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4
《庖丁解牛》公开课教案《庖丁解牛》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理解并掌握“缘理而行”、“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能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文章中提炼归纳道理的能力。
4、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从文章中提炼归纳道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引出课文《庖丁解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庄子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问题。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讲述的寓言故事,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道理,提炼归纳出有益的启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5、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庖丁解牛》。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庖丁解牛》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公开课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也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通过本次《庖丁解牛》公开课教案的实施,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1《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人教版选修教材《庖丁解牛》2.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教材3.教材内容: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的《庖丁解牛》一篇,讲述了庖丁解剖一头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哲学思考和领悟,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于人生、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4.教材特点:(1)丰富的哲学思想:《庖丁解牛》是一篇以哲学思想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庖丁解剖牛的过程,探讨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形与神等深刻哲学话题。
(2)形象生动的描写:作者通过对庖丁解剖牛的过程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牛的生命力和生命的价值。
(3)符号化的语言表现:作者通过运用符号化的语言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抽象的哲学思考具象化,更加容易被读者所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庖丁解牛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3)能够分析和讨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庄子哲学思想,对生命、自然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2)能够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情感目标:(1)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2)促进对于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和探寻。
三、教学模式1.学生中心模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小组讨论、作文、课堂演讲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增强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取向。
2.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助互学,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形成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学习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共3篇《庖丁解牛》教学设计1《庖丁解牛》教学设计《庖丁解牛》是一篇出自《庄子》的小说,它讲述了庖丁成功地解决了一个几乎没人能解决的难题,成为当时的名流。
这篇小说充满了哲理性和文化性,是一篇值得教学的优秀故事。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有效地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思维的奥秘,增强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背景、主要内容和哲理意义。
2.理解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时运用。
二、教学内容1.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庖丁的背景、职业和为什么能解决众人无法解决的难题。
2. 阅读《庖丁解牛》故事的全文,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哲理含义。
例如:“牛虽有悟道之心,而不得与人言。
” 意味着牛享受着自己的世界,并和人类的思想世界不同。
3. 讨论庖丁是如何把肉与骨分离的,百姓为何不如庖丁。
让学生思考,这个技能和现代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4. 呈现庖丁与他的水牛的形象,让学生理解庖丁的智慧和耐心。
分析庖丁与之前思想、观念的冲突,以及他与水牛的合作。
思考庖丁的话:“没有确定的形式,便没有生命的丰富;没有变化的形式,就没有固定的群体。
” 意味着,人类社会需要变化的思想,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三、教学活动1. 晨读《庖丁解牛》故事。
2. 首先展示一个色盲方案的视频。
和大家讨论,在人类看似普通的生活和思维中,也有一些人与众不同。
一些人的思维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方式。
如果没有平台或方法表达他们的想法,他们会感到无奈和孤独。
3. 成立小组并进行讨论。
让小组成员自定主题,例如专业选择、自我价值,问题解决等。
让学生思考:“解决困难问题,需要什么?” 或“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4. 思维导图的分析都应在小组之间进行。
学生应记录并分析其他小组的观点,并将其归纳为一份报告。
5. 对报告内容展开学习并进行一对一对话。
庖丁解牛教案(14篇)庖丁解牛教案(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庖丁解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庖丁解牛教案1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述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难点、重点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
自读作业: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砉騞郤窾綮硎謋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一)解题:关于“养生主”的理解1、“养生”二字连续,意为保养生命,“主”在那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续,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那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
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
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
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能够不思考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能够了。
夸张。
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庖丁解牛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庖丁解牛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
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二、知人论世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最新庖丁解牛教案一等奖(优秀9篇)《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好处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务必透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述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二、解释题意: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这天我们学习这篇寓言,能够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课文朗读四、整体感知(一)串讲课文1、第一段: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
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分析: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
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
这些富于节奏感受的声音十分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庖丁解牛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重点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教学难点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学方法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讨论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第1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
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
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二、讨论庖丁对话的层次。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
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
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
