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空调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62.00 KB
- 文档页数:5
热力学分析在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空调系统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而空调系统的设计中,热力学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热力学分析在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热力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制冷剂。
制冷剂是空调系统中起到制冷作用的介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能源消耗。
通过热力学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制冷剂的性能指标,如制冷剂的比容、比热容、蒸发潜热等。
同时,热力学分析还可以考虑制冷剂的环境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和对臭氧层的破坏程度。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工程师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制冷剂,以达到系统设计的最佳效果。
其次,热力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循环工质。
空调系统的循环工质是将热量从室内转移到室外的介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源消耗。
通过热力学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循环工质的性能指标,如循环工质的比容、比热容、传热系数等。
同时,热力学分析还可以考虑循环工质的可用性和环境影响,如循环工质的可再生性和对大气的污染程度。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工程师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循环工质,以实现系统设计的最佳效果。
此外,热力学分析还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合适的系统参数。
空调系统的参数包括制冷量、制冷效率、循环工质流量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能源消耗。
通过热力学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系统参数的影响,如制冷量与制冷效率的关系、循环工质流量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等。
同时,热力学分析还可以考虑系统参数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如系统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工程师可以确定最合适的系统参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实现系统设计的最佳效果。
最后,热力学分析还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
能源利用是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通过热力学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能源利用方式的效果,如热回收利用、太阳能利用等。
同时,热力学分析还可以考虑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如能源成本和设备投资成本。
空调制冷系统中的热学原理与实践分析在炎炎夏日,空调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空调是如何运作的呢?其实,空调的制冷原理涉及到了热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热学的角度来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一些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
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这些组件通过热传递和压缩工作物质的循环来实现制冷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热学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是核心部件。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吸入,经过压缩后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排出。
这个过程中,压缩机通过对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工作,使其内能增加,从而提高了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接下来,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热交换器,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来使制冷剂气体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在冷凝器中,制冷剂气体释放出的热量被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从而使制冷剂气体的温度降低。
这样,制冷剂从气体态转变为液体态,同时释放出的热量也被带走,达到了制冷的效果。
然后,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蒸发器是另一个热交换器,它的作用是将液态制冷剂转变为气态制冷剂。
在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进入低压区域后,压力降低,从而使制冷剂液体的沸点降低。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液体态转变为气体态,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从而使蒸发器的温度降低。
最后,气态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吸入,循环往复。
通过不断的循环,空调制冷系统能够持续地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实现了制冷效果。
除了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我们还可以从实践中来探索一些热学原理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热传导的原理来改善空调的效果。
在夏天,我们经常会使用遮阳帘、窗帘等来遮挡阳光的直射,这是因为阳光的热量会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的温度。
通过遮挡阳光,我们可以减少室内的热量输入,从而降低空调的负荷,提高制冷效果。
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优化分析及节能应用和开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热电制冷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制冷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热电制冷技术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具有无噪声、无振动、无制冷剂泄漏等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热电制冷系统在能效、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本文旨在对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节能应用和开发方面的潜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热电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优化方法,包括材料性能优化、系统结构优化、控制策略优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热电制冷系统在节能应用和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数据中心、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热电制冷技术在节能和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也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和工程师的关注,共同推动热电制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热电制冷系统热力学基础理论热电制冷,又称热电冷却或佩尔捷效应制冷,是一种基于热电材料(如半导体)中电流和热能之间转换的制冷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热电效应,特别是塞贝克效应和佩尔捷效应。
