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转自----

在工程设计的各学科当中,机械设计是发展最早,且已经发展得日臻完善的学科。机械这种东西比较直观,所有的东西都摆在面上,好不好使一目了然,当造成破坏和事故的时候,也更容易遭人诟病,使你无处遁形,也不好狡辩。

机械设计的围很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你拆了电缆、卸掉管路以后,基本上就算是机械结构。许多人认为:‘水、电、风、气’的家伙都是有专业的,人家是‘术业有专攻’,但你要是搞机械的,大家就可以认为你是‘万金油’,在总结一个现场故障的时候,当别人都有理由逃遁以后,剩下的那个倒霉家伙就是你,即使就真的是人家的毛病,只要别人稍稍耍一点赖,说他不明白,他就可以安然脱逃,领导是绝对不会允许你逃走的,因为你是机械专业的。所以,为避免尴尬,许多的东西都是你要学习的。

在机械专业混了不少年的事,虽然机械行业看似庞杂,好像没有什么头绪,似乎不知从哪里下手,但我习惯上总体将机械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结构’,另一类是‘静态结构’。运动结构可以从飞行装置算起,从航天器,到飞行器,再到各种运动的设备,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静态结构包含各种桥梁、建筑结构、各种工业的仓体、支撑结构和各种梁体、底座、绗架、网架等等。相对而言,机械设计的‘人才’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擅长设计‘运动结构’的家伙,另一类人才是善于设计‘静态结构’的。

除了人才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混在机械设计领域里的家伙,这部分人里面有一部分是老板,自称懂机械,实际是一知半解,他们不需要理解具体的结构,只要挣钱就好,这类老板不好相处。另一部分是学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辈子别人的图纸的笨家伙,鄙人就属于这类人。

许多搞机械的、自认为是有天赋的家伙自己就瞧不起稿‘静态结构’的其他人,他们觉得设计各种支撑梁、连杆、绗架、底座,以至于是设计斜拉结构和悬索结构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水平的人,干这种活体现不了人生的价值,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当一个重载箱型梁破坏的时候,能说得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破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多,这正说明懂得设计这种东西的人其实不多。

除此以外,什么时候用绗架,什么时候用箱型梁,其各自的载荷特点和承载方式也是许多‘聪明人’说不清楚的。我国因为没有工程学的教育,大家又都学的很窄,纯理论的课堂教育。于是,很多的问题都说不清。

计算一个承载结构,不外乎是计算强度、刚度和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强度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你只要上过中专,你就应该很明确地计算出一个断面的强度,无论断面的结构有多复杂,就是花费的时间长短的问题。假如你说不会算,谁都帮不上你,只有再回学校念书。而刚度的计算就比较复杂一些,要考虑各种工况,考虑最复杂的一种组合状态,这就不是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了,想学明白了,第一要有好的师父,师父就不明白,你学不明白。第二,就是你要肯学,要下功夫。

比较复杂的问题是计算一个结构的稳定性,它不仅要考虑工况,许多外在的条件你必须要考虑进去。比如:当你设计一个大型的料仓和附属结构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就特别多,例如,风雪引起的荷载,地震的不同振型引起的破坏效应等等东西。就仓体的支撑形式而言,条件许可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较为‘柔和’的多柱支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它的‘弹性’和‘柔软性’都比较好,在承受以‘扭转’振型为主的地震破坏中,边上的柱子的联结节点可以‘拧

断’,以吸收地震的冲击波。当地震过后,虽然有些支撑体破坏了,但整体结构是完整的,达到这种水平,你就基本是‘人才’了。

当不允许采用多柱支撑结构时,支撑形式的的刚度就一定比较大,柱子就不允许被拧断,这时的变形就被转移到仓体本身上去了,你必须选择一个变形/破坏点,通过它的破坏而保留结构的完整性。

采用少柱结构时,就必须要慎重使用型钢作为柱子,有些时候,方形或圆形就可能是你的唯一选择。

重载箱形梁的破坏,你要是细看或者说你看明白了,你就知道:真正由弯矩导致的破坏并不很多。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扭荷破坏了结构。扭荷首先是破坏了箱形梁的纵横筋板之间的焊缝,导致形变的加大,而形变的增加又进一步破坏了纵横结构,最后导致了翼板(有时称梁的‘上下盖板’)与间隔结构的分离,失去了承载的理论位置,最终使整体结构分崩离析。

煤矿上使用的液压支架就是一种典型的重型承载支撑结构,其顶梁、掩护梁、连杆、底座的设计都比较讲究。什么地方要加强是非常重要的,也有许多的学问。在型式试验的时候,虽然只有5000次的循环,看似次数很少,但能撑过试验结束的的架型也并不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尽管现在是有限元时代了,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偏载试验,从根本上讲还是扭荷作用的问题许多人没有完全理解透,或者没计算好。

能设计结构巧妙而又经久耐用的钢梁其实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是很看一个人的功底的,它和在学校的学习和后天的锻炼都有很大的关系,别小看了它。但像我这样的笨家伙就干不了。

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你需要特别重要的是:除了正常计算弯曲载荷以外,一定要搞清楚最大的扭荷,这种载荷可能不一定是什么东西施加给梁体的,也可能是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假如你当时没有仔细考虑基础沉降的问题,到时候,土建的家伙是救不了你的,你哭都没人理你。

如果是薄板结构,你还必须计算剪切和冲切的问题,你的钢梁是没问题,但人和物件掉到底下去了,你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筋板的联结也是特别重要的东西,焊缝尽可能不放在受力大的位置上,如果必须放在那里,要作额外的加强和支撑,通过增加局部的刚度,减少此处的形变,使变形发生在非焊接位置。当然,书上说了许多特别细致的东西,都特别重要,我不重复什么,以免引起卖弄的嫌疑。

有人会说:你说了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到底用什么来衡量一个家伙是不是行呢?这个我比较在行,因为我不会干什么,再不知谁会干?岂不是要饿死?其实,衡量一个家伙只用一个标准就够了,他自己设计的结构,随便取一个截面,他都能讲得清楚何处的应力是多大?哪个断面在何种条件下可能破坏,这个截面破坏以后引起的后果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整体结构会崩溃?在众人面前可以讲清这件事,他就合格了。假如是抄图,抄一辈子也还是抄。

