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原理和梦的原理

  • 格式:txt
  • 大小:31.81 KB
  • 文档页数:17

大脑的原理和梦的原理
在开始写作这篇文章之前,我也一直受困于各种梦境,经常按照传统的解梦学说来解释梦境。在传统的解梦学说当中,我们会把梦境中出现的各种事物当做主要研究对象,把梦境中出现的事物当做吉凶的象征。把梦境中出现的事物当做吉凶的象征并没有真凭实据,只是我们情感的一时猜测,也就是想当然而已。如果说梦境是愿望的达成,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梦境,但是还有一部分无法解释。我们该怎么解释在梦境中被蛇咬了,怎么解释在梦境中被人追赶,怎么解释在梦境中从高地摔落下去,怎么解释梦见过去发生的事情。很明显,这种解释不能成立。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解释梦境。
有很多与梦境有关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释。问题一:在做梦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大脑不能感知外在环境,那么梦境里出现的这些事物是从哪里来的。问题二:在梦境中,我们经常像是回到过去,比如说我们长大后还会梦到小时候,梦到从前见过的人物等等。问题三:我们睡在一个地方,而在梦境中我们出现在另外一个地方。问题四:做梦时候的大脑和白天正常的大脑有什么区别。
一些常见的梦境我们该怎么解释。梦见我们到处找厕所,梦见我们飞起来了,梦见我们遇到蛇了,梦见我们被人追赶,梦见我们摔落下来,梦见我们遇到洪水等等。彻底的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大脑。这篇文章将给你最合理的解释。
第一篇 大脑的原理
大脑作为人们思考问题和处理数据的中心,大脑究竟是怎么思考的,怎么记忆的,怎么交流思想的。这些很常见的问题,大脑是怎么做到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开始研究大脑的旅程。
这篇文章的全部核心思想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这就是我们大脑的思维模式。思维意向就是我想要做某事,我想到了某事。影像就是大脑思维活动的对象,就是客观的外在事物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影子。大脑思维活动的起点就是思维意向,也就是我想要做某事。大脑思维活动的终点就是影像输出,就是在大脑里浮现出我具体做某事的影像画面,我们想到的具体某事的影像画面。大脑的全部思维活动过程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意向的影像化的过程,理解了这句话,也就全部理解了这篇文章。
一. 大脑的基本构造是什么样的?
大脑(brain)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间脑由丘脑与下丘脑构成。丘脑与大脑皮质,脑干,小脑,脊髓等联络,负责感觉的中继,控制运动等。下丘脑与保持身体恒常性,控制自律神经系统,感情等相关。以上的数据资料摘自百度网页。
二.大脑是在哪里思考的,又是在哪里存储信息的?
大脑的所有思维活动都在端脑部分进行,所以普遍意义上我们把大脑专指端脑部分。根据思维功能的不同,现在把端脑分成两个部分,端脑中心部分的思维区域和端脑边缘部分的存储区域。思维区域在端脑的中心部分,是大脑思维活动的平台,我们也可以叫做大脑的思维平台。思维区域只有一个,而且单个时间内只能进行单个思维活动。存储区域是大脑存储数据的地方,是大脑思维活动时的数据库,存储区域是端脑的边缘部分,大脑皮层也属于存储区域。
三.什么是自我?
在所有的思维活动中,存在一个思维主体,这个思维主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自我”,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思维主体就称为“自我”,或者叫做自我主体。思维主体具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感知能力和意向能力。思维主体可以感知思维对象的具体情况,思维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向控制着所有的思维活动。这个意向在思维活动中具体表现为我想要做某事或者担心某事发生,而担心就是不想要的意思。思维主体的意向能力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意识。思维意向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围绕着思维意向来进行的。我们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为了完成自我的意向,也就是我们想要做某事,我们想要获得某个答案。
四.什么是影像?
大脑中的所有思维活动的对象都是影像。影像就是客观的外在事物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影子,所以也可以叫做客体影像。客体影像包括这个影像事物的所有属性,外观,声音,运动趋势等等。
客体影像的范围很广。外在事物是一只猫,与之对应的大脑内部也建立了相同的一只猫的影像。大脑内部建立的客体影像事物更加包括这只猫的所有属性,猫的大小,毛色,猫的叫声,生活习惯等等。现在要求你说出猫的生活习惯和叫声,你会根据大脑内部已经存储的客体影像很快说出答案。客体影像不仅包括事物部分,还包括我们做事情的方法,步骤过程等等。我们知道怎么做好一件事,这就是客体影像。客体影像也包括语音文字符号,大脑内部的客体影像语音文字符号和外在语音文字符号的意义是对等的,而且大脑内部的由文字符号所

