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教程》人大_第12章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31
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
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
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
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
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学说史二、经济学说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经济学说史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问题●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价值的认识●古代罗马思想家对奴隶制庄园经营的论述●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关于货币和高利贷的论述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四、亚里示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法典、条例和农书三、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四、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五、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问题●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发展阶段● 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 法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第一节概述一、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三、重商主义的两个阶段第二节英国的重商主义一、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二、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第三节法国的重商主义一、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二、柯尔贝尔的经济政策第四节其他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一、塞拉的国家积累金银学说二、霍尼克的国家富强论三、尤斯蒂的国家与财政学说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本章重点问题● 什么是古典政治经济学● 配第的经济学说及其地位● 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经济学说的发展第一节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第二节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一、17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二、配第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三、配第的价值理论四、配第的分配和货币理论五、配第的分工和赋税理论第三节 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一、配第以后的经济学家二、洛克和诺思的经济思想三、马西和休谟的经济学说四、斯图亚特的经济学说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本章重点问题●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其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差异● 布阿吉尔贝尔、坎蒂隆经济理论与重农学派的联系第一节概述一、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二、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生平与著作二、布阿吉尔贝尔的财富论三、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然秩序”思想四、布阿吉尔贝尔自由贸易思想第三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一、坎蒂隆的生平与著作二、坎蒂隆关于价值、货币和分配的理论三、坎蒂隆的重农思想第五章重农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重农学派学说的功绩和特点● 魁乃的经济学说及《经济表》● 杜尔哥对魁奈经济学说的发展第一节概述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状况二、重农学派的形成三、重农学派的功绩和特点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一、魁奈的生平和著作二、魁奈关于财富的观点三、“纯产品”学说四、社会阶级的划分五、资本理论六、魁奈的《经济表》七、魁奈的经济政策主张第四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二、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的发展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问题● 斯密的著作和方法● 斯密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斯密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与方法一、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二、亚当·斯密的生平三、亚当·斯密的著作四、亚当·斯密著作的方法第二节分工、货币和价值理论一、分工理论二、货币理论三、价值理论第三节分配理论一、三大阶级的划分二、工资理论三、利润理论四、地租理论第四节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一、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二、资本理论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第五节国家、财政和税收理论一、国家及其职能二、财政和税收理论第六节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一、经济自由主义二、国际贸易理论第七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问题● 李嘉图的著作和方法●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李嘉图体系的两大矛盾● 李嘉图怎样揭示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之间的对立●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第一节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与方法一、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二、李嘉图的著作三、李嘉图的研究方法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一、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缺陷与矛盾四、李嘉图的货币理论第三节分配理论一、工资理论二、利润理论三、地租理论第四节资本积累、再生产与赋税原理一、资本理论二、资本积累与危机三、赋税原理第五节自由贸易理论一、国际自由贸易思想二、比较成本学说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问题● 西斯蒙第对政治经济学方法和对象的论述● 西斯蒙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第一节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特殊地位一、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二、西斯蒙第的生平与著作三、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特殊地位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第三节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一、价值学说二、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第四节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一、资本和收入二、生产和消费三、经济危机理论第五节社会改革设想一、西斯蒙第的社会改革主张第九章 19世纪初期英法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的价值、利润与地租理论● 萨伊经济学说对经济学说史的影响●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第一节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一、马尔萨斯的生平与著作二、人口理论三、价值、利润、地租理论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第二节萨伊的经济学说一、萨伊的生平、著作及其时代背景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三分法”三、效用价值论四、分配理论五、销售理论第三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一、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二、詹姆斯·穆勒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三、麦克库洛赫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尝试第十章 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西尼尔的纯经济学和“节欲论”●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次大综合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一、西尼尔的生平和著作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三、价值理论四、分配理论第三节巴师夏的经济学说一、巴师夏的生平和著作二、交换与价值论三、分配理论第四节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一、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三、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四、分配理论五、信用周期论六、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第十一章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屠能的《孤立国》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社会状况二、19世纪上半期德国的经济学说第二节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一、李斯特的生平和著作二、李斯特的经济学说第三节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一、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二、历史学派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三、历史学派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论第四节屠能的经济学说一、屠能的生平和著作二、“屠能圈”理论三、地租理论四、劳动与资本的最后生产力理论第十二章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本章重点问题● 美国早期经济思想的产生及其特点● 凯里的阶级理论调和论● 乔治经济学说及其影响第一节 19世纪末以前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第二节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一、富兰克林的经济思想二、汉密尔的经济思想三、凯里的经济思想四、亨利·乔治的经济学说第十三章边际效用学派(一)本章重点问题● 边际学派的先驱● 庞巴维克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一、17—18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二、19世纪的边际学派先驱第三节奥地利学派一、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二、边际效用价值论三、时差利息论第十四章边际效用学派(二)本章重点问题● 英国的边际学派及其理论● 洛桑学派及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产生● 