塞贝克效应描述了当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并在两个接点处维持不同温度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差的现象。
这个电势差可以通过测量两个接点之间的电压来得到,它的大小取决于两种材料的性质以及接点之间的温度差。
热电制冷系统利用这个效应,通过改变电流方向,使得热量从冷端传递到热端,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佩尔捷效应则是塞贝克效应的逆过程。
当电流在热电材料中流动时,热量会在材料的两端产生,一端吸热,另一端放热。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控制热量在材料两端的分布,从而实现制冷或加热的效果。
热电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基础理论主要围绕这两个效应展开。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制冷空调是现代家庭和办公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它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使我们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和工作。
空调的使用也带来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冷空调节能技术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制冷空调节能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关于空调节能技术的信息。
一、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的增加,我们迫切需要降低空调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而制冷空调节能技术正是通过更高效的制冷循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新型材料等手段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环境影响的减小。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1. 高效制冷循环系统高效制冷循环系统是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核心。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改进压缩机、优化制冷剂循环、提高换热器效率等手段,实现了制冷系统能效的提升。
采用变频压缩机可以根据实际负荷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转速,从而降低能耗。
采用低GWP(全球变暖潜势)的新型制冷剂,也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环境影响。
2.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实时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行状态,从而减少能耗。
通过使用温度、湿度、风速等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温控和湿控,避免过度制冷或制热,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空调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新型材料新型材料在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采用优良的隔热材料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传热损失;采用高导热材料可以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新型材料的应用还可以降低空调设备的重量和体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制冷空调节能技术将继续向着高效、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进制冷循环系统,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智能控制系统将被广泛应用,实现空调设备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化运行。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制冷空调的高能耗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为了节约能源,制冷空调厂家开始研究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以此减少能源消耗。
一、制冷空调的节能原理制冷空调的节能原理是通过提高空气循环效率和降低冷却负荷来降低能耗。
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采用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是一种基于变换器电源的交流电机控制技术。
它可以控制制冷空调压缩机的转速,使其转速随着室温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减少能耗。
与传统的定频技术相比,变频技术能够将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2、采用风机节能技术。
制冷空调的风机是将冷空气吹入室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减少风机的能耗,厂家可以采用多通道风道设计,通过改善气流的通道来减少风机功率。
此外,风机的转速也可以通过智能控制进行调节,以达到更加节能的效果。
3、采用高效蒸发器。
高效蒸发器能够提高制冷空调的制冷效率,将冷量与能耗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改进蒸发器的设计,使其可以在更低的能耗条件下实现同样的制冷效果,进一步降低了能源消耗。
制冷空调使用过程中,室内空气会带入各种灰尘、花粉、细菌、病毒等污染物。
为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制冷空调会使用滤网进行过滤。
高效滤网能够过滤更多的污染物,从而减少室内空气处理的能耗。
目前,制冷空调厂家已经广泛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来提高制冷空调的能效。
以下是制冷空调的几种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变频技术是目前主流的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之一。
国内外制冷空调厂家都已经推出了采用变频技术的制冷空调。
变频制冷空调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来自动调整空调功率,从而实现更加节能的效果。
2、采用节能型压缩机的制冷空调。
为了提高制冷空调的效率,一些厂家采用了节能型压缩机。
这些压缩机采用先进的振动技术,以较低的转速达到同等的制冷效果,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新型制冷剂如R410A,具有更高的制冷效率和更低的全球变暖潜势,成为近年来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热点之一。
制冷系统中热力学性能分析与优化引言:制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空调环境和保鲜冷藏的条件。
然而,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制冷系统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研究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能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热力学性能分析热力学性能是衡量制冷系统效率的重要指标。
在制冷系统中,常用的热力学性能参数包括制冷剂的制冷量、制冷剂的压缩功和制冷效能。
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制冷效能则是指单位制冷量所需的功。
在热力学性能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来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
热力学循环通常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等组成。
