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保护板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18.17 KB
- 文档页数:10
锂电池作为一种高效、轻量、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动车、无人机等。
而对于这种锂电池,保护板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保护锂电池不受过充、过放、短路等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13串48V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一、电池保护板的基本工作原理1. 过充保护当锂电池达到充电结束电压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充电电流,防止电池过充,从而避免因过充引起的安全隐患。
保护板还会通过LED指示灯或其他方式向用户提示电池充满。
2. 过放保护当锂电池放电至一定程度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放电电流,防止电池过放,保护电池使用寿命。
保护板也会通过LED指示灯或其他方式提示用户电池电量低,需要及时充电。
3. 短路保护在遇到短路情况时,保护板可以迅速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防止电池短路放电,避免因短路引起的安全事故。
4. 温度保护保护板还具有温度保护功能,可以通过温感电阻检测电池温度,当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的放电和充电,保护电池。
二、13串48V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1. 13串48V锂电池由13节单体锂电池组成,每节电池的标称电压为3.7V,总电压为48.1V。
2. 13串48V锂电池保护板是针对这种多节串联的锂电池设计的,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压检测保护板会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实时监测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情况,确保每个单体电压在合理范围内。
(2)过充保护一旦任何一个单体电池的电压超过设定的过充保护电压,保护板会立即切断充电电流,保护电池不受过充。
(3)过放保护同样,一旦任何一个单体电池的电压低于设定的过放保护电压,保护板会立即切断放电电流,保护电池不受过放。
(4)均衡充放电保护板还具有均衡充放电功能,可以通过控制放电或充电电流,确保13节单体电池的电压保持在相对均衡的状态,延长电池寿命。
(5)温度保护保护板通过温感电阻检测电池温度,当温度超出安全范围时,可以切断电池的放电和充电,保护锂电池。
一、元件描述:DW01 单节锂电池保护IC(Pb-free),过充保护电压4.3±0.05V,过放保护电压2.4±0.1V,封装SOT23-6;8205A 锂电池保护场效应管(MOSFET),内阻19mΩ,电压20V,电流6A;封装TSSOP-8。
二、锂电池保护板根据使用IC、电压等不同而电路及参数有所不同,下面以DW01配8205A进行讲解:三、锂电池保护板其正常工作过程为:1、当电芯电压在2.5V至4.3V之间时,DW01的第1脚、第3脚均输出高电平(等于供电电压),第2脚电压为0V。
此时DW01的第1脚、第3脚电压将分别加到8205A的第5、4脚,8205A内的两个电子开关因其G极接到来自DW01的电压,故均处于导通状态,即两个电子开关均处于打开状态。
此时电芯的负极与保护板的P-端相当于直接连通,保护板有电压输出。
①、保护板的放电回路(电池正常使用时):B+→P+→负载→P-→8205第2、3脚→8205第1脚→8205第8脚→8025第6、7脚→B-5、短路保护控制过程:短路保护是过电流保护的一种极限形式,其控制过程及原理与电流保护一样,短路只是在相当于在P+、P-之间加上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约0欧)使保护板的负载电流瞬时达到10A以上,保护板立即进行过电流保护。
2、保护板过放电保护控制原理:当电芯通过外接的负载进行放电时,电芯的电压将慢慢降低,同时DW01内部将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 当电芯电压下降到约2.3V时DW01将认为电芯电压已处于过放电电压状态,便立即断开第1脚的输出电压,使第1 脚电压变为0V,8205A内的开关管因第5脚无电压而关闭。
此时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即电 芯的放电回路被切断,电芯将停止放电。
保护板处于过放电状态并一直保持。
等到保护板的P+与P-间接上充电 电压后,DW01经B-检测到充电电压后便立即停止过放电状态重新在DW01第1脚输出高电压,使8205A内的过放电 控制管导通,即电芯的B-与保护板的P-又重新接上电芯经充电器直接充电。
锂电池电路保护板详解1.锂电池电路保护板典型电路2.保护板的核心器件:U1 和 U2A/U2B。
U1是保护IC,它由精确的比较器来获得可靠的保护参数。
U2A和U2B是MOS管,串在主充放电回路,担当高速开关,执行保护动作。
3.B1的正负极接电芯的正负极;P+,P-分别接电池输出接口的正负极。
4.R3是NTC电阻,配合用电器件的MCU产生保护动作(检测电池温度)。
R4是固定阻值电阻,做电池识别。
5.放电路径:B1+ ----- P+ ------ P- ------B1-6.充电路径:P+ ------- B1+ ------ B1- ------ P-7.DO是放电保护执行端,CO 是充电保护执行端。