建立的所有科学理论等等也都是客体影像。我们身体的感觉传递给大脑,大脑内部也建立了一样的影像。比如说我们身体觉得尿急,大脑内部也建立了尿急这个影像。
外在事物可以是单个的事物,也可以是由许多单个事物组成的复合事物,也可以是一连串的事件。与之对应的,大脑内部的影像也可以是单个的影像事物,复合影像事物,或者一连串的影像事件。这些影像事物在大脑里一一呈现,就像在大脑内部放电影一样,这就是我们大脑中的客体影像。
五.大脑内部存储的是什么?
大脑存储区域的所有数据都是内在存储的客体影像,我们称之为内在存储影像。内在存储影像和外在事物是一比一对等的。外在事物构成的外在世界,与之对应的是大脑内部也有一个内在存储影像世界。一般意义上,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大脑内部存储的影像世界。
我们大脑的内在存储影像能够帮助识别外在世界的事物的真假。比如说外在画面是企鹅在天空中飞翔,我们的大脑会根据内部存储的影像知识判断这是假的。
我们大脑的内部存储影像是有一定的次序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我们的大脑对于杂乱无章的事物是很难记忆的,而对于有次序的事物是很容易记忆的。比如说要你记住一个号码983612786556789,你会把这个号码分成3组,98361、27865、56789,然后又把这3组号码进行分别标记记忆,而大脑对于已经标记了的数据影像是很容易记住的。
六.什么是语音文字符号?
我们人类创造了语音文字符号,它的意义就在于语音文字符号是外在事物的一比一的简单概括,而且借助语音文字符号能够更快更好的传递信息。我们可以说,语音文字符号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外在事物,由语音文字符号建立的语音文字符号世界的意义与我们生活的外在世界是对等的。同样在我们的大脑内部也建立了影像语音文字符号,而且我们大脑内在存储的影像语音文字符号世界的意义与内在存储影像世界是对等的。语音文字符号做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大大简化了我们大脑思考和内外传递信息的过程。比如说,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被命名为角1角2角3,可以被大脑很快的识别和传递信息。
我们的大脑内部在随时做着语音文字符号与影像事物的转换。比如说我们听到鸟叫的声音,我们就会在大脑里浮出文字“这是鸟叫的声音”。我们看到文字“温暖的太阳照耀着脸庞”,我们也会在大脑内部浮出同样的影像画面。
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时候,大脑首先要把我们想要说的影像事物转换为语音文字符号,然后再把这些话语传递给别人。别人在理解这些

话语的时候,先要把这些语音文字符号转换为对应的影像事物,只有在大脑里形成确定的影像事物,他才真正的理解我们说的话语。这就是我们与别人谈话交流思想的整个过程。
七.影像无处不在。
外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事物,与之对应的,大脑里也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影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随时都在应用着影像,而且是标记了的影像。现在要你说出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你会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会说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现在要你在一群人中找出一个人,你会对别人说个子最高的那个人,或者穿蓝衣服的那个人,或者戴眼镜的那个人。现在要你说出谁谁是什么样的人,你会根据这个人的特点说出这个人。翻开字典,你会看到文字“一”的解释是“最小的正整数”,你会看到“二”的解释是“数名,一加一所得”。现在要你解释“大”字的意思,查看字典得知就是“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我们在说一件事情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属性的时候,就是把这件事进行具体的标记式的影像化。
八.大脑内部的两种形态的影像。
大脑内部的所有影像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具体事物的影像画面,第二种就是由语音文字符号组成的抽象的影像画面。第二种影像所传递的文字信息和与之相应的第一种具体事物的信息内容是对等的,和外在世界的事物的信息也是对等的。
九.大脑具体是怎么思考的?
大脑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除了自我,其余的都是影像。在一个简单的思维活动当中,我们想到了某事(做某事),这是思维活动的起因;这时在大脑里浮现出具体的某事(做某事)的影像画面,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自我意向是思维活动的起因,而结果影像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活动的模式可以归结为:我想要什么,b影像。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归结为:a意向,b影像。我们把这种思维特有的模式叫做影像输出模式。影像输出模式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大脑思维的过程就是思维意向的影像化的过程。在平常的思维活动当中,意向大部分都被省略了,这时我们的大脑里出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影像。
比如说在我们大脑里经常出现的影像。我们感觉肚子饿了,这时我们马上在大脑里浮现出吃饭的影像画面。我们想要知道99+99等于多少,大脑里浮现出99+99=198的影像画面。现在问你布谷鸟的叫声,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布谷鸟的叫声“布-谷-”的影像画面。我们想起了某个音乐,于是在大脑里浮现出某个音乐的旋律的影像画

