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 格式:docx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1. 有理数:(1) 凡能写成q( p, q为整数且p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和统称有理数. p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是不是)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2) 有理数的分类 :① 有理数零② 有理数负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3)注意:有理数中, 1、0、-1 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0 和正整数;a> 0a是正数;a< 0 a 是负数;a≥ 0 a 是正数或 0a是非负数;a≤ 0a是负数或 0a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 a-b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3)相反数的和为a+b=0 a 、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1.c o m4.绝对值:(1) 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0的绝对值是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负数的绝对值等于距离;;a(a0)a(a0)(2)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a ;a(a0)a0)(3)a;a1a0 ;1a 0aa(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 ≥ 0, 非负性;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5) -1 , -2 ,+1, +4,-0.5 ,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七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第1章有理数一、正数与负数1 •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问:收入+10元与支出-10元意义相反吗?2. 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①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就是有理数。
判断: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②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判断:0是最小的正整数(),正整数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③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因都能化成分数,故都是有理数。
判断:0是最小的有理数()④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固称为无理数,如n,n /2等。
判断:整数和小数统称有理数()二、数轴1.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另:数轴是一条有向直线)2. 作用:1)描点:数形结合;2)比较大小:沿着数轴正方向数在逐渐变大;3)直观反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4)绝对值的几何意义;5)有理数都在数轴上,但数轴上的数并非都是有理数。
3. 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正加负减”向数轴正方向(或负方向)则对应的数应加(或减)4. 数轴上以数a和数b为端点的线段中点为a与b和的一半(如何用代数式表示?)三、相反数1. 定义: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特例:因为0+0=0,所以0的相反数是02. 性质:①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_②-a不一定表示负数,但一定表示a的相反数(仅仅相差一个负号)③若a与b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a/b<0④除0以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总是成双成对的分布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⑤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平方也相等。
即:l a I = I -a I四、绝对值1. 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
记作|a2. 法则: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3)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3. 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说明这个数越接近0 (离原点越近)。
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4. 数轴上数a与数b之间的距离d满足:d __________五、倒数1.定义: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线段上的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则这个点叫做线段的________.问题2: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_________,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问题3:如图,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则中点的六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若已知AC=3,求B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2)若已知AC=3,求AB,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3)若已知AB=6,求A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问题4:如图,若OC为∠AOB的平分线,则角平分线的六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若已知∠BOC=35°,求∠AOB,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2)若已知∠BOC=35°,求∠AO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3)若已知∠AOB=70°,求∠BO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中点及角平分线(人教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下列关于中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MA=MB,那么点M是线段AB的中点B.如果MA=AB,那么点M是线段AB的中点C.如果AB=2AM,那么点M是线段AB的中点D.如果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并且MA=MB,那么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答案:D解题思路:A,B,C选项均未强调点A,B,M位于同一直线上.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的定义与表示2.点P在∠AOB内部,下面四个等式:①∠POA=∠BOP;②∠AOP=∠AOB;③∠AOP=∠BOP;④∠AOB=2∠BOP,其中能表示OP是∠AOB的平分线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题思路:由角平分线的6种表示可知,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表示3.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点M,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A.2cmB.4cmC.6cmD.8cm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求线段的长4.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 )A.35°B.55°C.70°D.110°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度的计算5.如图,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则AD的长是( )A.2a-bB.a-bC.a+bD.2(a-b)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的应用6.如图所示,∠AOC=90°,∠COB=α,OD平分∠AOB,则∠COD的度数为( )A. B.C. D.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的计算7.如图,已知线段AB=1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求BC的长.解: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BC的长为6.①;②AB=2AC;③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④AC=6;⑤;⑥BC=AC;⑦AB=2BC;⑧;⑨AB=12.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②①③⑨B.③⑤④⑨C.③①④⑧D.③①⑨⑧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过程训练8.如图所示,AM=5,点M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MB上一点,且MC=2,求BC的长.解: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C=2即BC的长为3.①AB=2AM;②BM=AM;③;④;⑤点M是线段AB的中点;⑥BM=5;⑦AM=5;⑧AB=10.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⑤①⑦⑧B.⑤②⑦⑥C.⑦⑧④⑥D.⑤③②⑥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中点过程训练9.如图,已知OC平分∠AOB,∠AOC=35°,求∠AOB的度数.解:如图,∵OC平分∠A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AOB的度数为70°.①∠AOB=2∠AOC;②∠COB=∠AOC;③∠AOC=∠AOB;④∠AOC=35°;⑤.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④⑤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过程训练10.如图,已知∠AOB=90°,∠AOC=40°,OM平分∠AOB,求∠MOC的度数.解:如图,∵OM平分∠A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MOC的度数为5°.①∠AOB=2∠AOM;②;③∠AOM=∠BOM;④∠AOB=90°;⑤∠AOC=40°;⑥.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A.②⑤⑥①B.②④⑥⑤C.③④②⑤D.⑥②④⑤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角平分线过程训练。