8.充电保护:当电池被充电,电压超过设定值VC(4.25V-4.35V,具体过充保护电压取决于保护IC)时,CO变为低电平,U2B截止(箭头向内是N-MOS,VG大于VS导通),充电截止。
当电池电压回落到VCR(3.8V-4V,具体由IC决定),CO变为高电平,U2B导通,充电继续。
VCR必须小于VC一个定值,以防止频繁跳变。
9.过充保护的时候,即电池充满电的时候,U2B MOS截止了,手机是不是就关机了呢?答案是肯定没有,不然的话手机开机插着充电器充电,充满电就会自动关机了。
现在的MOS管生产工艺决定了,生产的时候都会形成一个寄生二极管(也叫体二极管,不用担心体二极管的耐流值,电池厂都替你考虑了,放电是没问题的)MOS管标准的画法如上图。
充电保护的时候,B-到P-处于断开状态,停止充电。
但U2B的体二极管的方向与放电回路的电流方向相同,所以仍可对外负载放电。
当电芯两端电压低于4.3V时,U2B将退出充电保护状态,U2B重新导通,即B-与P-又重新接上,电芯又能进行正常的充放电。
10.过放保护:当电池因放电而降低至设定值VD(2.3-2.5V),DO变为低电平,U2A截止,放电停止。
P-到B-处于断开状态。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是一种电子控制装置,主要用于保护锂电池免受过充、过放、过流和短路等故障的影响,以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锂电池保护板采用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或专用集成电路的智能控制技术来实现对锂电池的保护和管理。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过充保护:当锂电池充电至预设的充电终止电压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停止充电,以防止电池过充,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害。
2. 过放保护:当锂电池的电压降至预设的放电终止电压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停止放电,以避免电池过放而损坏。
3. 过流保护:当电池充电或放电过程中出现过大的电流时,保护板会立即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之间的连接,以防止电池过热、发生短路或其他故障。
4. 温度保护:保护板内置有温度传感器,当电池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保护板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减小充电电流或停止充放电,以防止电池过热引发安全事故。
5. 平衡充电:对于多个串联的锂电池组,保护板可以监测各个电池的电压,并在充电时自动进行均衡充电,确保各个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不会过大,以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寿命。
锂电池保护板的使用可以有效保护锂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防止因电池故障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因此,在锂电池应用中,使用保护板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措施之一。
电动车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电动车,哦,那可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谁不想骑着它,风驰电掣,帅气得像个超人呢?但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锂电池,背后可藏着不少“秘密”,而保护板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英雄。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保护板的工作原理,看看它是怎么保障我们骑行安全的。
1. 什么是锂电池保护板?首先,咱们得了解什么是锂电池保护板。
简单来说,它就像电池的守护神,负责保护电池不受伤害。
要是没有它,电池就像个无头苍蝇,随便乱飞,容易短路、过充或者过放,那可就麻烦了!保护板通过监控电池的状态,确保它们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工作。
就好比你在外面玩得嗨,手机电量也得留个余地,不然突然关机就尴尬了,对吧?1.1 保护电池,保障安全你想想,要是电池出了问题,电动车可是停不下来的!保护板能及时检测到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各种信息。
要是发现电压过高或者温度过高,它会立马切断电流,避免电池发热甚至爆炸。
这个功能可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毕竟安全第一嘛!1.2 省电又持久保护板的另一个妙用就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它可以根据电池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电量。
比如,当你骑行的时候,保护板会监控每个电池单元,确保它们都在一个健康的状态下工作。
这样,不仅让你的电动车跑得更远,还能让电池“长命百岁”,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2. 保护板的工作原理好,接下来咱们聊聊保护板是怎么具体工作的。
