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光是白色的吗
- 格式:doc
- 大小:629.50 KB
- 文档页数:2
太阳光到底是什么颜色
太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
太阳光或多或少均匀地发射出彩虹的所有颜色的光,在物理学中,我们称这种组合光的色彩为“白色”。
这就是为什么在阳光的照射下,我们能在自然界中看到那么多不同的颜色。
如果阳光是纯绿色的,那么外面的一切看起来都是绿色或黑色的。
而在实际的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的红色和蝴蝶翅膀的蓝色,这是因为阳光中含有红色和蓝色的光。
其他颜色也一样,当一个灯泡工程师设计出一种模拟太阳的灯泡,并以此来提供自然照明时,他设计的是白色的而不是黄色的灯泡。
事实上,你看到彩虹中所有的基本颜色(被薄雾分散的阳光)中没有缺失颜色,这直接证明了阳光是白色的。
太阳发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而事实上,除了伽马射线它还发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
这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
太阳发出所有的颜色都是因为它是一个热体,通过热辐射过程发出光。
就像一块烧热的煤或一根电炉丝会发光一样,太阳也会因为它自身的温度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白炽灯发出的光能很好地模拟太阳光的原因也在于此:白炽灯泡中包含的金属细丝被加热,直
到它们像太阳一样发光。
白色与无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常把白色和无色自觉不自觉地混淆起来,例如,把纯净水滴说成白色水滴,无色透明的玻璃烧瓶说成是白色透明的玻璃烧瓶等等。
似乎在这些人眼里,白色就等于无色,无色与白色是一回事。
其实不然,白色与无色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为了能澄清进而区别这两个概念,还得让我们从颜色理论讲起。
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不同波长(频率)的光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能产生不同的效应,正是这些效应给我们以颜色的感觉。
但是,并不是所有光波都能引起视觉,引起视觉的光波,其频率大约为3.9×1014Hz到7.5×1014Hz(波长大约在4000~7700埃),即可见光范围。
在可见光范围内,能量按频率或波长的不同分布引起不同颜色视觉。
例如,适当的、均匀分布的色光引起白色的视觉;能量分布集中于高频率的色光会引起蓝色的视觉;能量分布集中于低频率的色光会引起红色的视觉。
颜色的视觉感是由于能量分布的不同而引起的,然而,有时能量分布虽然不同,但是,引起的颜色视觉却完全一样。
事实上,同一种色光存在着无数种不同的能量分布。
如真正的黄光(即单色光)和由红绿适当混合而成的黄光,看起来完全一样。
由此看出,人眼的分析能力比较差。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其实,这些光一般都不是单色光,而是多种单色光的混合。
但是,人眼对某一种颜色却只有一个笼统的总感觉,尽管这种颜色是由千万种单色光组成的。
早在三百多年前(1666年)牛顿就用棱镜将白光分析成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第一次发现白光(日光)的光谱组成。
然而,人眼是决不能分析出白光的光谱组成的。
其实,适当选择两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及它们的亮度,再把它们混合起来也能得到白光。
这种白光可以和上述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一系列单色光混合出来的白光一样白,一样亮。
这些能配合成白光的两种单色光称为互补对或互补色。
牛顿曾制造出一个颜色盘,也叫牛顿色盘,如图所示。
关于光的说明文海光①上过夜的人们,常有机会欣赏绚丽的海光。
海光,是海洋生物发出光亮的自然现象。
有趣的是,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从细菌到鱼类,从小虾到乌贼,都有这种发光的代表。
②细菌小得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外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
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光学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目瞪口呆。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
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
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
小虾中的磷虾,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
试想,一尾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④海洋生物发光,有的是它们呼吸时产生能量释放的现象,如细菌;有的是为了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如小磷虾、糠虾等,个子小,体力弱,没抵敌武器,只好突然发光把敌人照得“眼花缭乱”,自己抓住良机逃之天夭。
⑤有的生物发光,是为了给自己照明,寻找食物,同时也引诱喜欢光亮的生物游拢过来,捕而食之。
比如,生活在海底的安康鱼,头大似钟,口大如斗。
头顶上有一根由背鳍的鳍条演化而成的“钓竿”,伸到头部前面来。
“钓竿”末端是发光器,能发出诱惑力很强的光芒。
附近的鱼儿经不起这种引诱,满以为是“一盘美餐”,便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来,只见安康将“钓竿”往嘴边一抽,倒霉的鱼儿便身不由己地被卷吸进去。
⑥还有一些生物把发光作为引诱异性的信号。
如发光多毛类动物中的裂虫等,在性成熟时,每逢风和气暖,月儿当空,雌的先破门而出,从海底缓缓升上水面,一路施放火球。