假如我们把钢结构叫‘重型结构’的话,铝结构就是‘轻结构’,它的设计与钢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说根本就是两码事。

假如我们把钢结构叫‘重型结构’的话,铝结构就是‘轻结构’,它的设计与钢结构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说根本就是两码事。有些时候,因为某些需求,你必须设计铝结构。

铝结构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在二战时期,当时是‘玩命时代’,你的飞机速度快,灵活,载弹量大,生存条件好,你就有了制空权,一旦有了这东西,就可以在人家头上扔炸弹,炸掉滚针轴承厂,潜艇制造厂,Me109 的组装厂、重水厂,最后纳粹就玩完了。

在这场竞争中,美国佬胜出,直到制造出B29的时候,世界知道,大局已定了。

铝是一种柔软而耐氧化的物质,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它不太适合做结构件使用,首先是不宜焊接,另外是比钢材的耐温性能差许多,但对于某些领域又必须使用它,于是人们开发了许多与钢结构完全不同的设计方式来利用铝及其合金结构。

由于铝的机械性能差,美国率先开发所谓的‘硬铝’用作航空材料,除少量必须用钢材的结构以外,当年的大型轰炸机的机身和机翼都是这东西,由于铝的延展性能好,做结构件时,要充分利用这种性能,使应力大的地方实行一体化的结构设计,避免使用铆接,连接的位置可以在‘中性线’上,大提高了铝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这一点和钢结构的设计完全不同。

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当代的高速列车就采用了大量的铝结构件,这些结构件是大型的铝型材,从车厢的断面上看,是由几块大型型材拼接而成的,受力区域都是连续结构,不会有焊接或铆接的设计结构。假如你原来是搞钢结构的人,后来转到设计铝结构,你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你必须要能独立拆解一个铝断面,用什么方式提高强度和刚度?用什么方式进行联结?同时要知道热挤机是否可以挤出你要的断面,有没有这么大的力能参数。

你觉得很难吗?其实也不难!像我这样的笨家伙都是自行拆解铝断面,设计刚度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把铝结构联结到一起的方式也不如钢结构多,早年一般是铆接,今天还在用,世界上铆制铝的铆接设备和铆钉并不很多,说白了吧!就美国佬和欧洲有。日本准备要造100吨级以上的大飞机了,为什么没有早动手,他不好意思说,我替小鬼子说了:日本没有合适的航空铆钉。我不算泄漏日本人的秘密吧!

今天,铝结构可以焊接,当然,方法比较特殊,还有一种被称为‘摩擦搅拌焊’的工艺,做厚结构时也用得比较好。

假如你做铝结构设计,能设计断面,会计算,再能拆了这个结构,分块做型材,再将其联结起来,你就会有饭吃,做这个的家伙比作钢结构挣钱多,这只是我悄悄告诉你的呀!你可别告诉其他人,否则,别人都学会了和你争饭碗。

随着人们对航空器‘更高、更大、更快、更远、寿命更长、事故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更强’的多‘更’要求,铝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了。无论是强度、刚度和温度适应性及稳定性能都不够了。这时,纤维热压增强材料就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了。

这些纤维热压增强材料主要是做结构用的碳纤维结构材料和做蒙皮及结构翼板的凯夫拉夹层材料。

碳纤维的模量很大,用它制作的结构,在有很高的强度的同时可以有很大的刚性,这是其它材料所不具备的。碳蜂窝结构是历史上最强的蜂窝结构。

凯夫拉夹层结构是由凯夫拉纤维和薄铝板的多层复合体,欧洲称‘凯夫拉治’,由于它的模量略小,具有一定的弹力和变形能力,是作轻结构蒙皮的上等材料,有时是唯一的选择。

作碳纤维结构设计时,你主要是考虑用什么结构形式,它和加工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在断面很薄的时候,蜂窝结构是你的唯一选择。会蜂窝结构的设计,你可以有一碗不错的饭,就可以作真正的白领了。

纤维热压增强材料的联结就比较特殊了,它与钢铁结构和铝结构的联结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材料一般是采用粘–铆联结方式。承载的联结体是环氧或类环氧胶,而铆钉只是辅助固定的方式,无论是哪国的铆钉都不会有这样大的联结强度。

粘–铆结构有其致命的缺陷,腐蚀会沿着边界层渗透,当层间结构被破坏到一定的程度,这种看似无敌的结构体就会瞬间崩溃,而在这之前是没有任何先兆的。

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注材料的表面处理和粘接方式,以及搭接界面的封闭处理。总体技术要求要标明多长的周期要进行层间结构的探伤处理,探伤显示的损坏结果到什么程度就要报废,而不管它看起来是新还是旧。否则,发生事故的时候,要拿你是问!

碳纤维还被用来作为结构的增强材料,粘接在梁体的表面以提高强度,它属于专门的学科。

你需要学习的实际是两种东西,一种是碳纤维结构件,一种是碳–钛复合拉杆,学会这两种东西,可以设计F1 或者设计飞行器。

在工程设计的时候,有时客户会提一两种特殊的结构给你,这是你的附属结构,一种是间隔消音结构,结构体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表面要粘贴某规格的沥青石棉毡,结构之间要悬挂式布置一定克重的玻璃纤维毡,这是依据声频特性计算出来的,有些时候这些东西你也必须会。

再有一种东西就是防弹结构,防炮弹的东西不是咱设计的畴,那东西咱搞不了。防枪弹的结构主要是硬式和软式两种,软式的也是一种凯夫拉夹层复合结构,以前要自己设计,现在可以买得到。

说‘静态结构’和设计,俺就知道这些了,按中国成语说‘坐井观天’,俺就是那只井底的大蛤蟆,也希望有一天爬到井台上来看看世界,但,很难啊!不过,上面说的这些东西,俺可以替你做,即使是纤维材料,俺从压机替你做,做了设备再替你设计结构。

具体你要知道多少东西,那就要看你自己了,客户要侬作什么,侬没有自己的选择,白相白相以后就得干活,到底是钢结构、铝结构、还是复合结构,你的老板说了算,你说不会,他不给你发薪水,俄着你!你没辙吧!你和我毕竟不同,我只是一介混事之徒,谁拿我能怎么样?