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几个简单的步骤,让我们一起来拆解一下。
2.1 电压监测首先,保护板会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
每个电池都有一个理想的电压范围,保护板就像个细心的老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
一旦发现某个电池的电压超出范围,它就会发出警报,甚至切断电源,避免更大的损失。
就像你上课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人开小差,立马就会把他叫回正轨。
2.2 温度监控其次,温度监测也非常重要。
电池在充电和放电的时候,会产生热量,保护板会实时监控这个温度。
如果温度过高,保护板就会启动冷却系统,或者直接切断电流。
三串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三串锂电池保护板是一种用于保护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的装置。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压保护:当任意一个串联的锂电池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的电流,以防止电池过充。
当电池电压低于设定的阈值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的负载,以防止电池过放。
2. 温度保护:保护板内置有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
当电池温度过高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的电流,以防止电池过热。
3. 平衡充电:由于不同串联锂电池之间可能存在电压差异,保护板还可以实现对电池之间的电压进行平衡充电。
当电池之间的电压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保护板会通过调节电流的分配,使得电池之间的电压趋于平衡。
4. 通信控制:保护板通常还具有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功能,可以通过串口或者其他通信接口,向外部设备传递电池的状态信息,以实现对电池的监测和控制。
三串锂电池保护板主要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实现对电池的保护和平衡充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通过通信控制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
保护板初步知识1、保护板的由来锂电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
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精致的保护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2、主要保护能能过充电保护功能过放电保护功能过电流保护电流包括过流1 过流2 短路保护3、保护板的组成和元件: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开关MOS、储存电容、识别电阻及辅助器件NTC/PTC等组成。
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开关导通,使电芯与外电路导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它立刻控制MOS开关断开,保护电芯的安全。
PTC是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是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与NTC在应用上有不同的地方是:PTC在电路中可以做过电流保护,NTC主要是开关浪涌电流的抑制.他们也有共同的作用就是温度感测和侦测试4、原理图及元件介绍IC 它由精确的比较器来获得保护可靠的保护参数,主要参数: -过充电压 -过充恢复电压 -过放电压 -过放恢复电压 -过流检测电压 -短路保护电压 -耗电MOSFET 串在主充放电回路中,担当高速开关,执行保护动作。
我司所用的都是串在B- P-间。
MOSFET包含三个电极:漏极(D)源极(S)栅极(G);当G极为高电平时,D极与S极导通,当G极为低电平时,D极与S极断开。
主要参数: -内阻 -耐电流-耐电压 -内部是否连通 -封装FUSE PTC :二次保护器件。
原理图:正极:B+ FUSE P+负极:B- MOS(2、3)脚 MOS(1)脚接 MOS(8)脚 MOS(5、6)脚夫 P-5、功能介绍:通常状态:当电芯电压在2。
5V---4。
2V之间,IC的充电控制脚(第1脚)和放电管控制脚(第3脚)同时处于高电平,充电MOS、放电MOS同时打开,B-与P-连通,保护板有输出电压,能正常允放电.-过放状态:当电池接上手机等负载后,电芯电压渐渐降低,同时IC同部通过R1电阻实时监测电芯电压,当电芯电压降到IC的过放保护电压时,IC放电控制脚(第1脚)输出电压为0V,即低电平,放电MOS关闭,无输出电压。
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是一种用于保护锂电池电池芯的电子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电池电压监测:锂电池保护板会不断地监测锂电池的电压情况。