2017年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 整数包含正整数和负整数,分数包含正分数和负分数。
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数。
2. 正数都比0大,负数比0 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4.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任意的数前面添上“-”号,就表示原来的数的相反数。
5. 绝对值: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用“表示。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当a是正数时,a a ;当a是负数时,a a ;当a =0时,a 06.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 数轴上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8. 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个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的两个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9.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得0。
11.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2. 乘法交换律:ab ba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 b) c ac bc13.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数都得0,且0不能作除数。
14.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
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 n读作a的n次幕(或a的n次方)。
15. 乘方的正负: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幕是正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用数轴又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运算法则,二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和 统称有理数.)0p q ,p (pq≠为整数且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 (是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a≥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 (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a+b 的相反数是;(3)相反数的和为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相反数的商为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1.c o m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 ,0的绝对值是 ,负数的绝对值等于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 或 ;⎪⎩⎪⎨⎧<-=>=)0a (a )0a (0)0a (a a ⎩⎨⎧≤-≥=)0()0(a a a a a (3);;0a 1a >⇔=0a 1a <⇔-=(4) |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非负性;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2)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4)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5)-1,-2,+1,+4,-0.5,以上数据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双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是有一个角为90度,那么称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通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若是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若是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若是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必然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取得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取得的,如此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定一件情形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份;题设是若是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知识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附例题解析)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1、三个重要的定义(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不是表示不存在或无实际意义。
概念剖析:①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正数或负数,不能用数的前面加不加“+”“-”去判断,要严格按照“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去识别。
②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③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④常常有温差、时差、高度差(海拔差)等等差之说,其算法为高温减低温等等;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前面有“-”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非负数就是正数;C、一个数前面没有“-”号,这个数就是正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中 8,43,0.125,0,31-,6-,25.0-,正整数集合{}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例3 如果向南走50米记为是50-米,那么向北走782米记为是____________, 0米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例4 对某种盒装牛奶进行质量检测,一盒装牛奶超出标准质量2克,记作+2克,那么5-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窗口: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个记为正数,另一个就记为负数,我们习惯上把向东、向北、上升、盈利、运进、增加、收入、高于海平面等等规定为正,把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
例5 若0>a,则a是;若0<a,则a是;若ba<,则ba-是;若ba>,则ba-是;(填正数、负数或0)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典型试题汇总本章主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
有理数可以用数轴来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概念串在一起。
在具体运算时,需要注意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和近似计算。
1.有理数是可以写成 p/q 形式的数,其中 p 和 q 都是整数且 p 不等于 0.有理数包括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负整数和负分数。
需要注意的是,1、-1 和 0 是三个特殊的有理数,它们将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数有其自己的特性。
2.数轴是一条直线,规定了三个要素。
3.相反数是指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它们的和为 0,商为 -1.需要注意的是,a-b+c 的相反数是-a+b-c,a-b 的相反数是b-a,a+b 的相反数是 -a-b。
4.绝对值是非负数,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5.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正数永远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例如,-1,-2,+1,+4 表示与标准质量的差,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
6.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果 ab=1,则 a 和 b 互为倒数;如果 ab=-1,则 a 和 b 互为负倒数。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数没有倒数。
1.单项式是由数字或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如果只有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可以称为单项式。
多项式则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式子。