说到搞‘运动结构’设计的家伙,有时看不起搞‘静态结构’设计的人,在有些场合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说到搞‘运动结构’设计的家伙,有时看不起搞‘静态结构’设计的人,在有些场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设计一个‘运动结构’,不仅要考虑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完整性,还有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这些任务有时是精密的动作,有时是一个变化着的力,有时二者兼备。

既然是为了完成一个运动的任务,从总体上说,各种运动机构都是类似的,从宏观上看都是一样的东西。运动系统在运动过程中都包含有‘启动、加速、工作运转、减速、停止’等过程,怎么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习惯上将‘运动系统’分成几大类:第一类是‘大惯量系统’,其自身的启动惯性较大,而工作载荷并不很大,例如,棒材轧机的定尺飞剪,设计的关键问题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启动到位,完成剪切动作,真正的剪切力并不很大。

第二类是‘大载荷系统(或外加大惯性体),这类系统的自身惯性很小,而工作载荷很大。例如,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设计的关键是如何在瞬间发出巨大的推动力,而这种大推力又是可以精密控制的,设计这种东西有难度,有时,你设计了也没有条件加以实现。

第三类是混合系统,自身的惯性比较大,工作载荷也特别大,有时载荷还有不确定性,例如,轧机、热带飞剪等冶金设备就是如此。

你无论是设计哪种系统,首先你要分清楚这东西的实质所在,才能选择用什么方式加以驱动。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驱动一个系统用到的原动机。原动机主要有各种电动机、活塞式燃机、涡轮轴式燃气轮机、外燃式的斯特林机、驱动大型风机和压缩机的蒸汽轮机等。无论如何,我们最多采用的是各种电动机。

各种电动机都有不同的启动特性和负载特性,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选择和控制。

设计棒材轧机的定尺飞剪时,主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特性,电机要适应频繁的连续启动,启动过程要准确。

设计轧机的时候,主电机主要考虑的是过载倍数是否合适,过载倍数不够,轧机的力能参数不够,光能转又有什么用?。

设计冷床的时候,假如你是采用启动/停止的方式,就要选择较大的电机,当采用气动离合器的方式时,电机相对就小些。这些都是根据计算得出的。

说到计算一个电机驱动的系统时,电机是否合适?曾经有许多的说法,很多书里说了不同的观点,有时把人说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以然,有些东西我参考,有些东西只是看看算了。

什么叫电机选择得合适?就是在工作载荷的条件下基本达到额定状态,留下一点富裕就够了,留多少富裕的功率,那要看你选择的是谁的电机,假如是德国的电机,你在90%的额定条件下可以长期使用,如果是美国的电机,有时可以使到100%。有些电机,你就要慎重,可以询问厂家,到底可以在什么条件下使用,给你的答复有时是75%,有时还要低,但你也要遵循,谁让你想少花银子呢?

电机到底在什么条件下会烧了,一堆人可能有许多的说法,无论谁说过什么,最终的答案都只是一种:那就是积累的热量。请你记住,只有发热超过散热并累计上升到规定的温度,同时持续一定的时间,最终烧毁绝缘的时候,电机就烧了。

在实际的设备设计中,有时,你按工作载荷计算的电机功率是不能满足启动要求的,因为过长的启动时间将瞬间产生大量的热,使系统马上被‘顶掉’。但你若是按启动工况计算电机的功率,就会严重富裕,这将导致系统的效率下降,对整个的工厂是没什么好处的。这时,你就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平衡不了的时候,就要另加一个装置专门负责启动,这种东西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最简单的就是两个电机串在一起,用离合器联接,启动的时候,两个电机同时工作,正常工作的时候,断开一个,使用一个。

其实,你只需掌握几点关键的东西:启动期间的发热是否超限,如果启动的次数很少,首次启动是冷车启动,即使发热略有超过,也不会怎么样,但时间不能太长,长了,对电机的寿命有影响。电机在工作期间的过载问题必须仔细计算,力能参数满足需求的时候,主要是计算每一

个循环的发热是否满足要求,应该使用什么方式进行散热,对于封闭式电机的计算要特别注意使用的环境。而对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比如湿热带的气候,要使用专门的湿热带电机,以前,有的公司出口设备到印尼去就有这类的问题。在系统减速阶段,你可能用到某些减速的方式,假如和电机的力能参数有关的话,也要仔细计算,力能参数合适以后,再算发热量,总之,你什么都算过,并且都算对了,在工程中出的错误就少,否则,有些问题不是你轻易能处理的。当然,你如果只是给别人跑腿的话,有问题时可以躺倒说不明白,但有时说不明白,就不行,要看是谁说!

真正选择电机的时候,你会看到有同步机,异步机,异步机里还有众多的分类,当然还有直流机、各种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开关磁阻电机,许多我都用过,书里有明确的原理说明,厂家有详细的曲线参数表,这些东西我不能侃,一侃就要露怯,在选电机之前要仔细地想好了,你要驱动的是什么系统,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以前,遇到一件事,我们打过一个赌,最后我赢了,那是用一个小电机驱动一个惯性比较大的系统,启动的时间很长,按原理说,超过规定的启动时间,电机就可能烧了。但那电机就是不烧,一个书念得比我好的家伙怎么都不解这是为什么,书里明明说了要烧的,怎么不烧呢?见鬼!假如你能猜到为什么,告诉我!

在使用电机不方便的场合下,可能你被迫要使用其他的原动机,例如,在输油中继站要使用柴油机,这东西和电机的特性是完全不同的,要考虑一大堆的东西,比如液力耦合器及控制系统,调速装置,齿轮变速箱,散热器和循环系统等,你别嫌麻烦,挣钱麻烦吗?应该是不麻烦的,我说的是挣钱,不是从地上捡钱!