通过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实时测量电池的电压值。
2. 过充保护:当锂电池的电压超过预设的安全电压上限时,保护板会立即采取措施,防止过充。
它会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从而停止充电过程。
3. 过放保护:同样地,当锂电池的电压低于预设的安全电压下限时,保护板会防止电池过放。
它会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继续放电。
4. 短路保护:如果发生电池短路情况,保护板会立即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因过大的电流而受损。
5. 温度保护:有些锂电池保护板还具备温度保护功能。
当电池温度超过一定的安全温度范围时,保护板会自动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以防止电池过热。
总之,锂电池保护板通过不断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锂电池的安全运行。
它可以防止过充、过放、短路和过热等电池问题,从而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并确保用户的安全。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引言锂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动车等。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若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导致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在电池上加装锂电池保护电路板(以下简称BMS)。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并确保解释清楚、易于理解。
锂电池基本原理我们需要了解锂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锂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正极、负极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采用氧化物材料(如LiCoO2),负极则采用碳材料(如石墨)。
当锂离子从负极通过隔膜进入正极时,化学反应释放出电子,并产生正极材料的还原物。
当外部负载连接到正负极之间时,电子会流动,从而实现了电能的转换和传输。
然而,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当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反复嵌入和脱嵌时,正负极材料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化,导致容量衰减。
由于锂电池的特殊性质,若不加以保护和管理,可能会出现过充、过放、短路等危险情况。
锂电池保护需求为了确保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需求:1.过充保护:防止充电时电压超过安全范围。
2.过放保护:防止放电时电压低于安全范围。
3.短路保护:防止正负极直接短路。
4.温度保护: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危险。
5.均衡充放电:使每个单体电池都能得到均衡充放电。
锂电池保护电路板原理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我们需要在锂电池上加装BMS。
BMS是一种集成了多种功能的电路板,它可以监测和控制电池的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电池。
下面将详细介绍BMS的工作原理。
1. 过充保护过充保护是指防止锂电池在充电时电压超过安全范围。
当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BMS会采取以下措施:•切断充电:BMS会通过控制充电管理芯片或继电器,切断充电源与锂电池之间的连接,停止充电过程。
•发出警报:BMS会触发警报装置(如蜂鸣器),发出警报提示用户。
2. 过放保护过放保护是指防止锂电池在放电时电压低于安全范围。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是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并根据设定的保护参数,实现对锂电池进行保护的一种电路板。
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欠压保护:当锂电池的电压下降到设定的欠压保护阈值时,保护板会立即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之间的连接,以防止电池继续被放电,从而保护电池的正常使用和延长寿命。
2. 电池过压保护:当锂电池的电压上升到设定的过压保护阈值时,保护板会切断电池与充电电路之间的连接,以避免电池过充,从而降低电池因充电过程中的损坏和安全风险。
3. 电池过流保护:当锂电池充电或放电时,电流超过设定的过流保护阈值时,保护板会及时切断电池与负载电路之间的连接,以防止电池的短时间放电或充电过程中超负荷工作,从而保护电池的安全稳定运行。
4. 温度保护:保护板内部会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电池温度,当电池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阈值时,保护板会触发保护机制,切断电池与加载电路之间的连接,以防止电池因过热而损坏或引发安全事故。
