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感情基调、语速、语音、节奏及重音,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3、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重点1、指导学生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及诗歌抒发的感情。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3、与朗读同行,理解诗歌重点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IQ竞猜导入:二、简介作者三、简介写作背景:(全体诵读)它是赏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钥匙,要引起注意。
(齐读)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现实生活,但它一诞生,就获得了跨越古今的永恒魅力。
四、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听朗读录音要求:1、划出朗读节奏,体会一下全诗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奔放的、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以此确定语速(稍快)同学带着这种奔放、快乐的感情以一种稍快的语速读诗学生点评2、学生配乐朗读全诗。
体会诗歌音乐美。
五、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二乐章:朗读与赏析同行--感受作者的情感美赏析内容,指导朗读: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归纳朗读提示,饱含感情诵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美六、进入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作简单批注,加以赏析七、通过以上三个乐章,归纳学习诗歌的方法八、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九、拓展练习十、作业[《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所传达的关爱少男少女成长的美好情感;(2)体会诗歌中倡导的真善美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诗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少男少女”为主题的诗歌;(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对青少年的关爱。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诗歌;2. 写一篇关于少男少女成长的故事或感悟;3. 推荐一首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诗歌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诗歌鉴赏评价:评估学生在欣赏诗歌艺术特色方面的能力,如韵律、意象、象征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的背景介绍:分析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意义。
2.作者简介: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影响。
3.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押韵等特点。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
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时代意义。
3.采用鉴赏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生平的掌握程度。
2.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的表现。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主题思想解析:分析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其内涵。
2.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寓意和作用。
3.修辞手法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其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解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评估学生在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鉴赏过程中的表现。
第三章:诗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情感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表达技巧: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技巧,如抒情、描写等。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
2.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教学评价:1.检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估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的表现。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朗读、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诗歌文本《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相关背景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为自己的青春写过诗歌?或者有没有读过赞美青春的诗歌?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是一首赞美青春的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1.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2.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四、诗歌创作1.让学生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音调等。
2.分析诗歌的欣赏方法,如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等。
三、课堂实践1.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2.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推荐其他赞美青春的诗歌。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鉴赏文章。
2.课下收集其他赞美青春的诗歌,进行阅读和欣赏。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感。
教学时不必多讲,背景资料的过多介绍也会限制学生的审美想象,阻碍审美意象的形成。
所以干脆先不提供背景资料,而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意;抓住关键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学跨越亘古的永恒魅力,或者说在老诗上品味出时代感。
然后再让学生获得相关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最后希望通过片断练习同构学生心理,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过程与方法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像、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剪辑(蒙太奇方式):旭日东升;青山碧水间的欢声笑语;运动场上的拚争与呐喊;春芽萌发;鲜花盛开;教室里的书声朗朗;考场上的专注疾书;少男少女们雀跃而起并定格。
画外音:人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毛主席也说青少年是“早上*点钟的太阳”,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的确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
(二)学习文本诵读品味i、学生朗读,互纠正音。
2、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情基调、节奏、重音和语调)(1)指导学生试读(2)男女生分角*朗读或集体演读3、诵读,讨论,感悟诗歌的艺术形象美。
(1)诗的第一节在说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连用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它们具有怎样的共同点?(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2)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停留是什么意思?(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3)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4)第四节采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新课标第一网(三)质疑,探讨,交流。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一、激情导入青葱岁月的我们是花季的少男少女,我们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
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之时,许多爱国青年纷纷投身于抗日救亡浪潮中。
一位诗人就以豪迈的激情创作了《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展示课题,板书题目、作者)首先来看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课件)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情感。
2.品味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
3.培养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
