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札记_1
- 格式:docx
- 大小:11.22 KB
- 文档页数:1
《雷雨》教学随笔
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获得感情体验。
一、让学生体验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以往亲身体验到的,有的生活常识,想象体会夏天雷雨之前、雷雨之中和雷雨之后的自然现象和感受,以及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文的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
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图景,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第1页共1页。
《雷雨》教师教案及观后笔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雷雨》,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欣赏、分析、批判等方法,深入理解《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家庭、社会、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 戏剧基本知识:《雷雨》的作者、背景、戏剧类型等。
2.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冲突等。
3. 情节安排:详述戏剧的三幕结构,分析各个场景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语言特色:欣赏《雷雨》中的对白、独白、旁白等,分析其语言风格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雷雨》的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雷雨》的主题思想,对家庭、社会、人性的批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剧基本知识、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经典台词、片段,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
3. 分析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4. 批判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雷雨》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戏剧的基本知识、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3. 欣赏:播放《雷雨》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
4. 分析: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5. 批判: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雷雨》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剧中人物,深入了解其性格特点、动机、冲突等,下周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3. 人物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冲突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雷雨》教学札记一《雷雨》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优化低年级阅读教学《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
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起始阶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我设计如下的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
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发展思维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为此,我设计以下的问题小朋友,你们看图。
雷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
《雷雨》教师教案及观后笔记教案章节:一、剧情简介与背景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雷雨》的剧情梗概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为学生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和人物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简述《雷雨》的故事情节,介绍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家庭伦理观念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雷雨》的剧情和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2. 教师介绍《雷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家庭伦理观念等。
3. 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剧情和背景,准备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雷雨》剧情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二、人物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动机,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学内容: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周朴园、鲁侍萍、鲁妈、周萍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人物。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表现其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各小组汇报演出,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分析。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以及与剧本主题的关系。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雷雨》人物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三、剧本结构与主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雷雨》的剧本结构和主题,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内容:分析《雷雨》的剧本结构,探讨其主题,包括家庭伦理、人性悲剧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剧本的结构和主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雷雨》的剧本结构,包括场景设置、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雷雨》的主题,包括家庭伦理、人性悲剧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本结构和主题的关系,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韵语教材第一册《雷雨》教学实录与评析(精选12篇)韵语教材第一册《雷雨》与评析篇1师: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学了课文,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生:能。
师:现在大家拿好书,试着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
生:(齐读课文)电闪雷鸣乌云翻,狂风猛刮树枝断,鸡鸭猫狗猪牛跑,雨点连串像条线。
师:在自学中你认识了那些字?比一比,谁认的多?生:我认识了“云”“风”“雷”字。
生:我认识了“枝”“雨”“牛”。
生:我认识了“鸟”……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能认这些字,都不用老师教了。