在输气的线路上,假如气体的热值和灰份等质量合适又有处理站的话,可能使用涡轮轴燃气轮机,这东西是高速机,减速装置比较复杂,还要有一大堆的监控系统,但它的效率很高,装置比较小。

还有使用斯特林机的,可能场合特殊,那东西很安静,有在车上使用的,我没用过。

侃过驱动的方式以后,还可以侃一下被驱动的结构。假如一个驱动力可以使系统启动的话,系统就可以开始运转,但运转的过程中还会发生许多的问题。

侃过驱动的方式以后,还可以侃一下被驱动的结构。

假如一个驱动力可以使系统启动的话,系统就可以开始运转,但运转的过程中还会发生许多的问题。按我的习惯,我把这些问题归为四类,即:

1 控制位置精度的问题。

2 平衡问题。

3 振动问题。

4 润滑问题。

控制位置精度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控制系统的选择、被驱动件的惯量、控制的算法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对于要求高速运动,而定位准确的物体,减少自身的惯量而提高其刚度是尤其重要的。有时,你必须放弃钢铁、铝合金等结构而转求采用复合材料。不管对谁来说,一个大而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就是难以控制。在提高刚度的同时,还应该提高结构的自振频率,这对于提高位置控制精度都有很大的帮助。

就控制系统来说,不是你选择的系统精度越高就越好,过高的精度有时没有必要,它无故地增加了制造的成本。有时,你提出的、超高的精度其实是实现不了的,比如,你要求热轧板带的精度到‘缪’级就很难做到。还有就是,太高的精度引起的系统震荡也是很难处理的,有时是对生产过程的严重干扰,可以大降低生产效率。

提高一个系统的位置控制精度和算法还有很大的关系,你的算法比较先进,简单地解出轨迹和

正确地修正和差补,都是提高控制精度的有效手段。

作为机械设计者,在设计这类东西时,你应该是先设计好你的所有机构,做完所有的惯量计算,找到最大的惯性力作用点和外载荷的附加点,再和专业的自控公司的家伙谈控制,看他们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力能参数是不是可以,控制卡是不是有这么高的响应和适当的电流输出,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谁的东西是可以使用的,谁是真正混事的家伙。只有这样,你设计的东西,你才知道最终是不是可以使用,即使在使用中有问题,也可以知道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驱动跟不上?还是算法的问题,或是控制电路的问题。不知道这些,永远是糊涂的。

说到一个系统的平衡问题,也有许多的讲究,例如大型的棒材轧机的冷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精轧机经过倍尺飞剪上到冷床的棒材的规格随着生产的规格调整时刻在变化中,规格从∮10到∮40都有,究竟在哪一点平衡冷床是有说道的,你要和轧钢工艺的家伙仔细探讨,找到最常生产的规格,还要考虑生产的连续时间,工作做细了,对设备的寿命、电耗都有利,毕竟国家的钱也是钱,和大家都有关系,但能考虑这些东西的家伙是非常少的,说不清为什么!

平衡不好的话,不仅是设备寿命受影响,基础的寿命减低,还可能把床面甩下来,几百吨的家伙,甩飞是什么后果?你想过吗?非常可怕的!所以,当你接手设计这东西的时候,会有许多的人劝你这家伙的可怕后果,但东西设计好,摆在那里,大家能抄许多年,也是一件趣事。平衡问题与振动问题有时是一个问题,有时是两个问题,有时二者有关系,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做好平衡在某些场合可以减少振动,有时就不能,甚至根本就不能。

运动系统的振动有许多的原因,一些是由不平衡引起的,这些东西只要简单地加以平衡就可以解决。有些是由于外界的激振源的振动频率和系统接近而导致振动,附近的空压机、活塞式燃机、有时甚至是某些液压泵组也可以引起振动,要先找到振动的激励源,做相应的处理,此类问题就可以解决。

比较难以处理的是扭转振动,特别是采用活塞式燃机驱动的设备。这种振动一旦发生,很难消除,并严重地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是很严重的破坏事故,必须事先加以避免。

你在做长轴系的设计的时候,要事先计算整个系统的扭振问题,只有计算完了这东西,才能开展结构设计,你要是说你不会,我估计你的领导不让,一定要扣你的工资,但别人说不会就有正当的理由,比如说正忙着搬家,或是孩子小。你没什么理由。即使是人家设计的系统‘扭振’了,领导也会问你为什么?别人只是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因为人家可以说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东西,难道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东西吗?这时,你要处理不了,大家都跟你急,问你,你是干什么吃的,这点东西都对付不了?啊!劝你还是趁早准备好了,免得到时候着急!

润滑问题是非常庞杂的东西,一个东西一个样,一点规律都没有,你那点所谓的‘经验’在什么时候都不管用,在一个大的里,做不了设备设计的家伙,有时就被派去搞润滑系统,殊不知,润滑这东西也很复杂,像我这类特笨的家伙,在不着人‘待见’的时候,有时就配干点这类杂活。

低速重栽的非精密的场合,许多人愿意用轴套,随便抓一个就用,人家能用,我也能用,但场合不同,材料和使用的方法还真是不同,有时就不能乱用。

见过一个设备的轴套,使不了几天就坏了,换上还是坏,设计者说不知道怎么处理。看看环境才知道周围的温度特别高,打进去的干油熔化以后流出来结焦,根本就没有润滑作用,当然要烧轴套,换点高温润滑脂试试?那东西250度都不变色,也不熔化,再打进去什么毛病都没有了,万事大吉。

处理上述的问题有三种方式,第一是选用高温润滑脂。第二是采用水冷轴承座。第三是每次运动都打定量的干油,当然这很浪费,但没办法。

还见过烧油膜轴承的,在负荷特重的工况下,油膜轴承的启动要特别小心,有时要考虑用静压先把油打进去,运转以后才可以停掉静压,否则就可能烧了轴承,油膜轴承很贵的,尤其是大型的。

滚动轴承也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是选型有问题,包括选型不对,负荷能力不足,润滑有时也有问题。滚动轴承一般采用脂润滑、油润滑、油气润滑。在高速的情况下,假如负荷允许的条件下,使用油气的润滑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帮助散热,也可以充分润滑轴承的滚动体。总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确定负荷、转速、冲击等问题,严格按要求润滑,任何‘拍脑门’和想当然的东西都是不可取的。

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习小结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