总结起来,锂电池保护板通过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实现对锂电池的欠压、过压、过流和温度等方面的保护,确保电池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锂电池保护板原理一、过充保护过充是指电池电压超过了其设计范围,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发生异常,严重时可能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因此,过充保护是锂电池保护板的重要功能之一过充保护的原理是通过电压监测电路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当电压超过一定阈值时,保护板会切断电池与外部电路的连接,防止继续充电。
同时,过充保护板可能还会通过短路保护来释放电池内部的电荷,降低电池的电压,以达到保护电池的目的。
二、过放保护过放是指电池电压低于其最低允许工作电压,如果继续放电,会导致电池容量下降、性能衰减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过放保护的原理是检测电池电压,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保护板会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防止继续放电。
通常保护板还会具备电池电压恢复后自动复位的功能,以便再次供电。
三、过流保护过流是指电流超过电池设计范围,可能导致电池发热、短路、容量衰减等问题。
过流保护的原理是通过电流检测电路监测电池输出的电流,当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保护板会切断电池与负载之间的连接,阻止过大电流通过。
四、短路保护短路是指电池的正负极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一起,导致大电流通过,可能引发电池过热、燃烧等危险。
短路保护的原理是通过电流检测电路实时监测电池输出的电流,当电流超过一定阈值时,保护板会立即切断电池与负载的连接,防止电流通过。
除了以上几种基本的保护功能,锂电池保护板还可能包含温度保护功能。
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内阻增加,容量下降,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一些保护板会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温度,当温度超过一定阈值时,保护板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切断电池与负载的连接、限制充电电流等。
总之,锂电池保护板通过电压监测、电流监测等手段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异常情况,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护锂电池的安全运行,以防止电池发生过充、过放、过流、短路等问题。
铁锂电池保护板知识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锂电池保护板的重要性 (3)1.2 铁锂电池保护板的优势 (4)二、铁锂电池基础知识 (5)2.1 锂电池的基本原理 (6)2.2 铁锂电池的结构和特点 (7)2.3 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9)三、铁锂电池保护板设计 (9)3.1 保护板的功能和作用 (11)3.2 保护板的电路设计 (12)3.3 保护板的元器件选择 (13)3.4 保护板的布局和布线 (14)四、铁锂电池保护板的应用 (15)4.1 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16)4.2 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17)4.3 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19)4.4 其他领域的应用 (20)五、铁锂电池保护板的性能测试 (21)5.1 功能测试 (22)5.2 环境适应性测试 (23)5.3 抗干扰能力测试 (24)5.4 稳定性测试 (25)六、铁锂电池保护板的选型与维护 (26)6.1 选型原则和方法 (28)6.2 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29)6.3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9)七、结论 (30)7.1 铁锂电池保护板的发展趋势 (30)7.2 对未来技术的展望 (31)一、内容描述铁锂电池保护板,作为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关键组件,对于提高电池使用寿命、确保电池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铁锂电池保护板的种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选型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铁锂电池保护板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监控型保护板,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如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来预测和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另一部分则是平衡型保护板,它能够均衡电池组中各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性能差异,从而避免某些单元过充或过放,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铁锂电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中,通常会采用精密的电流采样电路和温度采样电路来实时监测电池组的运行状态。