面。我们大脑里经常出现的“我该怎么做这件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的”,“我先这样做然后再那样做”,这些都是思考问题时出现的语音符号意向,而思考得到的答案就是结果影像。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大脑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才能够得到答案。在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当中,我们不能直接得到结果影像,大脑需要通过对相关的影像事物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过程进行思考运算才能得到结果影像。这个过程好比做算术题或者方程式的过程。算术题的数字项相当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相关的影像事物,算术题的运算符号相当于大脑思维活动的方法影像,算术题的运算步骤过程相当于大脑思维活动的步骤过程影像。这个思维模式归结为:b影像=c相关事物*d方法*e步骤过程。这些大脑思维活动的相关的影像事物和方法还有步骤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三要素,我们只要找到思维活动的三要素,我们就在大脑思维活动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现在要炒一道菜,这时大脑是怎么思考的。这个思维活动的思维意向是想要炒一道菜,思维活动的结果影像是炒好这道菜。我们要确定这道菜需要什么材料,这道菜要用什么方法做,这道菜要分成几个步骤过程来完成。大脑想好所有的环节以后,我们在大脑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要建造一所房子,这时大脑是怎么思考的。这个思维活动的思维意向是想要建造一所房子,思维活动的目标影像是建造一所房子。我们要确定建造房子需要什么材料,要用什么方法建造,建造房子要分成几个步骤过程来完成。大脑想好所有的环节以后,我们在大脑里已经解决了问题。
我们的大脑思维是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快速学习的方法。我们想要学习做一件事,首先大脑确定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b影像。然后大脑快速的找到做这件事用到的相关事物,方法,步骤过程。最后找到了思维的三要素,我们已经在大脑里解决了这个问题。
十.大脑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在思维活动中,自我是一个充满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自我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做出意向性选择。自我意向的来源有两个,外在世界引起的,自我自身想到的(也就是自我在内在存储影像世界中寻找到的)。大脑首先产生思维意向,然后通过思考得出答案影像。这些答案影像如果转换为外在的实际行动,那么这些影像就是外在输出影像;同样如果这些影像转换为内在存储影像,那么这些影像就被大脑存储记忆了。
我们所有的外在的实际行动都是由大脑思考的结果转换来的,也就是由思维的结果影

像得来的,而不是大脑的思维意向直接转换为外在实际行动的。
我们大脑的自我主体会对自身在外在环境所处的状态进行考察。如果状态良好,我们的情绪就是良好的;如果状态不好,我们的情绪也会变坏。
我们大脑的自我主体同样会对我们思考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如果对结果满意,我们的情绪就会是良好的;如果不满意,我们的情绪就会变得沮丧。
十一.大脑的对等性原理。
我们的大脑随时在把大脑的内部影像世界和外部真实世界进行对等性的处理,这就是大脑的对等性原理。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大脑会很快建立起与这个环境一样的内部影像世界。如果我们熟悉的环境出现了一个陌生人或者陌生的事物,我们会很快发现并且建立起与这个陌生人或者陌生事物一样的内部影像。如果蒙着双眼把一个人放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么这个人不知道外部世界,他就会像盲人一样摸索着前进。如果在一个熟悉的环境把一个人蒙着双眼,那么这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内部影像世界,很快的找到他要找的东西。对一个人说“张三倒了一杯水”,那么这个人会在大脑里自行补充相关所有的数据,时间地点,使用工具等等。大脑的对等性原理的意义在于随时把我们的内部影像世界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修正补充和对等性处理。
十二.大脑的随机性原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大脑会随时随意随机的关注到定位到我们想到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大脑的随机性原理。我们走在大街上,会对大街上看到的任何事物产生各种想法。我们可能刚才还记着某件事,但是遇到一件新的事情,刚才的那件事马上就忘了。
十三.大脑的原理总结。
在所有的思维活动中,存在一个思维主体,这个思维主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自我”,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思维主体就称为“自我”,或者叫做自我主体。
思维主体根据自己的意向控制着所有的思维活动。这个意向在思维活动中具体表现为我想要做某事或者担心某事发生,而担心就是不想要的意思。
大脑中的所有思维活动的对象都是影像。影像就是客观的外在事物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的影子,所以也可以叫做客体影像。客体影像包括这个影像事物的所有属性,外观,声音,运动趋势等等。
大脑存储区域的所有数据都是内在存储的客体影像,我们称之为内在存储影像。内在存储影像和外在事物是一比一对等的。外在事物构成的外在世界,与之对应的是大脑内部也有一个内在存储影像世界。一般意义上,我们的知

