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有什么样的分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根据腰椎的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发生的位移情况,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的腰椎滑脱表示滑脱程度不超过椎体1/3;二度腰椎滑脱一般不超过2/3,但超过1/3;三度腰椎滑脱一般指滑脱程度超过2/3。
一度腰椎滑脱不会有明显的椎管内脊髓、神经根的受压,患者不会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
所以对一度椎体滑脱治疗主要以腰部牵引、腰围带固定、限制腰部活动为主。
二度或三度腰椎滑脱,会导致明显的椎管内脊髓受压,常表现为明显的腰部疼痛,以及臀部、腿部酸麻胀痛,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的程度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来判断。
为避免腰椎滑脱,在生活中要尽量不提重物,尽量不长时间的处于站立状态,当发生腰椎滑脱时,要尽量避免对腰椎增加压力,尽早去医院治疗,同时也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分型,还得看这篇!01Wiltse分型和Marchetti-Bartolozzi分型两种分型是以病因学为分型基础对腰椎滑脱进⾏分型的。
Wiltse分型是WILTSE等于1975年根据脊椎解剖特点以及获得性病理情况将腰椎滑脱分为6型[1]。
缺点:该分型实⽤性较差,⽆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并未对具体分型进⾏具体分析且未能提供临床治疗指导建议。
Wiltse分型Ⅰ型:先天发育不良型Ⅱ型:峡部异常型Ⅱ A型为峡部裂型Ⅱ B型为峡部延长型Ⅱ C型为急性⾻折致Ⅲ型:退变型滑脱Ⅳ型:医源型滑脱Ⅴ型:峡部以外的其他⾻折致腰椎滑脱Ⅵ型为病理性滑脱1994年Marchetti和Bartolozzi根据滑脱不同病因特点进⾏分型,将腰椎滑脱分为发育性腰椎滑脱和获得性腰椎滑脱[2]。
优点:相对于Wiltse分型,此分型更具有实⽤性,其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的分型系统更为准确,同时分型根据腰骶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所做的轻重度分型能够反映其发展趋势,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定更具有指导意义。
缺点:但在实际临床应⽤中仍存在很⼤缺陷。
该分型⽆定量指标,对病情评价困难,结果预判可重复性差,对于青少年滑脱的程度、病情变化及治疗⽅法不能进⾏准确判定。
Marchetti-Bartolozzi 分型先天发育不良型轻度发育不良型重度发育不良型获得型腰椎滑脱创伤性退变性病理性医源性02Meyerding分度1932年Meyerding提出负重状态下,滑脱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的Meyerding分度⽅法[3-4]。
优点:此⽅法由其简单客观,临床实际应⽤较⼴,⽬前Meyerding分度是评估滑脱程度应⽤最⼴泛的测量⽅法。
缺点:其中Meyerding 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度及以上为重度滑脱。
重度腰椎滑脱混杂有多种不同特点的滑脱类型,如⾼度或轻度发育不良性滑脱;因此,即使是相同的Meyerding 分度也不具有同质性,⽤此分型⽅法⽆法进⼀步精确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腰椎滑脱症全面解析: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策略2024(附表)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见千中老年人群,是指腰椎中的某一椎体与其邻近的椎体发生了相对向前或向后的滑移。
类型及病因根据发生滑脱的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滑脱这几种类型,临床上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多见。
1、椎弓发育不良性:通常发生在Ls/S1。
由先天性胀骨关节突或Ls 脊柱后方结构断裂,造成Ls全体滑向骨前方;么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生在腰低部,主要是椎弓峡部断裂或骨折所致;3、退行性:主要是由千老化,腰椎后方小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滑脱,面椎板峡部并无异常。
发病多见L3-Ls。
常出现Ls神经根受压迫的临床表现;4、外伤性:由千脊柱除峡部以外有部位的骨折而引起;5、病理性:由千腰椎骨肿瘤、代谢性骨病导致;6、医瀛性:在医疗中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而造成。
症状1、腰祗疼痛:疼痛涉及到腰抵部,多为钝痛,极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千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痴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L5或S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
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陂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跋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1、椎弓崩裂征象:X线腰椎45°斜位摄片示上关节突轮廓似“狗耳”,横突似“狗头",椎弓根似“狗眼”,下关节突似“狗前肢",关节突间部或称峡部似“狗颈部“、椎弓峡部崩裂时“狗颈部“可见裂隙;上关节突妇关节突问邓(峡祁)下关节突植廿趴哀腰椎斜位片椎弓峡部裂征象示意图2、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
腰椎滑脱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腰椎滑脱是由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上下椎体部分或全部滑动,表现为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疲劳、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可能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据报道,在欧洲4~6%,在我国约为4.7~5%;在所有腰椎滑脱中,峡谷崩溃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
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占85%;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1。
腰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的发生率为82~90%。
1.先天性发育不全腰椎有椎体和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有两个骨化中心,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出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出、椎板和棘突的一半。
如果两者之间没有愈合,就会导致先天性峡谷崩溃,导致腰椎滑脱。
此外,骶骨的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导致滑脱,但峡部无裂纹。
2、创伤急性外伤和后伸性外伤引起的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多见于竞技运动或劳动搬运工。
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当人体站立时,下腰椎重较大,导致向前分力作用于骨骼相对较弱的峡谷,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和慢性劳损伤。
4.退变因素由于长期持续下腰不稳定或应力增加,相应的小关节磨损,退行性变化,关节突变水平,加上椎间盘退化、椎间不稳定、前韧带松弛,逐渐滑动,但峡谷仍保持完整,也称为假滑动,多见于老年人。
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或局部肿瘤或炎症性病变,椎弓、峡、关节突累及,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病理滑脱。
