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课程教材的使用与编写
- 格式:ppt
- 大小:137.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如听力理解、词汇积累、语法运用、语调变化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口译的能力,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口译工作的兴趣,增强其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口译基础知识2. 交替传译技巧3. 同声传译技巧4. 实际操作演练三、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2. 技巧练习3. 情景模拟4. 实际操作5. 反馈与总结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练习法3. 模拟法4. 反馈法五、教学资源1. 口译教材2. 口译视频3. 口译练习材料4. 口译设备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技巧掌握程度3. 实际操作表现4. 反馈评价---二、范文口译综合实践教案:商务场合交替传译技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商务场合的口译特点,掌握商务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商务场合的交替传译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商务口译工作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商务场合口译特点2. 商务词汇和表达方式3. 交替传译技巧三、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 讲解商务场合口译的特点和重要性。
- 介绍商务词汇和表达方式。
- 讲解交替传译的基本技巧。
2. 技巧练习- 通过听力练习,让学生熟悉商务场合的语境。
- 进行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练习。
- 练习交替传译的技巧。
3. 情景模拟- 设置商务场合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交替传译。
- 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实际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商务会议、谈判等场景的口译。
- 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5. 反馈与总结-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效果。
- 强调口译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口译理论和技巧。
- 练习法:通过听力、词汇、表达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口译技巧。
口译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掌握口译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 培养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翻译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对复杂场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口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口译中的难点和技巧。
3. 口译中的常见场景和语言表达。
4. 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深入剖析口译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教学:采用群体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3. 任务导向:通过实际案例和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协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口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教学内容:介绍口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步骤:1. 讲解口译的定义和分类。
2. 介绍口译的基本流程。
3. 分析口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口译中的难点和技巧教学内容:介绍口译中的难点和技巧。
步骤:1. 分析口译中的难点和常见问题,如口音、语速、专业术语、口译记忆等。
2. 介绍口译中的技巧,如良好的听力、即时理解、准确判断、恰当表达等。
3. 分析专业术语的处理方式,如听懂、正确理解、转译、回译等。
三、口译中的常见场景和语言表达教学内容:介绍口译中的常见场景和语言表达。
步骤:1. 介绍口译中的常见场景,如会议、演讲、研讨会、商务谈判等。
2. 分析口译中的常见语言表达,如礼貌用语、商务用语、简化词汇等。
3. 分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如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口译中表达的温度和情感等。
四、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内容:介绍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步骤:1. 分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和难点,如文化背景、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等。
2. 介绍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前瞻性和自主判断能力等。
3. 分析口译中的协作与团队合作,如团队配合、信息共享、沟通协作等。
五、实践操作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一.课程设置的目的与目标2000年4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经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下发执行。
新《大纲》规定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规格为:“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口译是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以口、笔译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作指导,通过讲授口译基本技巧以及各种交际环境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方式、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口译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训练,并结合课外口译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口译相关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
二.口译课开设年级及课时安排第六、第七学期,周学时2。
三.课程教学对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四.口译课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根据我系生源、学生专业方向以及西部地区口译市场现状,我系口译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分为三个层次。
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口译基本技巧的训练,结合口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等基本技巧和口译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话语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学生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交替传译。
注意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信息意识,积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各项交际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五.口译课教学原则我系口译教学以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原则为指导原则,结合我系生源、学生专业方向以及西部地区翻译市场现状,实行立体型、交叉式的口译教学模式。
课程名称:英语口译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英语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口译技巧和方法。
- 熟悉常见的口译场景和术语。
- 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口译的能力。
-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口译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口译技巧和方法,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难点:在实际口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的口译场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要介绍口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口译的场景和类型。
二、口译技巧讲解1. 听力理解技巧:- 如何捕捉关键词和句子结构。
- 如何理解语调和语境。
2. 口语表达技巧:- 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 如何处理口语中的语法错误。
三、口译场景模拟1. 模拟商务谈判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 模拟旅游咨询场景,让学生进行口译练习。
四、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口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进行口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1. 分析真实口译案例,让学生了解口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2. 讨论口译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三、口译实战演练1. 学生分组进行口译实战演练,包括新闻发布、商务会议、文化交流等场景。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口译错误。
四、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口译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视频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口译练习:学生的口译技巧、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 课后作业:学生的口译练习和案例分析报告。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口译课程教学大纲口译是一门重要的语言技能,它在国际交流、商务谈判、会议翻译等场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口译课程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口译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
一、课程目标口译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的交流中准确、流利地传递信息。
通过口译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并准确表达原文意思;2)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3)具备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4)能够适应不同场合的口译需求。
二、教学内容口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知识;2)专业知识的学习,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学习;3)口译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包括记忆技巧、速记技巧、转换思维等方面的技能;4)口译实践的训练,通过模拟实际口译场景进行实践训练。