帕累托的经济学说●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第一节英国的边际学派一、杰文思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二、威克斯蒂德的分配规律协调理论三、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第二节洛桑学派一、数理学派的产生和洛桑学派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三、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第三节美国的边际学派一、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二、边际生产力理论三、动态分析和利润理论第十五章德国新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德国新历史学派经济学说的特点● 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德国新历史学派一、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二、新历史学派经济学说的特点三、主要代表人物的经济学说第三节美国的制度学派一、美国制度学派的产生及其特点二、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第十六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马歇尔怎样实现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第一节马歇尔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马歇尔的时代二、马歇尔的生平和著作三、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均衡价格论一、三类均衡价格二、需求曲线三、供给曲线四、均衡价格的决定五、垄断与均衡价格第三节分配理论一、工资二、利息三、利润四、地租第十七章新古典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成本曲线研究和序数效用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建立● 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概述一、新古典学派二、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二节成本曲线的研究第三节序数效用论的发展一、罗宾斯反对使用基数效用二、希克斯对需求理论的发展三、福利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论第四节不完全竞争理论一、完全竞争理论的缺陷二、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三、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第五节福利经济学一、旧福利经济学二、新福利经济学第十八章瑞典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瑞典学派的开发经济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货币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维克塞尔的经济学说一、生平与著作二、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三、分配制度改革论第三节开放经济理论一、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二、小国开发经济周期理论三、小国开发经济通货膨胀理论第四节俄林的经济学说第五节缪尔达尔和林达尔的经济学说一、缪尔达尔的经济学说二、林达尔的经济学说第十九章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20世纪20—3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 新奥地利学派和伦敦学派的经济学说● 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米塞斯的经济学说一、米塞斯的生平与著作二、米塞斯的经济理论第三节坎南的罗宾斯的经济学说一、坎南、罗宾斯的生平和著作二、坎南的经济理论三、罗宾斯的经济理论第四节 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一、争论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二、20世纪20年代的争论三、30年代的争论第二十章芝加哥学派本章重点问题●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奈特和西蒙斯的经济学说● 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奈特、西蒙斯的经济学说一、奈特的经济学说二、西蒙斯的经济学说第三节哈耶克的经济学说一、哈耶克的生平和著作二、新自由主义理论三、市场机制理论四、关于计划经济的理论五、货币理论六、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一章美国制度学派的发展本章重点问题● 康蒙斯的《制度经济学》● 米契尔的经济周期理论● 艾尔斯、贝利对制度经济学的发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康蒙斯的经济学说一、康蒙斯的生平和著作二、康蒙斯对“制度”的论述三、康蒙斯的《制度经济学》第三节米契尔的经济学说一、米契尔的生平和著作二、米契尔的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艾尔斯与贝利的经济学说一、艾尔斯的经济学说二、贝利的经济学说第二十二章熊彼特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熊彼特的理论贡献与影响●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周期理论● 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第一节概述一、熊彼特的生平与著作二、熊彼特的理论贡献与影响第二节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循环流转二、创新理论第三节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形成二、二阶段经济周期模式三、四阶段经济周期模式四、“三种周期”论五、经济危机的救治第四节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一、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问题二、关于“社会主义能否行得通”的问题第五节《经济分析史》一、写作背景二、本书的结构三、本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二十三章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 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 凯恩斯《通论》的含义与历史地位●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第一节凯恩斯的生平与著作第二节学术思想发展概述一、时代背景二、凯恩斯学术思想的发展第三节《就业。
第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第一节边际革命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一、边际革命1、西方经济学史上三次转折点的演变按照西方经济学界的一般意见,在最近200多年西方经济学史上,出现过三次较重要的“转折点的演变”,或者说“较重要的变革过程”。
就是:①亚当·斯密革命即自由放任革命;(已讲)②杰文斯革命即效用革命或边际革命;(正要讲)③凯恩斯革命即宏观经济学革命。
(后面讲)所谓革命就是对过去的传统的反叛。
(提问:亚当·斯密革命是革什么的命?)我国的权威经济学家也归纳了西方经济学史上6次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①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②边际主义革命;③凯恩斯革命;④货币学派的产生;⑤斯拉法革命;⑥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
2、什么是边际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边际革命”兴起。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的瓦尔拉,他们三个人生长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几乎同时而又独立地提出了效用价值论或边际效用价值论,即提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劳动的耗费量,而是取决于人对效用的主观评价。
以此为标志,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领域发生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它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称边际革命。
二、边际效用学派的发展历程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参与创建、发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也包括运用边际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经济学家。
该学派以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并很快得到传播,最后成为正统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边际学派的发展经历了先驱、产生、发展、归宿四个阶段。
1、边际学派的先驱实际上在亚当·斯密之前,作为主流的古典经济学形成的过程中,边际主义也已开始萌芽。
(经济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行线)。
实际上,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
绪论。
一.名词解释: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
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
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最典型)⏹解体+萌芽=统一的国内市场⏹原始积累—英国“圈地运动”.⏹地理新发现,商业资本发展=世界市场基本思想(早期:15~16中,晚期:16下~17中)⏹研究对象:流通领域、商业资本的运动⏹研究方法:描述和总结经济现象和商业实践经验。
⏹研究目的:为增加货币财富⏹衡量财富的标准:货币(金银)主要政策:⏹对外贸易⏹“多卖少买”—顺差⏹工业从属于商业,交换决定生产⏹国家应当干预经济生活早期晚期(1) “少买” (货币) “多卖”(资本)货币差额论或货币平衡论贸易差额论或贸易平衡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真正的重商主义)(2) 不重视(商品生产和工场手工业) 重视(3)重视行政立法手段重视保护关税政策法国的重商主义(15~16世纪)⏹背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1)安徒安•德•孟克列钦: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2)柯尔培尔: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实践家—柯尔培尔主义。
⏹评价:抑农促商的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重商主义(15末~16世纪后期)⏹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最为典型的国家。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1)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早期重商主义代表。
(2)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
贸易差额论的创始人。
评价⏹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说—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
⏹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目的是交换价值(赚钱)。
⏹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
总结⏹重商主义没有公认的倡导者.⏹与其说它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体系。
⏹其衰落的标志: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及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2.3威廉配第主要理论观点评价:1、研究方法:‣接受培根、霍布斯哲学思想。
‣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运用统计和数学(即“政治算术”)方法*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
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
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
3。
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5。
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