识就是我们大脑内部存储的影像世界。
大脑对于已经标记了的数据影像是很容易记住的。
我们人类创造了语音文字符号,它的意义就在于语音文字符号是外在事物的一比一的简单概括,而且借助语音文字符号能够更快更好的传递信息。
大脑内部的所有影像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具体事物的影像画面,第二种就是由语音文字符号组成的抽象的影像画面。
自我意向是思维活动的起因,而影像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活动的模式可以归结为:我想要什么,b影像。这个模式同样可以归结为:a意向,b影像。我们把这种思维特有的模式叫做影像输出模式。影像输出模式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
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就是这样的形式:我们想要做某事,于是大脑里就浮出我们具体做某事的影像画面。这就是思维意向的影像化的过程。
在一个复杂的大脑思维活动当中,与这个思维活动相关的影像事物和方法还有步骤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三要素,我们只要找到思维活动的三要素,我们就在大脑思维活动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的大脑随时在把大脑的内部影像世界和外部真实世界进行对等性的处理,这就是大脑的对等性原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大脑会随时随意随机的关注到定位到我们想到的任何事物,这就是大脑的随机性原理。
第二篇 梦的原理
我们每个人都会做梦。我们的梦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令人惊叹。那么梦境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在梦境里为什么能够看到事物,我们在梦境里为什么能够做各种事情,我们在梦境中为什么感觉是真实的,梦游和梦境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研究发现梦境的旅程。
一.大脑与身体是怎么联系的?
我们先认识几个基本的概念。
主体大脑,就是大脑负责思考活动的全部区域。这里包括思维主体,思考平台以及客体影像存储区域。我们统称为大脑。
身体信号传送神经,就是身体传输给大脑的身体感觉信号的神经系统。我们的身体发出信号,大脑通过身体信号传送神经来感知身体信号。我们简称为传送神经。这些传送神经具体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身体感受到压力、疼痛、冷热、饥饿等等各种感觉。
身体命令接收神经,就是身体接收大脑发出的命令的神经系统,大脑通过身体命令接收神经来完成各种身体活动。我们简称为接收神经。
下面我们认识一下关于这些概念的基本理论。
大脑内部感到压力大小的舒适感与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的强度必须保持平衡

,这就是大脑的内外平衡理论。
身体信号传送神经所传递的就是身体舒适与难受程度的信号。比如说我们保持一种身体姿势很长时间,这时就会感到难受,如果换一种姿势,我们就会感到很轻松舒适。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会给大脑压力,身体信号传送神经信号越强烈,大脑压力越大。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身体命令接收神经下达命令给身体,调整身体状态来获得舒适感。我们把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看做大脑的外在,把大脑内部感到的压力看做内在。大脑内部感到压力大小的舒适感与身体信号传送神经信号的强度必须保持平衡,这就是大脑的内外平衡理论。
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会随着大脑的调整呈现波段性变化,这就是传送神经的波段性理论。
我们的身体如果调整到一定姿势,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开始是很舒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信号也开始由舒适慢慢变得难受。这时如果大脑下达命令调整姿势,传送神经的信号又开始从舒适慢慢变得难受。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会随着大脑的调整呈现波段性变化,这就是传送神经的波段性理论。
二.大脑做梦的机制。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有两种不同时相的睡眠交替出现。一种是慢波时相睡眠,一种是快速眼动时相睡眠。慢波睡眠就是普通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是睡眠过程中的周期性出现的一种激动性状态,这时候的脑波类似于清醒时候的脑波。这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睡觉的人眼睛快速转动,时时翻身。我们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往往做梦。慢波睡眠一般持续一个到一个半小时左右。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五到十五分钟左右。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一个周期结束以后,又重新开始一轮的周期,每一个周期大约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每天睡眠的时候都有可能做四五个梦,有时发现不了,是因为我们不能完全感知和记忆做梦状态。同时我们根据传送神经的波段性理论,得出快速眼动睡眠就是大脑在主动调整身体状态,避免在这个时候完全觉醒,这样我们更好的适应了在漫长黑夜的睡眠环境。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也就是在做梦的时候,大脑是不是向身体发出了一系列的类似电子信号波类的东西来帮助身体调整到最舒适状态,这只是一种猜想,还不能通过数据来证明。
我们的大脑在快速眼动睡眠中既要调整身体状态,又要保持不能达到完全清醒状态。根据身体信号传送神经的信号强度,这时的大脑可能处于无意识状态,轻微的意识状态,或者稍微复杂的意识状态。我们的大脑会降低敏感程度,同时屏蔽掉大部分身体信