三、教学方法在口译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首先,可以采用听力训练的方法,通过听取不同领域的讲座、演讲等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口语训练的方法,通过模拟口译场景,让学生进行口译练习,提高其口译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阅读训练的方法,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章,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
最后,还可以采用写作训练的方法,通过写作口译稿件,提高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
四、评价方式在口译课程中,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口译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口译实践成绩、专业知识测试成绩、口译稿件评估等多个方面。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口译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口译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首先,需要提供丰富的听力材料,包括不同领域的讲座、演讲等。
其次,需要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还需要提供口译实践的场景和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会议、演讲比赛等。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口译》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英语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英语口译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进行双语转换的基本技能训练课程。
通过讲授口译的工作程序和基本原理及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在各个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记忆,快速的反应,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等。
本课程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记忆、笔记、综述、信息的快速分析、数字转换、连贯的表达等等,以及掌握不同口译场合所需的应对策略。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以及对学生进行口译基本技巧的训练,结合口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译笔记、口头概述、公众演讲等基本技巧和口译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话语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信息意识,积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提高各项交际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应是在听、说、译都具备较高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之前就需要进行听力、口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口译课程的重点在于口译核心技能的单项训练,以及多主题多题材的口译综合训练。
课程通过大量模拟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积累各类主题的口译知识。
难点:由于多数同学没有口译实战经验,因此授课过程中的难点体现在:(1)如何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口译实战的要求及压力,从而学会适应口译现场要求,养成良好的临场应变技能;(2)如何解决“听得懂但译不出”的普遍问题;(3)如何解决“听到但记不下笔记,不会记笔记”的问题;(4)如何解决“记得下但看不懂、译不准”的问题;(5)如何有效识别、获取和翻译主要信息,而不停滞于某个具体单词的口译上;(6)如何将数字与所代表的容正确地结合在一起;(7)如何迅速准确地进行双语转换的问题;(8)如何通过储备大量百科知识,为各类口译夯实基础的问题。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商务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商务英语口译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掌握商务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能够听懂并口译商务英语相关的日常对话、商务会议、商业讲座等内容•熟悉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常用词汇、术语和表达方式•提高口译速度和准确率三、教学内容1. 商务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本部分主要讲解商务英语口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口译的类型、原则和技巧等,以及口译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 商务英语口译的技巧本部分主要是讲解商务英语口译时需要使用的一些技巧,包括听取讲话者的语速、语调、重音和停顿等,提高口译的准确度和速度。
3. 商务英语口译的实例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商务领域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口译并提高商务英语口译的能力。
4. 商务英语口译的词汇和术语本部分主要介绍商务英语口译中常用的词汇和术语,以及它们的中文意义和使用方式。
5. 商务英语口译练习本部分主要是通过一些实践操作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英语口译的技能,并提高口译速度和准确率。
四、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听力训练和模拟会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分组练习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英语口译的实践操作技能五、考核方式•口译能力测试•词汇和术语测试•实践操作测试六、评价方式•表现评价(包括听力、口译、掌握词汇和术语等方面的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七、教材参考•《商务英语口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英语口译实践》(外研社)•《商务英语口译训练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商务英语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口译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商务英语口译人才。
大学英语《口译技巧》课程说明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口译技巧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用英语和汉语进行口头互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口译技巧课程的学习使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共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英汉对译。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修学对象为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或已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口语考试并获得相应证书的非英语专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英译汉、汉译英,或翻译(英汉、汉英翻译)。
本课程无后续课程要求。
二、任课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本课程任课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口译技巧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与整体综合素质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
任课教师要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本课程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对口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口译训练。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获取最大的收获。
鼓励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注重个性发展,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时要求与分配:(一)总学时要求本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周学时为3,共18周,合计54学时。
《口译》课程教学大纲一、总纲《口译》课主要培养双语之间的快速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在两种语言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口译》课的基础阶段,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音标准化能力、听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训练。
此外,对学生的作笔记能力也要加强训练,为高级阶段的口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译》课的高级阶段主要是把口译理论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做大量的模拟现实口译实践和练习,实现掌握口译技能的目的。
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独立运用操作口译的能力,并基本具备能从事口译工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双语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并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和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
为了口译技能,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口译原则和口译实践下隐含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熟练掌握专业译员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技能。
当好一名译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关心时政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的时事变迁。
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独立运用操作口译的能力,并基本具备能从事口译工作的能力。
学时分配:本课程拟在大学四年级7、8学期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学时,每学期36学时,每周平均两学时。
使用教材:《新编英语口译教程》,1999年10月第一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厦门大学外文系·中英英语合作项目小组编著主要参考书目:(1)新英汉分类《口译词典》2003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英华大词典》(修订第二版)1984 香港商务(3)《世界机构简称字典》1981 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4)《中国大百科全书》198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5)杨恩堂姚秀清《英语口译技巧》1997 青岛出版社(6)吕国军《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200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钟述孔《英汉翻译手册》1980(增订本,英文)北京商务(8)孙慧双译《口笔译概论》1992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考核方式: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