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全套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91 MB
- 文档页数:1070
01早期计算工具机械式计算机器、电子管计算机等02现代计算机发展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03发展趋势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发展历程及趋势03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应用软件(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软件系统数据处理、信息存储、自动控制、辅助设计等功能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功能03数据压缩与加密技术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数据安全性01信息表示二进制数制、ASCII 码、汉字编码等02存储方式内存储器(RAM 、ROM 等)、外存储器(硬盘、光盘、U 盘等)信息表示与存储方式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等网络拓扑结构TCP/IP 协议、OSI 参考模型等网络协议与标准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管理等网络安全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1 2 3界面友好,适合普通用户和游戏爱好者,软件资源丰富。
Windows系统开源免费,安全性高,适合服务器和开发人员使用。
Linux系统设计优美,用户体验好,适合创意设计和多媒体制作。
macOS系统常见操作系统类型及特点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启动与退出正确开机、关机,避免强制断电。
桌面与窗口了解桌面图标、任务栏、窗口组成及操作。
菜单与对话框熟悉菜单命令、对话框选项及快捷键。
掌握文件类型、文件夹创建、命名、移动、删除等操作。
文件与文件夹搜索与排序磁盘维护利用搜索功能快速定位文件,通过排序整理文件夹。
定期进行磁盘清理、碎片整理,优化磁盘性能。
030201文件管理与磁盘维护技巧通过快捷键或右键菜单启动任务管理器。
启动任务管理器监视CPU 、内存、磁盘等硬件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系统配置。
性能监视查看进程列表,了解进程占用资源情况,结束不需要的进程。
进程管理管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切换程序窗口,方便多任务操作。
应用程序管理任务管理器使用方法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掌握快速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加粗、斜体等格式的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课件完整版•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处理目•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录计算机基础知识0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时代,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时代,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集成电路时代,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耗进一步降低,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高。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领域分类根据运算速度、输入/输出能力、数据存储量等指标,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等。
应用领域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
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是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硬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软件系统包括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等,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工作原理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制,通过执行程序中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
性能指标包括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输入/输出速度等,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标准。
Windows 操作系统02从Windows 1.0到Windows 10的演变过程,以及各版本的特点和革新。
发展历程市场地位核心组件Windows 操作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以及与其他操作系统的比较。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如内核、文件系统、用户界面等。
030201Windows 操作系统概述桌面与窗口管理文件与文件夹操作文件搜索与索引文件安全与权限Windows 基本操作与文件管理01020304如何设置桌面背景、排列图标、调整窗口大小和位置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课件完整版•计算机概述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功能与应用•办公软件使用技巧目•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互联网应用•信息安全与防护策略录计算机定义及特点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高速运算、存储和处理数据、自动控制和逻辑判断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特点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逻辑判断能力强。
计算机发展历程与趋势发展历程从机械式计算机到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体积不断缩小,价格不断降低。
发展趋势未来计算机将朝着高性能、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同时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能够辅助设计和制造各种产品和零件,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CAD 、CAM 等。
科学计算计算机能够进行高精度、高速度的数学运算,因此在科学计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天气预报、航空航天、地震预测等。
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在数据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等。
自动控制计算机能够自动控制各种设备和系统,因此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计算机应用领域硬件系统组成及功能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速度快,但容量有限;辅助存储器速度慢,但容量大。
中央处理器(CPU )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总线与接口连接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软件系统分类与作用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基础服务。
应用软件针对特定问题或需求开发的程序,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ppt课件完整版•计算机概述与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基础与应用技巧•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提升•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互联网应用•数据库技术基础与实践•程序设计语言入门与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与防范措施目录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智能电子计算机器,能够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数值计算、信息处理、数据存储和传输等操作。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输入/输出能力等综合性能指标,可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等几类。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趋势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
计算机发展趋势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将表现为高性能化、网络化、大众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等几个方面。
同时,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也将不断涌现。
科学计算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数据处理和模拟仿真等,以解决科学和工程中的复杂问题。
例如,天气预报、地震预测、宇宙探索等。
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分析和传输等操作,以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知识。
例如,金融数据分析、医疗影像处理、智能交通管理等。
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机器设备等进行自动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家居系统、无人机自动驾驶等。
模拟人类智能行为,让计算机具有学习、推理、理解自然语言等能力。
例如,语音助手、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
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各种计算、分析和优化等操作。
例如,CAD/CAM系统、3D打印技术等。
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举例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
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之一。
contents •应急预案概述•计算机安全威胁识别•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应急响应流程•技术保障措施•人员培训与演练•总结与展望目录定义与目的定义目的通过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计算机安全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合法权益。
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当发生计算机安全事件时,如病毒攻击、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
当计算机系统或网络出现异常行为或故障时,如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等。
当收到来自可靠来源的安全警告或漏洞通报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预案启动条件恶意软件网络攻击身份和访问管理威胁数据泄露和篡改常见安全威胁类型威胁来源分析外部来源01内部来源02供应链来源03威胁识别方法及工具安全审计和日志分析通过定期审计系统日志、网络流量等,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
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主机活动,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行为。
漏洞扫描和评估工具定期使用漏洞扫描器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评估风险。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集中收集、分析和呈现来自各种安全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事件信息,提供全面的威胁识别和响应能力。
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决策、指挥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应急响应技术团队负责具体的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响应支持团队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物资、资金等。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030201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应急响应工作,制定应急响应策略和方案。
应急响应技术团队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指导技术团队进行应急处置。
应急响应支持团队负责人负责协调资源和支持,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应急响应工作需要,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各岗位职责与权限协调与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应急响应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事件发现与报告监控与检测事件报告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