2.在单项式中,数字因数称为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符号),所有字母指数的和称为单项式的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在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多项式的项数,而最高次项的次数则称为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是指由单项式相加或相减组成的代数式,而多项式是整式的一种特殊情况。
4.同类项是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的项,与系数和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而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42 1图 1⎧ ⎪ ⎧相交线 ⎪相交线⎨垂线 ⎪ ⎪⎪⎪ ⎪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 ⎧定义: ⎪ ⎪ ⎪平行线及其判定 ⎪⎪ ⎨ ⎪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2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 ⎪ ⎩ ⎪判定3 ⎪ ⎩判定4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平移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命题、定理 二、知识要点 2017 年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网络结构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行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行线 。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 邻补角互补 。
如图 1 所示, 与互为邻补角,与 互为邻补角。
+ = 180°; += 180°; += 180°;+=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角互为 对顶角 。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 1 所示, 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 直角或 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如图 2 所示,当 = 90°时, ⊥。
ba垂线的性质:2 13 4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想一想: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
知识点二数轴1.填空① 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 比-3大的负整数是-2、-1。
③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2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3、-3。
2.请画一个数轴,并检查它是否具备数轴三要素?3.选择题①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A整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答案 AD知识点三相反数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知识点四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知识点五有理数加减法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六乘除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
2.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
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知识点七乘方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知识点八运算律及混合运算1.加法交换律:a+b=b+a1.加法交换律:a+b=b+a2.乘法交换律:a·b=b·a3.加法结合律:a+(b+c)=(a+b)+c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7.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8.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知识点九近似数1.近似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考察量的大小,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意义,与准确数非常地接近,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
2.近似数的分类(1)具体近似数(如30.2、58.0 …)(2)带单位近似数(如2.4万…)(3)科学记数法3.精确度:用位数较少的近似数替代位数较多或位数无限的数,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这个近似程度就是精确度。
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看精确度得到原数中去看在哪一位上,如:2.4万精确到千位,而非十分位,因为2.4万就是24000,4在千位上)。
4.有效数字:对于一个不为0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求近似数要求保留n个有效数字时,第n+1个有效数字作四舍五入处理。
例:0.0109有三个有效数字1、0、9,要求保留2个有效数字时,0.0109的第三个有效数字9四舍五入,变为0.011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1后求出近似数0.0109≈0.01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点一整式的相关概念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 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3/a的形式;(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知识点二整式的加减运算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不能合并的项单独作为一项,不可遗漏3.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注: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本式中2为平方)(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本式中2为平方)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一方程的相关概念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同解方程:两方程的解相同。
知识点二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知识点三解一元一次方程1.一般解法:ⅰ去分母: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ⅱ去括号;ⅲ移项:移项要变号;ⅳ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ⅴ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得到方程的解x=b/a。
2.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找出能正确表达题目整体数量关系的一个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并将这个相等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3.几种常见问题a.和差倍分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正确理解是几倍“增加了几倍”“增加到几倍”“多少”“大小”“不足“剩余”等关键词语的意义。
b.行程相遇问题:三个基本量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1)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求首次相遇时间:甲的路程+乙的路程=一圈的长度(直线路上两人面对面行走首次相遇的时间求法与之相同);(2)两人在圆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求首次相遇时间:快人的路程-慢人的路程=一圈的长度。
c.工程任务问题:三个基本量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把全部工作量看做1(即100%),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各个量一定要对应,自己的效率乘以自己的时间等于自己的工作量)。
合作效率=各个人的效率之和。
d.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成本×利润率;利润率=利润÷成本;实际售价=标价×折扣率。
e.分配问题:例:某车间有22名工人加工生产一种螺栓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0个或螺母200个,一个螺栓要配两个螺母(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栓,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f.水上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应用举例1.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十分之一,第二天读了10页,已读的是未读的1/4,请问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等量关系:已读的+未读的=总页数(或已读的=总页数-未读的,未读的=总页数-已读的)。
2.某服装七月份下降了10%,八月份上升了10%,则八月份价格与原价比( )A.不变B.增加1%C.减少9%D.减少1%注意:不要误以为不变,百分数的基数不一样会变化,7月份是在原价基础上下降10%,8月份是在7月份基础上上升10%而不再是在原价基础上上升。
3.甲乙两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跑步,甲每秒跑9米,乙每秒跑7米。
(1)当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时,经过多少秒后两人首次相遇?(2)当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时,经过多少秒后两人首次相遇?分析(1):设经过x秒首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