通过分析每个组件的热量交换和功交换,可以得到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二、热力学性能优化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热力学性能的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热力学性能优化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包括选择合适的制冷剂、优化制冷循环和改进制冷设备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制冷剂对于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制冷剂的选择应考虑到制冷量、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一些高效环保的制冷剂,如天然制冷剂和新型制冷剂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源效率,同时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其次,优化制冷循环可以有效改善制冷系统的性能。
通过改变循环中的工作流体、压缩比和温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制冷效能的提高。
例如,采用逆向循环和多级循环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
最后,改进制冷设备也是提高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
新型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设计、高效的节流阀以及先进的压缩机技术都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
此外,采用可调速驱动的压缩机和采用回热利用技术等方法,也可以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结论:制冷系统中热力学性能的分析和优化,对于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用合适的制冷剂、优化制冷循环和改进制冷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分析与探讨中央空调是大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中央空调系统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因此节能技术对于中央空调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同时也消耗大量的能源。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能源消耗的50%用于供暖和空调。
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来自于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和风机的运转。
在炎热的夏季,大量的冷却能量被耗费在制冷剂的循环中,而在寒冷的冬季,热能则被用于供暖。
中央空调系统中的风机也需要大量的电能来运转,因此减少制冷剂的循环损失和提高风机的能效是节能的两大关键。
二、中央空调节能技术1. 变频技术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和风机通常采用恒定速率运转,这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而变频技术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压缩机和风机的运转速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变频技术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
2. 热泵技术热泵技术是一种以低品位热能驱动高品位热能的技术,它可以在供暖和制冷过程中利用环境热能,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在冬季,中央空调系统可以利用热泵技术从室外空气中吸收热能供暖室内;在夏季,中央空调系统则可以将室内的热量通过热泵技术排放到室外。
热泵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
3. 集中控制与智能化通过集中控制和智能化技术,中央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对室内温湿度的精准控制,从而避免能源的过度消耗。
通过智能温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实时数据来动态调整运行参数,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4. 空气侧节能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单元的风机是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采用高效的空气侧节能技术是提高中央空调系统能效的关键。
采用高效的滤网和减阻板设计可以降低风机的运行阻力;采用风机变频调速技术可以降低能耗。
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空气流通和分配设计来优化系统的能效。
关于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是指在保证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造和优化空调系统,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的技术手段。
在当前的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研究和应用暖通空调节能技术对于减缓能源压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空调系统的改造与优化:通过改变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工艺参数,设计并优化新型的空调系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
采用可变频率调节的压缩机、高效换热器、低能耗风机等,能够在保证室内舒适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
2. 传热与流体力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和优化传热与流体力学的过程,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采用新型换热器和管道设计,改善流体流动的方式,减小传热阻力,提高传热效率。
3. 能量回收与循环利用:利用废热或废冷源进行能量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余热回收器将排出的废热利用于其他用途,或采用热泵技术将热能从低温源抽取出来进行室内供暖。
4. 智能控制与管理: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调节和优化,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
采用室内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CO2传感器,根据室内状况实时调节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5.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空调系统的能量转换和传递更加高效,从而实现节能和环保。
采用新型制冷剂、高效换热材料、节能设备等,提高制冷和供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改进和创新,提高传统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节能技术,可以使得空调系统在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分析与探讨中央空调是建筑物中常见的空调系统,它主要用于调节大型建筑物中的温度和湿度。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受到关注,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中央空调系统由室外机、室内机、冷媒管路和电控系统组成。
具体来说,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如下:室外机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加压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高温高压的液体。
液体制冷剂通过管路输送到室内机,再通过蒸发器释放热量,冷却成低温低压的气体。
室内机通过风机将冷气送入室内,降低室内的温度,实现空调的效果。
二、中央空调的能耗问题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存在能源消耗大、效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冷剂流动阻力大:由于中央空调系统中的长管道和复杂结构,制冷剂流动阻力大,需要大功率的压缩机来推动制冷剂的流动,从而增加了能耗。