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基础心得体会 一、课程重点摘要 1掌握产品开发流程及了解3C认证过程。 2学习上位机的通信工作方式及通信的主从模式,了解云服务的应用和优点。3学习ERP系统的使用过程及了解新建料号的注意要点。 4交流座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总结自己的不足点。 二、个人体验 产品开发流程:产品企划设计试作量试验证量产销售,3C认证过程:工厂认证申请CQC受理样品检测质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登记认证 申请书填写。在产品开发和3C认证时要有严谨性和规范性,才可以减少一些简单的失误,所以工作端正态度,细心查证,对产品开发认证至关重要。 上位机(主端)发送命令,下位机(从端)可接受响应,具有主从的工作模式,云服务因其低成本,专业可靠的优点成为将来通信发展的大趋势之一。通信是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比如现在的共享单车具有很强大的云服务通信能力,使用和维护起来都很方便。至于ERP系统,需要注意新建料号时摘要必须用繁体,步骤操作和名称填写要细心。

交流座谈认识到自己在建议的提出上缺乏深度和未对问题答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所以在提出问题之前要先进行可行性分析,还有要注意设计基准的规范性和产品的实用性,产品不是功能越多越好,就比产品添加通信功能和安全保护功能固然好,可也要考虑到用户实际价格接受能力。 交流接触器测试项目有动作电压、铁芯冲程、接点裕度和工频耐压等,验证项目有电气寿命、机械寿命和端子温升。在测试项目时,我们不能只为测试而测试,要明白之所以发生这个现象或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寻求解决办法。比如线圈烧毁时,我们要根据现象判断烧毁是不是电压规格不对、施加电压不正常、或者是操作电压太低,亦或是线圈层间短路,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有经过思考就会比只得出一个结果更有意义。 这周做了测试交流接触器吸合、释放电压,电气寿命和机械寿命的实验,还做了弹簧耐久度测试、漆包线是否破损、弹簧压力测试,并做了一些简单的硬度测试和金相检测实验。 漆包线有无针孔用化学方法检验,测试前先将将漆包线加酚酞和酒精用水混合成的溶液中再通电,之后如果漆包线附近变成淡红色,则说明存在针孔破损。产生这样的原因在于铜暴露在表面后,会发生电解反应生成H2和OH-,酚酞遇碱变红。实验过程并不是一次就成功,漆包线长度会影响电阻值,触头接触不良或者电源供应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无现象产生,所以测试时一定要多留心观察,因为无现象并不代表产品一定合格。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资料讲解

模块八 一、填空 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打滑和疲劳破坏。 2、传动带中的的工作应力包括拉应力、离心应力和弯曲应力。 3、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与带型号、小轮直径和小轮转速有关。 4、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传递功率和小轮转速选取。 5、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弯曲应力不致过大。 6、V带传动中,限制带的根数Z≤Z max,是为了保证每根V带受力均匀(避免受力不均)。 7、V带传动中,带绕过主动轮时发生带滞后于带轮的弹性滑动。 8、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定期张紧装置、自动张紧装置和张紧轮等几种。 9、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θ为40°,V带轮的槽形角?应小于θ角。 10、链传动和V带传动相比,在工况相同的条件下,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较小,其原因是链传动不需要初拉力。 11、链传动张紧的目的是调整松边链条的悬垂量。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应布置在松边,靠近小轮,从外向里张紧。 二、选择 1、平带、V带传动主要依靠(D)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B.带的松边拉力;C.带的预紧力;D.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2、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C)。 A.强度高;B.尺寸小;C.有楔形增压作用;D.没有接头。 3、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D)。 A.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带在带轮上打滑;D.带的弹性滑动。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B)。 A.带的初拉力不够;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5、带传动发生打滑总是(A)。 A.在小轮上先开始;B.在大轮上先开始;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D不定在哪轮先开始。 6、带传动中,v1为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2为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B)。 A.v1 = v2 = v;B.v1>v>v2;C.v1<v< v2;D.v1 = v> v2。 7、一增速带传动,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D)处。 A.进入主动轮;B.进入从动轮;C.退出主动轮;D.退出从动轮。 8、用(C)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合适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F0;B.增大中心距a; C.增加带轮表面粗糙度;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d d; 9、V带传动设计中,选取小带轮基准直径的依据是(A)。 A.带的型号;B.带的速度;C.主动轮转速;D.传动比。 10、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D)。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D.调节带的初拉力。 11、确定单根V带许用功率P0的前提条件是(C)。 A.保证带不打滑;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12、设计带传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带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D)。 A.不发生弹性滑动;B.不发生打滑; C.不发生疲劳破坏;D.既不打滑,又不疲劳破坏。 13、设计V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A)来解决。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V带;B.增大传动比;C.增大中心距;D.减小带轮直径。 14、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A)。 A.能过载保护;B.承载能力大;C.传动效率高;D.使用寿命长。

机械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机械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最近一段时间久要过年了,在公司放假之后,我们又开始了自己难得的休闲时刻,在这时我想起,自己工作已经有三年了,在这三年里,自己学到了多少呢。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多少,但是一直以来自己都在不断的成长中,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才不断的努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已经从学校毕业三年,来启源工作也已经三年了,在启源工作的三年里既有收获的踏实和欢欣,也有因不足带来的遗憾和愧疚。 启源公司是一个以生产变压器装备为主的一个研发型企业,它是国内的变压器装备制造企业,是目前亚洲的电工装备制造企业。生产部的工作是繁重和艰巨的,因为它肩负着公司所有设备的装配和现场安装调试任务。我在车间领导和师傅的指导下,较好的融入了这种紧张和严谨的工作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各项工作,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工作有了更多的自信。过去的三年,我参与了较多的产品装备和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对动机装设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了我作为机械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我认真工作,坚持自学,提高了理论水平。具体总结如下: 一、XX年年的工作成绩(以时间为序)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XX年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程专业作为新员工。首先,参加公司的培训工作。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了自己在公司岗位工作的基本工作和任务。作为一名新员工,同时,我也积极地参加公司组织的其它培训,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理念。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起初,感到一切都很茫然,我虽然是学机械专业的,。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车间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车间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工作起来非常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工人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对这些设备图纸看起来都是很忙然,只有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很肤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多问,多看图纸,立足于岗位工作,从基本做起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不问。在见习期间,由于我勤奋好学,加上师傅的指导有方,很快,就对公司的设备有了基本的了解。见习期,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师傅装配,到库房领零部件,同时,也是对零部件有一个认识,在装配中,知道它在整个设备中所起的作用。在装配工作中,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工作,攻丝,钻孔之类的。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它也是做一个装配工作应有的基本功夫。所以,我对这些小的工作,做的也是特别仔细,做不好的话就要别人来返工,同时也是浪费别人的工作时间。 在工作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不是很好,我结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1-5)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章~第五章) 2012.8