号。大脑在无意识状态或者轻微的意识状态,通过调整身体状态获得舒适感,我们会再次进入睡眠状态。这些轻微的意识我们根本不会觉察和记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身体信号足够强烈,被大脑感知到了,这就是稍微复杂的意识状态。我们的大脑这时意识到想要做某事,而且也仅仅意识到想要做某事。大脑会通过简单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大脑把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的过程,这些输出的影像就是我们的梦境。如果在梦境中身体状态通过调整获得舒适感,我们又会进入睡眠状态;如果不能通过调整获得舒适感,我们这时就会觉醒。以上是关于大脑做梦机制的一种理论。
还有另外一种关于大脑做梦机制的理论。如果大脑因为过度劳累,我们会感到头晕,大脑部分发沉发闷。我们在这时睡觉,那么即便是睡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我们也会做梦。我们在睡醒以后,大脑会感觉非常良好。在平时的睡眠当中,如果我们在大脑开始做梦的前十分钟,也就是在大脑处于最后阶段的慢波睡眠时被叫醒了,这时我们也会感到大脑发晕发沉。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大脑做梦机制是为了大脑内部进行更好的修复和新陈代谢。大脑做梦机制是大脑提高能量等级,主动进入简单的思维状态,来掩护大脑的其他部分进行修复。这是大脑做梦机制的另外一种解释。
三.我们是怎么入睡的。
我们在清醒的时候随时可以感知身体的所有信号,但是进入睡眠状态忽然停止了一切身体信号感知活动。我们睡眠是为了休息,恢复体力,在睡眠中身体能够更好的进行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功能的修复。我们是怎么入睡的。
我们的大脑把身体调到最舒适状态,来减少传送神经的信号给大脑的压力。大脑会慢慢的降低思维的活跃程度,降低传送神经的敏感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大脑会忽然停止思维活动,同时关闭与传送神经和接收神经的联系。这时大脑什么感觉、什么意识也没有了,我们也不会自发的挪动身体,这时我们的大脑就睡着了。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睡眠以后,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这时如果大脑的内外平衡,也就是传送神经的外在信号如果感到舒适,那么我们就会自然的开启大脑思维,同时开启与传送神经和接收神经的联系。这时我们就自然的觉醒了。
四.我们做梦时候大脑的特点。
我们现在来根据感觉总结一下做梦时候的大脑的特点。我们的大脑可以进行简单的思考,不能进行复杂的指令问答思考,不能完全感知我们的身体状况,不能真实的挪动身体,不能完全记忆,不能感知真实的时间空

间,不能判断事物的真假等等。根据这些描述,我们现在总结出做梦时候大脑的特点。我们的大脑在梦境中,可以把简单的大脑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不能调用复杂的大脑思维指令,和传送神经还处于基本切断状态,和接收神经也处于基本切断状态,不能调用全部的存储影像,不能调用存储的时间空间影像,不能进行影像的真假识别,不能把梦境中的结果影像进行完全记忆。
做梦时候的大脑类似于半睡半醒的大脑状态,和我们白天的大脑思维的正常状态有所不同。白天的大脑思维状态是这样的,我们可以进行任何复杂的思考,可以调用任何思维指令,可以完全感知身体的所有信号,可以任意随时挪动身体的任何部分,可以调用任何存储影像(包括时空影像),可以识别影像真假,能够把思维的结果也就是影像输出转换为外在输出或者变为内在记忆。白天的大脑处于高度清醒状态。
五.我们是如何做梦的。
我们的大脑究竟是如何做梦的。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感到尿急,这时正好在梦境中,大脑会直接产生意向:我要小便或者我要找厕所。我们的思维意向会转换为影像输出。这里也就是在梦境中,我们会到处找厕所,而且有时担心这个厕所不能上,那么到了跟前就会发现这个厕所正好是空的。我们又开始寻找另外的厕所,等到寻找到了,我们也正好醒了。
以上的梦境中,我们的大脑思维只是产生想要上厕所的思维意向,梦境中的所有人物事物和环境都是我们的大脑思维自行添加的。大脑屏蔽了别的身体传送神经的信号,我们不能感知外在环境,大脑这时会自发的补上关于这个思维意向所需要的外在环境的所有相关影像。这些相关影像全部都来自我们大脑的内在影像世界,这是根据大脑的对等原理得出来的。梦境中的所有单个影像都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外在事物,只是这些影像事物形成不同的组合,这些不同的组合是我们觉得梦境是稀奇的,不曾经历过的原因。这些影像大多数都是我们曾经见过的熟悉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而且可能这些人物事物和环境都已经不存在了,而这正是我们在梦境中感到回到过去的原因。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梦境的基本特点。我们的梦境是先有思维意向,后有影像输出。我们想要做某事,我们就会做到某事;我们担心某事,某事就会发生。这充分证明梦境是思维意向的影像输出。这些影像输出以后,又被我们的自我主体感知到了,我们就会在梦境中认为这是真实的。我们最后发现没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识了,我们也就觉醒了。梦境中的大脑思维只是想要做某事或者担心某事发