2. 制冷循环效率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效率低,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相变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损失,导致系统效率低下。
3. 无效冷却区域多:传统中央空调系统中,由于维护不当或者设计不合理,会出现无效冷却区域,导致能源浪费。
为了有效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系统的能效,需要采用一些节能技术:1. 变频调节技术:利用变频调节技术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实际需求来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降低系统的能耗。
比如在室内人员密集的时候,系统可以提高制冷量,保持室内温度稳定;而在人员稀少的时候,系统可以降低制冷量,降低系统能耗。
2. 高效换热器材料:采用高效换热器材料可以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减少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能量损失,从而降低系统的能耗。
3. 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精细化控制,自动调节系统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能效。
比如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来调节系统的制冷量,避免能源的浪费。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受到重视,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热力学与节能技术热力学是一门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
而节能技术则是指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保证生产和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探讨热力学与节能技术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的背后是基于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亦即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能量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能量转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能量损耗,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热力学定律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节能技术中。
例如,在建筑环境中,通风、空调和供暖系统是消耗大量能源的设备。
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和设备设计,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在节能建筑中,利用热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合理的隔热设计和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此外,热力学定律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例如,在化工领域,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利用废热进行余热回收等手段,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热力学定律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节能技术。
交通是能源消耗最为巨大的领域之一。
优化车辆设计,改进发动机效率,开发新能源汽车等,都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利用热力学原理,优化发动机燃烧过程,降低能量的损耗,可以大幅度提高燃油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
除了以上所述的应用,热力学定律还可以应用于能源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中。
通过研发高效节能的热能设备,如热泵、太阳能设备等,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形式,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热力学作为一个提供能量转化和传递理论的学科,为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合理应用热力学原理,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的目的。
随着社会对节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热力学与节能技术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分析与探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的重视,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央空调是建筑物中常用的空调形式,其技术水平和能源效益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和环境负荷。
提高中央空调的节能性能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基础是改进空调设备的能效比。
空调设备能效比是指制冷或者供热效果与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提高空调设备的能效比意味着在相同的制冷或供热效果下,能耗更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空调设备能效比的提高主要靠技术改进,包括采用高效压缩机、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使用高效的制冷剂等。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还包括控制策略的优化。
通过合理的调整空调设备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可以降低能耗。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对空调设备进行分区控制,即只将冷或热空气输送到需要的区域,避免浪费。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变化调整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进一步降低能耗。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还包括余热回收和热泵技术的应用。
余热回收是指将空调设备产生的废热利用起来,用于加热供热水或其他用途,从而避免能源的浪费。
热泵技术则是通过利用环境中的低温热能,将其转化为热能供应给建筑物,达到节能的目的。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进一步提高中央空调的能源效率。
在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技术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高效节能的技术往往会伴随较高的成本。
如何在确保节能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技术成本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激励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或减税政策,可以推动企业和用户采用节能技术。
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节能技术的质量和效果。
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改善空调设备的能效比、优化控制策略、应用余热回收和热泵技术等,可以实现中央空调的节能效果。
