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宫殿建筑
- 格式:docx
- 大小:28.07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历史上⼗⼤宫殿,故宫第九名,第⼀世界最⼤宫殿古⼈的智慧是⽆穷的,在当时的创造条件下能够建筑出如此的雄伟的建筑。
西⽅与知相⽐那么就不算什么。
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成就⼏百位帝王,⽽帝王们的第⼀件事就是修建皇宫。
第⼀⼤宫殿:咸阳宫,世界上最⼤的皇宫。
总⾯积相当汉长安城的百倍,故宫的两千多倍。
咸阳宫秦朝皇宫,在秦昭王时期就已经建成,后秦始皇⼀统六国,迁都咸阳后不断的进⾏扩建。
秦末时期,项⽻攻⼊咸阳,屠城防⽕,烧毁⼤半咸阳宫。
第⼆⼤宫殿: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宫,始于秦始皇三⼗五年。
是秦始皇四⼤⼯程之⼀,他成为了中国⾸次统⼀标志性建筑。
第三⼤宫殿:长乐宫,是中国汉代的三宫之⼀,属于皇族宫殿群。
因为位置与未央宫东,⼜称作东宫。
是西汉第⼀座正规的宫殿,始于⾼祖五年。
第四⼤宫殿:建章宫,是汉武帝太初年间建造的,主要⽬的是为了往来⽅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直通未央宫。
规模之⼤,有千门万户之称。
第五⼤宫殿: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正殿,建于汉⾼祖七年。
此地乃是汉宫的代名词,多个朝代的皇帝再次处理朝政,是我过历史上朝代最多,存在最长的皇宫。
第六⼤宫殿: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始于隋⽂帝开皇⼆年,隋称⼤兴宫,唐睿宗该称太极宫。
第七⼤宫殿:⼤明宫,是⼤唐帝国的正殿。
始于唐太宗⼋年,原名永乐宫,是唐长安城三座宫殿中规模最⼤的⼀座。
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长达200余年。
第⼋⼤宫殿:兴庆宫,主要是唐朝后宫贵⼈居住的地⽅,有杨⽟环等⼈,太上皇或太后闲居之所。
第九⼤宫殿:故宫,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宫之⾸,是中国⼈民的象征代表。
也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始于明成祖四年建设。
第⼗⼤宫殿:布达拉宫,是西藏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最初是为⼟番国王朝迎娶尺尊公主和⽂成公主⽽兴建的。
古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宫殿建筑?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宫殿建筑。
一、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达72万平方米,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近600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而备受赞誉。
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辉煌壮观。
其建筑结构精密严谨,富有对称美,并且多采用龙、凤、麒麟、狮子等传统图腾装饰,彰显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特色。
同时,紫禁城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为研究中国宫廷文化和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之一。
其建筑和景观和谐统一,融合了南方园林的灵秀和北方园林的庄重。
它的主要建筑分为山水景观、建筑群、苏州街三大板块。
颐和园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各种建筑为装点,独具匠心地突出了宫廷园林的独特风格。
它巧妙地运用材料和造型,以完美地表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规模和细节。
同时,颐和园处处弥漫着历史和文化的气息,既是清代皇家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南城区,是中国明清时期皇帝祭天之处。
整个建筑群包括祈年殿、神厨、皇穹宇等众多建筑群,以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的祈年殿为主体,建筑造型规则、结构严谨,简洁明快。
天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闪耀之一。
天坛的建筑极富特色,它的建筑形式独立于封建时代的皇宫和城堡体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建筑体系,既科学又独特。
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四、故宫故宫位于北京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由乾清宫、太和殿、中和殿等数个建筑群组成。
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庞大的体量而闻名于世。
故宫的建筑体系科学合理,规模宏大,造型古朴典雅,深具中国特色。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与寺庙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宫殿与寺庙建筑是最为重要和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之一,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一、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中国历代帝王都建造了宏伟壮丽的宫殿,其中最著名的有紫禁城和颐和园。
紫禁城,也被称为故宫,坐落在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它是世界上存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紫禁城的布局严谨,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组成。
宫殿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展现出华贵和庄重的气质。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代的皇家园林。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颐和园以“山、水、庙”为主题,集山水风景、建筑艺术和文化底蕴于一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万寿山,它的设计融入了北方山水画的特点,形成了壮丽而优雅的景观。
二、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供奉佛祖和修行的场所,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寺庙建筑形式多样,包括佛塔、殿堂和庙宇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峨眉山乐山大佛和少林寺。
峨眉山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它坐落在峨眉山的悬崖峭壁上,高达71米,整个佛像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大佛胸前雕刻有大小十三级宝塔,塔上有数百个小佛像,形成了庄严而宏伟的景观。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
少林寺建筑群布局宏伟,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组成。
寺庙建筑以黄色琉璃瓦和红色木架为主,整体呈现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
少林寺还以其独特的武术表演和佛教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总结: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与寺庙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
宫殿建筑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权力,寺庙建筑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宗教信仰和修行精神。
中国古代宫殿0000一、夏商遗宫00000夏商的宫殿已初具宫殿的模型,土木成为建筑主原料00000 1、夏宫遗迹00000·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00000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
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
庭院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殿堂建筑。
