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公开课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13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课本第61~62页。
想想做做1-5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三.教材内容解析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第一课时(见教材P61~62页)。
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仍以购买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求两件玩具的价格差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比较退位减与不退位减在算法上的异同,从而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算法。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合理的口算方法。
四.设计思想课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设计了课“摘苹果”和“欢庆六一儿童节”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安排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等已学过的口算内容,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和要点,喚醒学生已有的算法经验,为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做好铺垫。
口算训练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为新授课堂起到了揭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的作用。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从多种算法中选择合适的`算法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三位数的加法运算及其应用。
2. 两、三位数的减法运算及其应用。
3. 混合运算:加减法运算顺序和简便运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两、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教学挂图。
2. 学具:草稿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板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两、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题。
2. 提高题:混合运算题,包括加减法运算顺序和简便运算方法。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4. 思考题:探讨两、三位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规划,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4) 9是3的( )倍。
(3) 5个4可以说成( )的( )倍。
(2) 4的7倍就是( )个( )。
课前导入小朋友,考考你?(1) 4个8可以说成8的( )倍。
474534 9÷3=3探究新知杨树有棵。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倍。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杨树有5棵。
例 4杨树有5棵。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柳树有多少棵?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列式解答。
杨树有5棵。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我用小棒摆一摆。
杨树柳树53倍就是3个5,是15杨树有5棵。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3个5棵。
=5315×( )棵杨树有5棵。
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
柳树有多少棵?=5315×( )棵答:柳树有棵。
15先摆再填课堂练习(1)摆3个 , 的个数是 的4倍,要摆( )个 。
= 3412×124倍就是4个3先摆再填(2)摆5个 , 的个数是 的2倍,要摆( )个 。
= 5210×102倍就是2个5三年级展出同学们的一批美术作品,其中贝壳画有30件,树叶画的件数是贝壳画的5倍。
树叶画有多少件?(先在下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件( )件( )画( )画树叶贝壳3030×5 =150(件)答:树叶画有150件。
梅花鹿一般能活20年,大象的平均寿命大约是梅花鹿的4倍。
大象一般能活多少年?20×4 =80(年)答:大象一般能活80年。
4倍就是4个20蝙蝠每分钟飞行500米,大雁每分钟飞行的路程是蝙蝠的3倍。
大雁每分钟飞行多少米?500×3 =1500(米)答:大雁每分钟飞行1500米。
3倍指的是500的3倍有10人在打乒乓球。
跳绳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3倍。
拍球的人数是跳绳的2倍。
跳绳的有多少人?拍球的呢?有10人在打乒乓球。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想想做做1~5。
教学目标: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1.口算:15+4 8+9 20+3 7+16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出示例1的情境图。
学校跳绳比赛活动,你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红跳了多少下?小军跳了多少下?二、交流共享明确问题:“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28下”是什么意思?分别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样算的。
在此基础上,在指名说说,并适当加以点评。
对于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两道算式的共同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交流中小结:这两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第一道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相加时需要进位。
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三、反馈检测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的结果直接写在教材上。
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第1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第2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选出其中一组题让学生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的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59-6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并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1、口算以前学过的内容。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跳绳是大家喜爱的一项活动,学校将组织二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去跳绳。
看一看,他们谁跳得多。
1、课件出示59页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提出问题:小红跳了多少下?从而自然引出如何口算45+2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学生选择口算,学生中一般会有这样三种算法:(1)40+20=605+3=860+8=68(2)45+20=6565+3=68(3)40+20=60,45+20=65,45+23=68总结出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要求学生自己再用不同的方法自己计算一遍。
提出问题:小军跳了多少下?从而自然引出如何口算45+28,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1)40+20=60;5+8=13;60+13=73。
(2)45+20=65;65+5=70;70+3=73。
总结出上述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要求学生自己再用不同的方法自己计算一遍。
2、课件出示61页情景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学两位数的减法。
提出问题:小芳有多少枚邮票?从而自然引出如何口算56-24,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1)50-20=30;6-3=3;30+3=33。
(2)56-20=36;36-3=33。
总结出上述方法哪种方法最好,要求学生自己再用不同的方法自己计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