同时也需要解决技术成本、政府支持和标准制定等问题,以推动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高等工程热力学结课论文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1姓名:刘洋日期:2021-5-19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摘要: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式,对空调系统热力学模型中的四个子系统别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造成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的全然缘故,提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法,对一实际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关键词:空调系统分析效率节能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Energy Saving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Abstract: Based on the exergy analysis method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carries out the exergy analysis for four subsystems in the thermodynamics model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alyses the reason causing low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oints out some measures for rais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Make exerg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an actu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xergy analysis, exergy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0 引言能源的有效利用是现今世界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已经接近30%,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主体,而且所占的比例会愈来愈大。
节能设计中的热力学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建筑领域,节能设计是一项关键工作,而热力学分析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热力学分析是指通过研究热量的传递和转化,来评估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节能设计中,热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筑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热量流动情况,从而优化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
首先,热力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建筑物的热传导路径。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材料的传递。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建筑物中哪些部位存在热传导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材料来减少热量的传递,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
而在夏季,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遮阳材料来减少太阳辐射的进入,降低室内的温度。
其次,热力学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建筑物的通风系统。
通风是建筑物中空气流动的过程,通过调整室内外的空气流动,可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降低能源的消耗。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物中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例如,在夏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自然通风口和排风扇来促进空气流动,减少室内的热量积聚,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热力学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系统。
供暖和制冷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能源消耗方式之一。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热负荷,从而确定合理的供暖和制冷方案。
例如,在冬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地暖系统或者采用太阳能供暖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而在夏季,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高效的制冷设备和采用夜间制冷来降低室内的温度,减少能源的消耗。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热力学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建筑物的照明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等。
通过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建筑物中不同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例如,在照明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节能灯具和光感应器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而在热水供应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和热泵技术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现在我们常见的空调、冰箱、冷库等都是利用制冷系统来实现冷却的。
然而,虽然这些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但是它们的制冷效率和能源消耗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因此,对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涉及到许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其中一些核心概念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中转移至另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中。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说明了自然趋向于无序的方向,热力学系统趋向于达到热平衡和微观状态最随机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制冷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部分。
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改变制冷剂在不同压力下的物态来达到制冷的目的。
在压缩机中,制冷剂被压缩成高压气体状态;随后的冷凝器中,通过与外界的换热使制冷剂被冷却成液态。
接着,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被放松成低温低压的状态进入蒸发器中,经过与外界再次的换热使空气或水等物质被冷却。
整个循环会不断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定的目标温度。
针对以上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我们可以进行制冷系统热力学参数的分析和计算,为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参数主要包括制冷量、制冷效率等。
制冷量是指制冷系统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冷量,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为基础计算。
而制冷效率则是指制冷输入功率与制冷量之比,常用的计算方式是以单位时间内通过蒸发器的制冷剂功率为输入功率。
在对制冷系统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制冷剂的选择和制冷系统中不同部位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在制冷剂的选择上,我们需要考虑到制冷剂的环保性和制冷循环的制冷效能。
此外,不同部位对制冷循环的影响也需要重点考虑。
探讨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空调系统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不仅能帮助我们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