这么多字你们是怎么记住的?有什么好办法快告诉老师。
生:我记“鸟”时想,“鸟”和“乌”差不多,“鸟”字有一点,“鸟”字没有一点。
师:你想的真好,鸟是动物(指鸟字中的一点)这一点多像鸟的眼睛啊,乌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没有那一点。
(面对发言的同学)你真伟大,能有新发现。
大家给点掌声吧!这样记很好,你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记住“树”啦,树是木字加对字。
生:我知道树与木有关,所以,树有木字旁。
生:老师,我看出“树”字还是“权”字加“寸”字。
师:你的眼力很好,老师都没想到,你还认识“权”字呢。
(师板书木、又、寸、对、权)记住一个字,复习了这么多字,还帮大家认识了一个新字“权”,你真聪明。
大家齐读这几个字吧。
生:(齐读)师:大家共同合作,学的可真多。
下面还有谁找出难记字的记忆方法说一说,这也是为大家做贡献啊。
生:我看出鸡鸭两个字都是家里的动物,都有鸟字旁,只是左边不一样。
生:老师,他说的不对,鸡鸭不是家里的动物,它们是家禽,家禽与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鸟字旁。
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还能说出家禽一词。
生:我是从《儿童画册》里看到的。
师:爱看书就是懂得知识多。
生:老师,我也看到了“猫”“狗”“猪”都是动物,所以都有“”字旁。
“猫”字右边是“苗”字,因为小猫叫声是“喵喵”叫,所以右边是“苗”。
师:那大家学着小猫的样子叫几声吧!生:(笑)喵——喵——……评析: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随笔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
一、给学生浓浓的“情”我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二、引学生细细地“品”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
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
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③“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心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我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三、让学生真正地“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
我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
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
《雷雨》的教学实录范文5篇教学实录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WTT整理的《《雷雨》的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雷雨》的教学实录1 《雷雨》课堂实录 (一)、课前交流(1)学一学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老师拍节奏,学生认真听,然后学一遍。
)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问一问老师问,学生认真听,然后边拍节奏边回答。
师:谁的尾巴弯? 生:公鸡的尾巴弯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师:青蛙青蛙怎么叫? 生:呱呱呱师:小狗小狗怎么叫? 生:汪汪汪师:小猫小猫怎么叫? 生:喵喵喵师:小羊小羊怎么叫? 生:咩咩咩师:刮风生:呼师:刮大风生:呼呼呼师:下雨生:滴答滴答 (二)、导入新课大自然有很多动听美妙的声音,比如说风声、雷声、下雨声,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了解自然。
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雨。
(三)、识记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词意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认读生字(老师事先把装有生字卡片的学习袋发给学生)(1)同桌合作抽读生字卡片(你抽我读,我抽你读)压乱垂虹 (2)给拼音宝宝找朋友出示拼音师:“它的朋友在哪里?找对了读三遍。
”生:“在这里”每个孩子边回答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这个字,并读三遍。
(3)生字回到词语里,开火车认读词语老师出示词语师:读对了,大家跟读三遍重点指导轻声读法 (压下来垂下来)(4)词语回到句子里,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
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 做动作理解“压下来”b 看课(满天乌云)朗读句子。
句子二: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 指导朗读要下雨了,蜘蛛要跑得快一些,读句子。
谁能让小蜘蛛再逃得快一些,再读句子。
b 看课图片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 出示图片: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师:“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在上连在一起。
《雷雨》教学札记摘要:文章从外貌描写,对妻子、女人和对待子女三个方面比较了周鲁二人。
认为二人不在一个层次上,品行高下相差太大。
有鲁贵的存在,阶级的主题是不适当的。
关键词:周朴园;鲁贵;对比;主题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9-001现在高中和中专语文教材对《雷雨》的教参分析,比以前更客观了,阶级分析越来越淡,但阶级分析的影子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语文练习材料上关于《雷雨》的练习题,仍然是阶级分析那些内容。
阶级主题不再明确,而主题是什么更不明确了,这给教学也带来很大不便。
鉴于此,比较一下周朴园和鲁贵,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或许有助于《雷雨》主题的探讨、定性。
一、外貌的对比鲁贵:“神气萎缩”“粗而乱的眉毛”“肿眼皮”(嘴唇)“松弛地垂下来”“凹进去的黑眼圈”“都表示极端的肉欲的放纵”“卑贱地谄笑”“眼睛锐利、常常贪婪地窥视着,如一只狼”“能计算”“神气萎缩”“黑眼圈”“极端的肉欲的放纵”,说明鲁贵不顾自身家庭状况、不守做人本分,道德败坏,滥嫖女人,生活放荡。
“卑贱地谄笑”,说明鲁贵没有人格,不要尊严,为达一己目的,什么卑劣的事都能干得出来。
锐利、贪婪,“如一只狼”的眼,“能计算”,说明鲁贵什么凶狠的事都敢干、能干,干得出、也能干得利落。
显然,作者给鲁贵的形象是品质十分低下的,对这个人是否定的。
周朴园:戴“金边眼镜”,眼“沉鸷闪烁”“威严”“峻厉”,“面色苍白”“眸子闪闪放着光彩,时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私和倔强。
”“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
”“贵人”“金边眼镜”,表明他有知识、有地位,注意自身形象、有风度,自视甚高。
眼“沉鸷闪烁”“威严”“峻厉”,“眸子闪闪放着光彩”“冷峭的目光”,说明周朴园有心机,目光敏锐,有成就、一贯居于高位、高高在上,傲然视人,骄傲、专横、自私、倔强。
《雷雨》教案7篇《雷雨》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雷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刚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刚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稳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局部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答复。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刚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答复──谈体会──齐读。
《雷雨》教学札记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课文形象的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感受雷雨中和
雷雨后的变化。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勾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