雄的早就睁大眼睛窥视着上面水层,一见火球升起,知道是伴侣在召唤,便争先恐后冲上去,举行“灯光婚礼”。
⑦海洋生物发出的光,热量消耗少,发光效率高。
日光灯、霓虹灯、高压水银灯、电视机的荧光屏、手表上的荧光字码盘等等,都是受到海洋生物发光的启示研制出来的。
太阳的颜色是什么色
太阳在太空中看是白色的(七色混合),地球上肉眼看早晨及黄昏是朱红色的,中午看到的是白色或黄白色,通过温度来算又是绿蓝色的。
太阳是七色组成的,早傍是红色因为当早上太阳斜射时,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太阳光的七色光谱中,红色光穿透最强,其它光穿透力弱而被吸收,因此看太阳呈红色。
太阳辐射的峰值波长(500纳米)介于光谱中蓝光和绿光的过渡区域。
恒星的温度与其辐射中占主要地位的波长有密切关系。
就太阳来说,仗其表面的温度大约在5800K。
然而,由于人的眼睛对峰值波长周围的其它颜色更敏感,所以太阳看起来呈现出黄色或是红色。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用天文望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
这种明暗斑点是由于这里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深暗的斑点叫做“太阳黑子”,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
光斑常在太阳表面的边缘“表演”,却很少在太阳表面的中心区露面。
因为太阳表面中心区的辐射属于光球层的较深气层,而边缘的光主要来源光球层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阳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层上的“高原”。
太阳的光实验报告太阳的光实验报告引言: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它的光线不仅给予我们温暖和光明,还是光合作用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了解太阳的光线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这些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1. 研究太阳光的组成和性质。
2. 探究太阳光的传播规律。
3. 分析太阳光的影响因素。
实验一:太阳光的分光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了一台分光仪,将太阳光通过透明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然后,我们用白纸将光谱投影出来,以便观察和记录。
结果:我们观察到太阳光经过分光仪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些颜色按照波长递增的顺序排列,构成了可见光谱。
结论:太阳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每种颜色的光线都具有不同的波长和能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太阳光是白色的,因为白色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太阳光的折射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一块透明玻璃板和一束太阳光进行实验。
首先,将玻璃板放在太阳光的路径上,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板后的折射现象。
然后,将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再次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结果:我们观察到光线在经过玻璃板时发生了折射,而且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当玻璃板倾斜时,光线的折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
结论:太阳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角度取决于入射角度和介质的折射率。
这个实验揭示了太阳光在大气层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的原理。
实验三:太阳光的反射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一面平整的镜子和一束太阳光进行实验。
将镜子放置在太阳光的路径上,观察光线经过镜面反射的现象。
结果:我们观察到光线在经过镜面时发生了反射,而且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结论:太阳光在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这个实验揭示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以及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光的反射物体,如湖泊和玻璃窗。
实验四:太阳光的强度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一台光强计来测量太阳光的强度。
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1、太阳光是白色的光。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
3、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条彩色的光带叫光谱。
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4、光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因此光又叫光波。
5、三原色的光是指红、绿、蓝。
相同比例的三原色光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光是白光。
6、三原色的颜料是指红、黄、蓝。