生,没有相应的做事所必须有的人物事物和外在环境等等。根据大脑的对等原理,这些相关的人物事物和环境都会被大脑思维随意的补上,而且梦境中的人物事物和环境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有些也可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梦。在睡眠中,我的身体有点过热,并且有些稍微出汗。这时在梦境中,我意识到想要找个凉快的地方呆着。这时我忽然发现自己正在以前去过几回的小河边走动。我很快看到那条小河里有很多没有见过的鱼。我多看了一会儿鱼。我忽然担心这里不会有蛇吧。果不其然,我很快就看到脚下有很多蛇,有些蛇还活着,正在动。我赶紧飞快的跑开了。我顺着一条小路走上了小坡。我终于安全了。我又想为什么不去捞一点鱼回来。这时我发现找不到下到河边的路了。我看着远处的那个地方,忽然觉得我可以飞啊,于是我飞着穿过很大的一片湖面。这个湖面刚才还没有,而且湖面上有很多人在玩耍。我发现不认识那些人,但是这时我又发现居然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而且那些人看到了,似乎也不以为奇。我又担心不会有什么危险吧,这时我发现河的上游洪水马上要来了。我回头一看,刚才那些人也不见了。我开始赶紧跑,可是我发现河的下游也有洪水过来。我忽然没路可走了。我想,赶紧想个办法啊,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去啊。这时我忽然看见河边有一块大石头,于是我赶紧爬上那块大石头,终于躲过了洪水。我想,我现在安全了。这时,我也觉醒了。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上面的这个梦。首先,我感到身体过热,于是我意识到想要找个凉快的地方呆着。梦境从这里开始。这时我发现自己呆在小河边。我想到小河里应该有鱼,于是就看到了鱼。不一会儿,我想到这里会有危险,于是我就发现了蛇。我为了躲避危险,离开了小河。离开小河以后,我发现自己安全了。我又想到去捞些鱼回来。我想去刚才那里,可是我担心自己找不到刚才的路,果然没有路了。因为我意识到两个地方的距离,我又意识到可以飞,于是我就飞起来了。我意识到飞了很远,而且这期间我只看到了水面,所以我意识到那是一片湖面。我想湖面上应该有人,所以就看到了人。我想湖面应该可以走,所以就在湖面上走动了。我想那些人看到没什么事吧,果然他们不以为然。我又担心不会有什么危险吧,这时我看到洪水来了。我赶紧朝着另外一面跑,我担心另外一面不会有危险吧,于是另外一面也看到洪水了。我想总该找个去处吧,这时我发现了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于是我爬上大石头。我发现没有别的去处了,我也暂时

安全了。这时我也觉醒了。在这个梦境中我们可以看出,梦境会随着我们的意向而改变,我们的意向也会因为在梦中看到某人某物发生改变。我们可以在梦境中飞起来,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和目标所处的位置的空间差距,我们意识到想要飞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在梦境中飞起来。在梦境中我们经常会想我们要去哪里,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经常发现我们没有去处,我们什么都做不了。这是梦境的最显著的特点。
六.如何分析我们的梦境。
我们的梦境是思维意向的影像输出。梦境中的思维的对象,也就是所有人物事物和环境是大脑随意虚构添加出来的。我们应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梦境中的意向上面。这些意向就是我们想要或者担心,那么这些思维意向是怎么得来的?这与大脑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存储有关。这里的外在环境就是身体传送神经的信号。也就是说,传送神经的信号引起我们梦境的思维意向。我们的大脑在梦境中试图对这些特殊的强烈的信号做出解释,通过简单的思考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信号。这些信号包括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还有身体内部感觉的等等。
视觉的信号与梦境中的思维意向的关系是:如果我们睡在很亮的灯光下,梦境就可能是我们想要看到大白天的太阳;如果睡觉时一种红色的光照射我们的眼睛,梦境就可能是我们想要看到一个红色的东西。平时梦境中的事物没有颜色,就是因为梦境中我们的眼睛没有感觉到有颜色的光芒的照射。
听觉的信号与梦境中的思维意向的关系是:如果我们睡的时候耳朵听见了汽车的声音,梦境就可能是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或者是我们发现了一辆行驶的汽车;如果听见人说话的声音,梦境就可能是我们正在和另外一些人说话,或者听见一些神秘人说话的声音。
触觉的信号与梦境中的思维意向的关系是:如果我们睡觉的时候皮肤感觉毛茸茸的,梦境就可能是我们发现一只小猫或者小狗。
味觉的、嗅觉的信号很少见,但是可以推导出来,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类似的感觉。
身体内部的感觉信号与我们的梦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包括我们感觉到冷热、口渴、疼痛、尿急、身体感到的压力等等。如果我们感觉到身体过热,梦境中的思维意向就可能是我们想要找个凉快的地方呆着。如果我们感觉到口渴,梦境中的思维意向就可能是我们想要喝一杯饮料。如果我们感觉到有重物压在身体上,梦境中的思维意向就可能是我们被压住了或者我们感觉身体无法挪动。
梦境中的思维意向的另外来源就是大脑的内在存储。内在存储主要就