腰椎滑脱引起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
并非所有滑脱都有临床症状,不同患者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
这不仅与脊柱周围结构的补偿能力有关,还取决于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辫和神经根压力等继发损伤的程度。
主要症状包括:1.腰骶部疼痛:主要表现为钝痛,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尾骨疼痛。
疼痛可以在疲劳后出现,或在扭伤后继续存在。
站立和弯腰加重,卧床休息后减少或消失。
2.坐骨神经受累: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麻木。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腰椎滑脱(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和韧带松弛,导致腰椎关节不稳定。
腰椎滑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下肢疼痛、无力、麻木等症状。
因此,对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
1. 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无力、麻木、步态异常等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2)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腰椎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滑脱程度、椎管狭窄等情况。
(3)神经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腰骶 plexus 及下肢神经功能情况,如肌力、感觉、反射等。
(4)腰椎关节稳定性,通过特殊的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如腰椎侧弯、旋转等情况。
2.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将腰椎滑脱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的分度标准如下:(1)轻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检查仅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轻微,神经系统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良好。
(2)中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中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中度,神经系统功能轻度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较差。
(3)重度腰椎滑脱,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退变、椎体滑脱严重,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异常,腰椎关节稳定性严重受损。
二、腰椎滑脱分度标准的意义。
1. 指导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对于中度和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2. 指导预后判断,腰椎滑脱的分度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科学判断。
轻度腰椎滑脱的患者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而中度和重度腰椎滑脱的患者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和复发。
腰椎滑脱症的分类与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6)22—0009—0脊柱滑脱(Spondylolisthesis)是Killian于1854年首先提出并使用,指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或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常见于腰4及腰5椎体,是脊柱骨科的临床常见病之一,约占腰腿痛人总数的5%。
1 腰椎滑脱的分类1975年,Wilthe与Newman等人根据其脊椎解剖特点和获得性病理情况将腰椎滑脱分为六类(Wiltse-Newman-Macnab分类法)并得到国际腰椎研究学会的认可。
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此型的特征是骶椎上缘和乙神经弓发育不良,椎弓峡部可表现为崩裂或细长,该型多伴有L、S,椎体的脊柱裂。
后弓完整时滑脱一般不超过25%,并容易引起马尾神经的压迫:1.峡部病变腰椎滑脱其基本病变在关节突峡部,仅有峡部病变而无椎体向前滑移又称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可分为三个亚型:关节突峡部疲劳骨折,是滑脱中最常见的类型:完整的关节突峡部延长:关节突峡部急性骨折。
1.退行性腰椎滑脱1931年Jun2ban/1s首先描述此病并命名为假性滑脱。
系由于病变节段长期不稳定所致,因为椎间盘退变、关节突磨损而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
1.创伤性腰椎滑脱发生于明显的外伤后,腰椎峡部因外伤特别是后伸损伤,可发生骨折。
其他部位骨折也可于以后导致峡部病损。
病理性腰椎滑脱由于全身性或局部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
1.手术后腰椎滑脱在椎板切除、侧隐窝扩大减压后可发生手术后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的分度腰椎滑脱症的滑脱程度(国内多采用Meyerd-ing法)按下位椎体上缘前后径分为四等份,由滑脱椎体后缘引出直线,与下位椎体上缘交角处,测量其前移程度。
前移在25%以内者为I度,在50%以内者为Ⅱ度,超过50%以上者为Ⅲ度,超过75%者为Ⅳ度。
腰椎滑脱有什么样的分度
作者:黄运绥腰椎滑脱,这一类疾病在大家看来是一类很常见的疾病,那么即使是这样的情况,大家对于腰椎滑脱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就比如说腰椎滑脱的分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腰椎滑脱的分度给大家做一些详细介绍。
腰椎滑脱有什么样的分度?
腰椎滑脱的分度
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并根据滑脱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度:
I度: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II度: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III度: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IV度: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度数越大,滑脱越严重。
神经剪切、压迫损伤越大。
手术后3天一般可以下地,3个月内必须限制活动,3个月后以渐进式方式增加活动量,6个月后可完全恢复自由活动。
手术前必须先考虑患者的年龄、活动度、骨质好坏及是否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根据我们的经验,90%以上的患者,在术后下肢疼痛能获得缓解,行走能力也得到显著改善。
很多滑椎的病人从未有过与之相关的症状,仅在检查其它疾病时偶然发现。
在儿童,发育不良性或峡型滑椎很少产生症状,即使出现也多发生在青少年的生长高峰期。
最常见的主诉是腰背痛,有时与过度活动或体育运动有关,有时臀部有放射痛,轻度滑椎的儿童一旦停止运动症状即会缓解,局部腰痛可能会伴有大腿后方的放射痛,尤其是在发育不良性滑椎,主要是由于神经根被脊椎后方结构压迫所致,椎间盘突出在儿童滑椎时很少见。
有些严重滑椎的儿童伴有步态异常,这是由于其脊柱在矢状面上的不平衡所致。
这些患儿有其特征性的姿势,由于滑椎使其重心前移,从而产生明显的后凸畸形,为了保持直立时的平衡,脊柱代偿性的前凸一直延伸到胸椎,而骶骨则变得水平,患儿站立时屈髋屈膝,行走时步态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