当检测到异常情况时,保护板会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切断电源或者输出报警信号等方式,来防止电池组出现进一步的损坏或危险。
锂电池保护板的基础知识普及第一章保护板的构成和主要作用一、保护板的构成锂电池(可充型)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
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精致的保护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
锂电池的保护功能通常由保护电路板和PT协同完成,保护板是由电子电路组成,在-40℃至+85℃的环境下时刻准确的监视电芯的电压和充放回路的电流,即时控制电流回路的通断;PTC在高温环境下防止电池发生恶劣的损坏。
保护板通常包括控制IC、MOS开关、电阻、电容及辅助器件NTC、ID存储器等。
其中控制IC,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控制MOS开关导通,使电芯与外电路沟通,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它立刻(数十毫秒)控制MOS开关关断,保护电芯的安全。
NTC是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即负温度系数,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其阻值降低,使用电设备或充电设备及时反应、控制内部中断而停止充放电。
ID 存储器常为单线接口存储器,ID是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身份识别的意思,存储电池种类、生产日期等信息。
可起到产品的可追溯和应用的限制。
二、保护板的主要作用一般要求在-25℃~85℃时Control(IC)检测控制电芯电压与充放电回路的工作电流、电压,在一切正常情况下C-MOS开关管导通,使电芯与保护电路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而当电芯电压或回路中的工作电流超过控制IC中比较电路预设值时,在15~30ms 内(不同控制IC与C-MOS有不同的响应时间),将CMOS关断,即关闭电芯放电或充电回路,以保证使用者与电芯的安全。
第二章保护板的工作原理保护板的工作原理图:如图中,IC由电芯供电,电压在2v-5v均能保证可靠工作。
1、过充保护及过充保护恢复当电池被充电使电压超过设定值VC(4.25-4.35V,具体过充保护电压取决于IC)后,VD1翻转使Cout变为低电平,T1截止,充电停止.当电池电压回落至VCR(3.8-4.1V,具体过充保护恢复电压取决于IC)时,Cout变为高电平,T1导通充电继续,VCR必须小于VC一个定值,以防止频繁跳变。
2、过放保护及过放保护恢复当电池电压因放电而降低至设定值VD(2.3-2.5V,具体过充保护电压取决于IC)时,VD2翻转,以短时间延时后,使Dout变为低电平,T2截止,放电停止,当电池被置于充电时,内部或门被翻转而使T2再次导通为下次放电作好准备。
3、过流、短路保护当电路充放回路电流超过设定值或被短路时,短路检测电路动作,使MOS管关断,电流截止。
第三章保护板主要零件的功能介绍R1:基准供电电阻;与IC内部电阻构成分压电路,控制内部过充、过放电压比较器的电平翻转;一般在阻值为330Ω、470Ω比较多;当封装形式(即用标准元件的长和宽来表示元件大小,如0402封装标识此元件的长和宽分别为1.0mm和0.5mm)较大时,会用数字标识其阻值,如贴片电阻上数字标识473,即表示其阻值为47000Ω即47KΩ(第三位数表示在前两位后面加0的位数)。
R2:过流、短路检测电阻;通过检测VM端电压控制保护板的电流,焊接不良、损坏会造成电池过流、短路无保护,一般阻值为1KΩ、2KΩ较多。
R3:ID识别电阻或NTC电阻(前面有介绍)或两者都有。
总结:电阻在保护板中为黑色贴片,用万用表可测其阻值,当封装较大时其阻值会用数字表示,表示方法如上所述,当然电阻阻值一般都有偏差,每个电阻都有精度规格,如10KΩ电阻规格为+/-5%精度则其阻值为9.5KΩ-10.5KΩ范围内都为合格。
C1、C2: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起瞬间稳压和滤波作用。
总结:电容在保护板中为黄色贴片,封装形式0402较多,也有少数0603封装(1.6mm长,0.8mm宽);用万用表检测其阻值一般为无穷大或MΩ级别;电容漏电会产生自耗电大,短路无自恢复现象。
FUSE:普通FUSE或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缩写,意思是正温度系数);防止不安全大电流和高温放电的发生,其中PTC有自恢复功能。
总结:FUSE在保护板中一般为白色贴片,LITTE公司提供FUSE会在FUSE上标识字符D-T,字符表示意思为FUSE能承受的额定电流,如表示D额定电流为0.25A,S为4A,T为5A等;现我司所有较多为额定电流为5A的FUSE,即在本体上标识字符’T’。
