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储层及构造研究、提升油藏产能
- 格式:pdf
- 大小:149.49 KB
- 文档页数:2
打造“四精”文化展示石油风采作者:周立宏来源:《企业文化》2020年第02期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港石油人积极践行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用心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在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逐渐形成了以“事事做到精细、处处体现精心、件件打造精品、人人追求精彩”为主要内容的“四精”文化,并伴随着大港油田的开发建设实践而不断丰富完善。
关键词: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四精”文化一、“四精”文化产生的背景大港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64年1月(时称六四一厂),是继克拉玛依、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第四个油田,在大港油田的基础上,陆续诞生了华北油田、渤海油田、冀东油田,故此大港油田又有着东部石油“小摇篮”的美誉。
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大港油田是复杂断块油田的典型代表之一,造就形成了大港油田的“精”字文化品牌。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勘探程度进入中期、开发进入“双高”(高采出程度、高含水)阶段。
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投资逐步压缩,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大港石油人坚持以“四精”文化为引领,自强不息、迎难而上,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挖掘油藏潜力、提高开发生产效益提供了不竭动力,使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二、“四精”文化内涵与实践(一)树立“事事做到精细”的理念,实现复杂断块油田精细勘探与开发“事事做到精细”的理念是立足岗位,直面挑战,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中,走集约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指引。
其基本要求是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得更加细致优化、更加准确高效。
“精细和精准”油藏描述方法,引领着国内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方向。
主要体现在研究目标精细化和技术指标精准化:研究目标精细到单一沉积单元,构造研究精细到微构造,储层预测到单一薄砂体,油藏认识精细到连通砂体,剩余油研究精细到微观控制。
胜利油区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程序、技术和方法编写人:刘建民王端平凡哲元审核人:***复审人:李阳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二00一年十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一、精细油藏描述(一)地层模型(二)构造模型(三)储层模型(四)流体模型(五)油藏模型二、剩余油分布研究(一)开发状况分析(二)剩余油分布研究(三)提高采收率的控潜措施和方案(四)开发效果预测及经济评价第二部分不同类型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关键技术和研究侧重点一、整装构造油藏二、断块油藏三、低渗透油藏前言“油藏描述”一词首先是在70年代由斯论贝谢测井公司提出的,这一阶段的油藏描述是以测井为主体(穆龙新等,1996);80年代由于地震处理和解释技术的迅速发展,又提出了以地震为主体的油藏描述技术;随着油藏描述从宏观向微观、从定性向定量、从描述向预测方向的迅速发展,90年代已进入多学科综合协同研究的现代油藏描述阶段。
我国80年代中期引进油藏描述这一述语。
在胜利的牛庄油田、中原的文东油田等地区开展了程度不同的油藏描述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
进入90年代,油藏描述不仅局限于勘探阶段,在开发阶段也得以大力推广、应用和发展。
按开发阶段的不同,油藏描述可划分为开发准备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主体开发阶段的中期油藏描述和提高采收率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不同开发阶段,因开发决策的内容和目标不同,因可用的资料信息的质量、数量以及对油气藏所能控制的程度不同,其油藏描述的内容和任务、研究重点、技术和方法都明显不同。
油田发现后到投入全面开发前的这一阶段称为开发准备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早期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油藏基本格架,基本搞清主力储层的储集特征及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明确油藏类型和油气水分布,因此这一阶段以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为重点。
在此基础上,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油田全面投入开发后到高含水以前的这一阶段称为主体开发阶段。
推行四化管理,提高油藏精细管理水平作者:杨伟华冯剑王豪周宇君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目前我厂面临着优质资源接替不足,开发对象日益复杂,老油田稳产基础薄弱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我厂百万吨持续稳产的关键。
因此急需开展以目标化、差异化、趋势化和示范化为主要内容的油田开发四化管理,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精细油藏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提高油藏开发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四化管理持续稳产提高开发水平一、四化管理的提出按照公司“三个转变”的战略布局,油田发展态势由快速上产向持续稳产转变,此外按厂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发展后劲可持续的创新型采油厂的要求。
因此必须通过精细油藏管理实现老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四化管理实践的开展油藏四化管理是对油藏精细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总结,丰富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在管理中既强调了目标化的龙头作用,又强调了围绕目标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做到即向技术要油又向管理要油,通过明确四化管理,为后期我厂油藏管理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方法手段,确保基础工作扎实、发展后劲可持续的创新型采油厂目标的实现。