二、检测预习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评价:从同学们整齐洪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学习这节课的信心,请拿出学案,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1-2生回答,评价)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很充分,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首诗,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代表诗集有《汉园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出版)、《预言》,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红色标注做笔记。
本首诗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完成的?一起来了解写作背景,同学们先了解一下。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旧中国最艰难的年代。
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那里,一片新天地展现在诗人眼前:这里,官兵平等、军民平等;为了抗日战争,许多进步青年来到这里。
火热的斗争,火热的生活,使诗人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
诗人情不自禁地要为新生活歌唱,要为少男少女祝福。
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三、感悟音乐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诗歌的美妙境界。
(展示课件)1. 听朗读要求:体会一下全诗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语速如何?感情: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语速:稍快。
2. 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歌音乐美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是诗歌重读的地方。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语文教案第一章:诗歌的韵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
如何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如何写诗歌: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写诗歌,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朗读一首优美的诗歌,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实践:让学生自己写一首小诗,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少男少女的心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男少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如自我意识、情感波动等。
培养学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能力,能够理解和尊重少男少女的心事。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问题。
2.2 教学内容少男少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自我意识、情感波动、对异性的好奇和关注。
如何理解和关心他人:倾听、理解、尊重。
如何处理情感问题:理性、健康、积极。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少男少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情感问题的方法。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2.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一个少男少女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少男少女心理和情感问题的关注。
讲解:讲解少男少女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处理情感问题的方法。
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第三章:歌唱青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的基本特点,如活力、激情、成长等。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的态度,能够珍惜和充分利用青春时光。
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表达对青春的理解和感悟。
3.2 教学内容青春的基本特点:活力、激情、成长。
如何珍惜青春:积极面对、充分利用、不断学习。
如何通过歌唱表达青春: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用自己的方式演绎。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2. 诗歌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和解析;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解;(2)教师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如友谊、青春等。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力;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巩固背诵诗歌;(3)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教师可选择其他描述少男少女的诗歌,如《沁园春·长沙》、《青松》等,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形象化语言所表达的抽象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品味诗人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品味诗人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一般用什么词语形容青少年或青春期?
花季少年、花季少女、花样年华、花季雨季……
2、可见,少男少女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所以有位诗人也忍不住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啊!
二、初读诗歌,把握基调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2、说说诗歌的情感基调。
慷慨激昂、快乐、充满激情、积极向上……
3、引导:是不是整首诗都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朗读?语速都要快一点?哪些词语我们应该读慢一点,语调舒缓一些?
(飞吧、微风、阳光、轻轻地......)
4、教师引读:
我的歌呀——(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5、学生齐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6、不过要把诗歌朗读得更好,把握好情感基调之后,我们还要注意什么技巧?
停顿、重音
7、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读出停顿,读好重音。
8、集体评议,说说哪些词语应读重音?为什么?
早晨、希望、未来、生长的力量
9、讨论交流第二、三节的朗读重音。
10、指名学生朗读诗歌,然后全班齐读。
三、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1、简介诗人何其芳
2、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3、学生再次齐读诗歌。
四、理解丰富想象,体会情感
1、在多次朗读过程中,同学们对诗歌应该有了进一步了解,你们是否理解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2、你们觉得诗歌哪里想象丰富?请找出诗中的好词好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3、学生朗读诗歌,找出好词好句,说说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4、教师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a.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b.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①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比喻成声音飞向四面八方,又把声音比喻成一阵微风,一片阳光,要它们像“微风”一样吹拂着“少男少女”的心,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少男少女”的心!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不仅生动,而且新鲜,将抽象的情感变得形象,富有诗意。
②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说一说这种歌声的内容和来源是什么?
③明确:“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歌声的来源就是,诗人来到延安这个全新的天地里,开始了新生活,所以快乐,因为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事物、新的快乐、新的思想。
c.轻轻地从我的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①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诗人没有了成年的忧伤,为什么?
②出示诗人旧作《欢乐》,和本诗进行对比,感受诗人的变化。
③诗人原来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判若两人!这是因为什么?
④所以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的同时,其实还是在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
5、多亏了新生活,所以他说——“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这里的“重新”,“又”怎样理解?
6、结合背景:诗人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他曾经年轻,怀着梦想和希望,然后失去了,来到延安,他又再次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变得年轻了!
五、总结全诗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总结: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事物、新生活,勇于塑造新的自我的思想感情。
3、如果是你,你还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几个,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