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0000 2、殷墟残宫0000商朝的建筑艺术更为成熟,建筑群组织更加严密、系统,建筑类型更加多样化00000·殷墟宫殿区00000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三组,宏伟壮观。
其中宗庙区规模宏大,布局严饬,规划有序,是殷墟都城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中心,体现了中国商代都城建设的水平,其都邑建设格局、规划原则承前启后,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000 00八百年大周,八百年周宫000001、西周定礼制0000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稷挟于左右,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据《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0000·岐山宫殿00000岐山宫殿甲组遗址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筑。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三列房屋的东、西各有南北的分间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在堂的前后,东西厢和室的向内一面有只廊可以走通,整体平面呈日字形。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中国特色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逐一介绍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的类型。
一、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富丽堂皇。
其中的太和殿、午门、乾清宫等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二、唐宋古代寺庙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以嵩山少林寺和泰山大清教寺为代表。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融合了中原文化、武术和佛教教义,寺庙建筑布局严谨,殿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大清教寺是泰山著名寺庙,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
三、水乡古镇建筑中国水乡古镇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周庄为代表。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雅致的布局和独特的园林造景技法而著名。
周庄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其古建筑保护较好,巷道纵横,桥梁如织,美丽而宜人。
四、北京胡同建筑北京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胡同是北京独有的城市风貌,由一条宽敞的胡同和两排住宅组成,胡同内的四合院布局合理,透露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北京胡同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少数民族建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足以代表其特色文化。
例如,云南的木结构建筑、西藏的藏式建筑和新疆的维吾尔族建筑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色彩斑斓,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六、近现代建筑中国的近现代建筑以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为代表。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文化中心,广场上的建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上海外滩则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江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又有中西合璧的中式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以上仅是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类型。
中国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它们各具特色,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体现。
宫殿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中国已知最早的宫殿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
在一个夯土地基上以廊庑围成院落,南侧中间为大门,轴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推测是四阿重屋(即重檐庑殿)。
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重檐庑殿顶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
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至今基址尚存的唐代大明宫建于634年,位于长安城(今陕西西安)东北龙首原高地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全城。
最为宏伟的三殿分别是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
主殿含元殿是一座十一开间的殿堂,殿前两侧相距约150米处,建有东西对称的翔鸾、栖凤两阙楼,以飞廊与殿身相联,更有长达70余米的坡道供登临之用,称为“龙尾道”。
整组建筑气势雄伟,唐代诗人王维(701-761)有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写的就是含元殿的盛况。
由于年代久远,现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宫殿仅有明清北京宫殿和清沈阳宫殿。
明清北京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称“紫禁城”,又称“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故宫后三殿及其它建筑历代都城建设都有一定规制,尤其尊崇礼法。
“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中”成为最尊贵的方位,因而都城及其中的宫城的选址都突出择中思想,“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正是遵循这一思想的结果。
故宫内建筑一律用红墙黄琉璃瓦,大面积的原色产生强烈的对比,在北京城内大片民居灰瓦的映衬下,更显得金碧辉煌,整体效果突出。
《明宫城图》描绘了明代紫禁城的全貌。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
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
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
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
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由于朝代更迭及战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除北京故宫外,还有沈阳故宫,此外,西安尚存几处汉唐两代宫殿遗址。
中国古建筑主要类型
中国古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主要类型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
1.宫殿建筑: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场所,因此规模巨大,气势雄伟。
在建筑布
局上,按照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2.陵墓建筑:陵墓建筑大多依据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
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门阀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有松柏苍翠,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增添一份肃穆气氛。
3.寺庙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都是呈现和谐、寂静、神秘
