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之会计知识培训32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46
某年度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之会计知识培训(26个doc)20第二十章所得税[white1]第一节所得税会计概述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
资产的账面价值代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是指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例如,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 000万元,企业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万元的坏账准备,其账面价值为950万元。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应予说明的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会计上的定义,但其确定应当遵循税法的规定进行。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某年度注会考试统一辅导教材之会计知识培训(26个doc)2第二十二章租赁[white1]第一节租赁概述一、与租赁相关的定义1.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
租赁的主要特征是转移资产的使用权,而不是转移资产的所有权,并且这种转移是有偿的,取得使用权以支付租金为代价,从而使租赁有别于资产购置和不把资产的使用权从合同的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服务性合同,如劳务合同、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等以及无偿提供使用权的借用合同。
2.租赁期,是指租赁协议规定的不可撤销的租赁期间。
如果承租人有权选择续租该资产,并且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不论是否再支付租3.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将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并确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确认的金额。
4.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
5.担保余值,就承租人而言,是指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就出租人而言,是指就承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加上与承租人和出租人均无关、但在财务上有能力担保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
其中,资产余值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为了促使承租人谨慎地使用租赁资产,尽量减少出租人自身的风险和损失,租赁协议有时要求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对租赁资产的余值进行担保,此时的担保余值是针对承租人而言的。
除此以外,担保人还可能是与承租人和出租人均无关、但在财务上有能力担保的第三方,如担保公司,此时的担保余值是针对出租人而言的。
6.未担保余值,指租赁资产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后的资产余值。
第三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衍生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本章不涉及以下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货币资金,其会计处理见第二章“货币资金”;(2)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处理见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类与金融资产计量密切相关。
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其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采用的基础也不完全相同。
因此,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同时,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再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比如企业基于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对于组合中的金融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属于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相关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white1]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本章所指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容:(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2)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3)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4)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从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一方来看,最终控制方在企业合并前及合并后能够控制的资产并没有发生变化。
合并方通过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代表的是在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
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方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差额,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问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合并日应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贷记“股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差额,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上述在按照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时,前提是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一致。
企业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应首先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仅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计算确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5—1】20×6年6月30日,P公司向同一集团S公司的原股东定向增发1500万股普通(每股面值为1元,市价为13.02元),取得S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起能够对S公司实施控制。
合并后S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
两公司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合并日,S公司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606万元。
S公司在合并后维持其法人资格继续经营,合并日P 公司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66 060 000贷:股本15 000 000资本公积——股权溢价51 060 000(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具体进行会计处理时,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在购买日按企业合并成本(不含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以库存商品等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并同时结转相关的成本。
【例5—2】A公司于20×6年3月31日取得B公司70%的股权。
为核实B公司的资产价值,A公司聘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对B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支付评估费用300万元。
合并中,A公司支付的有关资产在购买日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如表5—1所示。
表5—1 20×6年3月31日单位:万元假定合并前A公司与B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A 公司用作合并对价的土地使用权和专利技术原价为9600万元,至企业合并发生时已累计摊销1200万元。
分析:本例中因A公司与B公司在合并前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应作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处理。
A公司对于合并形成的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
A公司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153 000 000累计摊销 12 000 000贷:无形资产 96 000 000银行存款27 000 000营业外收入42 000 000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的,企业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换交易的成本之和其中:达到企业合并前对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购买日的成本应为原账面余额加上购买日为取得进一步的股份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达到企业合并前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等方法核算的,购买日应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5—3】A公司于20×5年3月以12 000万元取得B 公司30%的股权,因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于20×5年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450万元。
20×6年4月,A公司又斥资15 000万元取得B公司另外30%的股权。
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后,B公司并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A公司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未计提任何减值准备。
本例中A公司是通过分步购买最终达到对B公司实施控制,形成企业合并。
在购买日,A公司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借:盈余公积 450 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 050 000贷:长期股权投资 4 500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 50 000 000贷:银行存款 50 000 000购买日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 450-450)+15 000=27 000(万元)三、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遵循特定的会计处理原则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遵循以下规定。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购买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等必要支出。
但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5—4】甲公司于20×6年2月10日,自公开市场中买人乙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8,000万元。
另外,在购买过程中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0万元。
甲公司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甲公司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其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82 000 000贷:银行存款 82 000 000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应自被投资单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不构成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该部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例5—5】20×6年3月,A公司通过增发9 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取得B公司20%的股权,按照增发前后的平均股价计算,该9 000万股股份的公允价值为15 600万元。
为增发该部分股份,A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等支付了600万元的佣金和手续费。
假定A公司取得该部分股权后,能够对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
A公司应当以所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作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156 000 000贷:股本 90 000 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66 000 000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支付的佣金和手续费,应冲减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账务处理为: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 000 000贷:银行存款 6 000 000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持有的对第三方的投资作为出资投入企业,接受投资的企业原则上应当按照投资各方在投资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价值作为取得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5—6】A公司设立时,其主要出资方之一甲公司以其持有的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出资投入A公司。
投资各方在投资合同中约定,作为出资的该项长期股权投资作价6 000万元。
该作价是按照B公司股票的市价经考虑相关调整因素后确定的。
A公司注册资本为24 000万元。
甲公司出资占A公司注册资本的20%。
取得该项投资后,甲公司根据其持股比例,能够派人参与A公司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
A公司应进行的账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 60 000 000贷:实收资本 48 000 000资本公积——资本溢价12 000 0004.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确定。