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在空调系统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形状、隔热性和外部环境因素等。
合理地确定风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设备的容量,以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还可以采用化学吸附式空调、太阳能空调等新型技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2. 高效节能的压缩机空调系统中最耗能的设备就是压缩机。
因此,采用高效节能压缩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能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效节能压缩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们拥有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以降低耗能。
3.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是另一个重要的节能技术。
通过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空调系统各个参数,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空调的制冷温度和湿度来实现节能。
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灵活的定时开关机,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4. 废热回收技术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
为了避免能源的浪费,可以采用废热回收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回收空调系统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热水、电力等能源形式,再次利用。
这一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节能,还能够减少空气污染。
总的来说,空调系统中的节能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够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应用这些技术时,应该与科技不断创新,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服务大众,保护我们的环境。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在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需求的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当前制冷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制冷空调节能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制冷空调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制冷空调使用能源主要来自于电力,而大部分电力来自于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不仅导致了能源资源的枯竭,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制冷空调运行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
要想减少制冷空调对环境的影响,就必须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其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1. 压缩机技术:作为制冷空调的“心脏”,压缩机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空调的能耗。
目前,随着变频调速技术和高效压缩机的应用,空调的节能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2. 换热技术:换热器作为制冷空调中的重要组件,其换热效率对空调的能耗影响巨大。
采用新型的换热技术,如微通道技术、全热交换技术等,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能耗。
3. 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精确控制空调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空调的能效比,降低能耗。
4. 制冷剂技术:采用低全球变暖潜能(GWP)的制冷剂可以减少制冷系统对大气层的破坏,进而降低环境影响。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技术更新换代缓慢:目前,虽然制冷空调节能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的缓慢,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能效低下的老旧空调,导致整体节能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消费者对节能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制冷空调时,更加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和品牌,而忽视了节能性能的重要性。
这导致了一些制冷空调产品在节能方面的改进受到一定的阻碍。
3. 技术成本过高:新型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在推广新技术时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使得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制冷系统中的热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制冷系统中热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热量、能量等物理量在物质中的转换、传递和平衡等基本规律。
在制冷行业中,热力学的应用尤其重要,因为制冷系统本质上也是一个能量转化和传输的过程。
本文将从制冷系统的热力学特性入手,探讨制冷系统的优化和提高效率。
1. 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及热力学循环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其中,压缩机是实现制冷循环的核心部件,将制冷剂从低压力状态压缩到高压力状态,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冷却成高压的液体,膨胀阀降低制冷剂的压力,使其进入低压状态,蒸发器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完成制冷过程。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的循环过程。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一种热量平衡和传递的过程。
在理想状态下,制冷系统中各部件的运作应该符合热力学循环原理,即向外界放出的热量应该等于吸收的热量,这样才能实现热量的平衡。
2. 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参数分析制冷系统的效率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即制冷量和功率。
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制冷系统中提取的热量,它决定了制冷系统的制冷能力大小。
功率则是实现制冷量所需的电能消耗,它代表了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
因此,制冷系统的优化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在分析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参数时,主要关注的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功率。
制冷量与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流量、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热传递效率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提高制冷量方面,我们可以从增加制冷剂的流量、提高制冷剂的压缩比、加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效率等方面入手。
功率则涉及到制冷系统中各部件的参数以及系统的运作状态。
由于制冷系统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因此,系统中各部件的能量损失会引起系统效率的下降。