目录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章机械零件尺寸的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___________ 4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5章凸轮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1章机械设计概论 思考题和练习题 1-1举例说明什么是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型设计。 解:新型设计通常人们指应用成熟的科学技术或经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新技术,设计过去没有过的新型机械,如:新型机械手、动车、扑翼飞机、电动汽车等; 继承设计通常指人们根据使用经验和技术发展对已有的机械进行设计更新,以提高其性能、降低其制造成本或减少其运用费用,如:大众系列汽车、大家电产品等。 变型设计通常指人们为适应新的需要对已有的机械作部分的修改或增删而发展出不同于标准型的变型产品,如:。各种工程机械、农田作业机械等。 1-2解:评价产品的优劣的指标有哪些? 解:产品的性能、产品的 1-3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为零件选材时应考虑哪些主要要求? 解:制造机械零件的材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材料,其又分为钢铁材料和非铁材料(如铜、铝及其合金等);其次是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玻璃、皮革、纸板、木材及纤维制品等)和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金属陶瓷等)。 从各种各样的材料中选择出合用的材料是一项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工作,通常应考虑下面的原则: 1)载荷的大小和性质,应力的大小、性质及其分布状况 2)零件的工作条件 3)零件的尺寸及质量 4)经济性 1-4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解:机械设计的内容包括:构思和方案设计、强度分析、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 机械设计的步骤:明确设计任务,总体设计,技术设计,样机试制等。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转自 在工程设计的各学科当中, 机械设计是发展最早, 且已经发展得日臻完善的学科。 机械这种东 西比较直观, 所有的东西都摆在面上, 好不好使一目了然, 当造成破坏和事故的时候, 也更容 易遭人诟病,使你无处遁形,也不好狡辩。 机械设计的范围很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你拆了电缆、卸掉管路以后, 基本上就算是机械结构。许多人认为:‘水、电、风、气'的家伙都是有专业的,人家是‘术 业有专攻', 但你要是搞机械的, 大家就可以认为你是‘万金油', 在总结一个现场故障的时 候,当别人都有理由逃遁以后, 剩下的那个倒霉家伙就是你, 即使就真的是人家的毛病, 只要 别人稍稍耍一点赖, 说他不明白, 他就可以安然脱逃, 领导是绝对不会允许你逃走的, 因为你 是机械专业的。所以,为避免尴尬,许多的东西都是你要学习的。 在机械专业混了不少年的事, 虽然机械行业看似庞杂, 好像没有什么头绪, 似乎不知从哪里下 手,但我习惯上总体将机械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运动结构', 另一类是‘静态结构'。 运动 结构可以从飞行装置算起, 从航天器, 到飞行器,再到各种运动的设备, 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 静态结构包含各种桥梁、建筑结构、各种工业的仓体、支撑结构和各种梁体、底座、绗架、网 架等等。相对而言,机械设计的‘人才'也可以分成两类, 伙,另一类人才是善于设计‘静态结构'的。 除了人才以外, 还有一部分是混在机械设计领域里的家伙, 称懂机械, 实际是一知半解, 他们不需要理解具体的结构, 另一部分是学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辈子别人的图纸的笨家 伙,鄙人就属于这类人。 许多搞机械的、 自认为是有天赋的家伙自己就瞧不起稿‘静态结构'的其他人, 他们觉得设计 各种支撑梁、 连杆、绗架、底座,以至于是设计斜拉结构和悬索结构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水平的 人,干这种活体现不了人生的价值,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当一个重载箱型梁破坏的时候, 能说 得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破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多,这正说明懂得设计这种东西的人其实不 多。 除此以外, 什么时候用绗架, 什么时候用箱型梁, 其各自的载荷特点和承载方式也是许多‘聪 明人'说不清楚的。 我国因为没有工程学的教育, 大家又都学的很窄, 纯理论的课堂教育。 于 是,很多的问题都说不清。 计算一个承载结构,不外乎是计算强度、刚度和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强度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你只要上过中专, 你就应该很明确地计算出一个断面的强度, 无论断面的结构有多复杂, 就是 花费的时间长短的问题。 假如你说不会算, 谁都帮不上你, 只有再回学校念书。 而刚度的计算 就比较复杂一些, 要考虑各种工况, 考虑最复杂的一种组合状态, 这就不是学校里能学到的东 西了,想学明白了,第一要有好的师父,师父就不明白,你学不明白。第二,就是你要肯学, 要下功夫。 比较复杂的问题是计算一个结构的稳定性, 它不仅要考虑工况, 许多外在的条件你必须要考虑 进去。比如:当你设计一个大型的料仓和附属结构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就特别多,例如,风 雪引起的荷载, 地震的不同振型引起的破坏效应等等东西。 就仓体的支撑形式而言, 条件许可 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较为‘柔和'的多柱支撑结构, 在地震过程中, 它的‘弹性'和‘柔软 性'都比较好,在承受以‘扭转'振型为主的地震破坏中,边上的柱子的联结节点可以‘拧 断',以吸收地震的冲击波。当地震过后,虽然有些支撑体破坏了,但整体结构是完整的,达 到这种水平,你就基本是‘人才'了。 一类是擅长设计‘运动结构'的家 这部分人里面有一部分是老板, 自 只要挣钱就好, 这类老板不好相处。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机械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范文一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 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 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 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 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 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 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 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 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A卷 一、简答与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70分) 1. 简述机构与机器的异同与其相互关系 答. 共同点:①人为的实物组合体;②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不同点:机器的主要功能是做有用功、变换能量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等;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运动和力、或变换运动形式。相互关系:机器一般由一个或若干个机构组合而成。 2. 简述“机械运动”的基本含义 答. 所谓“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的、有确定规律的刚体运动。 3. 机构中的运动副具有哪些必要条件? 答. 三个条件:①两个构件;②直接接触;③相对运动。 4. 机构自由度的定义是什么?一个平面自由构件的自由度为多少?答. 使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所需输入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称机构自由度。平面自由构件的自由度为3。 5.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答.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条件:自由度=原动件数目。原动件数目<自由度,构件运动不确定;原动件数目>自由度,机构无法运动甚至构