相同比例的三原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所得到的颜料是黑色颜料。
7、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有:(1)雨后的彩虹;(2)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8、单色光是指只有1种颜色的光;复色光是指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光。
9、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色散现象说明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是不同。
(选填:相同、不同)10、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它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物体就是什么颜色。
物体是什么颜色,就只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11、黄色物体只能反射黄色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2、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光。
13、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光。
14、绿色的植物最不喜欢绿光,最喜欢除绿光外的其他光。
15、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它能透过红光,它就是红色的。
什么颜色的透明物体就只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16、能透过所有光的物体是无色色的。
蓝色玻璃最喜欢蓝光以外的其他光,最不喜欢蓝光。
17、为了探究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没有光,我们可以在红光和紫光以外各放一只温度计或一张感光胶片,如果温度计的温度升高了,或者感光胶片感光了,那么红光和紫光以外就有光。
18、探究结论是: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和紫外线。
19、红外线的作用有:(1)制成遥控器;(2)红外线照相机;(3)制成夜视仪;(4)探测病情;(5)制成红外线瞄准仪;(6)加热食物。
20、紫外线的优点是:(1)紫外线能消毒杀菌;(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于验钞;(3)紫外线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合成维生素。
太阳的七色光谱
是指太阳光经过棱镜分解后,呈现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现象。
这七种颜色是自然界可见颜色的基本色调。
太阳光是白色光源,当它经过棱镜或其他光学装置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将光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光谱。
靠近棱镜顶角的一端是红色,靠近底面的一端是紫色,形成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彩带。
这七种颜色代表了太阳光谱中的七个不同波长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七色光实际上是人类为了方便描述太阳光谱而划分的,并非自然界中固定的颜色。
在光谱中,不同颜色之间存在无数种过渡色,例如橙色和黄色之间、绿色和蓝色之间等。
因此,光谱是连续的,七色光只是其中一种划分方式。
太阳光波中的“生命之光”红外光波
红外线是德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爵士,在公元1800年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的。
他用分光菱镜来分散太阳光,然后测量每个分散光的温度。
出乎意料地发现温度最高区是落在可见红外的外侧,因而发现红外线,这光区便命名为红外线(红光以外的光线),同时它有很强的热反应特征。
X
七色阳光
我们平时用肉眼看到的太阳光是白色的,现已证实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可见光七种颜色及看不见的紫外线、X射线、α、β、γ、红外线、微波及广播电波所构成,太阳光的每波段都有不同的功能及物理性,继公元1800年赫歇尔发现红外线后,1893年维恩发表光波长位移定律,可以引用公式算出人体内的能量波长反应,其产生不可见光的波长为9.35μm(微米)。
以往对光波的研究都集中于物理学领域内,但近二十五年来,许多科学家发现红外线内有一段波长对生物个体有正面的帮助,这段汉长就是通称的远红外线。
几十年来很多科学家就发现4~14μm(微米)的光波是动植物生命所需的光波,因而称之为“生命之光”。
在亚洲,尤其是日本,4~14μm(微米)远红外线被叫做。
太阳光是白色的吗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到户外去感受一下温暖的阳光。
闭上眼睛想一想:阳光是什么颜色?“是白色的!”你不假思索地回答。
太阳光真的是白色的吗?
实验准备:厚纸板、剪刀、圆珠笔芯、彩色铅笔。
实验过程
1.从厚纸板上剪下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形。
2.用铅笔把圆纸板分成七等份。
3.用彩色铅笔在圆纸板上七等份中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4.把笔芯从圆心穿过。
5.将笔尖对着地面快速旋转。
6.圆盘转动起来,原来是彩色的纸板看真情为成了灰白色。
说明道理
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彩虹般的色带,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当涂有这七种颜色的纸板转动时,各种颜色在你的视觉中相互重叠,理论上应该合成白色。
由于颜料不是纯色,所以混合后形成了灰白色。
所以,太阳光的白色,实际上是由七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