四季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及冬季的特征,感受自然的美,喜爱大自然。
2.学会在冬季玩耍,在冬季的生活中保护自己。
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关系。
3.养成爱观察,交流、讨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关系,学会在在冬季生活中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养成爱观察,交流、讨论的好习惯,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与亲近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喜欢的季节你们知道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吗?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预设1: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百花盛开,景色十分美丽。
预设2: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游泳。
预设3: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庄稼丰收,果园飘香。
预设4: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会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小结:就如《三字经》里说的“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中四个季节循环往复,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不同。
(出示四季画面)活动二:我眼中的冬天1.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板书:冬天在哪里)你们怎么知道冬天来了呢?(自由举手发言)预设:1.天气冷了2.衣服穿多了3.小草枯了4.树叶掉光了5.小鸟飞走了……小结:大家找到了这么多冬天的足迹,冬天确实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校服由秋季校服变成了冬季校服,我们上课的作息时间也有改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13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感受冬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冬天的景色、活动和习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冬天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的了解。
他们喜欢美丽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此外,学生善于模仿和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天的景色、活动和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知道冬天的景色、活动和习俗。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冬天的美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画纸、彩笔等。
3.布置教室,营造冬天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冬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冬天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冬天的景色、活动和习俗。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冬天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画出自己心中的冬天、扮演冬天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冬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观察冬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冬天的季节特征和美丽景色。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冬天(11)-人教(新版)《美丽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找到冬天,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究冬天的特征。
2、激发兴趣,儿歌感悟,儿歌品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冬天的美丽3体验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感受冬天的美好,在与冬天一起玩的过程中尽情享受冬天、找到快乐让同学对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与爸爸妈妈一道亲亲大自然,寻找冬天的美丽。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四季歌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喜欢听歌吗?播放歌曲。
师:三字经里就有四季的记载,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四季的自热规律,春去夏来,秋去东来,大自热的规律,四季交替。
(师范读,生读)今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但是冬天到底在哪呢?前几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去寻找冬天的足迹,你们找到了吗?(课件播放冬天的图片)二学习儿歌、品读感悟活动一:儿歌里找出冬天的足迹,感受冬天的特征,拓展不同动物的生活方式,感受自然的神奇。
1初读儿歌。
2感悟儿歌。
(拓展不同小动物的冬眠方式)3看图片,续编儿歌。
活动二:【讲授】感受不一样的冬天1.出示图仔细观察,找一找南方冬天的美景。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比一比南方与北方冬天的不师:孩子们,你们说得可真好呀!下面我们就感受一下冬天的寒冷与快乐好吗?活动三:【讲授】欣赏图片交流冬天的游戏师:孩子们,冬天美吗,不仅有美丽的雪花,还有好玩的游戏呢,你在冬天都玩过什么游戏呢?1情景创设,雪后一起去操场上堆雪人的情景。
2师:孩子们,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讨论交流。
出示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游戏图片,讨论交流游戏安全注意事项。
3 除了好玩的,还有哪些好吃的呢?冰糖葫芦,又酸又甜。
渗透吃糖葫芦的注意事项。
(师总结:只有好好的保护好自己,才能健康愉快的度过美丽而又快乐的冬天)三.儿歌感悟,感受冬天的快乐,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四.结束部分结束部分:用笔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冬天,用画笔装扮美丽的冬天。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13 美丽的冬天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冬天》这一主题旨在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去感受冬天独特的季节特点,发现冬天里的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四季变化的好奇与热爱之情。
教材通过展示冬天的雪景、人们的冬季活动、动植物在冬天的状态等多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冬天,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冬天较为全面的认知,并且启发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冬天别样的趣味,培养积极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不久,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认知水平还比较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对于冬天,他们虽然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比如天气变冷了、会下雪等,但缺乏系统深入地去了解冬天的不同方面,如冬天里动植物的变化、丰富的民俗活动等。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喜欢通过故事、游戏、直观的图片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这些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冬天。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冬天的美丽,激发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体会冬天里人们的欢乐,增强与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冬季活动的愿望。
2.能力与知识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冬天的景色、动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冬季活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冬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天气寒冷、会下雪、部分动物冬眠等,增长自然常识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冬天的美丽与独特之处,从不同角度(景色、活动、动植物变化等)认识冬天。
激发学生对冬天的喜爱之情,让他们乐于去发现冬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部分动植物在冬天的特殊变化,像动物的冬眠、植物的过冬方式等较抽象的自然现象。
鼓励学生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和发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尚在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需要引导突破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