件破坏。 6. 铰链四杆机构有哪几种基本型式? 答. 三种基本型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7. 何谓连杆机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它们的大小对连杆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以曲柄为原动件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minγ发生在什么位置? 答. 压力角α:机构输出构件(从动件)上作用力方向与力作用点速度方向所夹之锐角;传动角γ:压力角的余角。α+γ≡900。压力角(传动角)越小(越大),机构传力性能越好。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发生在曲柄与滑块移动导路垂直的位置 8. 什么是凸轮实际轮廓的变尖现象和从动件(推杆)运动的失真现象?它对凸轮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如何加以避免? 答. 对于盘形凸轮,当外凸部分的理论轮廓曲率半径ρ与滚子半径 r T 相等时:ρ=r T ,凸轮实际轮廓变尖(实际轮廓曲率半径ρ’=0)。 在机构运动过程中,该处轮廓易磨损变形,导致从动件运动规律失真。增大凸轮轮廓半径或限制滚子半径均有利于避免实际轮廓变尖现象的发生。 9. 渐开线齿廓啮合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①传动比恒定;②实际中心距略有改变时,传动比仍保持不变(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装订线------------------------------------------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04机43 班 完成人xx 学号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日期200x 年x 月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6.检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二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 7.工作环境:室内常温,灰尘较大。 四、工作要求 1.每组拆卸一个减速器产品,测绘、分析后将零件装配复原,并使用传动系统能正常运转。 2.每组测绘全部非标准件草图(徒手绘制),并依据测量数据确定全部标准的型号。 3.每组一套三轴系装配图(每人一轴系)。 4.各人依据本组全部零件测绘结果用规尺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低速级大齿轮和输出轴的零件工作图。 5.对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并确定电动机型号、工作能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 通过这次机械设计学习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下面是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机械设计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篇1 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相比,设计限定了时间长,而且是一人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要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的灵活度。在对设计的态度上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近一学期毕业设计的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设计出有创意而功能齐全的产品,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械产品,只有这样感性认识丰富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创造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我设计的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来说吧,最初老师让我调研一些关于棉花打顶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方案出来,使结构简单,并且造价低,通用性好等特点。我选择了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这一课题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这是对我的四年知

识能力考查,也是对我应用这些知识能力的考查,我尽力使自己的设计减少错误,但我知道由于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肯定有一定的错误。 通过本次设计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棉花打顶机这单一方面的了解,让我熟悉了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流程,学会了把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从以前感觉学的许多科目没有实际意义,到现在觉得以前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给自己的设计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棉花打顶机是服务于农的工程行业,涉及了与专业结核性较强的课题,是一个综合农艺及农机的全面性课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养了自己综合的、灵活的运用的发挥所学的知识。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胡斌老师给我的悉心指导,还有其他老师给我在设计方面给予的帮助。我觉得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了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少的漏洞让我自己能够在以后加以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在大学四年中的知识,在我能够在以后的分工作中做的更好。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篇2 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这个方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器各一个。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很迷茫。不过在我们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和同学们之间的认真仔细的讨论之中,我们总算克服了种种难关,让每个数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期间我们过得还蛮充实的,特别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研究,专研的时候,那让我感觉到了集体的团结,团结的力量,力量的伟大。所有的成果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集体,因为它凝聚了集体所有的精华。 在设计过程中,整个过程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们同学之间的那些辛酸,那些执着,那些付出。一路走来,我们伴着风雨,携手欢笑,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虽然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的团队一定很完美。 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对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而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总之,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总结与应用,还算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吧。

机械设计基础练习题+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练习题+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机械设计概述 一、判断(每题一分) 1、 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 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V ) 2、 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X ) 4、 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5、 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 6、 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 7、 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8 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每题一分) 1、 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A.机构 B .构件 C .部件 2、 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 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 3、 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 C ?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 动单元 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V ) -(V ) (X ) (V ) ............ (X ............. ) ) D .零件 B .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D .两者没有区别 D ) B .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 B ) A.钉 B .起重吊钩 C .螺母 D .键 5、 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D ) A.数控机床的刀架 B .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 D .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动力系统)、(执行系统)、(传动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执行)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它是(制造)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零件),运动的单元称为(构件),装配的单元称为 (机构)。 4、从(运动)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机械)。 5、机器或机构各部分之间应具有一相对_运动。机器工作时,都能完成有用的_机械功 __ 或实现转换能量_ 。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 2.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高副,它产生—个约束, 而保留_2 ___ 个自由度。 3.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4.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1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2_个 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F=3 n-2PI-Ph。 5.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面机构中,每个运 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_,至少为1。 6.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_____ 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 咼副。 7.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F=3n-2PI-Ph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_ 复合铰链,B. 局部自由度,C. 虚约束。 二、选择题(每空一分) 1.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 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B 。 A.0 B. 1 C. 2 2.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B机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作为高频电子的老师,高频基础实验可以说算得上是让学生一次崭新的实验尝试。比如说:新奇,原则性强等等,学生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熟悉,喜欢,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很多。算起来虽只让学生做了六次实验,仅仅只是初步接触,当却感觉学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觉得要做好高频电子实验,需要意识到如下几点: 1、充分的预习是必要的。以往做电子技能实训与考核实验台电工实验时学生往往只看一下步骤,原理一带而过。这样做实验时便会吃大亏。一般在实验前得花上一个小时去预习。这样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2、需要预先对结果进行预测,至少在碰到问题时会合理的去分析问题。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有血的教训的,由于某个学生对过程中一个问题视而不见,导致出现了重做的悲惨命运。 3、对一些实验注意事项要在意。这里可不是说我弄坏了什么东西,而是基于大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水火无情,电

更无情。可能是由于我的原因吧,我每次让学生实验时,似乎对学生很不放心,可谓事必躬亲,再三叮嘱,这也有一个好处:试验出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而且安生性也大大增加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总结问题。通过这段时间的高频电子实验,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子的一些基本理论了。比方说lc谐振电路,频带的展宽等。让学生了解到仅仅通过一些简单的试验仪器便可以将知识运用进生活中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我想是大有裨益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我想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训考核台高频电子实验之所以会在学生中大受欢迎,并被视为学校开放性实验室,与其在实验中和学生走在一起的原则是分不开的。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进这个实验室。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2):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设计性实验,我开始时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都是第一次,只能通过网络书籍和老师了解一些有关的内容,但正是这样才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设计性实验让我们自主独立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资料搜集与处理、交流等活动,从中获得学