面对油田发展新形势,按照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推进精细油藏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坚持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深度应用,重点开展油藏目标化、差异化、趋势化、示范化管理建设,着力夯基础、降递减、控含水、提水平,保证油藏的可持续性发展。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1.1以地质为龙头,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管理领导小组。
横向上成立主管厂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员为地质、工艺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建立健全精细管理各级组织机构,确保精细管理工作系统推进,有效落实,制定并完善精细管理实施方案,突出“油藏管理精细化、工艺管理标准化” 建设,使精细管理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目标明确。
1.2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强化内部管理考核。
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征、开发方式、开发阶段、开发特征等动、静态参数,建立油藏量化评价体系,对全厂油藏进行分类分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开发技术政策,确定油藏管理重点,治理措施,各部门依据管理重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实施。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开发浅谈1. 引言1.1 引言复杂断块油藏是指油藏中存在多个断块状油层或者油藏呈不规则形态、非均质性较强的情况。
这种油藏一般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储层非均匀、流动性差等特点,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需要采用精细开发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增油技术,实现油藏高效开采。
精细开发技术是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结合地质、工程和物理等多学科知识,采用综合的开发方法进行油藏开采。
水驱开发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水或者其他驱替剂来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井口移动,提高采收率。
CO2驱开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中,通过注入CO2气体来增加油藏中的驱替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除了水驱和CO2驱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增油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中,如聚合物驱、油藏压裂、地面改造等方法。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的开采效率,实现地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本文中,将重点探讨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精细开发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水驱、CO2驱等不同的开发方法。
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为复杂断块油藏的精细开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复杂断块油藏特点复杂断块油藏是指油藏中存在多个断块,每个断块之间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类油藏。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断块之间的地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油藏整体非均质性较强。
这种非均质性会对油藏的开发造成一定的困难,需要精细的开发技术进行处理。
2. 油气分布不均匀:在复杂断块油藏中,油气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有些区域油气富集,而其他区域则比较稀疏。
这就需要开发技术精细化,以确保对每个区域的开发均衡和高效。
3. 产能差异大:不同断块之间的产能存在差异,有些断块可能具有较高的产能,而其他断块则相对较低。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生产方式,以充分挖掘高产能断块的潜力。
实施产液结构调整,提升边底水油藏开发效果[摘要]边底水油藏开发后期,开发效益逐渐变差,通过强化精细剩余油分布与技术界限研究、深化水平井技术应用、细化平面及层间产液结构调整、加强工艺技术攻关试验等做法,实现控制油藏液量增长速度、保持产量稳定、改善开发指标的效果。
[关键词]边底水油藏控液稳油调结构中图分类号:te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55-01随着开发的深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效益逐渐变差,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开发水平和开发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桩西采油厂以提高“两率”为中心,在主要产液阵地的边底水油藏精细做好“控液、稳油、调结构”工作,保持了此类油藏的平稳开发,各类开发指标运行态势良好。
开发过程中着重强化了特高含水期精细构造、精细断棱、精细储层、精细剩余油分布等基础研究,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水锥规律研究与开发技术界限研究,科学指导开发调整;深化薄层水平井、特高含水期井间水平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边底水油藏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细化平面、层间产液结构调整、“平面+层间”产液联动调整和层内压锥等四种模式的产液结构调整,探索边底水油藏控液稳油技术方法;强化不动管柱换层分采试验、水平井hpam冻胶堵剂堵水试验、水平井筛管完井acp定位堵水试验等工艺技术攻关配套。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边底水油藏液量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产量保持稳定,开发指标有所改善,开发配套技术得到不断完善。
1 边底水油藏概况1.1 主要油藏特征该类开发单元构造简单,多为单一弧形断层遮挡,内部小断层不发育,地层倾角较缓;纵向上含油层系较多,多套含油层系,各单元含油小层在5~21个,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系统,属中低丰度储层;该类单元储层物性较好,均为高孔高渗储层,渗透率一般在694~3231毫达西;常规稠油为主地层原油粘度在70~260mpa.s,地面原油粘度在564~2296mpa.s,地面原油密度0.93~0.97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