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
- 格式:wps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试题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P89)在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工作是()A、领导工作B、人员配备C、计划工作D、组织工作2、(P89)计划工作的核心是()A、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B、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C、决策D、组织工作3、(P89)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B、实现预期目标C、编制计划要诀D、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4、(P90)计划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A、管理B、顾客C、目标D、战略5、(P92)基本建设计划属于()A、按企业的职能分类B、按计划的内容分类C、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D、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6、(P93)下列不属于按计划表现形式分类的是()A、程序B、规则C、培训D、预算7、(P95)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A、确定前提条件B、估量机会C、确定可供选择方案D、确定组织战略目标并对目标分解8、(P96)总计划的基础是()A、可供选择方案B、预算C、预算方案D、派生计划9、(P96)衡量计划工作进度的重要标准时()A、各种方案B、派生计划C、预算D、规划10、(P96)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A、规划B、规则C、政策预算11、(P96)计划工作中强调抓关键问题的原理是()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12、(P96)限定因素指的是()A、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B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C与目标实现无关的因素D、人为限定的假设因素13、(P97)在下列对许诺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大B、许诺大,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小C、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小D、许诺小,所需的时间长,实习目标的可能性大14、(P98)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是()A、改变航道原理B、灵活性原理C、限定因素原理D、许诺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P87)计划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A、做什么B、何时做C、何地做D、何人做如何做2、(P92)按企业的职能,管理计划可分为()A、生产计划B、劳资计划C、安全计划D、财务计划人员培训计划3、(P92)按计划的内容分类,管理计划可分为()A、专项计划B、综合计划C、生产计划D、供应计划财务计划4、(P93)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A、目标B、战略C、政策D、规划使命5、(P96)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A、灵活性原理B、许诺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限定因素原理责权一致原理三、名词解释1、(P87)计划工作2、(P97)许诺原理3、(P98)灵活性原理4、(P99)改变航道原理四、简答题1、(P96)简述计划工作的原理2、(P98)简述灵活运用原理的限制条件五、论述题(P87)论述计划工作5W1H的具体含义历年开题1、(P93)某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非常畅销,企业领导也倍感欢欣。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认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
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层次:上层、中层、基层)。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社会属性【生产关系】)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包括(一般性,多科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边缘科学)。
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实践性)5.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交换性、相互依存性、控制性。
“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的观点:整体、“开放性”与“封闭性”、封闭则消亡、模糊分界、保持“体内动态平衡”、信息反馈、分级、不断分化与完善、等效。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 )。
新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代表的理论,如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共同的特点有(创新、突破式改进)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
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的是(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名词解释: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3、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4、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5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6、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P89答:①目的性②主导性③普遍性④经济性2、简述计划工作的意义?或简述计划工作的重要性?P90-91答:计划工作是指导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①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②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③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④有利于控制。
3、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P93-96答: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4、计划工作的原理有哪些?P96-99答:①限定因素原理②许诺原理③灵活性原理④改变航道原理5、简述改变航道原理的基本内容?P99答: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因为未来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制订出来的计划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第四章计划概述1.什么是计划?计划有哪些特点?答;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和怎么做几个方面的内容。
计划的特点主要包括:(1)目的性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是为了使组织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其预定的目标。
明确的计划能够使组织成员了解组织的目标以及自己的职责,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计划中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和衡量标准又是控制的依据。
所以,计划可以为员工指明方向,可以使整个组织的活动达到有序、高效,减少重叠和浪费,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基础性就管理的各项职能而言,计划是首要职能,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和依据。
因为管理者只有在确定了目标、拟订了计划之后,才能确定合适的组织结构,才能知道组织在何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明确员工的责、权、利以及有效的领导和激励手段,才能控制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不偏离计划。
所以说,计划是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的起步和基础。
(3)前瞻性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不可知的,常常会面临新的机遇或挑战。
因为计划是在掌握了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未来而做出的工作安排,所以,计划中关于组织未来的行动方案和建议说明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普遍性一个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层次高低不同、部门职能不一,但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中都少不了计划职能,各层次的管理活动都需要进行计划。
如高层管理者要制订战略计划,中层管理者要确定施政计划,基层管理者要实施作业计划。
所以,计划是各级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能,具有普遍性。
2.计划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计划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的分类标准和类型如下:(1)根据管理者所处层次高低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与行动计划。
①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应用于整体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预期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管理学第四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 什么是计划?计划是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在管理学中,计划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和制定的明确指导方针。
计划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组织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使组织达到这些目标。
2. 计划的特点(1)目标导向性:计划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它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综合性:计划需要考虑资源的利用、活动的安排、时间的安排等各个因素,要综合考虑组织的整体利益。
(3)灵活性:计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4)准确性:计划要具备可行性和准确性,不能是空想和随意制定的。
3. 计划的层次体系计划可以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操作计划三个层次。
战略计划是指针对整个组织的长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高层管理者制定。
战术计划是指针对各个部门或功能的中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中层管理者制定。
操作计划是指针对具体任务和活动的短期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它通常由一线管理者制定。
4. 计划的制定过程(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愿景:首先,管理者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确定长期目标。
(2)分析环境和资源:接下来,管理者需要分析内外环境和资源情况,了解组织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可利用的资源。
(3)设定目标: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分析,管理者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制定策略:为了实现目标,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行动方案。
(5)制定具体计划:在制定了策略和行动方案后,管理者需要具体制定实施计划。
这包括明确任务、安排时间、分工合作等。
(6)实施计划:一旦计划制定完成,管理者需要组织资源,实施计划。
(7)监控与评估: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持续监控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计划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计划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它为组织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帮助管理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一、填空
1、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是指()。
2、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为()。
3、按计划的内容分类可分为()。
4、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分为()。
5、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分为类可以为()。
6、对机会的估量要()。
7、计划工作的起点是()。
8、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9、管理料实践中,经常会出项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故需要调整计划或重新制订计划,这遵循的是()。
10、计划工作的基本特()。
11、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以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12、按企业职能分类主要是()等。
13、()的原理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二、名词解释
1、计划工作:
2、限定因素原理:
3、许诺原理:
4、灵活性原理:
5、改变航道原理:
三、简答题
1、计划工作的意义
2、计划工作的程序
四、论述题
1、论述灵活性原理的限制条件
2、论述计划工作的许诺原理
五、案例分析
一位企业的管理者在回顾企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说,过去企业承担的是大而全,小而全,是企业办社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负担太重了。
企业是因为盈利才能够生存下去的。
因此企
业能够保证利润最大化,保证股东利益最大化,就是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请对该管理者的这段话进行分析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