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
- 格式:ppt
- 大小:7.45 MB
- 文档页数:135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Na+和Cl-,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血浆的正常pH为7.35~7.45,这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③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易错提醒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①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②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③纤维蛋白原≠纤维素纤维蛋白原是血浆蛋白的一种;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调节实例:pH调节的过程图解(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异常实例: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提示尿液不是内环境,细胞液位于植物细胞的液泡内,也不是内环境。
(2)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提示内环境稳定,人体不一定健康,如病毒感染。
(3)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提示血浆内有缓冲物质,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考纲要求]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的类型易混辨析(1)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2)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与发育场所均相同(×)(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提示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提示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命题点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 A解析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27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最新考纲]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
其他植物激素(Ⅱ)。
3。
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5年8考)1。
生长素的发现经典实验分析■助学巧记巧记生长素发现实验的5个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发挥作用部位(靶细胞)—-尖端下面的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5)胚芽鞘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2。
植物激素的概念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化学本质:吲哚乙酸(IAA)(2)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运输错误!(4)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1。
植物的向光性诠释(1)原因分析:(2)结论错误!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诠释重力→错误!→错误!(2016·全国卷Ⅲ,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综合检测选题细目表1.(2016·泰安高三检测)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 .甲处的某种激素可提高下丘脑神经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C .食物过咸可引起甲处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D .下丘脑神经细胞、甲、乙三部分O 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下丘脑神经细胞解析:分析题图: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 正确;提高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B 正确;食物过咸可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减少尿量,C 错误;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最终在细胞中被消耗,所以O2浓度大小为:血浆>组织液>下丘脑神经细胞,D正确。
答案:C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
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解析:消化道、呼吸道、膀胱、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A正确;内环境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过敏原具有异物性,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失调病,C正确;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
答案:B3.食物进入胃会刺激胃壁上的感受器,引起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由胃进入小肠的食物和盐酸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也能引起胰腺的分泌。
(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3讲免疫调节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3讲免疫调节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3讲免疫调节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3讲免疫调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系统的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项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特点无特异性有特异性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2①防卫: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②监控:及时发现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
③清除:将机体衰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抗原清除掉。
1.(必修3 P40拓展题改编)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的认识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答案:D2.(深入追问)(1)溶菌酶只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吗?提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