等特点,寺庙多建于都市或者是名山,是为了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让人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宗教信仰。
4.民居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民居建筑的代表,四合院的“四”字,表示东
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
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的种类繁多,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宫殿建筑与君权至上关键词:宫殿建筑君权至上等级制度文化
摘要: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
“君权至上”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突出体现,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文化取向决定建筑特点,建筑特点同时又是文化取向的外在表现。
一、中国宫殿建筑与君权至上的概述
门阙森森的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
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君权至上"的理论学说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民族国家
的形成。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宫殿名称的内涵有一个演变过程。
上古时期,穴居是原始初民常见的居住方式。
古语道:“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在先秦以前,人们经常将“宫”“室”连起来使用,而且,“宫”、“室”可以通用,均指人们居住的场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秦汉以后,“宫”和“殿”开始连在一起使用,并且具有了等级的差别,专指皇帝行使权力和日常生活的场所。
这些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大多在王朝杀戮的战争中灰飞烟灭,成为断壁残垣,能够传世的仅仅是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清故宫。
其中北京故宫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顶峰。
而沈阳故宫从它的规划布局、建筑形式以及建筑装饰几方面又充分展现了清朝早期建筑的特点,尤其是清朝建立者满族的政治文化与民风民俗,使其成为中国现存皇室建筑群中地位仅次于北京故宫的重要建筑。
二、中国宫殿建筑的特点
(1)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北京城的中轴线,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南北延伸,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势。
其设计思想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2)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
(3)宫殿有一些布局原则:.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中轴对称。
同时,重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开,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明清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后三宫以及重要宫门、广场均分布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两侧,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物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宫。
粱思成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紫禁城虽然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象征,但它映射出的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光辉,证明了故宫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史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文化取向决定建筑特点,建筑特点同时又是文化取向的外在表现。
神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
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
(1)宫殿建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否进入文明阶段的衡量标准之一根据目前文明史学界形成的共识,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否进入文明阶段有三项衡量标准,即文字、青铜器和宫殿。
据此,我国早在4000年前就已经迈入文明国家行列,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古国。
(2)宫殿是皇权的象征
作为建筑,宫殿除了具有最基本的居住、办公、游乐功能之外,还具有重要的象征功能,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是最高政治权威的表征。
这种思想最早来源于汉代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建造。
这两宫建于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的年代,气宇轩昂、雄伟壮观。
刘邦从前线归来,勃然大怒,斥责负责督建的丞相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不慌不忙答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可见古人早就知道宫殿建筑需壮丽宏大以显示皇天之重威,历朝历代的宫殿尤其是明清的紫禁城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一代王朝的无上权威与宏伟的气势。
故宫前朝后寝的所有建筑都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布局严整,东西对称,建筑精美,豪华壮观,封建等级礼制森严,气势博大雄伟,这一切都是为了突显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3)宫殿反映了鲜明的等级观念
从建筑装饰上看,这种等级制十分明显。
故宫屋脊上有数量不等的琉璃小兽。
这种走兽装饰的最高等级规定是用9个,各有其名,即龙、凤、狮、天马、海马、獬豸、斗牛、狻猊、押鱼。
紫禁城前三殿中的太和殿和保和殿屋顶上用的是9个,后三宫中的乾清宫、坤宁宫用的也是9个;交泰殿、中和殿地位稍低,用的是7个,太和门地位重要,用的也是7个,地位稍低的乾清门用的是5个;御花园的亭阁上只用3个。
宫殿建筑的重要大门用的是一种木板门,上面有一排排的门钉,这些门钉最初是用来固定木板的钉子头,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并成为区分建筑等级的一种标志。
明代规定,皇宫建筑的大门用红门金钉,以下官吏根据级别大小分别用绿门、黑门,用铜钉、铁钉。
门钉数量上也有等级的规定。
皇宫大门的钉最多,9路9排共81枚钉;往下依次是7路7排49枚;5路5
排25枚。
一副简单的板门记载着专制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思想如此明显地反映在建筑装饰中,实在令人为之一叹。
(4)宫殿受阴阳五行观念影响较大阴阳五行说影响着宫殿的布局和规划。
阴阳五行说是阴阳说和五行说的合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反映了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基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阴阳五行说对宫殿的规划布局和建造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中国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整体上,是组群布局,在个体方面,结构是精巧的,宫殿建筑的空间格局是灵活多变的,同时,在色彩上,宫殿建筑是绚丽多彩的。
中国宫殿建筑在世界建筑业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技术。
从远古的夏朝至今,中国经历了二十几个朝代的轮转,几百个皇帝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频繁亮相,又穿梭而过。
朝代更迭,每代皇帝都不惜工本地为自己修宫造殿。
这些宫殿建筑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