是我们在白天的大脑思维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我们在白天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白天没有解决一件事情,但是在梦里这件事居然就解决了。我们在白天看了一部电影,梦境中也会出现与电影类似的情节。我们白天特别想念的一个人,也会突然出现在梦境中。
我们说,梦境中的人物事物和环境都是大脑根据对等原理随意添加的。也就是说,这些影像可以寻找别的影像替换,只是这时是大脑随意抽取的,而且这些抽取可能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人。而有时候我们确实梦见自己喜欢的人,这又该怎么解释。如果梦境里的这个人确实是我们白天也想要见到的、是我们喜欢的人,这是由大脑内在存储的信号引起的意识。我们在梦中希望别人也能够见到这个人,而且这个人的影像是不可以替换的。但是如果梦境里的这个人是由外在的身体传送神经的信号引起的意识而添加的,我们可能与这个人做一些白天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事情。我们希望在梦里这些事情不被别人看到,那么这个人的影像就是大脑根据对等原理随意添加的,是可以替换的。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梦境的基本过程。在快速眼动睡眠时期,我们的大脑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脑最开始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大脑的外在信号或者内在信号触发我们梦境的最初的意识,我们想要在梦境中解决这些问题信号。这时大脑会自发的添加事情发生所必须的人物事物和环境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又担心会发生另外一些相反的事,威胁到我们自身安全的事。我们想要完成一些事情,同时又担心发生另外一些事情。我们想要或者担心,这些都会转换为在我们梦境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的思维意向又会因为在梦境中看到的某人某物某个地方而发生改变。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我们会想到某人某物会做些什么,然后某人某物就会做些什么。我们在某个地方,我们会想到这个地方会出现或者发生什么,然后就会出现或者发生什么。如果我们正好想到会出现某个坏人来追我们,我们的梦境就会是有人追着我们。由此推出,我们在梦境中想到什么,就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然后我们又会通过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梦境中总是不停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我们没有问题了,或者我们解决不了问题了,我们也就觉醒了。这就是我们的梦境。
梦境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而思维意向就是想要和担心,这些都是人的本能,所以梦境也就是本能转换为影像。既然梦境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且是受到外在或者内在信号触发引起的,是简单思维的结果,而不

是任何事件的征兆,所以我们不需要担心梦境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梦境是人的本能的反应。梦境只是大脑的随机的思维意向。梦境中的影像也只是大脑随机产生的。梦境与我们经历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梦境也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梦境是简单思维的结果。梦境不是任何事件的征兆。
七.梦境中的大脑思维与白天的大脑思维的区别。
经过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已经理解了梦的原理,我们认识到梦境就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而在本文第一篇里,我们认识到白天的大脑思维也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这里可以看出,梦境中的大脑思维和白天的大脑思维都是把是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那么梦境中的大脑思维和白天的大脑思维是一样的吗?我们怎么区分两种思维。
我们先来描述一下白天的大脑思维。白天的大脑处于高度清醒状态,整个大脑系统全部开启,大脑与身体传送神经和接收神经的联系也全部开启。因为外在的身体传送神经随时可以传递给大脑关于外在环境的任何信息,所以大脑不需要自发的添加有关大脑思考活动所必须的思考的对象和环境等等。外在的传送神经传递给大脑的影像信息占很大比例,大脑思维的很大部分都放在了这些外来的影像信息的处理上了。因为大脑可以一眼就识别影像运行的结果,所以大脑会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对外在事情的解决上。白天的大脑思维处于高度清醒状态,可以进行任何复杂的思维活动。这就是白天的大脑思维。
我们再来描述一下梦境中的大脑思维。梦境中的大脑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脑思维功能开启度仅为白天大脑状态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梦境里的大脑只能进行简单的大脑思维活动,而且也只开启了很少部分的影像存储系统,包括影像的真假识别和时空记忆等等都不能调用。梦境中的大脑与身体传送神经和接收神经的联系也处于基本切断状态,只有很少的足够强烈的外在身体信号可以传输过来。因为外在的身体传送神经不能传递给大脑关于外在环境的信息,所以大脑需要自发的从内在存储影像世界寻找和添加有关大脑思考活动所必须的思考的对象和环境等等。外在的传送神经传递给大脑的影像信息占很少比例,大脑思维的大部分都放在把简单思维转换为影像结果这个步骤上了,因为这时的大脑思维不能很快识别影像运行的结果。而且最重要的,梦境中的大脑思维不能很快识别个人的安危情况,所以梦境中的大脑思维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在个人的安危上了。这种关注表现为大脑思维会更多的在意于满足想要和解决担心这两种基本思维之上,而且这两种思维