比如,压缩机的效率就会受到压缩比、排气压力、进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可以通过调整上述参数来达到。
同时,运作状态的选择也会影响系统的功率。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探讨制冷空调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们几乎离不开空调的陪伴。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传统的制冷空调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
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制冷空调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传统制冷空调的能耗问题传统制冷空调主要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工作原理,通过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种制冷原理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电能,对于一台制冷空调来说,其能耗是非常高的。
据统计,一台普通家用空调的能耗相当于10多台电扇的总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
二、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面对传统制冷空调的能耗问题,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研发和应用新的节能技术,以降低制冷空调的能耗。
目前,已经有一些新的制冷空调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一)变频调节技术传统制冷空调在工作时通常采用的是定频调节技术,这种技术在空调制冷量不足时通常使用启停控制,降低了能效比。
而变频调节技术则是通过控制压缩机的转速来调节制冷量,从而使得空调的工作更加稳定,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据相关数据显示,相比于传统制冷空调,采用变频调节技术的空调在节能效果上可以提高30%以上。
(二)高效换热技术制冷空调的换热器是影响其能效比的关键部件,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高效换热技术,例如螺旋条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等。
这些新型换热技术通过提高传热效率和降低换热器的阻力,从而降低了空调的能耗。
(三)智能控制技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制冷空调可以通过感知环境温度和用户需求,智能调节其工作状态,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四)空气侧换热技术传统空调中,制冷量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制冷剂的膨胀阀来进行,这种方式存在热量传递效率低的问题。
研究节能空调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能优化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加剧,节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在能源消耗中,空调系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此研究如何优化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节能空调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能优化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可以通过多种参数来衡量,如制冷剂的制冷效率、系统的能量消耗和排放的废气等。
为了优化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制冷剂的选择来提高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目前常用的制冷剂中,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性的制冷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一些新型制冷剂如HFOs(羟氟烷)已经被提出,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些新型制冷剂具有较低的温室效应和较小的对臭氧层的破坏,因此在空调系统中使用这些制冷剂可以显著提高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空调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其热力学性能。
例如,采用高效的换热器可以提高能量的回收利用率,减少能量的浪费。
此外,优化空调系统的工作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参数,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提高系统的效率。
除了改进制冷剂和设计,我们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来优化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需求,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
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办公室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人员的活动情况和室内外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设备的联动,实现能量的共享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在研究节能空调系统中的热力学性能优化问题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实际的限制。
例如,成本、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都需要被纳入考虑。
空调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山东建筑大学 戎卫国 孟繁晋摘要 利用热力学原理和火用分析方法,对目前应用的几种常用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进行了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得出了对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进行全面、合理的科学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推广与使用空调节能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空调节能 热力学分析 评价空调系统节能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政府号召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有新的空调系统节能技术被推出,如:热电联供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等。
但是节能也是要花费代价的,如何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评价新出现的空调节能技术,避免走入误区,在当前已成为一个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1 空调节能技术分析的热力学原理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观点来看:因为能量是不生不灭的,用能过程损失的是能量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分析,不能“等量齐观”,而要“按质论价”;不仅要注意外部损失,更要注意内部损失的分析。
因此对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应采用火用分析与评价方法。
按照热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首先应划分热力学系统并确定其性质。
对于空调系统中的多数问题可以看作稳定流动体系(见图1所示)。
对照图中所示,忽略动能与位能变化,其火用平衡关系式表示如下[1]:0,,,,21=-+-+L X A H X H X Q X E W E E E (1)火用效率:exp,,x eff x ex E E =η (2)上式中,eff x E ,为有效利用的火用;exp ,x E 为消耗的火用。
,T 0环境2 图1 稳定流动体系的热力学模型火用分析与评价方法与能量分析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将不同形式的能量折合成相同形式的能量进行分析与比较;不仅可以揭示用能过程的外部损失,也可以揭示能量利用过程的内部损失。