U1:控制IC;保护板所有功能都是IC通过监视连接在VDD-VSS间的电压差及VM-VSS间的电压差而控制C-MOS执行开关动作来实现的。
Cout:过充控制端;通过MOS管T2栅极电压控制MOS管的开关。
Dout:过放、过流、短路控制端;通过MOS管T1栅极电压控制MOS管的开关。
VM:过流、短路保护电压检测端;通过检测VM端的电压实现电路的过流、短路保护(U(VM)=I*R(MOSFET))。
总结:IC在保护板中一般为6个管脚的封装形式,其区别管脚的方法为:在封装体上标识黑点的附近为第1管脚,然后逆时针旋转分别为第2、3、4、5、6管脚;如封装体上无黑点标识,则正看封装体上字符左下为第1管脚,其余管脚逆时针类推)C-MOS:场效应开关管;保护功能的实现者;连焊、虚焊、假焊、击穿时会造成电池无保护、无显示、输出电压低等不良现象。
总结:CMOS在保护板中一般为8个管脚的封装形式,它时由两个MOS管构成,相当于两个开关,分别控制过充保护和过放、过流、短路保护;其管脚区分方法和IC一样。
在保护板正常情况下,Vdd为高电平,Vss、VM为低电平,Dout、Cout为高电平;当Vdd、Vss、VM任何一项参数变换时,Dout或Cout的电平将发生变化,此时MOSFET执行相应的动作(开、关电路),从而实现电路的保护和恢复功能。
第四章保护板主要性能测试方法1.NTC电阻测试:用万用表直接测量NTC电阻值,再与《温度变化与NTC阻值对照指导》对比。
2.识别电阻测试:用万用表直接测量识别电阻值,再与《保护板重要项目管理表》对比。
3.自耗电测试:调恒流源为3.7V/500mA;万用表设置为uA档,表笔插入uA接孔,然后与恒流源串联起来接保护板B+、B-如下图所示:此时万用表的读数即为保护板的自耗电,如无读数用镊子或锡线短接B-、P-,激活电路。
4.短路保护测试:电芯接到保护板B+、B-上,用镊子或锡线短接B-、P-,再短接P+、P-;短路后用万用表测保护板开路电压(如下图所示);反复短接3-5次,此时万用表读数应与电芯一致,保护板应无冒烟、爆裂等现象。
如上图所示接好电路,按照重要项目管理表设置好锂易安数据,再按自动按钮,接好后按红表笔上的按钮进行测试。
此时锂易安测试仪的灯应逐次点亮,表示性能OK。
按显示键检查测试数据:‘Chg’表示过充保护电压;‘Dis’表过放保护电压;‘Ocur’表示过流保护电流。
第五章保护板常见不良分析一、无显示、输出电压低、带不起负载:此类不良首先排除电芯不良(电芯本来无电压或电压低),如果电芯不良则应测试保护板的自耗电,看是否是保护板自耗电过大导致电芯电压低。
如果电芯电压正常,则是由于保护板整个回路不通(元器件虚焊、假焊、FUSE不良、PCB板内部电路不通、过孔不通、MOS、IC损坏等)。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一)、用万用表黑表笔接电芯负极,红表笔依次接FUSE、R1电阻两端,IC的Vdd、Dout、Cout端,P+端(假设电芯电压为3.8V),逐段进行分析,此几个测试点都应为3.8V。
若不是,则此段电路有问题。
1. FUSE两端电压有变化:测试FUSE是否导通,若导通则是PCB 板内部电路不通;若不导通则FUSE有问题(来料不良、过流损坏(MOS或IC控制失效)、材质有问题(在MOS或IC动作之前FUSE被烧坏),然后用导线短接FUSE,继续往后分析。
2. R1电阻两端电压有变化:测试R1电阻值,若电阻值异常,则可能是虚焊,电阻本身断裂。
若电阻值无异常,则可能是IC内部电阻出现问题。
3. IC测试端电压有变化:Vdd端与R1电阻相连。
Dout、Cout端异常,则是由于IC虚焊或损坏。
4. 若前面电压都无变化,测试B-到P+间的电压异常,则是由于保护板正极过孔不通。
(二)、万用表红表笔接电芯正极,激活MOS管后,黑表笔依次接MOS管2、3脚,6、7脚,P-端。
1.MOS管2、3脚,6、7脚电压有变化,则表示MOS管异常。
2.若MOS管电压无变化,P-端电压异常,则是由于保护板负极过孔不通。
二、短路无保护:1. VM端电阻出现问题:可用万用表一表笔接IC2脚,一表笔接与VM端电阻相连的MOS管管脚,确认其电阻值大小。
看电阻与IC、MOS管脚有无虚焊。
2. IC、MOS异常:由于过放保护与过流、短路保护共用一个MOS管,若短路异常是由于MOS出现问题,则此板应无过放保护功能。
3. 以上为正常状况下的不良,也可能出现IC与MOS配置不良引起的短路异常。
如前期出现的BK-901,其型号为‘312D’的IC内延迟时间过长,导致在IC作出相应动作控制之前MOS或其它元器件已被损坏。
注:其中确定IC或MOS是否发生异常最简易、直接的方法就是对有怀疑的元器件进行更换。
三、短路保护无自恢复:1. 设计时所用IC本来没有自恢复功能,如G2J,G2Z等。
2. 仪器设置短路恢复时间过短,或短路测试时未将负载移开,如用万用表电压档进行短路表笔短接后未将表笔从测试端移开(万用表相当于一个几兆的负载)。
3. P+、P-间漏电,如焊盘之间存在带杂质的松香,带杂质的黄胶或P+、P-间电容被击穿,IC Vdd到Vss间被击穿.(阻值只有几K到几百K).4.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可能IC被击穿,可测试IC各管脚之间阻值。
四、内阻大:1. 由于MOS内阻相对比较稳定,出现内阻大情况,首先怀疑的应该是FUSE或PTC这些内阻相对比较容易发生变化的元器件。
2. 如果FUSE或PTC阻值正常,则视保护板结构检测P+、P-焊盘与元器件面之间的过孔阻值,可能过孔出现微断现象,阻值较大。
3. 如果以上多没有问题,就要怀疑MOS是否出现异常:首先确定焊接有没有问题;其次看板的厚度(是否容易弯折),因为弯折时可能导致管脚焊接处异常;再将MOS管放到显微镜下观测是否破裂;最后用万用表测试MOS管脚阻值,看是否被击穿。
五、ID异常:1. ID电阻本身由于虚焊、断裂或因电阻材质不过关而出现异常:可重新焊接电阻两端,若重焊后ID正常则是电阻虚焊,若断裂则电阻会在重焊后从中裂开。
2. ID过孔不导通:可用万用表测试过孔两端。
3. 内部线路出现问题:可刮开阻焊漆看内部电路有无断开、短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