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设计意图庖丁解牛教案设计意图第1 篇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二、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huā(象声词)謋huo(象声词) 卻xi(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ing(磨刀石) 窾kuǎn(空)怵chu(害怕,恐惧) 间jian(间隙)向xiǎng 通“响”盖he 通“盍”三、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四、梳理课文结构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课时六、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七、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解牛之道2、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对比突出“道”之重要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
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八、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寻“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遵循rdquo;道“。
ldquo;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尊重事物的规律。
其三,谨慎的态度。
庖丁解牛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借助工具书,了解庄子等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培养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庄子等文化常识,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培养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有人说,他极大,如展翅鲲鹏,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遨游于碧海长空,不慕恋滚滚红尘;有人说,他极小,小如翩翩蝴蝶,款款而飞,悠游自在,不知是自己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变为自己?猜猜他是谁(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的精神。
2.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培养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第一个小循环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阅读课文(2分钟)通过阅读,看同学们能找到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四、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1.导学案P2阅读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部分,初步了解课文。
2.解题并了解内容。
3.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
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
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
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的思想批判现实社会。
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
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
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庖丁解牛》最新教学设计篇1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
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
一、教学设计: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2.通过课堂(45分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具体步骤为:①诵读正音。
指定一个大组听其他三个大组诵读课文,指出错误,教师同时也给予诵读指导,然后再读。
②教师提问抽查自读勾书的情况,对认识混淆、理解错误的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③质疑辨析。
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记下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尽量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寻求其中的联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总结。
④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以“‘道’与‘技’”为正标题,对副标题“谈……”进行补充,设计议论文的开头。
二、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进行文言文教学硬是要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敢也不能够自己阅读文言文,教材所编配的文言自读篇目常常不能发挥“自读”的作用。
因此,在接到公开课任务后,我选择了课外自读篇目《庖丁解牛》,力图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
我在布置自读任务时没有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书面作业等,只要求他们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同时适当地勾画,记下问题。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字词:莫、盖、道、因、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意思。
2、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3、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
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寓意。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
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板书题目。
庖,厨师。
丁是他的名字。
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的读音,以及疑难的字词。
认读生字。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把握寓言的内容。
问: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个怎么样的厨师?教师:这里的庖丁绝不是一般的庖丁,他是众多庖丁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艺曾让梁惠王赞叹不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
一起朗读一、二段。
(三)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学生朗读1、2段。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庄子、梁惠王怎样评价庖丁解牛?教师引导:庄子从那2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动作、声音)幻灯展示庄子评价: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和谐,他的动作就象《桑林》的舞蹈一样优美,他的声音又和《经首》一样有节奏,看他表演真是一种享受啊。
梁惠王:善哉!技盖至此乎?——可见庖丁解牛技术高超啊!(四)编写传记,走进庖丁1、发挥想象,编写传记。
庖丁解牛的刀法可谓出神入化,实乃高手中的高手,封他为“一代名庖”应是当之无愧。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和寓意。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庖丁解牛技艺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和技艺。
(2)分析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和寓意。
2.2 教学难点:(1)庖丁解牛过程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如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会庖丁解牛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庖丁解牛》,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品魅力。
3.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和寓意。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庖丁解牛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庖丁解牛》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庖丁解牛》,理解故事情节。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4.3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案例分析:(1)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庖丁解牛的寓意。
(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4.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复习《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巩固所学知识点。
(2)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庖丁解牛的寓意,并进行简要阐述。
(3)选取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庖丁解牛》的故事情节有了深入了解,能够分析庖丁解牛的技艺特点和寓意。
《庖丁解牛》教案第一篇:《庖丁解牛》教案【设计思想】《庖丁解牛》是《庄子》书中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短小隽永,写法灵活,充满生活气息,且深蕴哲学理趣。
本课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参与对话,由言及文,因文及道,运用品读涵泳、研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场面描写、人物的刻画,领悟生动形象的叙述描写背后的理趣和简洁议论之深藏的意蕴,采集文言之美质,陶冶情操,培养情怀,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教学目标】⒈积累本课常见文言字词,掌握重要文言句式和脱胎于本篇的成语;赏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⒉通过细读庖丁对文惠君所言之“解牛经”,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进而理解“养生之道”的含意,从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⒊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拓展探究,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义。