按照火用分析方法,节能的基本原则是“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尽量减少用能过程的火用损失[2]。
空调系统供给能量属于低品质的热能,可是传统的空调系统大量使用的却是高品位的燃料和电能,把高品位能源“大材小用”,造成很大的火用损失,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浪费,空调冷系统节能,本质上是节火用。
2 空调节能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2.1 热电联供与热泵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采用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直接供暖都是直接将高品质能量转换成低品质热能,按照能量梯级利用和温度对口的节能原则,都是不合理的。
符合节能原则的节能技术应该是热电联供技术和空气源、地源热泵技术。
热电联供与热泵供暖又有何不同呢? 2.1.1 热电联供与热泵供暖的热力学原理热电联供技术与单独发电热泵供暖技术,两者均符合热力学用能原则,其差别仅仅是前者是能量在热电厂内集中搭配,后者是在用户处就地搭配[3]。
图2 热电联供与热泵供暖原理图对照图2分析,对于可逆循环可以得到:1212T T Q Q = (3) 若取;11'Q Q =,11'T T =, 2'2T T < 则:2'0W =12''22'00022'11()0T T W W W Q Q Q T ⎛⎫-+-=-=> ⎪⎝⎭(4) 利用多输出的功带动热泵供热,则有:2'22'1''2011H H L T T TQ W Q T T T ε-=⋅=⋅⋅- (5)当2H T T =,2'L T T =时:21''121T Q Q Q T == (6)即:对于可逆循环,在相同的供热温度和冷源温度条件下,利用单独发电较热电联供多发出的电,带动热泵供暖,可以达到与热电联供的同样效果;同时也不难证明:其它条件不变,当2H T T >时1''2Q Q >和2'L T T >时1''2Q Q >。
表明热电联供技术与单独发电热泵供暖技术相比是否节能,还要看运行条件,即使用场合。
2.2 热电联供与热泵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为反映实际,取某热电厂的抽气式热电机组的热电联供和单独发电热泵供暖两种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分析。
汽轮机为C12-35/10抽凝式汽轮机。
2.2.1 热电联供的热力学分析为满足用户需要和克服管网阻力损失,该机组热电联供时额定功率为12000kw ;主蒸汽压力和温度为3.43MPa ,435℃;额定进汽量102.1T/H ;抽汽压力和温度为0.98MPa ,305℃;额定抽汽60T/H ;凝汽真空压力和温度为-0.096MPa ,55℃[4]。
按照热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首先给出热电联供系统的能 (火用)流图,又根据实测运行参数,按照(1)式和(2)式计算求得各能量转换与传递环节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如图2所示。
图2 热电联供能(火用)流图注:括号外为能量效率,括号内为火用效率,以下同。
则其总能源利用效率为:58.3%,火用效率为:21.2%。
2.2.2 单独发电热泵供暖的热力学分析为了与热电联供系统进行比较,取与热电联供系统相同机型的抽凝式汽轮机组进行单独供电热泵循环实际工况分析。
该机组单独供电时额定功率为12000kw ;主蒸汽压力和温度为3.43MPa ,435℃;额定进汽量57.7T/H ;凝汽真空压力和温度为-0.085MPa ,60℃。
根据实测参数,该系统各个能量转换与传递环节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如图3所示。
图3 单独发电热泵系统能(火用)流图则其总能源利用效率为:57.5%,火用效率为:19.9%。
考虑到由于机组主要用于热电联供,额定功率较小,发电效率低(仅有24.1%),而一般火力发电厂的凝汽式汽轮机组的发电效率可达30%以上,加上集中供热不便于调控,所以热电联供较单独发电热泵供暖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空调系统的节能,不能只看形式和表面现象、能量的数量关系,要看实际运行环境和条件、能量的质量差别。
不能一味的认为凡是热电联供就一定节能,片面的一味提高抽汽压力和温度,以致出现以热抑电现象,这样就失去了热电联供的本来意义。
2.3 地源热泵技术的热力学分析与思考热泵技术是一种符合热力学用能原则的节能技术,但是目前热泵的运行方式通常是单独制热或单独制冷,冷热兼用的运行方式较少,按照热力学用能原则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按照取冷方式不同,常用的有风冷冷水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和地源(含水源、土壤源)热泵技术,目前最为推崇的是地源热泵技术,但是在宣传地源热泵技术时,有些人往往掩盖其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例如水泵输送能耗的影响,夸大了此项节能技术的优势,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
地源热泵技术与风冷冷水机组、水冷冷水机组制冷技术的本质差别仅仅是冷却水侧的冷却方式、运行参数的不同。
地源热泵机组利用土壤和水中储存的冷量,使得冷却水侧的冷水温度降低,进而使制冷剂冷凝温度降低,提高了制冷系数,节省了功量。
但是,随之也带来了循环水泵的耗功量增大,况且这部分功量属于高品质能量,而增加的冷量属于低品质能量,因而当循环水泵的功耗过大时,地源热泵此项节能技术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就要降低,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也一定要考虑运行环境条件的影响[5]。
计算举例如下:取制冷工况时,环境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4℃。
水冷冷水机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0/35℃、水源热泵机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18/29℃、土壤源热泵机组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和15/32℃,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均为12/7℃。
为了分析问题的需要,假设四种机组用户端的阻力相同。
机组的性能参数:性能系数=制冷量/(制冷机能耗+冷却水系统能耗+冷冻水泵能耗),火用效率=冷量火用/(制冷机能耗+冷却水系统能耗+冷冻水泵能耗),其余参数见下表1。
注:(1)表中参数均取自实际机组样本。
(2)冷量火用计算公式为:)1(,0-=pL L XQ T T Q E L ,式中L XQ E 为冷量火用,L Q 为额定工况下的制冷量,3080=T k 为环境干球温度,2,,,hL j L p L T T T +=k ,j L T ,为冷冻水进水温度,k ;h L T ,为冷冻水回水温度,k。
(3)由于储存于地下水或土壤中的冷量具有一定的火用值,若计入消耗的这部分火用值,则火用效率为括号内的数值。
任何节能措施都是要花费代价的,对于空调节能技术的分析与评价理应考虑各部分输送能耗的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受输送能耗的影响,地源热泵技术在制冷工况下的优势会降低。
究其原因,除了功耗增加外,还有就是制冷运行与制热运行不同,增加的功耗最终转变为热量,是一个负面效应,而不是正面效应,对于地源热泵其供冷的优势要低于于供热。
我国杰出科学家严济慈有一句名言:“所费多于所当费,或所得少于所当得,都是浪费”,如何评价所费与所当费,所得与所当得,应从总能观念出发,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火用分析方法,把传递和转换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折合成相同质量的能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3 结语强调空调系统节能以来,人们对于提出的各项空调节能技术进行理论分析与评价,多数都趋于给出乐观的前景。
但是按照热力学的孤立系统火用减火无增原理,任何节能措施都是要花费代价的,能量的转换利用的实际过程,就是一个火用不断减少的过程,火无不断增加的过程。
节能实际上就是节火用,空调系统节能不能仅仅注意能量的数量损失,更要注意能量的质量损失,从全局出发利用科学的观点,正确分析与评价出现的各种空调节能技术,科学指导、合理用能。
参考文献[1] 傅秦生.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 马一太,吕灿仁.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热力学分析[J]//热科学与技术.2004年第3卷1期:86-90[3] 陈宏芳,杜建华.高等工程热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 李学涛,师蕴慧.3#汽轮机运行规程[M].济南:济南明湖热电厂,2000[5] Ali Kodal,Bahri Sahin,Tamer Yilmaz. Effects of internal irreversibility and heat leakageon the finite time thermoeconomic performance of refrigerators and heat pumps[J]. 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41 (2000), 60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