2011年机械设计员工作总结

2011年机械设计员工作总结 从1月初到现在,我已经在公司工作12个月了。这段时间我收获了很多,对于从一个管理员到一个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这将是我职业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技术员,我现将我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作为一个初来公司,刚开始很担心不知如何与同事共处、如何做好工作。因为我负责的主打业务公司尚未上马,其间要接触一些我所不是很专业的工作。但是这两个月以来,在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下,经过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我很快的完成了两种工作的相互学习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基本熟悉了部门的工作流程,最重要的是接触和学习了不少的相关业务知识,很好地完成了公司交予的任务,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世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在这里对两个月的工作和生活做一下总结,可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2011年1月1日,我正式成为罗仕拿新员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了解了罗仕拿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产业结构和相关制度,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技术指导人员。通过几个学时的培训,我感受到公司对每个员工的关怀,感谢公司领导们 5月份,我参加了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我极积配合公司领导和开发工程师们开发改良产品。并多次提住有效的意见并采纳。刚到公司,部门主管JACKY多次指导并给我推荐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档,并指导我尽快地适应公司的工作,如何去与相关部门沟通处理问题。 从7月份开始,我开始接触三楼生产部的生产指导,JACKY安排同事于海生带我进入熟悉新工作,并适当给予支持指导。以后的时间里部门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给我安排了任务,让我从基本做起,并逐步深入地接触工作流程,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增加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 我主要负责生产线日常的跟进和数据上报、报表填写,设备的调试。由于我们的工作对生产非常看重,所以在JACKY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开动脑筋想尽方法,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最后生产部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并,我们的工作得到了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1、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这个方案包括设计了一套电路原理和pcb连接图,和芯片上的选择。这个方 案总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两个,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时 器各一个。 2、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就是心里想老着这样的接法可以行 得通,但实际接上电路,总是实现不了,因此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 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 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 认识。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课程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 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 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映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个期末测试之后的课程设计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经过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曲折可谓一语难尽。在此期间我们也失落过,也曾一 度热情高涨。从开始时满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复杂心情,点点滴滴无不令我回味无长。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 通过实习,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才意识到老一辈电子 设计为我们的社会付出。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 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 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间欢乐在这里洒下,大学里一 年的相处还赶不上这十来天的合作,我感觉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我想说,确 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同样可以为社会作出我们应该做的一切,这有什么不好?我们不断的反问自己。 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设计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可。 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 我们决定沿着自己的路,执着的走下去。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 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导致 整项工作的失败。实习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 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 保证。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机械设计心得体会范文吧!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范文篇【1】 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相比,设计限定了时间长,而且是一人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要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的灵活度。在对设计的态度上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近一学期毕业设计的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要设计出有创意而功能齐全的产品,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思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械产品,只有这样感性认识丰富了,才能使我们的设计思路具有创造性。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我设计的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来说吧,最初老师让我调研一些关于棉花打顶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方案出来,使结构简单,并且造价低,通用性好等特点。我选择了单体仿形棉花打顶机这一课题来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这是对我的四年知识能力考查,也是对我应用这些知识能力的考查,我尽力使自己的设计减少错误,但我知道由于许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肯定有一定的错误。

通过本次设计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棉花打顶机这单一方面的了解,让我熟悉了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流程,学会了把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从以前感觉学的许多科目没有实际意义,到现在觉得以前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给自己的设计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棉花打顶机是服务于农的工程行业,涉及了与专业结核性较强的课题,是一个综合农艺及农机的全面性课题,培养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培养了自己综合的、灵活的运用的发挥所学的知识。 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胡斌老师给我的悉心指导,还有其他老师给我在设计方面给予的帮助。我觉得通过这次设计,让我了解了设计的整个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少的漏洞让我自己能够在以后加以改正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在大学四年中的知识,在我能够在以后的分工作中做的更好。 机械设计心得体会范文篇【2】 虽然每学期都安排了课程设计或者实习,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样的课程设计能与此次相比,设计限定了时间长,而且是一人一个课题要求更为严格,任务更加繁多、细致、要求更加严格、设计要求的独立性更加高。要我们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的灵活度。在对设计的态度上的态度上是认真的积极的。 通过近一学期毕业设计的学习,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我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解析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答案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 1-2 1-3 1-4 1-5 自由度为: 1 1 19 21 1 )0 1 9 2( 7 3 ' )' 2( 3 = --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8 2 6 3 2 3 = - ? - ? = - - = H L P P n F 1-6 自由度为 1 1 )0 1 12 2( 9 3 ' )' 2( 3 = - - + ? - ? = - - + - =F P P P n F H L 或: 1 1 22 24 1 11 2 8 3 2 3 = -- = - ? - ? = - - = H L P P n F 1-10 自由度为:

1 128301)221142(103')'2(3=--=--?+?-?=--+-=F P P P n F H L 或: 1 22427211229323=--=?-?-?=--=H L P P n F 1-11 2 2424323=-?-?=--=H L P P n F 1-13:求出题1-13图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1、3的角速度比。 1334313141P P P P ?=?ωω 1 4 1314133431==P P P P ωω

1-14:求出题1-14图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设s rad /101=ω,求构件3的速度3v 。 s mm P P v v P /20002001013141133=?===ω 1-15:题1-15图所示为摩擦行星传动机构,设行星轮2与构件1、4保持纯滚动接触,试用瞬心法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比21/ωω。 构件1、2的瞬心为P 12 P 24、P 14分别为构件2与构件1相对于机架的绝对瞬心 1224212141P P P P ?=?ωω 1 2 12141224212r r P P P P ==ωω 1-16:题1-16图所示曲柄滑块机构,已知:s mm l AB /100=,s mm l BC /250=, s rad /101=ω,求机构全部瞬心、滑块速度3v 和连杆角速度2ω。 在三角形ABC 中, BCA AB BC ∠= sin 45sin 0 ,52sin = ∠BCA ,5 23cos =∠BC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