在梦境中会被放大化处理,又进一步升级为获得需要和防御危险。为了获得需要梦境中的大脑会屏蔽很多负面影响,会把很多的不可能上升为可能,所有的可能都是为了获得需要,然后我们最终获得了我们所需要的事物;为了防御危险梦境中的大脑会假定存在很多危险,会把很多的可能上升为不可能,所有的不可能都会让我们感觉面临更多的危险,然后我们又试图解决这些危险的情况。梦境中的这种对个人安危的强烈关注在白天的大脑思维里基本上不存在,因为白天的大脑思维处于高度清醒状态,可以很快识别个人的身体安危状况。这就是梦境中的大脑思维。
八.梦境的穿越时空。
在我们的梦境中,大脑的思维主体“自我”是感知所有思维活动的主体。梦境中的大脑思维功能没有全部开启,大脑不能感知我们睡眠时所处的外在环境,大脑的真假识别和时空记忆功能都没有完全开启。当我们的梦境出现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思维主体也会感觉是真实的,这时我们感觉就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一样。我们睡眠的时候是在一个地方,而我们在梦境中发现自己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的思维主体同样感觉是真实的,这时我们感觉就像穿越时空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一样。这就是梦境的穿越时空。
九.梦境的三原理。
我们把梦境的原理进行整理一下,可以得到梦境的三原理。
梦境的第一原理。梦境的思维意向来源于身体传送神经的外在感觉或者大脑的内在存储,梦境的思维意向与外在感觉信号或者内在存储信号所代表的意义是等同的。这表现为身体感到难受或者压力,梦境就会是想要做某事来缓解压力获得舒适感,或者梦境就会是想到与之相似的感到难受的事情从而寻找出难受的真正原因。因为大部分的梦境都是由身体感到难受的信号引起的,这是一种压力,所以大部分梦境都是紧张急促的。这就是梦境中的思维意向的来源。
梦境的第二原理。所有梦境中的思维活动只是为了获得思维结果,也就是把思维意向直接转换为影像,而不管这些思维意向的真假和能否实现。这是因为大脑功能没有全部开启,包括影像的真假识别功能也没有完全开启。梦境的所有思维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思维意向,为了帮助身体缓解压力,获得舒适感。梦境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梦境中,直到我们解决不了问题了,或者没有问题了,我们也就觉醒了。
梦境的第三原理。梦境中的思维活动所必须的思考对象是大脑从内部影像世界随意抽取的,这些思考对象大部分是可以替换的。这与白天的大脑思维不同,白天的大脑思维活动所必

须的思考对象大部分是外在环境的或者是身体传送神经的外在感觉传递给大脑的,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可以替换的。
十.梦游与做梦的区别。
一个梦游的人的表现是睡眠中自行下床在房子里行走,这时这个人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眼睛也处于半睁开状态。梦游的人在梦游的时候一般都发生在慢波睡眠,而不是快速眼动睡眠。梦游的人一般都是小孩。梦游的人占所有人的比例为百分之一到五左右。梦游一般发生在入睡后的两三个小时以内。根据这些表现我们推导得出,梦游的人在梦游的时候,大脑与传送神经和接收神经的联系处于半开启半切断的状态,大脑也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梦游的人在梦游时候的思维意向很可能就是想要走动走动,这是根据身体传送神经的波段性理论得出来的。
十一.梦的原理的总结。
梦中能够看到事物是因为思维意向转换为影像输出。
梦中。我们想要做某事,我们就会做到某事;我们担心某事,某事就会发生。
梦境就是思维意向的影像化的过程。我们想到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梦中的人物事物环境都是大脑根据对等原理随意添加的,如果与这些人物事物环境发生的事情是我们在白天不想发生的,而且发生的事情我们在梦境中也不想被别人发现,那么这些人物事物环境可以替换。
如果梦中的人物事物环境是我们白天也想要见到的,比如说是我们喜欢的人,而且发生的事情我们在梦境中也不用担心被别人发现,那么这些人物事物环境就是不可替换的。
梦中的思维意向的来源是身体信号或者大脑内部存储的影像信号。我们的思维意向又会因为我们在梦中看到某人某物而发生改变。
梦中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思维意向,这些思维意向来源于大脑的外在信号或者内在存储影像。
梦中没有问题了,或者解决不了问题了,我们也就觉醒了。
梦境的第一原理。梦境的思维意向来源于身体的外在感觉或者大脑的内在存储,梦境的思维意向与外在感觉信号或者内在存储信号所代表的意义是等同的。
梦境的第二原理。梦境中的思维活动只是为了获得思维结果,也就是把思维意向直接转换为影像,而不管这些思维意向的真假和能否实现。
梦境的第三原理。梦境中的思维活动所必须的思考对象是大脑从内部影像世界随意抽取的,这些思考对象大部分是可以替换的。
后记
到此,关于大脑和梦的原理已经全部结束。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大脑的原理来熟知大脑是怎么工作的。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

大脑,更快的学习和完成各种任务。同样的,我们理解了梦的原理后,会对梦中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停止对于梦境的错解和无谓的担心。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大脑文化和梦文化的爱好者。
2015年7月1号
曹渊海
完成于延安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