【预习布置】1.通读《庖丁解牛》部分,自行疏通字词句。
2.思考:《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计导语,激趣引入㈠导入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庄子主张“无为”,“弃圣绝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㈡解题“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庖丁: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优秀 7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优秀 7 篇) ,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
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
《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庖丁解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庖丁解牛》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庖丁解牛的技术过程和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2)能够领会到庖丁解牛所蕴含的“顺应自然”、“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和技术过程。
(2)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庖丁解牛》的基本内容,了解庖丁解牛的技术过程。
(2)领会庖丁解牛所蕴含的道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教学难点:(1)庖丁解牛技术过程的细节描述。
(2)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庖丁解牛》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的技术过程和哲学思想。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庖丁解牛》,理解文章内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庖丁解牛的技术过程。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庖丁解牛的技术要领。
4. 深入剖析:(1)讲解庖丁解牛的技术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汲取哲学智慧。
5. 现实意义:(1)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庖丁解牛》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与庖丁解牛相关的文献、图片、视频等。
庖丁解牛教案教学设计优秀4篇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教学目标】1、疏通课文大意,积累词语。
2、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由整理]【教学重点】1、疏通课文大意,积累词语。
2、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及方法,探讨作品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一、知识填空:1)丁解牛2)目无牛3)刃有余4)满志二、导入: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下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给了一块能够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这天我们就一齐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三、了解庄子及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的解释养生,保养生命;主,道理,方法,或精神。
【原文】吾生也有涯①,而知也无涯②。
以有涯随无涯③,殆已④;已而为知者⑤,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⑥,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⑦,能够保身,能够全生⑧,能够养亲⑨,能够尽年⑩。
【注释】①涯:边际,极限。
②知:知识,才智。
③随:追随,索求。
④殆:危险,那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⑤已:此,如此;那里指上句所说的用有限的生命索求无尽的知识的状况。
⑥近:接近,那里内含追求、贪图的意思。
⑦缘:顺着,遵循。
督:中,正道。
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
经:常。
⑧生:通作“性”,“全生”意思是保全天性。
⑨养亲:从字面上讲,上下文意不能衔接,旧说称不为父母留下忧患,亦觉牵强。
姑备参考。
⑩尽年:终享天年,不使夭折。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本课的语言、写作技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庄子的思想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点
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思想与其启示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屏幕上展示的是两本书的封面:一本是于丹的《〈庄子〉心得》,一本是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集《庄子说——自然的箫声》;一本是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发表的观点的结集,一本是漫画家的形象解读。
可以这样说,在有华人的地方,总有人对庄子念念不忘,总有人对庄子的文章百读不厌,缘何?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走进他的《庖丁解牛》(板书),就能找到其中的答案。
二、习读课文,整体把握
㈠看视频,了解故事内容。
㈡听录音,圈画重点字词句。
㈢分角色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分层推进,研读文本
㈠跟庄子学语言
1、经典的语言美
预设:熟语的积淀——游刃有余、切中肯綮、目无全牛、踌躇满志。
2、和谐的节奏美
预设:(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之所”的妙用,形成音韵的和谐。
(2)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
会。
——“然”字妙用,形成音节的协调。
(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也”字妙用,促进了音节的和谐。
这三句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贯通,朗朗上口,带给人美的享受。
3、丰富的意蕴美
预设:(1)文惠君两次评价,不同的意蕴。
——一者赞叹于口,一者折服于心。
(2)庖丁举止言谈,相同的内心。
——行为的享受,分享的自得。
㈡跟庄子学技法
1、鲜明的对比
提问:庄子是怎样突出庖丁技艺的高超的?
预设:将“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以此进行对比,突出庖丁技艺的高超。
2、丰富的想象
⑴提问:在大家已经学过的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对鲲鹏的描写让我们有怎样
的感受?
预设:对鲲鹏生动形象的描写带给我们开阔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但鲲鹏形象不曾见于史书,却是作者想象而成。
⑵提问:庖丁解牛这一情节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预设:今天我们关注庖丁解牛,而这解牛之情节依然不曾见于史书,虚无之说却让读者竟能信以为真,足见庄子想象的丰富与妙用和亦真亦幻、绚烂
迷离的描写功夫。
3、铺叙和升华
提问: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只有两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主角配角之分吗?为什么?
预设:庖丁并非是“主”,而文惠君也不是“宾”,庖丁负责对主题的铺叙渲染,而文惠君的任务是对主题的升华。
虚构庖丁解牛的故事,实说庄子的
养生之道。
过渡:⑴学生集体诵读全文。
⑵庄子通过对人物言谈举止、解牛过程的生动描述,完成了文字寓意的
沟通。
那么,庄子写作此篇的意图是什么?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
的庄子呢?
㈣向庄子要思想
1、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想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1)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即面对事物和社会,应顺其自然,不强求。
(2)要“技经肯綮之未尝”,即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3)要“以无厚入有间”,方能“游刃有余”,即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2、谈一谈你对庄子思想的认识。
(1)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一个重要
的学术流派——道家思想。
(2)引入《养生主》开篇的一段话,作为分析依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这其实就是一种避世的、无为的、不讲求抗争的消极思想。
本身价值: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伤失意的人们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以精神安慰,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疗法。
(3)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化消极为积极——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掌握规律、顺
应自然(板书)。
四、课堂总结
希腊神秘哲学家说过: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
庄子正是那个引领我们回家的长者、智者。
最后,让我们齐读大屏幕上的这段话来结束本课的学习: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
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
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板书)。
五、作业设计
1、对于本篇,请熟读成诵。
2、推荐一篇文章: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两本书:于丹《〈庄子〉心得》,
蔡志忠《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六、板书设计
学不完的庄子
——《庖丁解牛》赏析
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掌握规律顺应自然
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